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 红 高 粱 》
《 活 着 》
《
大
红
灯
笼
高
高
挂 》
47
《
秋 菊
《 一
打
个
官
都
司 》
不 能 少
》
《
我 的 父 亲 母
《 英 雄 》
亲
》
48
陈凯歌的代表作品: 《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 唱》、《风月》、《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 《和你在一起》、《温柔杀手》、《无极》等。
• 由文华为代表的一批导演规避战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完成了主要以反映人物心境的作品。被称作“文人电影”“市民电
影”。
24
《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鸦与麻雀》 25
第二代电影导演
• 蔡楚生、史东山、孙瑜、沈西苓、吴永刚、袁牧之、 费穆、郑君里等
蔡楚生 1906-1968
费穆:1906-1951 26
38
《庐山恋》中国第一 部吻戏
《牧马人》
《芙蓉镇》
39
第三代与第四代导演共存,第五代导演的崛起
• 在这一时期第三代导演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 活力,从某些程度上来说,第三代导演直到 这一时期才真正迎来了其创作的高潮。
1、第三代探索的继续:水华的《伤逝》、凌子 风的《骆驼祥子》《春桃》《狂》。 谢晋电影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蝶 30年代上海滩电影皇后
周璇 号称“金嗓子”
阮玲玉
29
30
新中国电影的初创期
1949-1966
31
“十七年电影”
• 1946年10月1日,我党建立的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 北电影制片厂
• 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 1、电影企业的国有化改造 • 2、17年时期的电影创作状况
公司等。
• 这一时期随着国立电影公司的建立,电影从故事短片 转变为故事长片。细分来说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片种 有社会伦理片,武侠神怪片,古装片等。
7
早期社会伦理片主要是提倡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且在剧作上融合了 中国古代世情文学(如“三言二拍”)的故事模式,同时也体现了 “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
《孤儿救祖记》(1923,社会伦理片的开拓之作)
故事片的摄制(1973-1976):共有76部影片,其中 较好的影片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 《难忘的战斗》等,其中对《创业》和《海霞》的斗 争,也是江青和周恩来的政治斗争。
36
新时期以来的电影
1977-
37
第一节、1977-1989年的电影
• 在文革结束的头两年里,人们仍然没有从“左”的思想里摆脱出 来,因此在1977至1978年这两年里,新拍摄的电影无论从人物塑 造还是视听语言来说同之前都没有大的变化。
23
第五节、四十年代末期中国电影
• 战后的中国电影在艰难中辉煌
• 上海几乎集中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官方的和民间 投资的公司。 国民党垄断电影产业,出现了一批官方制作的“正
统影片”,部分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战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 战后最能代表中国电影优秀水准的,是昆仑影业公司的创作。 “昆仑”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或 以史诗性的笔触记述中国自抗战以来的广阔而复杂的现实社会。 被称作为战后“新电影”。
《少爷的磨难》、 《姐姐》、 《阙里人家》等。
《巴山夜雨》 《城南旧事》44
• 3、第五代导演: • 张军钊、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冯小刚、
冯小宁、李少红、胡枚、夏刚、田壮壮、吴 子牛、张建亚等。 • 张军钊导演的《一个和八个》是第五代导演 的第一部作品
• PS:国内部分研究者认为陈凯歌的《黄土地》是“第五代”的开篇之作。 部分资料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1、历史的追怀和人道精神的弘扬。 《青春万岁》(黄蜀芹)、《青春祭》(张暖忻)、 《城南旧事》(吴贻弓)
2、梳理社会中的重大矛盾、关注现实中的人生体验。 《人鬼情》(黄蜀芹) 《本命年》(谢飞)
3、具有诗情风格的叙事形态和影像图谱。
42
吴天明
《人生》
《老井》
43
(二)吴贻弓: 《巴山夜雨》、 《城南旧事》、
1966-1976
35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1、八个“革命样板戏”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海港》、《奇袭白虎团》、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沙家浜》(交响乐)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 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镜头运用一律遵循“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的公 式化处理
谢晋新时期的电影创作: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 《芙蓉镇》、《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 》 《 鸦片战争》等。
40
《高山下的花环》
《天云山传奇》
《鸦片战争》
41
2、第四代成为这个时期的创作的主流: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 “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 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 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 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 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影片 。
ຫໍສະໝຸດ Baidu17
《神女》,无声 片的颠峰之作, 阮玲玉表演艺术 的颠峰之作。
《姊妹花 》
解读: 1、内容层面:
不幸的女主人公开始觉醒。 2、结构方式:
平行对比 3、大团圆式的结局 4、精湛的表演艺术
18
中国电影年——1933
