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DP与CC1所成角的大小;(2)求DP与平面AA1D1D所成角的大小。
7.解:如图,以 为原点,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连结 , .
在平面 中,延长 交 于 .
设 ,
由已知 ,

可得 .
解得 ,所以 .
(Ⅰ)因为 ,
所以 .
即 与 所成的角为 .
(Ⅱ)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是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2008全国Ⅰ卷理)已知三棱柱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在底面 内的射影为 的中心,则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
A. B. C. D.
1.解:C.由题意知三棱锥 为正四面体,设棱长为 ,则 ,棱柱的高 (即点 到底面 的距离),故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另解:设 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 的两两间的夹角为
长度均为 ,平面 的法向量为 ,
则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二、填空题:
1.(2008全国Ⅰ卷理)等边三角形 与正方形 有一公共边 ,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分别是 的中点,则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1.答案: .设 ,作
,则 ,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
5.解:如图,A(0,-1,0),B(1,-1,0),C(1,0,0),D(0,1,0),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
,所以 ;
令x=1,则y=z=1,所以 又
则,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Ⅱ)证法1:连接CD,则由(Ⅰ)知∠ACD就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ABA1就是二面角A1-BC-A的颊角,即∠ACD=θ,∠ABA1=.
于是在RtΔADC中,sinθ= ,在RtΔADA1中,sin∠AA1D= ,
∴sinθ=sin∠AA1D,由于θ与∠AA1D都是锐角,所以θ=∠AA1D.
在Rt△POA中,因为AP= ,AO=1,所以OP=1,
在Rt△PBO中,tan∠PBO=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 .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
设QD=x,则 ,由(Ⅱ)得CD=OB= ,
在Rt△POC中,
所以PC=CD=DP,
由Vp-DQC=VQ-PCD,得 2,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
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侧面A1ABB1=A1B,
得AD⊥平面
A1BC.又BC 平面A1BC
所以AD⊥BC.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则AA1⊥底面ABC,所以AA1⊥BC.
又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
又AB 侧面A1ABB1,
故AB⊥BC.
平面 平面 .
过 作 ,垂足为 .
平面 平面 ,
平面 .
的长即为点 到平面 的距离.
由(Ⅰ)知 ,又 ,且 ,
平面 .
平面 ,

在 中, , ,
. .
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解法二:
(Ⅰ) , ,

又 ,


平面 .
平面 ,

(Ⅱ)如图,以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设 .

, .
取 中点 ,连结 .
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 侧面A1ABB1=A1B,得
AD⊥平面A1BC,又BC 平面A1BC,
所以AD⊥BC.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则AA1⊥底面ABC,
所以AA1⊥BC.
又AA1 AD=A,从而BC⊥侧面A1ABB1,
又AB 侧面A1ABB1,故AB⊥BC.
(Ⅰ)证明:直线 ;
(Ⅱ)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
2.方法一(综合法)
(1)取OB中点E,连接ME,NE

(2)
为异面直线 与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作 连接

所以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3) 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
又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
(Ⅰ)求证: ;
(Ⅱ)求二面角 的大小;
(Ⅲ)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4.解法一:
(Ⅰ)取 中点 ,连结 .





平面 .
平面 ,

(Ⅱ) , ,

又 ,

又 ,即 ,且 ,
平面 .
取 中点 .连结 .
, .
是 在平面 内的射影,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 中, , , ,

二面角 的大小为 .
(Ⅲ)由(Ⅰ)知 平面 ,
由(Ⅱ)知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
则 所以 即 ,
取x0=1,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设 由 ,得 解y=- 或y= (舍去),
此时 ,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
7、(2008海南、宁夏理)如图,已知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PDA=60°。
因为 ,
所以 .
可得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8. (2008湖北文)如图,在直三棱柱 中,平面 侧面
(Ⅰ)求证:
(Ⅱ)若 ,直线AC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二面角
8.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AD⊥A1B于D,则
(Ⅱ)连结BO,在直角梯形ABCD中、BC∥AD,AD=2AB=2BC,
有OD∥BC且OD=BC,所以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OB∥DC.
由(Ⅰ)知,PO⊥OB,∠PBO为锐角,
所以∠PBO是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
因为AD=2AB=2BC=2,在Rt△AOB中,AB=1,AO=1,
所以OB= ,
AB=c,则B(0,0,0),A(0,c,0), 于是
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
由 得
可取n=(0,-a,c),于是 与n的夹角 为锐角,则 与 互为余角.
所以
于是由c<b,得
即 又 所以
10. (2008湖南理)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
设P(0,0,t),
∵|PB|=|AB|=2 ,
∴t=2,P(0,0,2).
取AP中点E,连结BE,CE.
∵|AC|=|PC|,|AB|=|BP|,
∴CE⊥AP,BE⊥AP.
∴∠BE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
∵E(0,1,1),
∴cos∠BEC=
∴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cos
4.(2008北京理)如图,在三棱锥 中, , , , .
,
(1)设 与 所成的角为 ,
,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2)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 ,则

