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6
细胞放射敏感性与其分裂活动成正
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1899 医生们开始试用X线治疗皮肤癌。
其后放射线便很快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
1902年一例患皮肤癌的患者获得良 好的疗效
19世纪20~30年代, 进行了“伦琴”剂量单位 的制定, 并对射线的生物作用进行了研究
200千伏级X线治疗机诞生。 用X线治疗了1例局部晚期喉癌,获得成功。 开始正规的近距离治疗 第二届国际放射学会 规定了放射剂量单位——伦琴。 1930 曼彻斯特系统建立,推动了后装治疗发展。 1920 1922 1924 1928
后装技术
后装治疗机
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核素
137Cs、60Co、192I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5I、198Au、226Ra 252Cf、241Am、169Yb
75Se、145Sm、103Pb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
腔内照射、管内照射
组织间插值照射
术中置管放射治疗
敷贴治疗 粒子植入照射 血管内介入放疗
放疗技师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放射治疗的作用:
根治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
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
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总 论
泰安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陈祥明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周次 1 2 日期
3.10 3.17 3.25 3.31 4.7 4.14 4.21 4.28 5.5 5.12 5.19 5.26 6.2 6.9 6.16 6.23
星期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节次 5-6 5-6
剂量分割方式
剂量分割的依据:
分次照射剂量 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总治疗时间
临床常用分割方式
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低分割照射 超分割照射 加速超分割照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
1、治疗靶区局部的剂量较高,
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较低
2、照射治疗时间较短 3、可以连续照射或分次照射
放射肿瘤学是肿瘤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它是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专业性肿瘤医院中,放疗科是重点学科。
许多综合性医院相继成立放射肿瘤科。
放射治疗(RT)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 β、γ射线、X线机及加速器产生的X线、 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 子、负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来治疗恶 性肿瘤。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基本概念 放射治疗学简史 放射治疗学的内容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割方式 高LET射线
远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肿瘤学
肿瘤学与内、外科学一样,同属二级学科,
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
单纯放射治疗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一些肿瘤单纯放疗即可达到根治目的
例如早期鼻咽癌、皮肤癌、宫颈癌、声带癌、淋巴瘤等, 单纯放射治疗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其他早期的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单 纯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手术相似, 5年生存率都有50%左右。 因其他并发症不宜手术、或已失去手术机会者, 接受放射治 疗也是控制局部肿瘤、延长生存的选择。 放射治疗对于美容和功能的保存要明显优于手术。
第一章 总 论
授课内容
学时 2 2
第二章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第三章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常用放射治疗设备 第五章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第六章 放射治疗剂量学基础 第七章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一)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二) 第九章 常见肿瘤的模拟定位技术 第十章 常见肿瘤的照射摆位技术 第十一章 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 第十二章 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
德国科学家伦琴-X线发现者
伦琴为他为夫人拍摄的世界上 第一张X光片
1898 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为诊治肿瘤奠定了基础。
1898 年居里夫妇分离 出放射性镭,并首次 提出了“放射性”的 概念
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和1898年居
里夫人发现放射物质镭后, 人们马上就
对电离射线的生物效应有了认识。
有丝分裂活动越旺盛,分化级别越低,对放射线越敏感,且存在正比的 敏感性关系。
1920,照射剂量单位——伦琴 1922,巴黎,首届国际放疗会议,肯定了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的临床疗效。 1932 外照射剂量分割方式,沿用至今(经典模式) 1次/日,5天/周。
20世纪40S,系统开展了放射生物学研究 1953,英国,Gray研究,氧效应 乏氧 放疗抗拒 1956,第一条离体的细胞存活曲线 照射剂量 细胞损伤的百分比,存活几率 ——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入量化阶段
适形 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 每个与射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放射线的强度一直
3D-CRT实现方式: 非公面多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同步挡块法 循迹扫描法 多叶准直器法(MLC)
适形调强放疗(IMRT)
适形要求放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式从三维方 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正常组织耐受量 显著减少。 调强要求把区内剂量分布均匀。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内容
分类 研究内容
点,包括临床剂量学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人员
放射物理师
基础研究 放射临床医 师
放射物理学 主要研究放射源的射线性能和剂量分布特 放射生物学 肿瘤放射生物学就是肿瘤放疗的药理学 临床肿瘤学
