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装车间生产要求

焊装车间生产要求
焊装车间生产要求

焊装车间生产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5S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好劳保用品(眼镜、手套、护腕、套袖、围裙等),确保安全生产。

一、生产前的的准备守则:

(1)来件检查

a)上工序转下工序的零件或分总成需附检测报告,下工序根据检测报告对来件精度进行初步检查,检测报告显示不合格的零件或分总成,则不能继续生产,按不合格品处理。

b)来件中有焊螺母、螺栓的则使用规格一致的螺栓对螺母进行检查;使用规格一致的螺母对螺栓进行检查。(检查量:每种每批随机抽检5个)合格率=(合格数量/5)*100%。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才能使用。

(2)每次操作前操作者必须对工件进行自检,检查上序件的摆放是否符合工艺卡的要求。保证各总成各零部件表面无磕碰、划伤、裂纹、锈迹、无明显变形等现象,对不合格零部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处理;检查上序件,符合工艺卡要求后方能使用焊接。

(3)工段长、班长、安全员根据工艺卡检查相关焊枪的I(电流)、P(电极头压力)、t (时间)。检查夹具气源压力,气压不得小于,不得大于,检查油水分离器,放出积

水。每班检查一次。填写《生产准备检查表一》。

(4)操作者在生产前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去除零件待焊接头处的尘土、油污、氧化皮、锈蚀等,使待焊接头处搭接良好,搭接形状相符合,贴合紧密。

(5)操作者在点焊前检查电极头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电极头形状为圆锥形,电极头端面表面平整;如果工艺卡没有特别说明,电极头端面直径为±;每两个小时就

要用电极头样板检查电极头的形状(不作记录),并检查电极头的端面是否有脏物;当电极头出现如下图图所示缺陷时用平锉刀或砂纸进行修理,使电极头形状符合图要求,上下两电极头接触面平整,对正,保持电极头的光洁。每次电极头修磨、更换后都必须重新做试板拉裂试验(要求见下文)。根据

图图图图图

《焊装易损工装管理规定》的要求对电极头进行更换并填写《电极头切换记录表》。

(6)每班操作者检查凸焊焊机的电极头是否有磨损、脏物,螺母螺栓能否有效定位。根据《焊装易损工装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焊接螺母定位销检查表》。

(7)每班操作者检查无痕焊点的铜块是否有磨损、是否平整、是否有脏物、是否松动。根据《焊装易损工装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焊接夹具检查表》。

(8)检验焊接强度:对焊点强度进行拉裂试验,每班生产前操作者必须做一次拉裂试验,并填写《生产准备检查表二》的相关项。试验使用的试片厚度与所需焊接零件的厚度一样,材质相同。试片焊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具体试验后要求如下:

a) 当试片厚度t≤1mm时,在拉裂后应有扭扣状的焊点在一块板上,焊点直径应不小于工艺卡上要求的尺寸就表示合格。

b)当试片厚度t>1mm时,拉裂后在一块板上的焊点高度为板厚的20%-50%,焊点直径不小于工艺卡要求的尺寸就表示合格。

c) 焊点的直径及最小边距必须分别达到下文表、表的要求。

d)试板的规格及焊点分布规范见图及表。拉裂时,作用力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e)拉裂后的试板需要用记号笔标记并由车间保管至少两周。

图拉裂试验图

表拉裂试验尺寸规范(单位mm)

F

图拉裂方式

(9)操作者每班对凸焊螺母螺栓进行剥离试验,并填写《生产准备检查表二》的相关项,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a)在凸焊试板的相应孔位(见表)上凸焊螺栓/螺母。

b)正确使用台虎钳把凸焊试板固定。

c)根据螺栓/螺母的规格把扭力扳手调整到表所示的数值。

d)使用扭力扳手对螺母直接施加扭力。对于螺栓,则拧上规格一致的螺母后,使用扭力扳手对螺母施加扭力。扭力扳手出现滑动后,螺栓/螺母没有被破坏即为合格。

表焊接螺母剥离扭矩标准(单位N·m)