革命战争题材占据此阶段电影创作的主流 ,代表作有《白 毛女》、《赵一曼》、《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上 甘岭》、《董存瑞》等等 。
历史题材影片将目光聚集在近代史上那些关乎民族命运的重 大事件,如《林则徐》 、《甲午风云》
现实题材影片重在弘扬改天换地、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代 表作有《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等
49
《黄土地》
《大阅兵》
《 霸 王 别 姬 》
50
第二节、1990至2000年的中国电影
1、中国电影在票房上惨淡经营(思考:原因是什么?) 2、主旋律影片的革新 3、贺岁片的出现
《荆轲刺秦王》
51
《大决战》
《甲方乙方》 《生死抉择》
52
第六代的崛起
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 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 1933年,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狂流》、 《春蚕》、《铁板红泪录》、《盐潮》、 《上海24小时》、《小玩意》、《姊妹 花》、《三个摩登女性》等左翼进步电 影,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主题 和内容的新鲜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年因 此称为“中国电影年”。
19
第四节、国防电影
20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风云儿女》
3、电影人自身生存的需要,形成新的管理和创作机 制
4、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原先将活动重心放在戏 剧上的左翼文艺工作者
5、电影被纳入国民党中央管理体制。
15
• 第一部左翼电影是夏衍编剧、程步 高导演的《狂流》(1933年)。
16
在20世纪30年代,女性问题开始进入电影创作者的视野, 产生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 性》,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吴永刚导演的《神女》。
10
第一代导演郑正秋(1889-1935)、张石川(1890-1953)
11
中国电影的成熟期
1931-1949
12
第一节、 三十年代电影
13
第二节 逐渐成熟的电影产业
14
第三节、“左翼(新兴)电影运动”
左翼(新兴)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九·一八”事变
2、有声电影等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影响
建国10周年前后,银幕上推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体现民族 大团结的思想,代表作有《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 姐》等 。
32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文艺的根本方针, 极大地振奋了电影家的创作热情。
政治对电影的影响: 1951年5月开始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文艺整风 运动,使电影创作一度陷入低谷。 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拔白旗”又一次使电 影运动受挫。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反帝反修。在电影界中批判 修正主义。
创作特色: 1、把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使电影成为反帝反封的政治武器。 2、奠定了中国电影进步的现实主义传统。 3、既注重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注意 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电影独 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27
早期中国电影男明星
赵丹
金焰
陶金
28
早期中国电影女明星
8
从数量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电影题材多为古装片、武侠神怪片,自 1928年《火烧红莲寺》大获成功之后,银幕上开始充斥大量的武侠 片神怪片,从1928到1931,各电影制作公司制作了227部武侠神怪 片,整体来说都是属于粗制滥造,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的影片。
9
第一代导演
• 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作为中国电影 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 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 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 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 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 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 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 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 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4
2、中国叙事电影的开始
5
3、中国早期电影的时代语境
6
第三节、早期电影格局
• 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从初 期的实验探索转入到正规的电影制作。在这一时期中 国电影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出现了 多个实力雄厚的中国早期制片公司,除新民公司以外, 比较著名的还有明星公司、天一影片公司、神州影片
21
第五节、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
22
孤岛电影
• 孤岛电影主要指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 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上海电影。
• 1、古装片。 • 这些古装片往往借古讽今,通过再现古人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而隐晦地表达抗日的主题。 • 2、时装片。 • 3、喜剧片。