研究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 后、转归等
放射治疗技 肿瘤放疗的方法学,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或技术实现或实施放疗计划 术学
通过计算机和立体定位系统,将钴-60r射线或加速 器X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一次给予大剂量照射。
——X刀、γ刀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SFR):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 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给予分次照射。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特点: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解放前,放射治疗几乎是一个空白点,
仅有2个中心,十几位专业人员。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
,放射治疗专业
迅速发展。
放射治疗的起源应追溯到18世纪末期。
1895.11.08 德国仑琴发现X线
德国科学家伦琴-X线发现者
伦琴的实验室-1895年伦琴在此地发现X线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放射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癌症, 而对部分癌症病 人而言, 放射治疗是其唯一适用的治疗方法。 当前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 其中22%为手 术治愈, 18%为放射治疗治愈, 5%为药物治愈。 中国的肿瘤患者约有70%接受放射治疗, 日本新发 现的肿瘤病人50%接受放射治疗,美国新发现的肿瘤 病人50% ~60%接受放射治疗。
20世纪70年代,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瑞典
20世纪90年代,3DCR、TIMRT,逐步取代SRT
质子束照射,1954、1964(美国加州大学,试验)
快中子照射,英美医院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1973(三维剂量计算和显示) 1978(真正临床意义的3DTPS)
70-80年代 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 计量学的迅速发展 ——出现精确放疗的新概念: CT模拟定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疗。 ——极大地提高了近距离治疗的精度 后装治疗。 在现今加速器普遍应用的同时, 一些国家和地区, 对 快中子、质子、负π介子和重粒子也进行了研制和使 用。
1934年, 50年代
制造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60钴机问世和直线加速器问世, “千伏时代的结束”,“兆伏时代”开始。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第一台60 Co 远距离治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投入使用 1953年 英国Hammer Smith医院安装第一台8MV固定 型射频微波直线加速器。1953年治疗第一位病人。
联合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
术前放疗 术后放疗 术中放疗
放射治疗联合化疗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放射治疗联合热疗
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介绍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的并用 1、原发灶手术,转移灶放疗:精原细胞瘤 2、原发灶放疗,转移灶手术:喉癌 3、术前放疗:宫体癌、上颌窦癌、进展期直肠癌 4、术中放疗:腹腔肿瘤 5、术后放疗:临床应用最多 6、原发灶放疗,淋巴引流区行术后预防性照射:乳腺癌 7、为方便RT的手术:喉癌RT前的气管切开
病种 食管癌 宫颈癌 鼻咽癌 上颌窦癌 扁桃体癌 生存率(%) 8~16 55~65 40~50 22~25 40~50 病种 精原细胞瘤 霍奇金病 前列腺癌 膀胱癌 视网膜细胞瘤 生存率(%) 90~95 70~75 55~60 25~35 50~95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 治疗恶性肿瘤的3大重要手段 ——手术、放射治疗:局部治疗 —— 化学治疗:全身治疗。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大约 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1953
氡效应概念。
6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医用加速器的产生, 高能X线及 电子束治疗逐步替代了同位素钴[ 60 Co ] 治疗机及 普通X线。 1968年 美国生产了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
1971年 发明并安装世界第一台CT机。
1976年 X-CT开始用于放射治疗临床。
1978年 我国首台10MV医用电子线加速器诞生。
高传能线密度及重粒子的应用
传能线密度(LET): 粒子在单位长度上释放的能量率,用keV/U表示。 高LET射线>100 keV/U ;低LET射线< 10 keV/U 。
70年
放射生物学“4R”。 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细胞周期时相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 再增殖(Repxopulation) 再氧合(Reoxygenation) ——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1953年 NewHospital 安装的4MV直 线加速器
1966年 第一台 双光子束加 速器
上世纪90年代 Varian加速器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临床放射生物学 放射物理学 并驾齐驱 X射线、放射性镭的发现,放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和肿瘤 1906,Tribndeau,基本的放射生物学法则:
3
5-6
5-6 5-6 5-6 5-6
2
2 2 2 2
学 时 安 排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2
2 2 2 2 2 2 2 2
三
三 三 三
常用放疗设备、加速器操作; 模拟定位、体模制作 IMRT靶区勾划、计划设计、模拟操作 复习
二、放射治疗与化学疗法的并用。 三、手术、放疗、化疗三结合的综合治疗。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RS,SRT)
——X刀;γ 刀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1951年,瑞典学者Leksell首先提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放射敏感性(rediosensitivity):
——第五个“R”。Steel提出。放疗个体化的基础
基因放射疗法(gene-radiotherapy):
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有机结合,两者结合有着广 泛的基础,其优势互补以克服各自面临的难点和薄弱 环节,是放射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95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Leksell
1968,世界首台颅脑γ 刀
1985,颅脑X刀,Colombo 1996,世界首台体部X刀,瑞典Karolinska医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体系建立
20世纪50年代,适形放射治疗,日本
1965,日本,多叶光栅——原体照射
