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针对群雄争霸、社会动荡的政治格局,各派提出怎样的治 国思想: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 用,实行仁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
6
体味儒家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
18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B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4
产生的原因
政治上:西周的奴隶制走向解体,封建制度兴起。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礼封乐建崩经坏济发展。
天下大乱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人无有不善。 •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
7
在这些关于仁的言论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 的“仁”?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 论”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春秋
世界万物本原为“道”; “无为而治”,回到“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寡民”;万物不停运动、转化;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追求精神自由;
战国 主张法治、权术、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
.
17
—— 《庄子·齐物论》
.
周庄梦蝶图 12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 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
10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 根本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
11
庄子故事
逍遥的人生 态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 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言论自由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
主要是( A )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
• 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那仁么,,斯怎仁么至去矣。 • 子曰:仁者爱人。 实践“仁”呢? • 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8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庙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难点:如何认识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影 响。
.
3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
1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 儒家思想的形成。
.
2
解读标准
教学目标
•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主张。
•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哲人的智慧。
.
15
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儒家)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道家)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法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
16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知识巩固
时代
主要思想
春秋 提倡“仁”“克己复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
13
韩非子名言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 治国主张是什么?
.
14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 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强调 “礼” 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的实质是什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么?
.
9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
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 社会人际关系
19
3.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4、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B
古为今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