• “第五代”的艺术成就:以他们特有的对人 类情感的真诚和社会思辨,喜欢用群像式的造 型表达 ,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是冷峻的, 却也是 包容的 。
45
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品:
《红高粱》《菊豆》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 《我的父亲母亲》《活着》 《英雄》《十面埋伏》 《千里走单骑》 《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的方向,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新时期的文艺 事业,包括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宽松的 政治环境
• 不少影片冲破禁区题材禁忌,揭示极左路线的危害和文革对人们 经受的心灵创伤
• 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创作也开始创新,大胆转换视角,敢于表 现以往被宏大命题所掩盖的人情与人性。
33
第三代电影导演
•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 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 “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 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 凌子风、谢晋等,他们在遵 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 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 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 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 十分有益的探索。
谢晋
谢铁骊
34
文革时期停滞期
《站台》《小武》 《任逍遥》《世界》 《三峡好人》
贾樟柯
53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 《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陆川: 《寻枪》《可可西里》 《南京!南京》
54
第三节、2000至今的中国电影
国产大片的兴起和小成本电影
55
香港电影
56
• 香港电影是指在中国香港地区制作发行 的电影。语种一般为粤语,其次为普通 话,以及少数的其他语言。香港地区是 世界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 坞和宝莱坞)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仅 次于美国)。
中国电影史
主讲教师:周老师
1
中国电影的开端
1905-1931
2
第一节:早期中国电影放映。
• 中国民众的电影经验是从观看外国人放映的外 国电影开始的。
• 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最常见的说法是: 1896年8月11日,徐园又一村
3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
1、 1905年由 北京鑫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的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 红 高 粱 》
《 活 着 》
《
大
红
灯
笼
高
高
挂 》
47
《
秋 菊
《 一
打
个
官
都
司 》
不 能 少
》
《
我 的 父 亲 母
《 英 雄 》
亲
》
48
陈凯歌的代表作品: 《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 唱》、《风月》、《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 《和你在一起》、《温柔杀手》、《无极》等。
• 由文华为代表的一批导演规避战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完成了主要以反映人物心境的作品。被称作“文人电影”“市民电
影”。
24
《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鸦与麻雀》 25
第二代电影导演
• 蔡楚生、史东山、孙瑜、沈西苓、吴永刚、袁牧之、 费穆、郑君里等
蔡楚生 1906-1968
费穆:1906-1951 26
38
《庐山恋》中国第一 部吻戏
《牧马人》
《芙蓉镇》
39
第三代与第四代导演共存,第五代导演的崛起
• 在这一时期第三代导演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 活力,从某些程度上来说,第三代导演直到 这一时期才真正迎来了其创作的高潮。
1、第三代探索的继续:水华的《伤逝》、凌子 风的《骆驼祥子》《春桃》《狂》。 谢晋电影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蝶 30年代上海滩电影皇后
周璇 号称“金嗓子”
阮玲玉
29
30
新中国电影的初创期
1949-1966
31
“十七年电影”
• 1946年10月1日,我党建立的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 北电影制片厂
• 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 1、电影企业的国有化改造 • 2、17年时期的电影创作状况
公司等。
• 这一时期随着国立电影公司的建立,电影从故事短片 转变为故事长片。细分来说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片种 有社会伦理片,武侠神怪片,古装片等。
7
早期社会伦理片主要是提倡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且在剧作上融合了 中国古代世情文学(如“三言二拍”)的故事模式,同时也体现了 “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
《孤儿救祖记》(1923,社会伦理片的开拓之作)
故事片的摄制(1973-1976):共有76部影片,其中 较好的影片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 《难忘的战斗》等,其中对《创业》和《海霞》的斗 争,也是江青和周恩来的政治斗争。
36
新时期以来的电影
1977-
37
第一节、1977-1989年的电影
• 在文革结束的头两年里,人们仍然没有从“左”的思想里摆脱出 来,因此在1977至1978年这两年里,新拍摄的电影无论从人物塑 造还是视听语言来说同之前都没有大的变化。
23
第五节、四十年代末期中国电影
• 战后的中国电影在艰难中辉煌
• 上海几乎集中了一批战后最为重要的电影企业:官方的和民间 投资的公司。 国民党垄断电影产业,出现了一批官方制作的“正
