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研究作者:王泽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35期摘要: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发展的代表,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应肩负起减少市场波动性的责任。
但由于现存的一系列原因,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
基于此,经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运营制度、市场组成成分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证券市场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5-0125-02引言羊群效应也称为从众效应,原是对羊群生物行为的描述,指羊群在日常活动中多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但当有一只羊带头奔跑时所有羊都开始跟随奔跑的现象。
现特指人们日常行为中大多数人跟风模仿少数人的社会现象。
经典的经济学基本假设中对于人的投资行为有着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市场投资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很難较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一系列现象,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人们在市场中的行为描述提供了很好地理论支持。
行为金融学不断深化对于羊群效应的研究,得出一系列理论成果。
在行为金融学中,羊群效应指的是人们在金融市场投资中的不理性投资行为,在市场参与中他们对自己的投资判断盲目,跟风模仿其他投资者,最终反映在市场上,形成资金的趋同流向,最终形成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
无论是在发展程度高、市场流动性极强的美国股票市场,还是作为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羊群效应在广大投资者中都普遍存在。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两大主要类型的投资者,分别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在数量上占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绝对大多数,但在资金规模上机构投资者在控制影响的资金量上占据明显优势。
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参中相对个人投资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雄厚的资金量以及更先进的理念。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一、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四、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五、如何引导机构投资者减少羊群效应一、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其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和影响力对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在机构投资者中存在一种行为现象,即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当机构投资者在决策时会跟随市场的趋势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基于其自身的独立判断和分析。
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交易环境、制度规定、机构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等。
市场交易环境是指市场中其他交易者行为的影响力和市场信息的透明度等。
制度规定是指政府和监管机构为证券市场制定的法规和制度,如信息披露制度、内幕交易禁令等。
机构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
三、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机构投资者群体中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在群体中,机构投资者可能受到社会认同、心理惯性和风险厌恶的影响。
社会认同是指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受到其他投资者和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心理惯性是指机构投资者在决策和行为上会受到自身经验和惯性思维的影响。
风险厌恶是指机构投资者害怕承担风险,因此会跟随其他机构投资者避免风险。
四、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策略也是导致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群体通常采取趋势跟随、动量效应、价值投资和市场因素等多种投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会导致羊群效应。
机构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参考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决策,而忽略了自身的独立分析和判断。
五、如何引导机构投资者减少羊群效应为了减少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可以采取多种引导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与诚信意识,建立相互间信用交易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与培训,促进跨市场互动合作与交流。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郑起燕(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专业)2011级)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
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引言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
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
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
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
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1.1羊群效应的形成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为。
假设领头羊的预期或者行为受到市场利好消息的影响,散乱羊群盲目追随,导致传染,当数量超过一定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初稿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简析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概述羊群效应(herd instinct;herd behaviour),亦称从众效应,指追从大众的想法与行为,缺乏自我个性和主见的投资状态,也称作“群居本能”---投资者随波逐流、追涨杀跌的心态特征。
本文中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盲目模仿现象,“人云亦云”,一味效仿别人,从而致使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进、卖出相同的股票。
羊群心理(群居本能)原因是缺乏自我主见从而导致的思维或行为方式。
特别是在经济过热、市场充满泡沫时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什么是羊群效应(一)、羊群效应的具体定义及具体事例1.具体定义:羊群行为亦可称为群体心理,社会压力,传染等,最初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证券指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行为,“有样学样”,一味盲目效仿别人,因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同向交易相同的股票在一个羊群前面横放一只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如果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没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
在羊群效应作用下,证券投资者往往会追随大众的观点,自己并不去独立思考事件的意义。
“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
