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程序教案
地学数据收集与计算处理说明运用计算机对常见地质构造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进行快速定量解析,必然涉及如何利用计算机整理加工处理野外数据,计算有关参数,绘制所需的相应图形,以及对图形进行必要的解译等工作。
该软件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的汤经武,杨学敏教授开发的,适合区域构造、矿田及矿床构造、小构造及微构造研究中对基础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分析和成图,为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供科学、定量和可靠的依据。
该软件是当代地学工作的忠实伙伴和强有力的工具。
使用对象是地质、有色、冶金、油气、地震、工程及水文、建材、煤田等专业的院校师生、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
应用该软件的12种方法可打印16种图件和共170余种参数,是易操作、高精度和打印结果美观的第二代应用软件。
供选用的应用软件有:1.优势方位分析DIP(含其他软件)2.断裂构造分析FRUCTURE——玫瑰花图(Rose D iagram)——同期节理配套(P airs of Joint)——据共轭节理求主应力(J oint Stress)——派生构造求断层应力(F ault Stress)3. 褶皱构造分析FOLD——求枢纽、轴面(A xial surface and hinge)——褶皱π组构图解(πF abric)——褶皱位态分类(Fold C lassification)4. 岩石有限应变分析STRAIN——二维应变Fry法(F ry method)——二维应变图解Heed ky——三维应变图解(T hree-dimensions strain)——弗林及霍萨克图解(S train diagram)5. 岩组分析FABRIC注:以上括号内大写字头均为屏幕提示行中方法代号,以下操作说明中将称之。
实际上,打开这些程序后,它们都会亮显,实际操作一遍就知道了。
在每种方法使用之前请调入支持软件PZP,保证打印机输出屏幕图形及计算结果。
1.节理统计及上机 4学时节理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小型构造。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第四纪是全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地质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世纪的即将来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平民百姓的关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中,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是要针对第四纪时期沉积与环境的特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来攻关。
这一时期的主要地质特点是:1.第四纪冰期与冰川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中新生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海底扩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及相应的气候分区的主导因素。
同时,也有人认为地球及太阳系的周期运动也与地球气圈发生周期性温度变化相关。
据研究认为,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具有21ka、41ka和100ka的周期,这一特点反映在沉积物中、生物界里,也反映在地球表面地貌的变迁上。
2.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由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在第四纪时期全球海平面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变化。
根据对末次冰期的研究,在冰期最盛期,地球上的水有大约5.5%以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时海面最大降幅可达目前海平面以下150余米。
3.新构造运动大陆板块运动和由冰川导致的地壳“水文均衡”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或上升隆起遭受剥蚀、或下降接受沉积。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来自西面的水汽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起了强烈的阻障,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冰川冻土和高寒荒漠以及黄土高原的分布,都由此而来。
4.生物界的演化对气候和环境反映最为明显的陆生动植物,随上述变化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演化和迁移,最为壮观的是出现了两条腿走路的高智能的人。
在这方面材料最为丰富的当属植物的孢粉化石,由它我们可以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气候变化旋回。
对环境反映最为迅速的脊椎动物和昆虫化石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人类的作用人类产生以后一直是受制于自然界,伴随人类智慧的增长,现在人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是自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因人类已经造成或将要造成数以千记甚至上万种物种的绝灭。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
数学中的数学地质学数学地质学是一门综合了数学和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数学的表达和推导,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数学地质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质过程背后的数学规律,并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更精确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数学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数学地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地质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利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地质学中的各种问题。
数学地质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统计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地质学中经常需要对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
统计学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总结和分析这些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 数学建模和模拟:地质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准确地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的综合学科。
数学地质学可以借助GIS技术对地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高地质学的研究效率和精度。
二、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于地质学中的各个分支,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岩石学等。
