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区的城市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城滨水区的城市设计

研究案例:上海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城市设计,宁波CBD城市设计,香港城市中心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美国巴尔地摩港区改造,波士顿滨水区改造,多伦多滨水区再开发,伦敦码头区改造,横滨MM21地区改造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结合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纲要、珠江沿岸模糊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了广州大学城滨水区的城市设计引导原则

●设计目标:建立一个文化复合型的生态滨水区域

●引导原则:

一,在城市功能上,以文化、生活休闲为主;

在珠江主航道两側滨水区,主要安排了两个主题公园:图文信息公园、体育运动公园,从而来强化体现大学城作为广州市的一个特色城区。游客无论是乘船还是坐地铁来到这个区域,都能强烈的体验到一种文化张力。

在次航道一侧的大学城滨水区主要设置了学生公寓及其社区中心,并结合这些社区点设计了若干个水上休闲码头,形成了一系列吸引点,增强滨水区域的活力。

二,在空间性格上,达到共享开放的原则;

在滨水区域设计了向城市开放的公园、广场或公共设施,而不是设置一些为一部分独享的设施;

三,在景观生态方面,强化水与绿的廊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滨水岸线,通过加法与减法,在珠江沿岸形成充满蓝色与绿色的纵向廊道,并将水与绿通过若干条横向廊道引入到大学城中的每一个主题公园。

四,在开发强度方面,执行有效控制原则;

对滨水区的密度、容积率、高度上进行有序控制,使其形成多层次的以生态为主的城市景观。

五,在交通组织上,满足连续性、可达性原则;

在纵向上结合广州珠江沿岸地段的城市设计,设计一条绿色的珠江滨水健康步道;在横向,通过地面的各种交通设施(地铁、轻轨、公交、校园巴士等)到达滨水区。六,在空间肌理上,形成对比的原则;

在滨水的两岸,通过空间肌理、实体形态、绿化植被的不同处理手法,试图创造疏与密、断与续、浪漫与理性相对比的景观效果。

七,在城市意象上,再现“三关三石锁珠江”的历史景观;

从水域珠江主航道进入大学城的过程中,我们特意在三个关节点上将安排三个历史韵味的地标,给每一个游客强烈的区域感。

八,在人文景观的保护方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现有的文物景观分为两类:一类须作为文献型的严格保护,如祠堂;另一类可以作再生型的保护,如对一些历史性的工厂仓库可以功能置换。

广州大学城景观生态研究与设计导则

●研究案例:斯坦福研究园、筑波科学城、中关村产业园区、乌比若大学、阿赫斯大学、

阿姆赫斯特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发现:在

人类的求知中心,不仅要关注于知识的理性式获取,而且要关注其感性式的

注入。生态环境中时间的质量以及参与其中的感受也是教育的过程。生态参

与的意识在这些大学教育中被看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秀的校园景观塑造

能鼓励知识的获取。结合基地的现状以及广州大学城规划纲要提出了广州大

学城景观生态设计目标与原则。

●设计定位:1,广州生态轴上的一个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斑点;

2,整个珠江沿岸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斑点

●设计目标与主题:CITY=PARK

公园中的大学城,大学城中的公园;

一个多层次、网络化的校园生态系统;

一个理性与浪漫相结合的大学公园,理性的产业实轴与浪漫的校园组团绿心。这里校园组团被构想成一个个浪漫自由的生物群落。其生长是连续

不断的,其形态是灵活,以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这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

大学“链”。

●设计原则:

1.景观生态空间格局遵循“廊道-斑点-本底”的原则

廊道:五纵四横绿锲+环形蓝锲,形成一系列“线”的PARK,绿色廊道的最小宽度为100M,滨水区的绿化缓冲带最小为30M;

斑点:三个城市级主题公园+六个组团的级主题公园,形成一系列“点”的PARK,主题公园面积不小于0.8平方公里,组团公园面积不

小于0.2平方公里,以共享的设施来强化组团公园的实边界和

边界的连续性,并满足一定的共享服务半径。

本底:二十个大学的校园集聚为整个大学城“面”的PARK。要求一定的低密度、一定程度的绿化率。

2.景观场所强调可识别性校园的原则

区域、地块:通过实的产业轴与软的校园组团公园来强化进入校区的影响。

地标、结点:无论是从公路还是从水路,都要考虑在适当的结点位置设立大

学城的地标;

边界:在滨水一侧的边界,开发为一定密度的生活休闲区,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秀美的生活区,另一方面方面强化了边界,充分利用水的边界。

各校园之间均已廊道线的公园为边界。

路径:把一些次一级的道路设计为曲线,体验到园路的感觉,强化公园的主题

开发时序:

一、现状分析:

1.岛南有新造镇,已具一定规模,如大学城近期在此开发,需解决大学城和现有城

镇协调发展的关系,然而在国内这还是有待于研究。

2.岛上先开发:

●居民搬迁量少,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将少一些;

●可以与生物岛同步发展;

●与现有的五山大学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更进一步,与现有的大学联系更紧密、更

方便;

●环境好,更有利于营造一个有特色的城区----大学园区;

●先岛上再岛南,从北到南,这也符合广州市南拓之整体发展进程。

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交通的门槛,但可以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

二、建议:

近期可依托生物岛和长洲岛,利用快速的城市公路交通(当然有条件地铁先行则更有利),先开发岛屿的北片约10平方公里,作为大学城的试点区。

中期待时机成熟,向南拓展,利用快速的轨道交通,规模发展大学城。其中中心的产业街区、教师公寓区与周边的生活区可以通过市场来运转。至于跨江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国内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结合现有南村镇的设施,对其及周边地区进行整治规划,在此集中解决搬迁问题。

而基地的南侧可作为大学城后备发展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