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土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乡土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①地形类型: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形区分布及地势: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中部多为丘陵,起伏和缓;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植被与土壤

湖南森林覆盖率为55.5℅。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4、河湖:洞庭湖水系

(1)洞庭湖的概况:

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

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影响:随着洞庭湖面积的缩小,对长江的调节作用也大大减弱,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2)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

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

工农业发达。耒水上的江东水电站是湖南较

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

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

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

(冷水江市)

流,干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

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

短的河流。

5、湖南主要的自然灾害:

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

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

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

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

雨集中。

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

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

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6、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

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2)气候资源:

①主要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优越。

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水资源:

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4)矿产资源:

①主要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

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

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利用非金属矿产原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非金属加工企业。

(5)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①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欠优;土地损毁严重。

②保护措施:通过保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土地整理等途径,有效地遏止了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受损的势头。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区缺水差异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

②采取的措施: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②、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三、人文环境

1、农业:

(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概况: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鱼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是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

①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4)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关系:农产品品种多,总量足,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业品牌。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