(整理)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检验诊断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的能力,完成相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1、学位课程
(1)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学时 1.5学分
(2) 医学英语90学时4学分
(3) 医学统计学50学时2学分
(4) 临床流行病学30学时 1.5学分
(5) 专业课60学时3学分
专业课: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
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今日临床检验学》、《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国、第六版)。
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6)专业基础课:至少两门,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选2门)
(1) 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20学时1学分
(2) 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应用30学时1学分
(3) 科研方法学20学时1学分
除专业课外,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未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
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能。
(2)掌握本专业基本实验诊断、方法和技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教学等技能。
2、轮转安排: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培训方法为在检验科范围内轮转,并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
轮转专业:临床常规检查4个月(门诊2个月,病房2个月),临床化学检验5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5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6个月(包括输血1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5个月,急诊检验3个月。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感染病房、消化病房、肾内病房各2个月。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20次,参加科巡诊4次。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3、轮转要求:各科室轮转时,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临床检验诊断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
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1、学习项目:
掌握: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解释;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尿妊娠试验。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Addis计数,含铁血黄素检查。
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解释。
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便潜血。
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明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别诊断。
浆膜腔积液外观、颜色、比重、蛋白检查及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了解:
尿液质控。
2、理论知识:
掌握
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及病理性变化特点;
尿液中可溶性成分、可见成分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
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体液等常规检查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自动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3、基本技能
掌握:
手指和静脉取血,721分光光度计校准,自动血球计数仪校准、操作、保养和维护,血细胞直方图分析,自动尿液分析仪校准、结果分析、操作与保养,尿折射仪的使用。
了解:
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
1、学习项目:
掌握:
正常血细胞形态辩认及正常骨髓细胞分类计数。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碱性磷酸酶及铁染色等)。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各类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等。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实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蔗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2测定、血红蛋白F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小板粘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
止血与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三P)等。
了解:
少见类型血液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癌的骨髓转移、骨髓纤维化及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等)的实验室诊断。
甲襞微循环测定。
单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α2-抗凝血酶Ⅲ、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白血病免疫分型、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等。
2、理论知识:
掌握:
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MICM分型理论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凝血仪设计原理,发色底物法与浊度法测定凝血因子的方法学特点。
了解:
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各参数的意义。
3、基本技能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