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课程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介绍
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来看,它的重要性和地位都不容忽视。
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尤其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东方文学并不为学术界和学生所重视,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都不能正确地把握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对东方文学了解不够,欣赏不多,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有些有影响的学者表面上说重视东方文学,实则内心深处是轻视,仍然是欧洲第一。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者对东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使东方文学乃至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和文明史上的地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识。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中国对东方文学应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应该努力把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推向世界,使之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评价。
这就要求作为东方之子的每一个学生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超越东方具体的国别文学的视野,从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探讨东方文学学科研究的目的和宗旨,使学生认识到东方文学是若干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的集合概念,应该将东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必须使整体的概念建立在具体的东方国别文学的基础上,但具体的东方国别文学的研究不能取代总体的东方文学研究,作为超越了国别文学的区域性文学的总体研究,东方文学研究实质上也包括比较文学的研究。
在具体的国别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它还必须进一步超越,上升到区域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层次。
东方文学整体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东方各国文学的内在联系,是有关东方各国文学关系史、交流史的研究;通过东方总体文学的研究,辨析东方各国文学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的共同特征,以及东方各国文学的独特性特征;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关系,以求科学、客观地确定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的成就、贡献、地位和影响。
基于这种精神,本课程在世界文学发展史的背景下,界说东西方文明、文化和文学的起源和价值取向,考察东西方文明中心的演进和位移、冲突和磨合的历史,从多维的视角宏观梳理东西方文学的关系史,重点介绍一批东方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并结合世界各地文学思潮的发展史,从神话、史诗、诗歌、小说、戏剧等角度展开个案分析,以求考证东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影响和沟通的事实,重点在于分析东方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观摩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世界文学发展史有个总体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反映世界文学发展的真实进程,把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纳为一体并梳理出它的发展脉络的世界文学史的理论体系的问题。
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培养同学们对东方文学、东方文化和东方文明的热爱,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启发与裨益,并坚定为东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的信心。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什么是东方文学?
一、“亚非文学”和“东文文学”观念的提出:内涵和外延
二、“文学”观念的定义和阐释:“大文献”到“小文学”(Literature/literature)
三、“东方”观念的历史描述:从希罗多德到萨义德
第二节:东方主义的个案分析
《巴尔扎克与中国的小裁缝》、《边城》、《蝴蝶夫人》、《蝴蝶君》
第三节:从总体文学视野看东方总体文学的历史分期
(一)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再写
(二)民间文学孕育了文学
(三)民间文学是作家创作的范式
第四讲:神话的时代(神话:神圣的叙事)
一、东方神话概述
二、东方神话经典:苏美尔神话到印度神话
第五讲:英雄的时代(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一、东方史诗概述
二、东方史诗经典:《吉尔伽美什》到印度两大史诗
第六讲:人的“类化”时代:(民间传说故事:历史的故事和娱乐的叙事)
一、东方民间故事概述
二、东方民间故事经典:《五卷书》、《卡里莱和迪木乃》、《昂泰拉传
奇》、《今昔物语集》、《一千零一夜》
第七讲:宗教的时代(宗教伦理道德体系的确立)
一、宗教文学概述
二、宗教经典解读:《圣经·旧约》、《古兰经》到《佛本经》
第八讲:东方文学的作家时代(作家文学为文学的主体)
(古典文学时代——文学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一、东方古典诗歌:《云使》、“悬诗”《鲁拜集》、《万叶集》
二、东方古典散文:《源氏物语》、《春香传》和《金云翘传》
三、东方古典戏剧:多元性、民族性、综合性和程式化
第九讲到十六讲:个案选讲(经典作品专题)
一、泰戈尔的东西方观念及“文学神庙”的建构
二、阿格农的本土情节:圣经文学的传统风格与犹太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三、川端康成的《雪国》:日本近代化的民族寓言
四、大江健三郎文学的互文性:《优美的安娜贝尔·李_寒彻颤栗早逝去》
五、J·M库切的《耻》:后殖民时代的历史叙事
六、马哈福兹的创作:“烩诸家技巧与一鼎”
七、索因卡的戏剧形式:非洲民族戏剧形式和欧洲戏剧技巧的融合
八、纳丁·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新南非的“历史寓言”
九、奥尔罕·帕慕克:“博斯普鲁士之桥”——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意义
参考资料
课程参考教材(带*号为主要教材):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何乃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简明东方文学史》,孟绍毅、黎跃进主编,北大出版社,2004年
《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绍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东方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简明东方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东方文学辞典》: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东方现代文学史》:高慧勤、栾文华主编,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外国文学简编亚非卷》:朱维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东方文学史》(古代、中古部分):梁潮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东方文学五十讲》:邓双琴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东方文学史话》:彭端智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东方文学概论》:何乃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东方文学简编》:张效之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上下册),方汉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比较世界文学史钢]》(上中下),王向远等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世界文学概念、比较文学以及建议》,[捷克]马立安?高利克,载于《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 1期(总第50期),第121_135页。
《世界文学简史》,李明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东方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欧洲文学史》: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曹顺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曹顺庆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走向世界文学》:曾逸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文学大纲》:郑振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版。
《世界文学背景下的民族文学道路》,王列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版。
《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下册),李岫,秦林芳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徐善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方汉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1)》,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2)》,王邦维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年。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3)》,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4)》,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5)》,王邦维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
考核方式
成绩比例:
出勤和课堂发言:20%
期中成绩:20%
平时成绩:20%
期终成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