下面我们以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为例,探讨数学地质学在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地层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的解释和对比可以推断出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数学地质学中的相似性对比方法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不同地点的地层之间建立起联系,揭示地层的演化规律。
2. 重力和磁力方法的应用:重力和磁力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常用的勘探方法,可以用于查明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
数学地质学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重力和磁力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揭示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地下岩石体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活动的预测和研究:地震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计算机地质制图》教学中“倾角”的运用
《计算机地质制图》教学中“倾角”的运用摘要:运用计算机绘制常用地质图件,是对地学类本科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
通过对矿用基础图件绘制时角度换算关系的梳理,文章认为地层倾角是地质图件绘制过程的一种基础参数计算和分析方法,在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绘图和分析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提出将地层倾角作为贯穿《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中的一条主线,运用这一主线将三大类型常用图件的绘制方法串联起来授课,可在训练学生图件绘制基本功的同时,强化分析能力,同时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地质制图;教学;倾角;课程主线地质图件是地质现象变化规律或趋势的直观展现方式,借助专业绘图软件进行地质制图,能够发挥计算机制图高效便捷、易于更新修改、色彩丰富、符号规范、便于存储和共享的优势,同时还能够实现手工绘图难以实现的数据分析、三维可视化功能。
因此,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掌握常用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是地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地质制图不是简单的画画图就行,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从地质图件绘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和计算来看,地层倾角计算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模型。
在地质图件中所涉及的常用换算一般均和倾角相关,比如,对于柱状图编绘时地层真厚度的计算、剖面图绘制时的视倾角换算、以及基于底板等高线进行煤层产状计算、断层产状计算,都需要运用真倾角和视倾角的换算关系。
一、地层倾角模型一般来说,由于学生在构造地质学等先修课程中对倾角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环节可从倾角的构成着手,逐步深入。
依据倾角的定义,若为岩层真倾角,为导线方向的视倾角,为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此时视倾角与真倾角有如下关系:(1)这个关系学生应该已经掌握,只需在课堂上回顾和强化即可。
二、地质剖面图中倾角的运用1. 地层真厚度计算在钻孔柱状图以及地质剖面图绘制中,均需要进行地层真厚度计算。
以地质剖面图为例,还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地质现象,调整计算模型。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很多网上的试题集是没有答案的,此份文档不同之处就是上面的网站,公布了所有答案,构造地质,考试专用在线答题网站,并附录下面选择题的答案,,赶紧下载吧!!.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14.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5.16.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7.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8.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367)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27°”中的°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B.倾伏向C.和5.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一、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1、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的构造。
原生构造,是指沉积物或岩浆在成岩过程形成的构造,如沉积岩中的斜层理、波痕、泥裂等和岩浆岩中的流动构造、原生节理等。
而次生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形成之后,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节理和断层等。
构造地质学侧重于研究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构造。
但是对原生构造也必须涉及,因为原生构造通常可以反映出次生构造形成时的地质背景,某些原生构造又是识别次生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变形特征的重要标志。
2、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至岩石圈内部的结构和巨大构造单元,如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小至岩石内部的组构特征,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中小型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和显微构造学。
3、构造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岩石圈内各种变形的几何形态、组合特征分布规律;(2)分析构造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力学条件和运动学、动力学机制;(3)研究构造的形成序列及叠复演化的历史。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岩石圈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由构造运动形成的。
目前,在野外见到的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作用的结果,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它们形成的过程,也很难在实验室中再造。
因此,人们只能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岩石变形,分析构造力作用的方式,探讨变形过程特点及其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
构造地质学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反序法”。