在经济学里经常用到“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及行为。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无序的组织,平时在一起时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只要有一只头羊动起来了,其余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立即一哄而上,全然不会顾忌前面可能有狼或还是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用来形容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导致容易盲从,而盲从往往让参与者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一般会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并且这个行1业往往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强势地位,后果是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效仿它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效仿者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应”及其潜在危险
“羊群效应”及其潜在危险在过去10年中,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权定价、德尔塔对冲(delta hedging)、风险价值(VAR)等定量工具开始为金融机构广泛应用。
然而,人们越来越担心,当金融体系受到外部冲击时,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可能诱发不同的银行采取类似的交易模式,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会使众多金融机构同时陷入困境,导致出现系统风险。
那么,这些风险管理工具的普及应用是否真的会增加系统风险呢?VAR的概念非常简单,它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来概括投资组合的所有下行风险。
由于VAR考虑了当前的持仓状况,因而具有前瞻性意义。
例如,JP摩根大通银行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其总交易的风险价值为7200万美元,因此,在正常的市场状况下(在99%的情况下),该行的每日自由资金交易损失不会超过7200万美元。
由于VAR是一个用美元表示的数据度量,因而可以与该行的资本金(年报发布时为1000亿美元)进行比较,股东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银行的交易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在设定交易限额、甚至确定企业所需的经济资本时,也开始采用VAR这一工具。
出于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考虑,商业银行必须达到一个最低资本的要求。
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可以根据内部的VAR模型,结合具体的情况,计算出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因此,防范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是随风险变化而变化的。
该协议自1998年1月起生效,恰逢金融市场的多事之秋。
当时,俄罗斯的债务违约事件导致资金外流,引发流动性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等对冲基金也因此濒临破产边缘。
随后的市场混乱加剧了人们对于金融体系内部失控的担忧,这就是一起典型的系统风险事件。
恶性循环假设有学者认为,严格执行VAR限制措施将导致银行被迫减仓,造成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因此,在发生诸如俄罗斯债务违约这类严重动荡事件时,银行的持仓风险及VAR值也会随之增加。
在面临是增仓还是减仓的两难抉择时,很多银行会同时选择变卖同一类资产,致使该资产价格下跌,从而加剧动荡,并进一步增加资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这会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迫使银行抛售更多的资产。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
羊群行为,也被称为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时,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而不是基于自己的信息和分析做出判断。
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羊群行为的表现上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羊群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别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进行详细的探讨。
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通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决策过程可能更加理性和客观。
而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资源,可能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更强的羊群行为。
文章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
这包括他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特点、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
文章还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两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将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为投资者教育、市场监管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羊群行为概述羊群行为,又称为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它描述的是在市场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倾向于模仿他人的选择,而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或独立判断。
这种行为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趋于一致,进而可能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或错误定价。
羊群行为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中都存在,但两者在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如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通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大的分析能力。
然而,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业绩压力、市场声誉、监管规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羊群行为可能更为明显。
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
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防范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67-01摘要证券市场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常常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也给股市操纵者提供了操纵资本市场股价的机会,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造成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防范羊群效应提出的措施。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分析一、羊群效应简述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
它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没有根据自己理性的投资分析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而是模仿别人的投资。
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这样做时,交易行为就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二、证券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得到的结果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第一,从散户角度讲,是利益驱动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
某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赚了钱,其他人都跟着买进,舆论说某只股票前景看好,大家都争抢购买,形成了跟风炒作。
可以说,获取最大利润是形成股市羊群效应的内在动力。
第二,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讲,是机构利用巨额资金进行炒作产生的。
机构占尽资金、人才、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能够主动地认识市场进行操作。
机构择一股票,在低价位时吸进所需的筹码,然后再将信息传给大众。
信息越传越广,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价格不断拉高,机构趁机出货,完成了一次做庄过程。
