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新
的手段与方法,对推进我国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基
础性作用。而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纪念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各种
馆藏的文物资料以更为特殊的、直观生动的展览语言和展览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也因此而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文博系统建设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动力。深入开展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高科学决策
和宏观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文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提升文博系统教育职能。长期以来,文博系统的教育活动是以一种“实物、
图片加说明”说教式的陈列展示方式进行的。引进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得到“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等各种体验,更直观、
简洁地获取知识;使用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人们在家中
可以饱览文博系统文物的风采,省去舟车劳顿,轻轻松松获取知识。
2.提高文博系统公众形象,让文博系统最新动态信息得到实时、世界性的传播。数字文博系统的建立,使更多人了解文博系统的藏品内容,对文博系统产生
兴趣;通过网站留言、论坛、E-mail等方式与外界有效地沟通,增加文博系统被
参观的机会,从而提高文博系统形象。
二、数字博物馆的兴起对传统博物馆的巨大冲击
作为国内首家建设网站的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网站建立于1998年。随后其他博物馆也效仿建立起了所谓的数字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大致可以分
为四个步骤:建立网站、对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建立数字博
物馆。国内目前省级博物馆基本大多有了自己的网站,不少特色博物馆网站也在
同行业网站中访问量较高。但是这仅是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步。藏品的数字化处
理是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的重点,馆藏品数据库是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它是
数字博物馆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进入到了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例
如博物馆网上OA系统和博物馆智能楼宇工程的应用都很广泛。此外,信息技术
在实体博物馆中的应用,如采用幻影成像、数字影片等多媒体展示方式为提高全
民素质、加强民众对历史的了解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对策
1.提高认识是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技术推动了人们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及社会形态的转变,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信息时代逐渐形成。在新的形
势下,要充分认识网络信息时代对文博事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充分认识文博系
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确定信息化建设在文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在
国家整体信息化建设中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作用还不够突出和明确,信
息化建设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没有科学的系统规划和标准规范体系,封闭式的
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后续软件维护、跟进服务等软件方面
建设不够重视。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理解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的录入、编目、检索、借阅等手段的信息化,使传统的手工查询和登记的借阅手续升级为计算机查询和检索,可以大大节省借阅的时间。当然,作为文博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必须首先把
图书资料的相关检索指标录入计算机进行初步的信息化加工处理,如书名、作者、
出版社等基本关键词,这是基础工作,必不可少。图书资料查询者对信息的索取方
式和目标不尽相同,针对用户的多种需求,图书资料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来
准备多样的信息检索方式,用尽可能多的服务模式来满足资料查询者的不同需求。
由于文博界的图书资料种类相对公众图书馆来说较为单一,大部分以文史哲类的图
书资料为主,其他方面的图书资料数量相对较少,这就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模式。作为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读者的要求来
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信息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必然会大幅度
提高图书资料室的工作效率,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借阅条件。
3.传承文化的目的。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太多的文物文化要求我们
将它们展示给世界、展示给国民。博物馆的工作就是要将我们先进的文化底蕴展
示给世人,通过人们的传播和理解来保证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扬。要大力推动与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国际
先进技术,参与国际文物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优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建
立若干示范工程,促进文物事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要广泛宣传文物事业的发
展和信息化建设,借助各种媒体和文化产业增加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4.社会需求是正确方向。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方便广大群众获取有益的信息资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求信息技术要按
照文博系统实际业务工作要求和社会需求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和开发相关运用软件,丰富获取信息资源途径,从而方便广大群众获取资源。目前文博系统内部信息化
技术运用和相关软件开发相对滞后,还不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要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加深对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总结规律,高规划架设好文博系统网络信息运用平台,加强文物规划信息采集录入,丰富网
络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推动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
5.基础研究是源泉。加强对文博事业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
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性研究工作,科学地阐述文博事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
目标和任务,深入分析信息化发展给文博事业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构建全面、系统的文博信息化发展体系、把握行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对文物信息资
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要加快研究制定文
物事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库、元数据、信
息交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建库、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
6.人员的保障。文博单位的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事业发达,人才为本。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者应具有现代信息意识,通晓信息理论,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也要熟悉相关的文博业务知识,既要对图书资料管
理学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知识比较了解,还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洞
悉能力,即要做到专博结合,不能拘泥于专业而不去扩大应有的知识面,也不能只“博”而停在表面,须进行某一业务方面的深入研究。管理人员是读者的“导航员”,一方面既要学习现今图书资料信息化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把这方面的信息向尚
未了解的同志介绍推广。另外,也须教会他们如何检索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