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风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异同

苏轼与辛弃疾同为宋代两大词人,其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在文学史上,人们把苏辛二人同当做豪放派的代表,但深究两人词风,仍有不同之处。苏词豪放,豪放中透着旷达;辛词豪放,豪放中却带着几许悲凉。读苏词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超然出世之感;读辛词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英雄暮年之悲凉感。二人之词,异曲而同工,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将以二人代表作为例,分析他们的词的风格异同。

苏辛之同,同在豪放。苏轼所处年代为北宋仁宗、神宗时期,此时国家虽承平日久,却积贫积弱,所以那个时代的文人,大多有一股要革除弊病,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再加之北宋祖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代皇帝对待文人较为宽厚,读书人皆有跃跃欲试,以科举入仕,一抒己志的心态。处于这个时代,苏轼词风豪放便不足为奇了。而辛弃疾处于南宋高宗、孝宗时代,此时的宋廷偏安一隅,面对北方的金屡战屡败,议和纳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江山社稷风雨飘摇,辛弃疾活在这个时代,怎能不萌发出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想法?辛弃疾年轻时曾起兵斩杀叛徒,早年的军旅生涯也给他的词中平添几分豪放之气。苏辛二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却在豪放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后人视二人为豪放派代表,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来看二人的两首豪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密州出猎》写与苏轼任密州知州时。苏轼在词中用典,自比孙权、魏尚,足见其报国杀敌之志;《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豪言壮语,言下之意,便是赞颂孙权身经百战,抵抗北方曹操,取得赤壁之战大捷,而讽刺软弱的宋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抒发自己抗金救国的豪壮之志。

苏辛二人词风虽有相同之处,但是更多的还是不同之处。首先,苏轼的词旷达,而辛弃疾的词悲壮。苏轼的思想融合了儒家和佛家,因此他的词常常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此外,苏轼一生的曲折经历,包括他的三次被贬,也使苏轼的政治热情遭受了

极大打击。苏轼晚年的思想更加偏向佛道,而佛家强调出世,这也给苏轼的作品带来

一定的影响。辛弃疾的遭遇和苏轼类似,他始终得不到重用而遭到主和派的排挤,仕

途也是起起伏伏,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因此辛弃疾的词中总含有一种悲壮和埋没英

雄的郁郁不平之气。以二人的另外两首词为例: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此词,旷达之感尽显。虽然路逢大雨而未带雨具,苏轼却不以为意,反而觉

得“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二字为双关,既指自己遭遇的大雨,也指人生的大起大落。既然风雨和晴天都不足为惧,那么人生中的那么多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辛弃疾

的这首词,则透出一股悲凉之意。他在词里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报国杀敌,名垂青史。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他

的豪迈志向和早年的军旅中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感叹自己已老,而强敌未除,不由得悲从中来,英雄暮年之感油然而生。与苏轼相比,辛弃疾非常在意自己的

仕途起伏,因为这关系到他能否报效祖国,遂自己一生之志,因而少了一份清旷,多

了一份悲壮。

此外,苏轼的词和辛弃疾的词在情感表达上也有诸多相异之处。苏轼的词中常常

蕴含着某种哲理,读来深沉隽永,耐人寻味。这也是苏轼本人儒释思想的具体体现,

正所谓“言约而意丰”,名不虚传。而辛弃疾的词抒发情感则更加主观,更加强烈,

若说苏词是哲理式的平静,那么辛词便是炽热情感的喷涌。有人谓辛弃疾“以文为词”,说的便是辛词中的散文句调。辛弃疾的婉约词更是别具一格,其浓密纤细之处

不在晏殊之下。以青玉案·元夕为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这首词首句就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描写烟花绽放景象;后一句以“星如雨”喻四处散落的烟花,描写极其别致。下阕将“蛾儿雪柳黄金缕”三者并列,写尽观灯妇女锦衣华服、璀璨夺目之景。而在元宵佳节的热闹之中,“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此句写的是意中人苦寻后的相会,用词极工,梁启超赞之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由此可见,辛弃疾虽然被认为是豪放派代表,但是他的婉约词也极工,在整个宋词中独树一帜。

纵观整个宋代,词的创作可谓达到了一个高峰,而苏辛二人正是高峰上挂着的两

点明星。无论我们对二人冠以怎样的名号,“豪放派”也好,“婉约派”也罢,都不

能详尽他们创作的全部精华。中国文学史上能够出现这样的两位大家,实为中国文学

之幸。二人还有数不尽的作品、说不完的思想、道不尽的高妙,等待后人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