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高考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科技文阅读

解题技巧

马鞍中学汤云整理

一、考点研读:

能力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中①②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③至⑦是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

题型主要侧重于于:理解。筛选。推断。

科技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科技说明文是思路和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段:大多介绍说明对象,列出主要观点;

第二段:大多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第三段:大多解释科学原理;

第四段:大多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些任务。

常见结构模式: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4并列式 5递进式

理清结构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

二、答题步骤

A.画(如何画?)

B.定(如何定?)

C.对或比(如何对或比?)

1、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专注。

二是仔细。

2、明确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三、题型:

A.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B.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C.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D.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个选择题

四、常见干扰项类型:

1.无中生生: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2.偷换概念: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3.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4.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5.因果倒置:因果颠倒。即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

6.夸大其辞:故意拔高。

7.随意逆推:从原文的反面推,可能不合理。

8.篡改文义:例如《论语》的“口语平易好懂”,改为“庄重严肃”,所以它篡改文义。

9.张冠李戴: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10.是非颠倒:谓是非颠倒,也可称为“指鹿为马”,就是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11、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12、超前判断:超前判断在试卷中往往表现出为两种情况,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13、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从而造成选项信息部完整。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14、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

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15、断章取义,架空分析: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有时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16.故意扩大: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

17.颠倒关系:所谓颠倒关系,是指原文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特定的,而干扰项却故意将这种关系颠倒。句间关系不当:例如,转折、条件、递进、因果、假设关系不当。

18.横加武断:是指把“未然”“或然”“将然”或推想的结果,说成是“已

然”“必然”的结果。把实验的情况,放到一般事物的推断上。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将原文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将原文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设置干扰项。。

19、混淆范围: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人圈套。

20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21.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22、混淆模态(即相对与绝对的变换):(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23、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24、“锦”上添花:是指命题人故意增添一小点文中的重要信息,其他为原文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25、指代错误:

26、曲解文意: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的实则错误的解释。或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

27:主客颠倒。

28:主干不搭配

补充区:

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四、注意点:(勾画标志词)

1.标记重要信息。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

2.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要明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或转移偷换。

3.确认指代词的含义。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等,如果指代内容含有修辞手法,就须推知修辞的具体含类文章多用有复杂附加成分的长句,—个句子中压缩了大量的内容,如—种事物或事理的时间、范围、性质、状态等,或用多个句子作修饰限制成分。这些长句往往是我们理解全文的障碍,也是命题人设置考点之处。理解长句的有效方法,是分主谓宾定状补,分解句子义。

4.分析理解长句。自然科学的内容成分,分成不同层次,化大小。先提取主干,确定主谓宾,因为它们是句子的中心;然后确定提取状语,注意每一个状语的位置;再确认提取定语,注意定语的排列次序,句子强调的内容往往是靠近中心词的部分。分解长句一般采用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办法,在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各层次的含义,从而理解句意。

5.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