取 ,解得
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则 为 在向量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 .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2.(2008安徽理)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四边长为1的菱形, , , , 为 的中点, 为 的中点。
(Ⅱ)解法1:连接CD,则由(Ⅰ)知 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
是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即
于是在Rt△ADC中, 在Rt△ADB中,
由AB<AC,得 又 所以
解法2:由(Ⅰ)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的直线分
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1=a,AC=b,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以O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依题意,易得A(0,-1,0),B(1,-1,0),C(1,0,0),D(0,1,0),
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arccos ,
(Ⅲ)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
6.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
(Ⅰ)证明:在△P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平面 平面ABCD=AD, 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
c,a
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由
可取n=(0,-a,c),于是
n· =ac>0, 与n的夹角为锐角,则与互为余角
sin=cos= ,
cos=
所以sin=cos=sin( ),又0<,< ,所以+= .
9. (2008湖北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侧面A1ABB1.
, ,
,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 , ,

二面角 的大小为 .
(Ⅲ) ,
在平面 内的射影为正 的中心 ,且 的长为点 到平面 的距离.
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点 的坐标为 . .
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5.(2008福建文)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 ,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CD,AD=2AB=2BC=2,O为AD中点。(1)求证:PO⊥平面ABCD;
,结合等边三角形
与正方形 可知此四棱锥为正四棱锥,则
,
故 所成角的余弦值
另解:以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点 ,
,
则 ,
故 所成角的余弦值 .
三、解答题:
1.(2008安徽文)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四边长为1的菱形, , , , 为 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
(Ⅰ)求证:AB⊥BC;
(Ⅱ)若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为θ,二面角A1-BC-A的大小为φ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
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棱柱、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和线面关系等有关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
AD⊥A1B于D,则
∴sin∠BEC=
∴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esin
解法二:
(Ⅰ)∵AC=BC,AP=BP,
∴△APC≌△BPC.
又PC⊥AC.
∴PC⊥BC.
∵AC∩BC=C,
∴PC⊥平面ABC.
∵AB 平面ABC,
∴PC⊥AB.Fra Baidu bibliotek
(Ⅱ)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0,0,0),A(0,2,0),B(2,0,0).
又由RtΔA1AB知,∠AA1D+=∠AA1B+= ,故θ+= .
证法2:由(Ⅰ)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c(c<a=,则B(0,0,0),A(0,c,0),C( ),
A1(0,c,a),于是 , =(0,c,a),
6.(2008福建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 ,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
(Ⅰ)求证:PO⊥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D与CD所成角的大小;
(Ⅲ)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08北京文)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C.
(Ⅰ)求证:PC⊥AB;
(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3.解法一:(Ⅰ)取AB中点D,连结PD,CD.
∵AP=BP,
∴PD⊥AB.
∵AC=BC.
∴CD⊥AB.
∵PD∩CD=D.
∴AB⊥平面PCD.
(Ⅱ)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
1.方法一(综合法)
(1)
为异面直线 与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作 连接

所以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2) 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
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
又 ,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方法二(向量法)作 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坐标系
∵PC 平面PCD,
∴PC⊥AB.
(Ⅱ)∵AC=BC,AP=BP,
∴△APC≌△BPC.
又PC⊥AC,
∴PC⊥BC.
又∠ACB=90°,即AC⊥BC,
且AC∩PC=C,
∴AB=BP,
∴BE⊥AP.
∵EC是BE在平面PAC内的射影,
∴CE⊥AP.
∴∠BEC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
在△BCE中,∠BCE=90°,BC=2,BE= ,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方法二(向量法)
作 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坐标系
,
(1)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 ,则

取 ,解得
(2)设 与 所成的角为 ,
,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3)设点B到平面OCD的交流为 ,则 为 在向量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由 ,得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