统影片”,部分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战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 战后最能代表中国电影优秀水准的,是昆仑影业公司的创作。 “昆仑”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或 以史诗性的笔触记述中国自抗战以来的广阔而复杂的现实社会。 被称作为战后“新电影”。
《少爷的磨难》、 《姐姐》、 《阙里人家》等。
《巴山夜雨》 《城南旧事》44
• 3、第五代导演: • 张军钊、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冯小刚、
冯小宁、李少红、胡枚、夏刚、田壮壮、吴 子牛、张建亚等。 • 张军钊导演的《一个和八个》是第五代导演 的第一部作品
• PS:国内部分研究者认为陈凯歌的《黄土地》是“第五代”的开篇之作。 部分资料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1、历史的追怀和人道精神的弘扬。 《青春万岁》(黄蜀芹)、《青春祭》(张暖忻)、 《城南旧事》(吴贻弓)
2、梳理社会中的重大矛盾、关注现实中的人生体验。 《人鬼情》(黄蜀芹) 《本命年》(谢飞)
3、具有诗情风格的叙事形态和影像图谱。
42
吴天明
《人生》
《老井》
43
(二)吴贻弓: 《巴山夜雨》、 《城南旧事》、
1966-1976
35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1、八个“革命样板戏”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海港》、《奇袭白虎团》、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沙家浜》(交响乐)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 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镜头运用一律遵循“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的公 式化处理
谢晋新时期的电影创作: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 《芙蓉镇》、《清凉寺钟声》、《最后的贵族 》 《 鸦片战争》等。
40
《高山下的花环》
《天云山传奇》
《鸦片战争》
41
2、第四代成为这个时期的创作的主流: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 “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 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 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 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 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影片 。
ຫໍສະໝຸດ Baidu17
《神女》,无声 片的颠峰之作, 阮玲玉表演艺术 的颠峰之作。
《姊妹花 》
解读: 1、内容层面:
不幸的女主人公开始觉醒。 2、结构方式:
平行对比 3、大团圆式的结局 4、精湛的表演艺术
18
中国电影年——1933
革命战争题材占据此阶段电影创作的主流 ,代表作有《白 毛女》、《赵一曼》、《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上 甘岭》、《董存瑞》等等 。
历史题材影片将目光聚集在近代史上那些关乎民族命运的重 大事件,如《林则徐》 、《甲午风云》
现实题材影片重在弘扬改天换地、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代 表作有《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等
49
《黄土地》
《大阅兵》
《 霸 王 别 姬 》
50
第二节、1990至2000年的中国电影
1、中国电影在票房上惨淡经营(思考:原因是什么?) 2、主旋律影片的革新 3、贺岁片的出现
《荆轲刺秦王》
51
《大决战》
《甲方乙方》 《生死抉择》
52
第六代的崛起
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 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 1933年,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狂流》、 《春蚕》、《铁板红泪录》、《盐潮》、 《上海24小时》、《小玩意》、《姊妹 花》、《三个摩登女性》等左翼进步电 影,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主题 和内容的新鲜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年因 此称为“中国电影年”。
19
第四节、国防电影
20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风云儿女》
3、电影人自身生存的需要,形成新的管理和创作机 制
4、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原先将活动重心放在戏 剧上的左翼文艺工作者
5、电影被纳入国民党中央管理体制。
15
• 第一部左翼电影是夏衍编剧、程步 高导演的《狂流》(1933年)。
16
在20世纪30年代,女性问题开始进入电影创作者的视野, 产生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 性》,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吴永刚导演的《神女》。
10
第一代导演郑正秋(1889-1935)、张石川(1890-1953)
11
中国电影的成熟期
1931-1949
12
第一节、 三十年代电影
13
第二节 逐渐成熟的电影产业
14
第三节、“左翼(新兴)电影运动”
左翼(新兴)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九·一八”事变
2、有声电影等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影响
建国10周年前后,银幕上推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体现民族 大团结的思想,代表作有《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 姐》等 。
32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文艺的根本方针, 极大地振奋了电影家的创作热情。
政治对电影的影响: 1951年5月开始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文艺整风 运动,使电影创作一度陷入低谷。 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拔白旗”又一次使电 影运动受挫。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反帝反修。在电影界中批判 修正主义。