这个过程使庄家赚足了钱,广大散户亏了本。
第三,从市场角度讲,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受到制约。
首先是股票发行者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考虑,会本能地夸大企业及其股票的优点,而对其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有意掩饰。
其次是大多数投资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以及得到信息的时间也不相同。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论文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论文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因为跟随他人的行为而采取相似的投资策略的集体行为现象。
这种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非常普遍,尤其在市场出现波动或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羊群效应的原因。
有几个主要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投资者倾向于跟随羊群。
首先,人类是社交动物,很容易受到他人的看法和行为的影响。
当一些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时,其他投资者可能认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并以为他们会取得成功。
其次,羊群效应可以提供一种心理安慰感,投资者对群体决策更有信心,避免了承担独立决策的风险和责任。
第三,羊群效应还可以增加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因为羊群效应往往导致群体的行为趋同,从而提供更多的买卖机会。
然而,跟随羊群并不总是明智的。
羊群效应往往导致市场的过度买入或卖出,从而使市场价格失去理性。
当投资者过度买入时,市场价格上升,投资机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当投资者过度卖出时,市场价格下降,投资机会可能被低估了。
此外,羊群效应还可能导致市场的波动加剧,当市场处于快速推高或迅速下跌的阶段时,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的波动幅度。
特别是当市场处于压力下降的时候,羊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恐慌卖出,导致市场的大幅下跌。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依赖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在羊群效应中,投资者之间相互依赖,因为他们往往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作出决策。
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投资者在考虑他人行为的同时,如何作出最佳决策。
在证券市场中,博弈论可以用来探讨投资者的行为策略和利益冲突。
当投资者面临一个决策时,他们需要考虑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和利益,这与博弈论中的博弈策略相似。
在羊群效应中,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跟随”或“反向行动”的选择。
如果一个投资者认为群体决策是正确的,他可能选择跟随羊群;但是,如果他认为群体决策是错误的,他可能会选择反向行动,即采取与群体相反的投资策略。
浅析“羊群效应”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浅析“羊群效应”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作者:郭强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第20期郭强黑龙江财经学院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到股票交易当中,而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317-02一、“羊群效应”的界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群体。
所谓群体并非是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作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相互联系的人的集合体;相应地,羊群效应则是指在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经常处于不确定的风险环境,在群体压力之下,其行为也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过度依赖群体舆论而采取与他人相同的投资行为,此种现象即为“羊群行为”。
二、“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首先,投资者对待信息缺乏理性。
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是,投资者常常不信任自己私有的信息,而盲目听信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小道消息。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还不成熟,因此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在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缺陷,这使得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晚并且准确度不高。
以上因素就导致投资者出现“随风倒”的现象,盲目跟风从众。
驱使投资者积极主动的去注意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并在“朋友圈”中打探消息,获得“莫须有”的消息,因此就导致了“羊群效应”的产生。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摘要】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产生集体行为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证券市场上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
羊群效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因素等。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需要运用博弈论中的策略来分析羊群效应,同时了解市场中的博弈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羊群效应如何影响市场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的行为改变,羊群效应可能会呈现新的特征,需要投资者持续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博弈分析、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定义、原因、表现、博弈论、证券市场、影响、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参考资料等。
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环境,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羊群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导致他们跟随主流群体的行为而做出相似的决策。
这种行为往往会放大市场波动,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研究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和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原因,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认识和应对羊群效应的策略。
在当前证券市场中,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羊群效应更加明显,投资者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跟随行为。
研究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和影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2 问题提出羊群效应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行为金融学概念,指的是个体的决策受他人行为影响而导致的群体行为趋势。
在证券市场上,羊群效应普遍存在,投资者往往会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而做出决策,进而造成市场波动和有效性问题。