1959,美国,同步挡块法 英国,循迹扫描法
细胞放射敏感性与其分裂活动成正
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1899 医生们开始试用X线治疗皮肤癌。
其后放射线便很快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
1902年一例患皮肤癌的患者获得良 好的疗效
19世纪20~30年代, 进行了“伦琴”剂量单位 的制定, 并对射线的生物作用进行了研究
200千伏级X线治疗机诞生。 用X线治疗了1例局部晚期喉癌,获得成功。 开始正规的近距离治疗 第二届国际放射学会 规定了放射剂量单位——伦琴。 1930 曼彻斯特系统建立,推动了后装治疗发展。 1920 1922 1924 1928
后装技术
后装治疗机
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核素
137Cs、60Co、192I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5I、198Au、226Ra 252Cf、241Am、169Yb
75Se、145Sm、103Pb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
腔内照射、管内照射
组织间插值照射
术中置管放射治疗
敷贴治疗 粒子植入照射 血管内介入放疗
放疗技师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放射治疗的作用:
根治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
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
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总 论
泰安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陈祥明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周次 1 2 日期
3.10 3.17 3.25 3.31 4.7 4.14 4.21 4.28 5.5 5.12 5.19 5.26 6.2 6.9 6.16 6.23
星期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节次 5-6 5-6
剂量分割方式
剂量分割的依据:
分次照射剂量 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总治疗时间
临床常用分割方式
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非常规分割
低分割照射 超分割照射 加速超分割照射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
1、治疗靶区局部的剂量较高,
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较低
2、照射治疗时间较短 3、可以连续照射或分次照射
放射肿瘤学是肿瘤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它是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专业性肿瘤医院中,放疗科是重点学科。
许多综合性医院相继成立放射肿瘤科。
放射治疗(RT)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 β、γ射线、X线机及加速器产生的X线、 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 子、负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来治疗恶 性肿瘤。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基本概念 放射治疗学简史 放射治疗学的内容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割方式 高LET射线
远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肿瘤学
肿瘤学与内、外科学一样,同属二级学科,
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
单纯放射治疗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一些肿瘤单纯放疗即可达到根治目的
例如早期鼻咽癌、皮肤癌、宫颈癌、声带癌、淋巴瘤等, 单纯放射治疗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其他早期的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单 纯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手术相似, 5年生存率都有50%左右。 因其他并发症不宜手术、或已失去手术机会者, 接受放射治 疗也是控制局部肿瘤、延长生存的选择。 放射治疗对于美容和功能的保存要明显优于手术。
第一章 总 论
授课内容
学时 2 2
第二章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第三章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常用放射治疗设备 第五章 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第六章 放射治疗剂量学基础 第七章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一) 第八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二) 第九章 常见肿瘤的模拟定位技术 第十章 常见肿瘤的照射摆位技术 第十一章 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 第十二章 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
德国科学家伦琴-X线发现者
伦琴为他为夫人拍摄的世界上 第一张X光片
1898 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为诊治肿瘤奠定了基础。
1898 年居里夫妇分离 出放射性镭,并首次 提出了“放射性”的 概念
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和1898年居
里夫人发现放射物质镭后, 人们马上就
对电离射线的生物效应有了认识。
有丝分裂活动越旺盛,分化级别越低,对放射线越敏感,且存在正比的 敏感性关系。
1920,照射剂量单位——伦琴 1922,巴黎,首届国际放疗会议,肯定了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的临床疗效。 1932 外照射剂量分割方式,沿用至今(经典模式) 1次/日,5天/周。
20世纪40S,系统开展了放射生物学研究 1953,英国,Gray研究,氧效应 乏氧 放疗抗拒 1956,第一条离体的细胞存活曲线 照射剂量 细胞损伤的百分比,存活几率 ——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入量化阶段
适形 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 每个与射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放射线的强度一直
3D-CRT实现方式: 非公面多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同步挡块法 循迹扫描法 多叶准直器法(MLC)
适形调强放疗(IMRT)
适形要求放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式从三维方 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正常组织耐受量 显著减少。 调强要求把区内剂量分布均匀。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内容
分类 研究内容
点,包括临床剂量学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人员
放射物理师
基础研究 放射临床医 师
放射物理学 主要研究放射源的射线性能和剂量分布特 放射生物学 肿瘤放射生物学就是肿瘤放疗的药理学 临床肿瘤学
研究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 后、转归等
