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与文化帝国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外交与文化帝国主义

Chapter I introduction

文化外交即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纵观近几年来国际外交方式的发展与演变,可以看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运用文化外交这一手段来实现各自的对外战略。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下,文化外交在一国实现其国际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与传统的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治外交相比更具柔性化的特色。在冷战结束以前,文化外交几乎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冷战以后传媒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外交的传播方式,影响和后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文化外交是否还是等同于文化帝国主义呢?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地答案,本文将从传媒的方面来批判性的评价关于文化外交的争论。

Chapter II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外交的争论

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在文化交往中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国际交往中的游戏规则。它们在文化交往中试图将自身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变成世界的普遍的价值观,希望其自身的文化传统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文化交往中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战略,力图以这种新的、潜在的文化外交方式来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国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2】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是最微妙的。如果它曾单独取得过成功的话,这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人们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两国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文化帝国主义如果能够达到如此完全的胜利,将使其他帝国主义的方法成为多余。”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所呈现的规律也促成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推进。在文化交往中,文化的流向往往表现为由一个文化辐射力度较强的国家流向一个文化辐射力度较弱的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处于弱势,在文化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都使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战略成为可能。文化帝国主义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形式上主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内容上主要宣扬后现代文化;以交流的形式实施文化霸权。这三个基本特征也符合相当多的人为当前隐性殖民主义下的定义。而秉持“文化帝国主义”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倡导的所谓“信息自由流通”,结果导致了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的严重不平衡。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生产的不平衡。即媒介数量的不平衡和媒介力量的不平衡。第二,信息流通的不平衡。即国际新闻的垄断,大众文化的单向传播和跨国资料传播的不平衡。第三则是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媒介一方面向发展中的国家大量兜售西方的物质文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往往对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上的发展视而不见,热衷于报道发展中

的国家的灾祸犯罪以及恶劣的环境社会动乱等内容,歪曲乃至丑化发展中的国家的形象。第四,资源利用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抢先瓜分了国际公共资源,使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卫星传播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点可以从国际电波资源的争夺战中看出来。6 0 年代,帝国主义这个词正足以形容时代之特征,但现在,‘全球化’已经取而代之。”这个阐述预示了他将从文化帝国主义深入到“全球化的文化”的研究将全球化纳入对文化

帝国主义的考察,确实比将其放在意识形态对立的立场上考察更具现实和借鉴意义。In 1960s, the word …imperialism‟ is enough to describ 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ut now, 'globalization' has replaced it. This interpretation indicates that he set out from the cultural imperialism deep into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of the study will incorporate the culture of globalization Study of imperialism, is indeed better than their position on the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of the study is more realistic and learn.

长期以来文化外交被人们等同于文化帝国主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可以收到一个以上由卫星转播的英语新闻、娱乐和体育新闻。似乎全世界的电视机都播着相同的电视剧,即使内容不同,叙事规则也是雷同的,因为它们都来自于纽约、好莱坞和伦敦。有人担心,英语广播的普及会使我们越来越接近于把英语当作商务、科研、学术以及娱乐的唯一通用语言。许多人认为,英语的流行对许多其他文化构成了威胁。例如,世界上大约8 0 %的电子信息是用英语编写的。讲英语的人不到网民的一半,然而英语却是因特网的主要用语。美国节目可能大力鼓吹个人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讯息,而它们将会毁灭传统的诸如敬老爱家的价值观。虽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西方媒介产品的全球化对英美以外的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还有一种媒体内容朝着区域化和本地化方向发展的潮流,全球化、区域化的文化同构也为人们日益关注。,国际传播机构正日渐意识到其他世界不同地区用户多样化的口味。由于他们目前是在全球市场中进行运作,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本地的文化状况,在商业意义上已是势在必行。尽管影响他们的主要是市场力量而远非对民族文化的特别尊重,全球媒体联合企业显然倾向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以推广他们的产品。有学者将文化产品的区域化看作一种“全球到地方”的文化汇合的标志。全球——地方的文化互动正在导致一种混合文化的形成,它被认为是模糊了现代与传统、高等与低等、国内文化与全球文化之间的界限。罗伯逊把这种现象称作“全球地方化”。以文化间的融合为特征,这种融合是为适应本地语言、风俗和文化习惯而使用新传播技术对西方媒体流派进行改造的结果。

文化特性不是固定的,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正如斯图尔特·霍尔{1}所说,全球化给文化认同带来若干影响。文化特性是有渊源有历史的。然而,跟一切历史性的东西一样,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变。它们绝非永远属于过去某个短暂的时期,而是不断受到历史、文化和权力的影响。在大众媒介高度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传播媒介在加剧文化冲突的同时也构建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结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让“地球村”的村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文化元素。当我们在感叹传播媒介、文化产品似乎都是来自发达国家同时不要忘了发达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汇聚在一起,再也不是从前简单的“文化帝国主义”可以解释的。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中考察全球文化冲突与聚合,无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