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齐白石的书画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论文:齐白石的书画特色
齐白石的画继承了我国传统书画的技法,又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齐白石草虫画是齐白石绘画的一个表现。

齐白石从年轻到老年,始终伴随着精细工笔与粗笔写意的两种画法,其中精细工笔类的变化不大,但粗笔写意类的富于变化;该现象适应了齐白石个人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齐白石草虫画的表现形态,有工笔的、小写意的、大写意的、工写结合的等,其在齐白石绘画中的主体位置,往往是艺术表现的灵魂。

齐白石众多绘画作品中,龙以虾、蟹、鸡雏最为精炒,被公认为“三绝”。

据说他一直在案头的水盂里蓄养长臂青虾,每日数次进行细心观察或写生,认真研究虾的体态结构和活动规律,对虾的前进后退、急游缓泳、戏斗跳跃等等了然于心;数十年为一日,不断在表现技法上进行实践探索,终于总结出一套能充分发挥生宣纸的特点,恰如其分地掌握用笔、用墨、用水,既表现出虾体透明质感,又表现了须、臂弹性力度的成熟技法。

这是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热爱高度融合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最优秀的历史传统。

齐白石的代表作——虾
齐白石的虾,画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

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齐白石的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合理,最好看,最美。

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

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

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花
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

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

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

可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时候,只会临摹,画的虾一点也不活,都是很呆调的。

后来经过自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虾画得活灵活现。

成为了世界杰出的艺术家
齐白石的海棠双蟹图
《海棠双蟹》图为齐白石作品。

画面布局宽闲随意,物体穿插自如,疏密交织独具匠心。

姿态生动,变化多端,奇趣横生。

白石老人多用斗笔抹写枝叶花草,笔中墨色水份掌握得当,其笔力经数十年锤炼已臻化境,温厚淳朴,气息绵劲,删繁就简,匠心独运。

画中突出地位画海棠叶四片,姿态各异。

棠叶之间,穿插雁来红一枝,红绿双色交相辉映。

本应置于棠叶间的海棠独辟蹊径,从旁而出,顿生几分摇曳之姿。

两只螃蟹一正一反,置于画的下方,与左上方的墨笔蜻蜓遥相呼映。

尺寸之间的空间布置,物体腾挪,可谓深具匠心,令人叹赏。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

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
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

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

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

为什么呢?原来,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

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所以说,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在中国艺术史上,齐白石是一位从传统走上革新的大艺术家!齐白石早年的画风极不成熟,也无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与同时期的黄宾虹一样,他的艺术也是晚乃善!
所以:谈齐白石的艺术,就是指他晚年独创的红花墨叶画风,可以说开宗立派,影响深远。

石涛曾经说过一句艺术名言“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时代气息!早年的齐白石生活在清末民国初年,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民国社会,都是等级社会,压迫社会,不平等社会,反应到艺术上,就是艺术只反应上层人物的审美需求,所以与普通民众,老百姓的审美趣味相差甚远,因为艺术家没有必要满足老百姓的艺术需求!
齐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让齐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变法之后的画风,也就是他晚年的画风,他晚年画风的最大特色就是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因为时代已经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近当代社会,社会地位的平等与自由,让普通民众也成为了艺术的观众,齐白石就是顺应了这一艺术
潮流的伟大艺术家。

首先:他扩大了绘画的题材,这是他最大的艺术贡献,他的写意花鸟取材广泛,可以说瓜,果,菜,蔬,花,鸟,虫,鱼,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他都拿来入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艺术创举,对于古代那些只以松梅兰竹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显然更具生活气息,画风热烈,积极,向上,可以说完全是属于人民的艺术。

其次:在绘画颜色当中,齐白石添加了红色!红色运用到中国绘画当中那是石破天惊的创举!因为古人,特别是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贵与优雅,是文人绘画的基本要素,运墨而五色具,墨的浓淡疏密就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画可以说就是水墨画!文人是反对用色的,而且特别反对用红色,因为红色是老百姓喜爱的颜色,喜庆,但俗气,不入流。

齐白石巧妙的将黑色与红色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审美要求,使用红色,代表了对于传统的认识与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