羊群效应到底是如何影响证券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决策,以及如何在博弈分析中解读这一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中,是否存在着一种理性的行为模式,或者只是投资者盲目跟风的结果呢?如何通过博弈分析找出投资者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以应对羊群效应带来的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将会在本文中得到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引言羊群效应是指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模式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十分普遍,对市场的价格形成和波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一、羊群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表现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投资者情绪的传导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受到媒体、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的影响,特别是投资人气旺盛的个股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追捧。
一旦某只股票或板块出现炒作,投资者情绪会迅速传导,并引发更多投资者的跟风行为,形成羊群效应。
2. 少数投资者的操纵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一些少数投资者或机构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做多或做空等手段来操纵市场。
这些投资者或机构的行为会引导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形成羊群效应。
3. 信息不对称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普遍。
少数投资者或机构通过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提前预知市场的走势,从而引导其他投资者跟随行动。
二、羊群效应存在的原因羊群效应能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和蔓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投资者心理因素中国股票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散户投资者,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情绪和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投资者更愿意跟随其他人的决策,通过“跟风”来减少风险。
2. 过度关注短期收益中国股票市场中,很多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收益,而不是从长期的投资价值考虑。
当某只股票或板块出现上涨势头时,投资者往往只追求短期的高额收益,而忽视了基本面的分析。
3. 信息不对称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造成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少数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深了羊群效应。
三、羊群效应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羊群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与建议
摘要: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12月成立至今已近40年,股票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到现如今的三千多只股票,股票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特有的现象,其中以羊群效应最为显著。
本文拟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寻找其背后原因,并基于此提出相关指导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羊群效应一、对羊群效应的解释说明(一)羊群效应的由来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用于描述资本市场中市场参与者盲目跟风的一种群体心理现象。
这种盲目跟风的群体行为现象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羊群群体的行为表现,金融学家将金融市场中这类异常的非理性现象命名为羊群效应。
自然界中的羊群是一种行为散漫的群体,羊群中的个羊其日常行为轨迹是没有目的性或者逻辑性的,处于一种近似于随机行走的行为状态。
但是,一旦羊群中的领导者也就是头羊开始了某些行动,那么羊群中的其余羊也会无理由的进行模仿,而个羊对于头羊行为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这类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没有任何思考或顾虑。
换而言之,羊群中的其余个羊是 处于无条件的跟从状态。
而羊群这一盲目跟从的群体行为与股票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盲目听从小道消息、跟从市场炒作热点、 追涨杀跌的市场行为十分相似。
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羊群效应常常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盲目从众的行为心理现象。
而这种不假思索、不考虑行为后果的非理性群体行为,往往会加剧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和低效率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羊群效应的表现 羊群效应在社会经济现象中是比较普遍的,而这些经济现象中最为普遍的一个特征便是,在羊群效应所带来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市场经济泡沫。
由于资本市场交易的虚拟性和数字化特性,相比于实体经济,羊群效应在资本市场中,尤其是股票市场中则更加普遍存在。
股票市场的虚拟性、交易的便捷性以及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让市场投资者不能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判断决策中趋于理性。
尤其是对个人股票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的相关投资素养培训,个人股票投资者往往没有其自身的投资理念或者投资规划,其投资行为往往具有随机性。
羊群效应及其应用
羊群效应及其应用羊群效应理论指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仿照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其次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旧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二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将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看四周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很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
“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
经济学里常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常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考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方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简单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消失一般在一个竞争特别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留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应的一般特征人们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以下特征:Λ.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呈现出特别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卖方羊群行为强于买方羊群行为,时间因素对投资者羊群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源于其内在的心理因素。
B.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都表现出显著的羊群效应,也就是无论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厌恶,都表现出显著的羊群效应。
试谈当前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论文
试谈当前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论文当前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摘要: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的影响,从而形成市场集体行为的现象。
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并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回顾羊群效应的起源和相关理论,探讨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市场、投资者、决策、市场行为一、引言羊群效应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心理现象,它在投资领域尤为突出。
