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
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宋明理学与科
技文化
(1)宋元儒学的转型与嬗变——理学的形成。

(2)四大发明
的发展与成熟。

(3)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链接先秦及明清时期,从时空角度分析比较宋明理学形成
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综合理解儒学发展的地位及特
点。

历史解释
宋明理学是儒学成熟与定型的表现,表明儒学发展逐渐理
论化、世俗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宋元科技文
化繁荣,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实证
运用图文史料,解读实证理学主张、特点及影响;从考古
实物、历史史料中实证宋元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
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

家国情怀
从宋明理学的客观积极性角度,理解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
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个人斗志及爱国
民族情怀。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
1.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
(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
(1)宇宙观⎩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①印刷术⎩⎨⎧a.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③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天文历法
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2.文学成就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

②代表⎩
⎨⎧a.婉约派:柳永、女词人李清照。

b.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①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③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

3.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4.绘画
(1)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重要概念——理学的世俗化
(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加以通俗化、普及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史料论点——理学的成熟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核心论点:理学将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与人的个人欲望需求(人欲)对立起来,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扼杀人性,儒学发展走向成熟。

史者论点——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

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史学家侯外庐、邱汉生
核心论点:宋明理学超越前代儒学发展,促使儒学发展伦理化、理论化、哲学化,
达到传统思想发展的最高境界。

重要概念——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山水画: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观的逼真描写,追求主观情致和神韵。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风俗画: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判断。

微点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
(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史料论点——宋词的特点
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核心论点:宋词娱乐性强,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促进了词的繁荣。

考法1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程朱理学的兴起及发展
[考题例证]
【典例】(2019·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创新命题以宋代程颢的诗歌为载体,考查其诗歌蕴含的理学思想的内涵特点。

素养立意注重“史料实证”,以宋词为载体,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价值引领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

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

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故B项正确。

A项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材料不符,排除。

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排除。

D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排除。

答案 B
[史论链接]
论点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

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

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论点2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性
(1)地位:都属于程朱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

(3)本质: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论点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歧之处
[对点训练]
1.(命题点1:朱熹的理学主张)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

”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
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
解析据题干材料“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知要正君心,爱惜百姓,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社会稳定,排除A项;
材料重在强调恤民,而非求王道,排除B项;由材料“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正君心而非省刑罚,排除D项。

答案 C
2.(命题点2: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解析据题干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并结合所学,“正”在社会的体现即是伦理纲常,故选C项。

宋明理学仍是儒学范畴,是儒学成熟的体现,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倡导“致知格物”,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而非通过发奋读书明理,D项错误。

答案 C
考法2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程朱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史论链接]
论点1从历史解释角度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程朱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
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

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论点2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程朱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2)消极影响
①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史料实证]
实证一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下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三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史料一解读紧扣材料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历史阐释,概括总结理学的特点。

(2)史料二为坐标式图,分析程朱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3)史料三解读紧扣程朱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

(1)根据史料一,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

提示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借鉴佛道的思想;复兴儒学的需要;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2)据史料二,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3)根据史料三,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提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

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
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

实证二程朱理学的实质及评价
史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程朱理学继承了儒学传统,又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2)程朱理学肯定人的现实生活,侧重从哲学角度阐述伦理道德,注意探究天地万物普遍存在的根源,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宋代我国的传统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学者认为这和当时理学的兴起有很大关系。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程朱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你怎样看待理学的发展和传统科技发展的关系?
提示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强调对理的探究;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强调关注现实;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理学更加强调的是伦理道德,并非客观真理。

[高考题组]
命题点1程朱理学的特点
1.(2014·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朱熹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认为人性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私欲”不断膨胀,以致“习远”。

只有克服私欲,“穷究天理”,才能恢复“本善”,成为圣贤。

A、B两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命题点2程朱理学的内涵
2.(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 D
命题点3北宋思想界的特点
3.(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
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材料“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选A 项;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A
命题点4程朱理学的影响
4.(2013·全国Ⅰ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故选C项;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排除D项。

答案 C
[模拟题组]
1.(2019·全国卷二模拟)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

据此可知,朱熹()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答案 D
2.(2020·内蒙古包头模拟)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解析据题干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人们追求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故选A项。

答案 A
3.(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当国家危难时,他们含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选D项。

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故A项错误;“南宋”没有“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南宋理学已经确立,新儒学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

答案 D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

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
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
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据题干“‘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他认为佛学重业生,而儒学重现世,故选C项。

“佛教渐趋中国化”在魏晋时期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不能体现对儒学的冲击,故B项错误;“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体现了对佛学的批评,不能体现统治者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北京东城模拟)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

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
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
解析据题干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代理学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3.(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模拟)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

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解析据材料“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模拟)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理学使儒学哲学化与材料“幽微之理”含义相符,故C
项正确;幽微指细小、轻微,也可指深奥精微,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学世俗化倾向而不是材料的“幽微之理”,A项错误;市民阶层的需求是文学通俗而不是“幽微之理”,B项错误;材料“应用性词作”说明不是空谈义理,D项错误。

答案 C
5.(2019·福建福州质量检查)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武则天的地位在宋代受到贬低,主要是因为受儒学影响,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正统,故选D项;我国妇女地位并未发生逆转,排除A项;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是在元朝,排除B项;我国修史一直遵从“秉笔直书”原则,排除C项。

答案 D
6.(2019·百校联盟质量监测)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

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答案 A
7.(2019·广东汕头模拟)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