2、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质构造是三维空间的地质实体,将野外观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用一定比例尺反映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这对于分析构造的几何形态是十分重要的。
在地质制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航片、卫片及地球物理资料,不仅弥补了地表观察的局限,而且获取了深部构造的信息。
3、变形模拟实验是构造研究重要手段,也是构造研究中进展比较显著的一个领域。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以及地球演化过程的学科,它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资源形成与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地质学。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星云假说: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星云残余物质,通过巨大的引力聚集形成。
这一假说解释了地球形成的起源和过程。
2.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力学和构造特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学和山脉形成等。
根据构造地质学原理,地球的外壳由若干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互移动,并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
3. 沉积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研究颗粒物质在地球表面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包括沉积物的类型、结构和古环境的重建。
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可以了解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和生物演化等重要信息。
4. 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和地质事件发生顺序的科学方法。
通过地层、化石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可以确定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5. 矿物学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天然矿物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条件,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分类。
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野外调查:地质学家经常进行野外考察和采样,收集不同地区的地质样本,并记录地质观察和地貌特征。
野外调查可以提供直接的地质信息,帮助研究者了解地质历史和地质现象。
2. 实验室分析:地质学家使用各种实验室技术对样本进行分析,例如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等。
这些实验室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关于矿物、岩石和古环境等方面的定量数据。
3. 数值模拟:地质学家使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
数值模拟可以对地球内部运动、地质灾害和资源分布等进行预测和解释,提供了研究地质学的重要工具。
4.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例如地震波传播、地磁测量和重力测量等,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资源分布。
FLAC数值模拟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FLAC数值模拟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地质力学是研究岩土体力学和构造地质学问题的交叉领域。
Flac数值模拟软件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地质力学情况的软件,适用于开发矿山、隧道、地下室和地基工程等领域。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将深入探究Flac数值模拟软件的特点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一、Flac数值模拟软件的特点1.多场耦合Flac数值模拟软件可以实现多场耦合,包括渗流、固结、变形、应力、稳定性和损伤等。
通过不同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便捷地模拟各类不同的地质问题。
2.材料本构模型在Flac数值模拟软件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
因此,在模拟特定情况时,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特性,调整对应的材料本构模型,使得结果更加真实和精准。
3.多尺度Flac数值模拟软件实现了多尺度的计算,这意味着可以将某些相对微小的特定尺度的现象,与更大规模的相互区分开来独立解决。
4.可视化Flac数值模拟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能够将计算结果,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直观、方便地观测和分析。
二、Flac数值模拟软件在地学中的应用1.地下空洞稳定性分析地下空洞是很多工程中都会涉及到的问题。
在空洞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稳定性问题。
Flac数值模拟软件在分析空洞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根据空洞物理性质,选择对应的材料本构模型,进行可视化模拟,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安全。
2.地下水渗透分析水渗透问题在地质工程领域中是很普遍的问题。
Flac数值模拟软件可以模拟地下水渗透过程,通过模拟不同情况下的水量、水流速度等参数,为地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实用的科学依据。
3.地震损伤分析地震是地质工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Flac数值模拟软件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模拟出不同物质的行为、发生的变形、应力和松动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地震损伤评估和开发地震防灾技术。
综上所述,Flac数值模拟软件是地质工程模拟中应用广泛的软件之一,具备多场耦合、材料本构模型、多尺度、可视化等特点,所以在地下空洞稳定性分析、地下水渗透分析、地震损伤分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邵玉祥;彭雷;王媛妮;李新川;翁正平【摘要】“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培养体系要创新,更要有特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于专业与行业相结合,培养体系的特色体现在创建多目标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团队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方面探索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深化了“面向对象”的教学理念,调整了专业建设思路,规范了专业培养架构,解决了课程设置中主线选取的不确定问题,及专业建设中教学内容的定位模糊问题,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7(026)004【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教学理念;面向对象;地质体对象;地质过程【作者】邵玉祥;彭雷;王媛妮;李新川;翁正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简称,“空信专业”)的实质是“空间信息数字化”,国外本专业统称为“Geomatics”,中文译为“地球空间信息学”[1]。