创作特色: 1、把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使电影成为反帝反封的政治武器。 2、奠定了中国电影进步的现实主义传统。 3、既注重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注意 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电影独 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27
早期中国电影男明星
赵丹
金焰
陶金
28
早期中国电影女明星
8
从数量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电影题材多为古装片、武侠神怪片,自 1928年《火烧红莲寺》大获成功之后,银幕上开始充斥大量的武侠 片神怪片,从1928到1931,各电影制作公司制作了227部武侠神怪 片,整体来说都是属于粗制滥造,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的影片。
9
第一代导演
• 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作为中国电影 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 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 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 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 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 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 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 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 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
4
2、中国叙事电影的开始
5
3、中国早期电影的时代语境
6
第三节、早期电影格局
• 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从初 期的实验探索转入到正规的电影制作。在这一时期中 国电影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出现了 多个实力雄厚的中国早期制片公司,除新民公司以外, 比较著名的还有明星公司、天一影片公司、神州影片
21
第五节、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
22
孤岛电影
• 孤岛电影主要指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 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上海电影。
• 1、古装片。 • 这些古装片往往借古讽今,通过再现古人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而隐晦地表达抗日的主题。 • 2、时装片。 • 3、喜剧片。
• “第五代”的艺术成就:以他们特有的对人 类情感的真诚和社会思辨,喜欢用群像式的造 型表达 ,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是冷峻的, 却也是 包容的 。
45
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品:
《红高粱》《菊豆》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 《我的父亲母亲》《活着》 《英雄》《十面埋伏》 《千里走单骑》 《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的方向,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新时期的文艺 事业,包括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宽松的 政治环境
• 不少影片冲破禁区题材禁忌,揭示极左路线的危害和文革对人们 经受的心灵创伤
• 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创作也开始创新,大胆转换视角,敢于表 现以往被宏大命题所掩盖的人情与人性。
33
第三代电影导演
•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 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 “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 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 凌子风、谢晋等,他们在遵 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 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 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 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 十分有益的探索。
谢晋
谢铁骊
34
文革时期停滞期
《站台》《小武》 《任逍遥》《世界》 《三峡好人》
贾樟柯
53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 《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陆川: 《寻枪》《可可西里》 《南京!南京》
54
第三节、2000至今的中国电影
国产大片的兴起和小成本电影
55
香港电影
56
• 香港电影是指在中国香港地区制作发行 的电影。语种一般为粤语,其次为普通 话,以及少数的其他语言。香港地区是 世界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 坞和宝莱坞)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仅 次于美国)。
中国电影史
主讲教师:周老师
1
中国电影的开端
1905-1931
2
第一节:早期中国电影放映。
• 中国民众的电影经验是从观看外国人放映的外 国电影开始的。
• 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最常见的说法是: 1896年8月11日,徐园又一村
3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
1、 1905年由 北京鑫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的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