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理念:本课立意:“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智慧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探寻世界新秩序智慧的鲜明体现,为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贯穿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不同时期中,是本课设计中当代中国外交的主线。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外交不同时期的形势变化及政策调整,构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感悟外交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教育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指导》中指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本课设计中首先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构建以问题为驱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结构和路径;其次解决问题的路径中,最具有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材料研习。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要运用史料,更要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操作,说明自己的看法。

在进行论述论证活动上,尤其注重学生的思辨活动,使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的第4课,从时序和逻辑关系上承接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其一同构成了本单元国家关系的部分,体现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

当代中国外交既体现了古代对外交往中和平友好的内涵,也体现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近代外交带来的影响。

从横向看,当代中国外交还体现了国际法的影响,实现了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课包含“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重大外交成就。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取舍,也要注意分析时代背景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学情分析:首先,学生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已对新中国70多年不同阶段的历史脉络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这为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对本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学习的基本,已经具备了一些政治学理论基础。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4.成就 (1)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苏联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答案
易混易错
“一边倒”≠放弃独立自主 “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是中国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无原则地倒向苏 联一边,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交往。
思维点拨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依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作出的正确 决策,对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史料实证
探究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成就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 学他们。 材料二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 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答案
易混易错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只是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 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签署《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思维点拨
中美关系的解冻是中国外交关系获得突破的关键 (1)美国作为“冷战”时期的一个超级大国,在西方各国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 很大的影响力。 (2)美国长期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 (3)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世界众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答案 返回

知识点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历史叙述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同 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_和__平_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确立和调整的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

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从国际国内背景的视角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因2、了解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意义3、了解世纪之交及中国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感悟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内容有哪些?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成立初期、50-60年代、70年代)(二)自学指导二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背景是什么?2、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为创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②二战后世界局势:两大阵营对峙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学法指导了解外交⽅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内⽡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主外交政策与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的根本不同知识体系构建学前准备学⽣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主搜集相关资料,与本组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准备:1.布置学⽣课前准备的题⽬:,新中国成⽴后,⾸要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以独⽴⾃主的姿态步⼊国际舞台的?是怎样扭转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局⾯的?第⼆,新中国为什么要实⾏独⽴⾃主的外交⽅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制作本课多媒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动性,并可以将⼤量知识⽤最迅捷的⽅式体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主的外交⽅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针的影响。

教学思路新课程教学⽬标的侧重点是对学⽣进⾏以⾃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以实践能⼒培养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采⽤“问题式”和“双主导学”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下,突出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独⽴思考、⾃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50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名新中国⼀员,抚今追40年鸦⽚战争后的100年间,旧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的那⼀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争。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积极地参与了国际事务,硬着头皮地面对挑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依据“大国外交”的视角,探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并且了解与西方经济体和非洲国家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 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并且选择了与其它国家合作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决策导致了中国与许多西方经济体的合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美国的关系。

双方在商贸和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些合作关系的确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2. 新中国的大国外交新中国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是最为显著的。

1950 年代,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

在同非洲国家的基础上,新中国开展的大国外交更加深远,牢固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国对非洲国家政策具有和平性、友好性和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诸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不少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赞誉。

三、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与西方经济体、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2.了解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发展史;3.掌握大国外交与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4.培养学生发现和评价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知识点归纳总结1.新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概述–核心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政治理念;–表现形式: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投身各种国际合作事务。

2.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目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市场改革;–表现形式:与美国在商贸和科技领域合作,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3.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国中非合作的起点:坦赞铁路建设,表现出中非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和友谊;–表现形式:收容纳迫避难居于非洲的中东难民、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苏联:大量援助
美国:政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外交上不承认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冷战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70年代
站稳脚跟
1978
走向世界舞台
二、“走”向世界舞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历史背景,概括此时的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八十国年际代:我和平们与要发做展的主要是三国件内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重对大霸调权整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5)1956年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威胁国防安全
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
外交诉求 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
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远交
外交成就 (1)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 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
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
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

高中历史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高中历史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授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生:讨论发言.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3.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4年6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
方针
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 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D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①50年代的外交成就P158
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外交成就
意义
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成就(时空观念),体会党的领导、特别是杰出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使国家实力增强,进而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行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
意识形态影响而不是决定外交——决定外交的只能是国家利益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②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背景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19级高二历史课堂课时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2020 年月日编号课题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编制修改审核目标导学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重点难以时空观念为指导,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自学学案学生笔记学案内容要求:按照学案提示认真勾画课本,写清提示语、序号等。

【知识导图】【知识梳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补充)国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引发世界新的动荡与不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不承认的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国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前提。

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2)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点: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3)外交成就①与苏联、朝鲜、印度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外交高潮。

②195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95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195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50年代末6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BBD CD(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的基础.
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
"从10解+3除"合殖作民机主制义应痛运苦而和生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15持个,而亚不太是互国相家疑虑正和式恐惧签、署互相了排斥和对
立。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协定》(Regional
32.2%,外贸总额占全球 29.1%,是全球涵盖人口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最新兴多市、场。最具潜力的自贸区
60年代 70年代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每年定期举行外长会议、财长会议、领导人会议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
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 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 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 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 芬兰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 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同。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 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 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 得新的进展。 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 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 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 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 办级外交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
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
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
议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
1中9非63合年作10论月坛,戴第高一乐届将部军长授级权会法议国的前宗总旨理是富:尔平携等带磋他商的、亲扩笔大信共前识来长、中增级国进,会了代解表议、他加同于强中友2国0谊领0、导0促人年进商合1谈0作两月。国1关0系~同1题2. 日在北京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件: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件: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 因素: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 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练习: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 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 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54?1955?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 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 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组织,如1993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
年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
坚持
①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
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
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2.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中进行考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与国际形势的相互影响。

3.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估历史材料,如外交文献、国际条约等,来支持或反驳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

4.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解释,理解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国际视野:学生能够从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中国外交政策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史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反映当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如习近平主席与外国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孤立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授内容】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1.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3.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

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师: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生:分组辩论:
师: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

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

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师: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生:答略。

师: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
更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整合归纳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讨论发言,整理主要观点。

【本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

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引导学生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请同学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