国内“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以原先测绘、地理信息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侧重点在于3S及其相关应用。
一个是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主要侧重于深空探测与微波通信、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2-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国已有近20所院校分别依托各自原有的优势专业如测绘、计算机、地质学、通信工程等开设了本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10年开始试办,2014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目前归属于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以地质学、地质资源勘查与工程优势学科为依托,服务于地矿工作信息化,研究理论是地质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目标是实现地质学、资源勘查学、地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对象的物理空间是地表及地下三维地质空间[4-6]。
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结构、组成、演化和地质现象的科学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分为实地观察、实验研究、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等方面。
首先,实地观察是地质学的基础。
地质学家经常前往田野,直接观察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质现象,比如岩石的类型和组成、构造的形态和演化、地形地貌的特征等。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直接的证据和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实验研究是地质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在实验室中对地质过程进行模拟和再现,研究人员能够控制各种变量来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产生和演化。
例如,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岩浆的形成和岩石变质作用的过程,或者利用模型实验研究地质断裂和地震的产生机制等。
测量技术在地质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技术,通过记录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
地震仪、重力仪、磁力计等仪器的使用,可以测量地壳的形态、密度和磁场的特征,从而揭示地下地质结构和变化。
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地质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的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地貌、岩石类型和植被分布等信息。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地质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最后,数值模拟是地质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地质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模拟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地质过程。
通过构建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地震波传播、岩浆运动和地壳变形等地质现象,从而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同位素测年、地下水监测、岩石磨薄片观察等等。
高职院校“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基于实地考察的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新课改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基于实地考察为导向的对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构造地质学典型实地考察的分析,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实地考察的导向式课程教学方案,论述了基于实地考察为导向的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意义、实施步骤和课堂评价策略。
【关键词】实地考察信息技术构造地质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26-011 以实地考察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按照实地考察导向开发课程,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编制地质图的实际实地考察设计教学的过程。
编制地质图的专业核心能力为熟悉绘制流程,按照过程导向分为读图、编制、细节处理等操作流程。
1.1 基于实地考察,开展情景式教学开展构造地质学的实地考察包括包括读地质图、构造地质学基本图件编制、极射赤平投影、构造模拟等主要内容。
[1]学习情景是基于实地考察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考察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设计上以实地考察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野外考察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考察法培养学生对实地考察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1.2 根据典型化的考察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考察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编制地质图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构造地质学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考察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考察地点一体化,把传统的枯燥的知识学习变为生动的实践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将实地考察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8)
答: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发生的破裂面,其特征为产状稳定,沿走向延伸远,沿倾向切割深;节理面平滑;擦痕发育;充填脉平直;常切割砾石;多组成X型共轭节理系或近等距的单组节理带;剪节理有时表现为由斜列小节理组成的羽列带;节理尾端常形成折尾、菱形结环或分叉。
31。试述张节理的识别标志
40。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