(10)操作者每班对凸焊螺母、螺栓进行敲裂试验,并填写《生产准备检查表二》的相关项。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a)在凸焊试板的相应孔位(见表)上凸焊螺栓/螺母。

b)正确使用台虎钳把凸焊试板固定。

c)使用锤子进行破坏性敲击,对于凸焊螺栓可直接敲击。对于凸焊螺母,则应先拧上规格对应的螺栓后,敲击螺栓。直到螺栓/螺母完全脱落。

d)观察试板上敲裂后形成的孔洞或缺口,必须所有凸焊焊点处都形成孔洞或缺口且孔洞的最小直径达1mm才算合格。

e)敲裂后的试板需要用记号笔标记并由车间保存至少两周。

(11)需涂胶的零件在涂胶前必须先将待涂胶部位上的油污、灰尘、锈蚀等用碎布除去后方能涂胶。

(12)焊枪的工艺参数调整后、维修后、电极头修磨更换后均需要做试板拉裂试验;凸焊焊机工艺参数调整后、维修后、电极头修磨更换后均需要用扭力扳手做剥离试验及敲裂试验。

二、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质量要求以及质检员检查项目:

(1)零件在夹具上的摆放顺序、焊点的顺序均按照工艺卡执行。工件放上夹具上后、夹紧器打紧之前,操作者需要检查工件是否松动。

(2)使用气动夹具时,必须要等气缸动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2)焊点(目视观察其是否符合,怀疑时则必须测量。使用工具:钢板尺、游标卡尺)

a )允许开焊的点数不超过焊点总数的5%,且不超过5处,不允许有两点连续开焊及连续焊点间隔开焊的现象。

b )焊点不允许有裂纹、烧穿、飞刺、漏焊、虚焊、弱焊、未融合;点焊压痕深度不大于焊件厚度的20%或有感知但不明显。

c)无痕焊点质量要求:焊点表面应光滑平齐,无凹陷及凸点,以手触摸无感知。 d )如工艺卡没有特别说明,焊点中心距离焊件边缘、孔的边缘、肋边、R 角的最小距离(统称为最小边距)必须大于或等于表的相应数值。

表 焊点最小边距标准

e )焊点直径

d1为焊点最小尺寸;

d2为焊点最大尺寸。

d1

d2

如图所示,d2-d1<1.5mm即认为是圆形焊点,否则认为是不合格的椭圆焊点,需要补焊。

对于圆形焊点,取焊点直径=(d1+d2)/2,焊点直径必须大于等于表的相应数值。

表(如果工艺卡没有特别说明,则为一般焊点)

(3)焊缝

a)焊接表面应平滑,无焊渣、裂纹、密集气孔、搭弧坑、焊丝头、焊穿、深咬边、边缘未焊透、夹渣、白点等缺陷,如果工艺卡没有另作规定,缺陷的极限值按表,表面防护不能由于缺陷而受到不良影响。

表焊缝质量评定

评价级别: D=下等 C=中等 B=上等

缺陷:一处或多处缺陷的总长度在每100mm焊缝长度之中不得大于25mm,或者说焊缝的总长度小于100mm时,其缺陷的总长度为焊缝长度的25%。

b)及时清除附在导电嘴和喷嘴上的飞溅物.

c)二氧化碳焊接时,焊接区域的风速应该限制在1.0m/s以下,否则应采取防风措施。

d)对于重要的焊缝,在引弧、收弧时应该使用垫块以避免焊接缺陷。

e)如工艺卡没有特别说明,则焊缝的长度与焊缝间距采用表所示规范。

表焊缝规范

f)如果工艺卡没有特别说明,二氧化碳焊接的焊接参数使用表所示的规范。

表 CO2焊接参数规范

(4)孔位检查

检查总成孔位是否挡孔,如有挡孔应停止生产,隔离挡孔品,并及时向工艺员反映。先由车间班长以上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如夹具定位失效导致挡孔,应马上报修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