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舞蹈艺术的楚风汉韵探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舞蹈艺术的楚风汉韵探源解析摘要:汉代,历时四个多世纪,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并与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代历史悠久,文化绚烂,舞蹈艺术文化之所以如此纷繁复杂,是朝代的历史造就了它,那不是一种巧合,历史的脚步必然推动着它的发展,它的内涵底蕴如此深厚,妖娆灵动的荆楚巫风与淳朴厚重的尊周礼制融合凝结,造就出别样的艺术形式,那舞蹈中的狂放大气让人畅想不已,是什么样的国情造就了它,又是什么样的时代成就了它,走进汉代,走进历史,回到那久远的文明深处,品味舞蹈所带来的别样震撼
关键词:汉代舞蹈;荆楚;儒道;百姓;女乐
汉朝所在的历史时期是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所以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
1
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并正式称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历经孝惠皇帝刘盈、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等三十位皇帝。其疆域最广,西到葱岭(帕米尔高原)、西北至大巴尔喀什湖、北临贝加尔湖、
东北起于黑龙江口直达西南青藏高原,同时东南由滨海到南面岭南。疆域如此辽阔,可谓是史无前例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支撑
汉朝的政治制度离不开秦朝的政治基础,这所谓“汉承秦制”,一个独立的朝代是不能存在的,它或多或少都被以前的历史影响着,同时也影响着以后的社会发展。虽然说汉代延用了秦始皇执政时的政策,但是废除了一些暴政酷刑。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所以人们才有自娱自乐,这为汉代艺术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代的疆域之广,那么它的文化就存在多元化。在武帝时期,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对外交流更是频繁。匈奴、乌恒、鲜卑、蛮越、夷、氐、羌以及楼兰、罗马、波斯等等都有过交往,交往必然会对
2
双方产生影响,文化、经济、政治都包括在其中,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食物,现今我们使用的调料胡椒就是汉代时期从外引进而来的最好例子。汉族在同少数民族及域外的文艺交流中,从汉舞百戏中可以得到再现,《吞刀吐火》、《自肢解》、《易牛马头》、《自缚自解》以及象的表演都是中外交流的体现,其中不乏统治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汉初建国时曾对边陲的很多少数民族进行了攻伐兼并,这种兼并所带来的就是文化的杂融,使得汉文化丰富多彩,以至于汉代艺术繁荣绚烂
二、汉代舞蹈的思想基础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初汉,文景两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采用“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黄老政策”。推行皇帝、老子的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那时候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从实质上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
统治者会采纳他的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为社会的安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很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这与汉武帝的治国手段相矛盾,所以武帝就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
3
思想
在此,重点想说明的是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它仍然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汉代的艺术也不例外。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种,933篇,他们大多作于先秦时期。因为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正符合当时人们对艺术的情结。正如前文所讲到,汉代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时期,人们生活的那种状态,正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道家清静无为、返朴归真,一直才得以延续。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也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神仙幻想是汉代艺术的主体。以《总会仙倡》为例,这个舞像剧目就是以歌舞表演的形式表现了一个神仙与凡尘共处,人兽同乐的理想境界,其中对于神界歌舞的幻想与战国楚地的祭神歌舞十分相似,但实质目的不在于威吓和支配人间而是一个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朴实纯真的永恒希冀。还有就是与原始幻想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例如《灵星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农业劳动舞,舞中表演者手持镰、锄等田间工具而舞,并再现劳动过程,还有模拟现实生活中动物打架的《沐猴与狗斗》等都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情玩味
4
三、汉代舞蹈的形式表征与艺术特色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自由。
舞蹈在这样的条件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较之先秦,其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飞跃。在这个时期,民间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舞蹈发展到汉代,不仅仅是做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丰富内容是这一时代舞蹈的特点。在汉代,雅乐舞仍然存在,并有国家来组织和管理。与此同时,俗乐舞在这先前已取得了一些人的拥护,在汉代这一特殊的背景下,俗乐舞登上了政治舞台,受宠于宫廷以至平民,这是俗乐舞最辉煌的时代,自西汉以来,“俗”乐舞迎来了它真正的黄金时期。后面将提到的“盘鼓舞”、“长袖舞”、“巾舞”,以及“角抵百戏”等,都是俗乐舞的代表,汉武帝为了扩充乐府,使得大量的民间乐舞获得了一条通往宫廷的正规渠道,也标志着“俗”乐舞自西汉开始首次拥有了一种官方化与民间化浑然不分的双重性格。“俗”也由此成为一种上下趋同的主流化审美时尚。经秦的“焚书坑儒”,雅乐多为失传,出现了由乐府统管的俗乐舞代行雅乐舞之职以及刘盈用《大风歌》来祭祀高祖庙,这些就是以“俗”代“雅”的最好说明。到了东汉时期则愈演愈烈
民间俗舞也是丰富多彩的,称之为“百戏”。舞蹈亦称“角抵戏”。在汉代,为了发展“乐舞百戏”,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首先就是建立国家乐府机构,汉武帝设置了庞大的乐府官署,采集
5
巷陌歌谣,制作乐谱,训练乐员,推动了乐舞的发展。国家乐舞机构重视搜集民
间乐曲,并进行加工和演出,乐府中凡所典领倡优乐伎盖有千人之多,汉乐府的建立对搜集、整理和提高民间乐舞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这对促进百戏的繁荣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再者,汉代在朝廷内还专门设置了俳优,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