放射治疗技 肿瘤放疗的方法学,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或技术实现或实施放疗计划 术学
通过计算机和立体定位系统,将钴-60r射线或加速 器X射线聚焦在肿瘤靶区,一次给予大剂量照射。
——X刀、γ刀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SFR):
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 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给予分次照射。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特点: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解放前,放射治疗几乎是一个空白点,
仅有2个中心,十几位专业人员。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
,放射治疗专业
迅速发展。
放射治疗的起源应追溯到18世纪末期。
1895.11.08 德国仑琴发现X线
德国科学家伦琴-X线发现者
伦琴的实验室-1895年伦琴在此地发现X线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放射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癌症, 而对部分癌症病 人而言, 放射治疗是其唯一适用的治疗方法。 当前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 其中22%为手 术治愈, 18%为放射治疗治愈, 5%为药物治愈。 中国的肿瘤患者约有70%接受放射治疗, 日本新发 现的肿瘤病人50%接受放射治疗,美国新发现的肿瘤 病人50% ~60%接受放射治疗。
20世纪70年代,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瑞典
20世纪90年代,3DCR、TIMRT,逐步取代SRT
质子束照射,1954、1964(美国加州大学,试验)
快中子照射,英美医院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1973(三维剂量计算和显示) 1978(真正临床意义的3DTPS)
70-80年代 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 计量学的迅速发展 ——出现精确放疗的新概念: CT模拟定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疗。 ——极大地提高了近距离治疗的精度 后装治疗。 在现今加速器普遍应用的同时, 一些国家和地区, 对 快中子、质子、负π介子和重粒子也进行了研制和使 用。
1934年, 50年代
制造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60钴机问世和直线加速器问世, “千伏时代的结束”,“兆伏时代”开始。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第一台60 Co 远距离治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感应加速器投入使用 1953年 英国Hammer Smith医院安装第一台8MV固定 型射频微波直线加速器。1953年治疗第一位病人。
联合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
术前放疗 术后放疗 术中放疗
放射治疗联合化疗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放射治疗联合热疗
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介绍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的并用 1、原发灶手术,转移灶放疗:精原细胞瘤 2、原发灶放疗,转移灶手术:喉癌 3、术前放疗:宫体癌、上颌窦癌、进展期直肠癌 4、术中放疗:腹腔肿瘤 5、术后放疗:临床应用最多 6、原发灶放疗,淋巴引流区行术后预防性照射:乳腺癌 7、为方便RT的手术:喉癌RT前的气管切开
病种 食管癌 宫颈癌 鼻咽癌 上颌窦癌 扁桃体癌 生存率(%) 8~16 55~65 40~50 22~25 40~50 病种 精原细胞瘤 霍奇金病 前列腺癌 膀胱癌 视网膜细胞瘤 生存率(%) 90~95 70~75 55~60 25~35 50~95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 治疗恶性肿瘤的3大重要手段 ——手术、放射治疗:局部治疗 —— 化学治疗:全身治疗。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大约 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1953
氡效应概念。
6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医用加速器的产生, 高能X线及 电子束治疗逐步替代了同位素钴[ 60 Co ] 治疗机及 普通X线。 1968年 美国生产了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
1971年 发明并安装世界第一台CT机。
1976年 X-CT开始用于放射治疗临床。
1978年 我国首台10MV医用电子线加速器诞生。
高传能线密度及重粒子的应用
传能线密度(LET): 粒子在单位长度上释放的能量率,用keV/U表示。 高LET射线>100 keV/U ;低LET射线< 10 keV/U 。
70年
放射生物学“4R”。 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细胞周期时相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 再增殖(Repxopulation) 再氧合(Reoxygenation) ——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1953年 NewHospital 安装的4MV直 线加速器
1966年 第一台 双光子束加 速器
上世纪90年代 Varian加速器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临床放射生物学 放射物理学 并驾齐驱 X射线、放射性镭的发现,放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和肿瘤 1906,Tribndeau,基本的放射生物学法则:
3
5-6
5-6 5-6 5-6 5-6
2
2 2 2 2
学 时 安 排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2
2 2 2 2 2 2 2 2
三
三 三 三
常用放疗设备、加速器操作; 模拟定位、体模制作 IMRT靶区勾划、计划设计、模拟操作 复习
二、放射治疗与化学疗法的并用。 三、手术、放疗、化疗三结合的综合治疗。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RS,SRT)
——X刀;γ 刀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1951年,瑞典学者Leksell首先提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放射敏感性(rediosensitivity):
——第五个“R”。Steel提出。放疗个体化的基础
基因放射疗法(gene-radiotherapy):
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有机结合,两者结合有着广 泛的基础,其优势互补以克服各自面临的难点和薄弱 环节,是放射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95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Leksell
1968,世界首台颅脑γ 刀
1985,颅脑X刀,Colombo 1996,世界首台体部X刀,瑞典Karolinska医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体系建立
20世纪50年代,适形放射治疗,日本
1965,日本,多叶光栅——原体照射
1959,美国,同步挡块法 英国,循迹扫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