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上出现人群集体行为的现象。
这种行为模式被称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尤为明显,对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羊群效应的起源和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它在当前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羊群效应的起源和理论羊群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19世纪末提出,他通过对人性心理的研究发现,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失去自我独立性,跟随他人的行为和意见进行决策。
勒庞认为,这种羊群效应是人类本能行为的结果,它具有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能力的功能。
另外,行为金融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提出了“两栖性意见”理论,进一步解释了羊群效应。
他认为,投资者往往不仅受到基本面和经济数据的影响,还受到他人的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在羊群效应下,投资者更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市场预期的驱动,产生主动或被动的跟随行为。
三、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当某只股票或行业出现涨跌时,往往会引发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行为。
这种追涨杀跌行为通过群体的传播和模仿效应,往往会放大市场波动。
其次,羊群效应也表现在投资者对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上。
当市场乐观时,投资者普遍乐观,采取更积极的投资决策;反之,当市场悲观时,投资者普遍保守,采取更消极的投资决策。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综述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综述xx年xx月xx日•羊群行为概述•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现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后果分析目•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治理对策•研究展望录01羊群行为概述羊群行为定义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由于受到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跟随他人投资决策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
羊群行为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思维”,即投资者在一定时间段的投资决策具有高度相似性。
1 2 3在某些时间段内,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
羊群行为具有显著性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以相互影响,形成“羊群效应”。
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虽然投资者采取了相同的投资策略,但他们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信息可能存在差异。
羊群行为具有异质性羊群行为可能影响市场稳定性如果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甚至引发市场危机。
羊群行为的研究意义羊群行为可能影响市场效率如果投资者仅跟随其他投资者的决策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那么市场价格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所有信息,从而降低市场效率。
羊群行为可能影响投资者福利羊群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忽略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从而影响他们的长期收益。
02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现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投资者在某些时刻会跟随大众或权威人士的决策而做出的投资行为。
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和决策过程。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0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羊群行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以及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02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羊群行为,其中较为流行的模型包括:CSAD模型、LSV模型、STAR模型等。
0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研究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并不显著。
羊群效应金融学案例
羊群效应金融学案例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行动。
这种行为在金融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羊群效应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案例一: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羊群效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投资者会受到他人的投资行为的影响,选择跟随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进行交易。
当市场中有一只股票出现上涨趋势时,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跟随买入,导致股价进一步上涨。
同样,当市场中有一只股票下跌时,投资者也会纷纷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导致股价更加下跌。
这种羊群行为会使得股市中的股价产生剧烈的波动,并加大市场的不稳定性。
案例二:投资理财中的羊群效应在投资理财领域,羊群效应同样存在。
当一些投资产品被广泛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回报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这些人往往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认为这是一个可靠和赚钱的投资机会。
然而,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投资者的选择不再基于个人的判断和风险偏好,而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这可能导致一些投资者犯下错误的决策。
当市场转向或项投资出现问题时,跟随者们往往会遭受重大损失。
案例三:房地产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中,羊群效应也经常出现。
当一些地区或一些项目开始受到关注并取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时,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购买房产。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多地考虑的是跟随市场热点和他人的选择,而不是对地区或项目的实际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种羊群行为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持续上涨,形成泡沫,并有可能引发市场崩盘。
羊群效应在金融学中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当投资者追随大多数人的选择进行交易时,会造成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不断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羊群效应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
跟随大多数人的投资选择,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忽视自己的判断和风险偏好,进而可能犯下错误的决策,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避免羊群效应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应该有独立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不盲目追随市场热点和跟风行为。
行为金融学 股市的羊群效应
浅谈股市的羊群效应摘要:目前中国股市投资跟风行为严重,所以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很容易形成聚集的情况,具体表现是在上升时“慎追”, 下跌时却“慌逃”的行为。
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行为”。
本文从羊群效应的效应特征及其原因危害和如何抑制不合理的羊群效应。