答: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表现,它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供了重要线索。(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 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37。断层几何要素及其组成部分
答: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
38。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
答: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9。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
答: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一)构造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4)地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地层重复应注意与褶皱造成的重复的区别;缺失应注意与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区别);(5)岩浆活动和矿化带;(6)岩相和厚度急变带;(7)物探标志。(二)地貌标志:(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地下水信手流网的绘制与应用[必读]
地下水信手流网的绘制与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云福地下水流网是指地下水流线和等势线相交组成的网格。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势线构成正交同格。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流线与等势线不正交。
应用“流函数”和“势函数”概念可以定量描述地下水流网。
但是,通常在定量描绘地下水流网过程中除了分析研究区的介质特征外还必须已知水力传导度、有效孔隙度、边界水头等众多定量参数,而这些参数的取得需要有大量的勘查资料以及系列的观测资料,这就是为什么定量流网在分析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际问题时受到最制的原因。
众所周知,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地下水信手流网则是定性分析、描述许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绘制地下水信手流网随意性太强、缺乏一定的规则,那么,所绘出的信手流网除了反映地下水流向外,很难用于去解释更探刻的水文地质涵义,不利于同行间的信息交流。
笔者认为,讨论一下地下水信手流网的绘制方法将有助于开发地下水信手流网的功能。
一、地下水信手流网的绘制绘制地下水流网的方法主要包括:试验模拟、数值模拟和信手绘制等方法。
试验模拟地下水流网是指室内通过一定结构的模型,模拟不同渗流场特征参数下的地下水流动状态。
数值模拟是应用计算机将地下水运动方程的解析解的结果绘制成地下水流网,其理论和方括均比较成熟,但参数要求严格,“信手流网”由构造地质学中的“信手剖面”而得名,它是在分析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过程中,随手绘出的地下水流网。
信手流网的绘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有很多复杂的信息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学处理,重要的是它饱含了绘图者对大量零敬信息的高度的综合。
信手流网可明确地显示十分零乱的诸信息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反映地下水的整体规律,它可能会启发研究者从中发现潜在的更加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信手绘制地下水流网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聂内容(图1):1)条件分析包括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变形与运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地球的构造特征、岩石变形、地震活动、地壳运动等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1. 构造:构造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尺度的地质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形态、变形和变质,包括构造体的组成、构造运动和变形特征等方面。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壳内部的应力释放所造成的地震现象。
它包括地震的震源、发震过程、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等内容,对于了解地球深部结构和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 岩石变形:岩石变形是在地球内部作用力的作用下,岩石所表现出来的形状、大小、方向等的改变。
常见的岩石变形包括折叠、断裂、褶皱、岩浆侵入等现象。
4.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球构造内部的平动、绕轴旋转和形状变化等现象。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等。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地表地质、构造地貌以及岩石等进行野外实地观察和取样,了解地质体的类型、构造形态、变形特征等信息。
2. 测量与制图: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测量与制图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包括地质测量、地震测量、地面形变测量、地电磁测量等方法,通过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制图,揭示地球构造特征和变形状态。
3. 实验与模拟:实验与模拟是构造地质学的辅助手段。
通过实验室中的岩石物理实验、地震模拟实验等,模拟地球内部的力学过程和物理现象,探索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的机制。
4. 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是通过地球物理仪器和方法,对地球内部的物理属性进行探测和测量,以揭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
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地磁勘探、电磁勘探等。
5. 数学与计算机模拟: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在构造地质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岩石变形等过程,深入研究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机制。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质历史演化以及地球表面现象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物质的组成、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等方面。
地质学不仅仅是了解地球的基础科学,也是其他领域如地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的重要支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了解地球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质过程。
2.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特征以及它们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岩石学,我们可以揭示地壳和地幔的演化。
