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达奎《现代诗欣赏与创作》

戴达奎《现代诗欣赏与创作》
戴达奎《现代诗欣赏与创作》

1、《童年的消逝》:问世于1982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它从剖析电子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入手,触目惊心地揭示了电子媒介如何使童年消逝的过程及其后果。

就形式而言,电子媒介以图像、画面、符号为主要审美元素,形成一个“对语言和识字有着很强的攻击力,把原来的理念世界改造成为光速一样快的画像和影像的世界”,“看电视

要求观众必须在瞬间内想象”,“当传播可以通过用手指比划即可实现时,我们的嘴巴沉默了,

写作的手也停下来了,因此头脑便开始萎缩了”!

就内容而言,电子媒介所形成的电视文化,消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分界线,入侵儿童的

精神世界,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

波兹曼论及了电子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前者是对儿童思维和感性的异化,后者是对儿童

道德和情感的扭曲。两者合力,结果就是“童年的消逝”。

中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已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70后、80后一代正当其时。他们

生长的童年阶段,电视文化中的动漫盛行,与之配套的动漫书籍铺天盖地,在这一片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虽未必像《童年的消逝》描述得那样严重,但这一代人的童年阶段对纸质文

化的疏离,也就是说,书面语言阅读时间的被挤窄、被侵占,却是不争的事实。阅读的缺席

使得语文学习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诗是什么?两个核心理念:

(1)诗的语言: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英国诗人罗伯特·斯蒂文森的诗集《一个孩子的乐园》在英语国家几乎家家必备,被誉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优美的启蒙教材”。

(2)诗的想象:诗是耕耘人类精神世界的犁。“那冷酷而又伟大的想象/是你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荒凉。”(芒克《诗》)

3、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墨西哥诗人帕斯说过,对于一首诗而言,“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

葡萄牙诗人埃乌奥尼奥·安德·拉德的《等待》:“时间,无尽的时间/沉重、深邃/我将

等待你/直到万籁俱寂/直到一块石头碎裂/开放成花朵/直到一只鸟儿飞出我的喉咙/消失于寥

廓……”

4、诗的陌生化:英国现代诗人威·休·奥登曾说:“一个平庸诗人与杰出诗人不同的是:前者只能唤起我们对许多事物既有的感觉;后者则能使我们如梦初醒地发现从未经验过的感“诗剥去笼罩在世界隐蔽的美容上的面纱,使熟悉的事物变成仿佛不熟悉的。”觉。”雪莱曾说:

海德格尔曾说:“诗是给存在的第一次命名,是给万物的第一次命名。”

5、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说:“我们人类在大地上存在的那种方式,就是居。作为一个人,意味着一个在大地上有生有死的生灵,这便是居。”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原始的居之筑不是造房建屋,那只是一种日常之筑,是人类栖居大地的根部拱出地面的朝露。而人类栖居大地的根,即人类原始的居之筑,是诗之筑。海德格尔极力推崇荷尔德林的一句诗,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诗学的精髓:“人功德丰盈,但他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认为:“只要仁爱之惠临尚存,人将常川地以神性度测自身。只要此度测出现,人将据诗意之本质而诗化。只要诗化呈现,人将人性地栖居在大地上。”因此,人类的健康天性(包括生命向力和愿望)得以最丰沛最完美的凸显,这就是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内蕴,诗是其外化形式。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