关键词:羊群效应;股市;成因;危害;1.羊群效应的定义及其主要观点1.1 羊群效应定义:是一种在已有的社会公共信息( 市场压力、市场价格、政策面、技术面) 下, 市场参与者观察他人行为并受其影响从而放弃自己的信念, 做出与其他人相似的行为的现象。
羊群效应在股市中的表现尤为强烈, 是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显著特点之一。
分析研究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具有积极意义。
1.2 关于羊群行为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1)基于不全信息。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基于社会选择的每个人都会关注其它人的决策,因为人类认知机制存在“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该判断正确的可能性非常大”的潜观点,信息越不完全和不对称,该机制表现得就更明显,处于信息劣势(或自认为处于信息劣势)的行为主体具有强烈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动机。
(2)基于委托代理的声誉和薪酬结构。
Scharfstein、Zwiebe、Prendergast and Stole、Graham认为,当基金经理的声誉和薪酬取决于与其它人业绩的相对优劣时,他就有模仿其它人的行为的动机。
2. 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特征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投资者的行为受其它投资者的影响, 模仿他人决策, 跟风炒作, 在他人买入时买入, 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 股市上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 下跌时, 恐慌心理连锁反应,纷纷仓慌出逃的行为现象。
羊群效应对股市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往往会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酿成了千万悲剧。
而股市中羊群效应的体现,无非位于三个阶段,即股票的上涨、下跌和调整阶段。
应用文-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贝叶斯法则,在观察到G以后的V= 1的后验概率为:于是,在Banerjee(1992)的模型中:所有投资者先验看法相同,风险中性的代理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择资产,他们有<1的概率得到正确率为的信号。
代理人1根据其信号进行决策,如果代理人2没有获得信号(概率为1- ),就跟随代理人1进行选择。
这时代理人3对于跟随行动还是根据自己的信号行动是无差异的;如果代理人2有信号(概率为),就根据信号来决策。
如果其信号刚好与代理人1的信号相同,则两个人的选择也是相同的。
由于两个人得到同样错误信号的概率很小,代理人3将总是忽视自己的信号,跟随前面人的行动。
直到代理人3的决定不包含他的内幕信息,代理人4就面临和代理人3一样的情况,羊群行为也就产生了。
在代理人1得到错误信号,代理人2没有得到信号并跟随行动的情况下,整个代理人群的选择就是错误的。
如果前面人的行动不是其信息的充分,即后面的人只能部分推断出前面人的信息时,序列决策中的信息无效就会发生。
于是,只要前几个投资者的概率较高,投资序列就开始了。
并且,这种羊群效应产生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不但如此,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纷纷采用错误的行为的可能性极大。
Avery(1998)拓展了上述模型,并且假定每个投资者进行选择之后,股票价格会对投资者的选择做出反应,最后表明了在具有造市商的市场中,股票价格等于在公开市场信息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仅仅拥有公开市场信息的投资者对于是否投资没有偏好。
2.基于名誉的羊群效应。
Scharfstn(1992)等提供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基于名誉的其它的羊群效应理论。
由于投资经理的能力是不确定的,对名誉的担忧就产生了。
在其模型中,两个风险中性的管理者(代理人)先后投资于两个同样的投资项目。
管理者不是聪明的就是愚蠢的,但是没有人(包括自己)知道其智力类型。
代理人接收到关于该项目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 }的双信号{SHi,SLi},信号满足:P(SH| ,愚蠢)>P(SH| ,愚蠢),即聪明的代理人有更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信号;P(SH| ,愚蠢)=P(SH| ,愚蠢),即不管项目是好还是坏,愚蠢的代理人得到关于“该项目的价值为高”的信号的概率是一样的;P(SH|愚蠢)=P(SL|愚蠢),表明信号纯粹是关于投资项目的,并不能被某一个代理人用来改进他对自己的智力类型的知识,聪明的代理人拥有的信号之间是完全相同的,即聪明的代理人具有同样的预测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摘要:“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名誉的考虑”和“投资经理激励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
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
随着我国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透明的披露机制的压力以及基金的“相对业绩评价标准”导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交易中也出现了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行为。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投资基金;信号显示
一、前言
机构投资者在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中发挥着市场中坚的作用。
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和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中确实存在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这种明显的羊群效应与机构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
策略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在过去10年中,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壮大,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达到了数千亿。
由于资金规模远远大于散户,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了市场的决定力量。
通过观察各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并且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
本文在回顾西方行为金融学对羊群效应的研究的同时,也考察了我国基金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
二、羊群效应的原因
引起羊群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不完全、对名声以及报酬结构的考虑。
1.基于信息不完全的羊群效应。
Banerjee等假定同等价格上的投资机会对所有投资者都是可以得到的,即供给是充分弹性的。
然而这些理论不是完美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模型,因为早期的个人投资决策无法在随后的投资价格上得到体现。
假定个体投资者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类似投资机会,并对正确的行为过程有着私
人信息。
同时假定个人能观察到彼此的行动,而无法观察各参与者所收到的信息和信号。
如果个人能够观察到其他行为主体的理性
行为,那么博弈各方可以通过最后各参与方所选择的最终行为来对各参与方的私人信
息进行推断。
在这种情况下,羊群效应就有可能出现,而且这种羊群效应下的行为非常脆弱且难以预料的,因为他有可能因为非常零星的一点消息而改变。
假定几个投资者相继决定是否投资于
一只股票。
对于每个投资者,我们用V来表示相对于次优项目的回报。
同时,V以相同的概率等于 1或者-1。
每个投资者观察到一种关于投资回报信号,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B)。
如果V= 1, G的概率为 P,而B的
概率为1-P(<P<1)。
如果V=-1,则B的概
率为P,而G的概率为1-P。
投资者的信号
显示独立于实际值。
除了自己的私人信息之外,每个投资者还将观察到前人的选择。
应用贝叶斯法则,在观察到G以后的V= 1的后验概率为:
于是,在Banerjee(1992)的模型中:所有投资者先验看法相同,风险中性的代理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择资产,他们有1的概率得到正确率为的信号。
代理人1根据其信号进行决策,如果代理人2没有获得信号,就跟随代理人1进行选择。
这时代理人3对于跟随行动还是根据自己的信号行动是无
差异的;如果代理人2有信号,就根据信号来决策。
如果其信号刚好与代理人1的信号相同,则两个人的选择也是相同的。
由于两个人得到同样错误信号的概率很小,代理人3将总是忽视自己的信号,跟随前面人的行动。
直到代理人3的决定不包含他的内幕信息,代理人4就面临和代理人3一样的情况,羊群行为也就产生了。
在代理人1得到错误信号,代理人2没有得到信号并跟随行动的情况下,整个代理人群的选择就是错误的。
如果前面人的行动不是其信息的充分统计,即后面的人只能部分推断出前面人的信息时,序列决策中的信息无效就会发生。
于是,只要前几个投资者的概率较高,投资序列就开始了。
并且,这种羊群效应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