3. 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地球历史上生物的演化过程、地球环境的变化等。
古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4. 地质历史:研究地壳演化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如大陆漂移、造山运动等。
通过对地质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地观察:通过对地球表面现象和岩石等地质现象的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观察能够提供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帮助我们理解地质现象。
2. 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野外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深入研究不同地质现象。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分析,以获取更详尽的数据和信息。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一些难以观察或无法直接获取的地质信息提供支持。
4. 数字模拟:利用计算机等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地质过程,以深入研究某些复杂的地质现象。
数字模拟能够提供更直观的结果和预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地球的变化。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和应用领域。
例如,矿产地质学致力于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变形和破裂;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等。
此外,地质学在水资源管理、环境评估、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 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 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 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 环绕地球周围的气体(大气圈)、 地球表面的水体 (水圈)、地球表 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水 文 学 地 质 学
海 洋 学
土 壤 学 地 球 科 学
环 境 地 质 学
地 理 学
气 象 学
卫星定位系统(GPS),这给地球科学带来了深刻影
响。
(5)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由于地球空间的广泛性, 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区域的资料,特别是大区域的动态 变化状况,就必须充分利用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如 卫星云图、卫星遥感影像、航空照片、大地构造等。
(6)科学实验:这是地球科学中的各门学科普遍采用的 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测试,以获取各类样品的物质成 分、结构、物理与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资料, 再通过科学分析,推断其形成、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地质学的研究手段
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将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地质学领 域的研究中。
地质过程的复杂性
地球演化至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既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既有地表常温常压状 态下的作用过程,也有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 作用过程,而且,不同区域及同一区域不同阶段所 经历的地质过程存在差异。对这一漫长且不可逆的 过程,依靠人类的力量很难完全重塑和再现。
这些复杂的自然过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都 是具有一定的发生、发展条件和过程,具有一定 的顺序,换句话说,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 体现了过程的有序性。
• 研究地壳运动、形变及地表形态特征, 如: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貌 学等
• 研究地壳的演变历史和古代自然面貌, 如:古生物学、地史学、同位素地质 年代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第四纪 地质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十三两个计算机软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保留原实习十三中的前三小节文字。
)本次实习仅包括Surfer和StereoNNet两个软件的应用。
(原来十三章中的一、二、三、四、五全部去掉)一Surfer软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使用Surfer软件获取和处理地质数据2)使用Surfer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实现地质数据可视化1 软件简介Golden Software Surfer 8.0是美国GOLDEN软件公司一套在Windows 操作环境下运行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软件。
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能力,能将离散数据经过插值生成规则的格网数据,绘制丰富多彩的等值线图、3D立体图、矢量图、影像图、阴影地貌图、地貌晕渲图等,而且能很方便标注、修改绘制好的图件。
具有简单的数学运算、数据统计、平滑、滤波、微分、积分、傅立叶和谱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也具有趋势面分析、体积、面积计算、地形分析、剖面计算等三维空间分析功能。
用户包括测绘、矿业、工程、医药、地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是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地学研究人员必备的软件。
软件对中、小离散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具有绝对的优势。
正是因为其强大的插值功能,已经使它成为用来处理数据首选的软件,能迅速地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通过插值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
软件提供了12种插值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最小曲率法、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插值法、最近邻点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线性插值三角网法、移动平均法、局部多项式法和数据度量法。
图1-1 使用Surf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的基本流程2 软件应用2.1软件界面Surfer软件具有两种工作界面:Worksheet界面数据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统计等。
plot界面网格文件处理和图形绘制。
软件运行后进入默认的Plot界面(图1-2)。
图1-2 Surfer软件Plot界面2.2建立XYZ数据文件一个XYZ数据文件至少包含三列数据:其中两列数据为数据点的X坐标和Y坐标值,第三列数据为对应数据点的Z值。
Z值一般代表具有特定意义的数值,为我们分析处理和绘制可视化图形的数据列,例如数据点的高程值,或者降水量、温度、化学元素浓度等。
建立XYZ数据文件通常有两种方法:1)使用Surfer软件中Worksheet电子表单建立点击菜单File>New,弹出对话框中选择Worksheet,进入Worksheet电子表单。
在Worksheet电子表单中,可以输入数据,建立XYZ(.DAT)数据文件,也打开、编辑和保存数据文件。
2)使用其他办公软件(如Office Excel)在Office Excel软件中,导入和编辑数据。
将编辑后的数据保存为ASCII文本文件格式即可。
【注意】数据文件中每一行数据为一个数据点数据,其中第一行为文本标识。
同一行数据间可用逗号或空格间隔。
2.3建立GRID网格文件Surfer由GRID网格数据文件绘制等高线图和三维曲面图。
我们获取的原始数据通常为非均匀网格分布的离散数据。
Surfer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处理原始XYZ数据文件,通过插值算法,生成绘图所需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
点击菜单Grid>Data,打开XYZ数据文件(.DAT或者.TXT文件),打开Grid Data对话框。
“Data Columns”选择要进行网格化插值的数据列。
X和Y选择框中分别选择x坐标和Y坐标数据列;Z选择框中选择需要网格化插值和绘制图形的数据列。
“Griding Method”选择插值方法。
可用选择距离平方反比法(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或Kriging等12种插值方法。
通过插值计算,生成均匀网格化的数据。
“Output Grid File”生成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的保存路径及文件名。
“Grid Line Geometry”设置生成网格数据的数据范围及网格间距。
通过调整“Spacing”,可用获得更加密的网格数据。
通过设置“X Direction”和“Y Direction”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范围内的网格数据。
例如,将图中的数据范围设置为0~50的范围。
“Filter Data”通过设置过滤条件,可用过滤掉原始XYZ数据文件中我们不需要的异常数据。
“View Data”查看原始XYZ数据。
“Statistics”查看原始XYZ数据的统计信息。
例如每一列数据的最大、最小值,平均值及方差等。
2.4绘制等高线创建等高线图点击菜单Map >Contour Map > New Contour Map,在文件框中选择先前创建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GRD)。
点击“OK”创建等高线图。
在Plot软件界面左侧的对象管理器中,鼠标双击等高线图或坐标轴名,则弹出相应的属性对话框,设置绘图属性。
勾选选择框则改变该对象显示或隐藏属性。
设置等高线圆滑度鼠标双击等高线对象,弹出“Contours Properties”属性设置对话框。
“General”选项卡中勾选“Smooth Contours”,“Amount”选项框中选择“High”,点击“Apply”。
设置等高线填充属性打开“Contours Properties”属性对话框“General”选项卡。
勾选“Fill Contours”,“Color Scale”,点击“Apply”,则绘制填充色彩的等高线。
点击“Levels”选项卡,设置等高线绘制间距、线条属性、填充色彩和等高线标注。
点击“Levels”选项卡中“Level”标签,设置等高线数值范围和等高线间距。
点击“Levels”选项卡中“Line”标签,设置等高线线条属性。
点击“Levels”选项卡中“Label”标签,设置等高线需要标注数值的间隔及字体属性。
在“Label”列中,双击“Yes”或“No”,设置该数值的等高线是否标注。
点击“Fill”标签,在弹出的“Fill”属性框中,点击“Foreground Color”色彩框,弹出等值线填充色彩属性对话框。
色彩条默认色彩为“黑色”至“白色”过度的灰度色填充。
自定义等高线填充色彩:步骤一:点击色彩条左上角滑动块,然后点击下方颜色选择框中的“绿色”。
步骤二:点击色彩条右上角滑动块,点击颜色选择框中的“红色”,则色彩条显示为由“绿色”至“红色”的渐变色。
步骤三:按住“Ctrl”键,鼠标点击色彩条的中间部位,则在点击处增加一颜色滑动块,点击颜色选择框中的“蓝色”,则色彩条显示为由“黄”—“蓝”—“红”的渐变色。
可以尝试利用鼠标拖动中间的颜色滑块,改变各色调范围。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多处颜色滑块并设置渐变色。
鼠标点击选中某一颜色滑动块,按“Del”键,可删除该滑动块。
步骤四:返回“Contours Properties”属性对话框“Levels”选项卡, 点击“Apply”,更新等高线绘图。
设置坐标轴属性在Plot软件界面左侧的对象管理器中,鼠标双击相应坐标轴名,或在图形绘制区双击等高线图侧边,则弹出相应坐标轴的属性对话框,设置各坐标轴的属性。
2.5绘制数据点张贴图创建张贴图有时候,我们需要将数据点的分布位置绘制出来,并叠加在等高线或三维图形上,便于直观的显示。
点击菜单Map >Post Map >New Post Map,在文件框中选择先前创建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GRD)。
点击“OK”创建三维网格图。
双击张贴图,弹出的“Post Properties”对话框,在“General”选项卡中,点击“Default Symbol”,选择标识数据点的符号及符号颜色、大小。
点击“Labels”选项卡,在“Worksheet Column for Labels”中选择需要标注的列。
例如,选择数据中高程值数据列,点击“Apply”,则在张贴图中数据点标识上方显示数据点的高程值。
与等高线图叠加将数据点张贴图与等高线图叠加,生成更为直观的叠加图件。
步骤一:鼠标同时选择张贴图和先前绘制的等高线图(鼠标框选或使用“Shift”键)。
步骤一:选择菜单Map >Overlay Maps,则所选择的张贴图和等高线图自动叠加。
2.6绘制三维网格图点击菜单Map >Wireframe,在文件框中选择先前创建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GRD)。
点击“OK”创建三维网格图。
鼠标双击坐标轴,则弹出相应坐标轴的属性对话框,设置各坐标轴的属性。
双击所绘制的三维网格,在弹出的“Wire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三维网格绘制属性。
其中,在“View”选项卡中,通过调整滑块位置,设置三维视角。
2.7绘制三维渲染曲面图(三维地貌图)点击菜单Map >Surface,在文件框中选择先前创建的GRID网格数据文件(.GRD)。
点击“OK”创建三维渲染曲面图。
双击曲面图,在弹出的“3D Surface 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属性,编辑“Material Color”色彩条,通过设置不同高程的表现色彩,绘制更加生动的三维地貌渲染图。
利用示例网格文件HELENS2.GRD,绘制三维地貌渲染图。
2.8绘制矢量图矢量图一般表示为等高线的坡向及陡缓程度。
矢量图可以与等高线图、三维曲面图叠加。
点击菜单Map >Vector Map >New 1-Grid Vector Map,在文件框中选择先前创建的GRID 网格数据文件(.GRD)。
点击“OK”创建矢量图。
同时选取创建的矢量图和先前绘制的三维曲面图,选择菜单Map >Overlay Maps,将矢量图和三维曲面图叠加。
3 作业根据凉风垭地区地面高程和灰岩顶面深度数据,使用Surfer软件建立数据文件,绘制灰岩顶面构造等值线图及三维曲面图。
并根据计算机成图,分析构造形态。
(1)读取钻孔坐标步骤一:启动Surfer软件Plot界面,点击菜单Map >Base Map,文件对话框中选取“凉风垭地区地形图.bmp”,建立基面图。
步骤二:鼠标双击基面图,打开“Base Properties”对话框,在“Base Map”选项卡“Image Coordinates”中设置坐标范围。
默认地形图左下角为坐标原点。
根据地形图比例尺计算地形图实际地理范围,xMax和yMax为地形图右上角地理坐标。
坐标单位为米。
步骤三:鼠标选取基面图,点击菜单Map >Digitize,使用鼠标点击钻孔位置,弹出对话框中数值为该钻孔坐标值。
依次读取各钻孔位置的坐标值。
(2)建立原始XYZ数据文件使用Surfer软件Worksheet或Office Excel建立灰岩顶面高程数据文件。
数据列包含钻孔编号,X坐标,Y坐标,灰岩顶面高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