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化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黄山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
(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指由于生物的新 陈代谢和遗体分解产生某些植物对岩石、
矿物的化学破坏作用。
(三)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重要产物是土壤。 土壤的特点:一般为灰黑色,结构松散, 富含腐殖质,具有一定的肥力。
土壤的成分特点
1)表层(A层):富含有机质和腐植质。 2)淋积层(B层):由上部淋积物组成——腐植质 少。 3)淀积层(C层):由上部淋滤下来的矿物质,腐 植质组成。
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1)气候 – 寒冷潮湿的苔原气候,形成冰沼土; – 热带和温带的荒漠气候,形成荒漠土;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形成棕壤和褐土。 2)植物生长情况——土壤决定植被,植被改造土壤。
球形风化
球形风化
五、风化壳
• 碎屑物:岩石、矿物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崩解形
成的破碎物质。 • 残积物: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形成一些在 地表条件稳定的产物(多为铁、铝的氧化物)残 留原地。 • 土壤: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之 后,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具有矿物质、腐
殖质、水和空气的松散堆积。
冰劈裂隙
(三)盐类结晶的胀裂作用
盐类结晶的胀裂作用是指岩石孔隙、 裂隙中的含盐溶液结晶后胀裂岩石的作用。
盐类结晶的胀裂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 和半干旱地区。 原理与过程:盐类从过饱和溶液中结 晶形成晶体时,体积就会增大,对裂隙周 围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使裂隙扩大,最 终使岩石破碎。
(四)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由于生物的生命活
动引起岩石、矿物破坏的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可分为两种方式:生物
物理风化作业、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生物活动 使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破坏的作用。
原理及过程:生长在岩石、矿物裂隙 中的植物,随着植物长大,根系也逐渐长 大,对周围岩石就产生压力,促使原有的 裂隙扩大、加深,以致崩解,可称为根劈 作用。 根劈作用在植被茂盛、岩矿裂隙发育 的地区很常见。
土 壤 层 中 的 被 溶 蚀 的 长 石
溶蚀淋滤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
马达加斯加的石林
风 化 前
酸雨的效果
风 化 后
(二)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是指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与 矿物中的元素(低价)化合,形成新的氧 化物(高价)而使原矿物分解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低价氧化物、硫化物最 易遭受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是地球表层最普遍的化学风 化之一。 氧化作用所能达到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一般位于地下水的潜水面以上。
块状岩石遭受多组裂隙破坏,在交叉处最 易风化,最后将岩石变为球形体(球状风化)。 构造运动的影响: 上升区——风化较强、物理风化盛行。 稳定或下降区——地形平坦,风化产物堆 积原地,流水,生物丰富,化学风化、生物风 化盛行。
受节理控制的风化作用
硬石膏层中被溶解扩大的节理
球 状 风 化
球形风化
1)找矿 因风化壳上常有风化矿床(见铝土矿)。 2)恢复古地理,古气候 不同风化壳的厚度、成分来研究,因它们 直接与气候有关。 3)构造研究 古风化壳具有不整合意义(不整合面上常 有风化壳存在),因此它又可叫风化剥蚀面, 通过不整合面研究(古风化壳)可知地壳运 动的性质。
黄铁矿的氧化
氧化作用形成的褐铁矿使岩石染色成砖红色
青海省橡皮山附近裸露的铁矿山体
(三)水解及碳酸化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水中离解出来的H+和OH-离子与 矿物在水中离解出来的阳离子臵换,形成带OH新矿物而使矿物遭受破坏的作用。
4KAlSi3O8+6H2O→A14[Si4O10](OH)8+8SiO2+4KOH 正长石 高岭石 其中的KOH易被溶解,成真溶液被带走。SiO2 可形成胶体被水带走,只有高岭石难于溶解,呈 松散物残留原地。 有CO2参与的水解过程称为碳酸化作用。
石柱风化前后对比
(二)地形因素
地形陡峭——物 理风化为主 平缓——生物、 化学风化为主 阴坡——温差小, 不易风化 阳坡——温差大、 易风化。
(三)岩石性质
不同的岩石类型抗风化能力不同。如 含长石、方解石多,结构疏松的岩石易风 化;而含石英多,结构紧密的岩石不易风 化。
(四)地质构造
岩石破碎节理、断层发育加速岩石的风化 的形成。
黄山
泰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衡山
衡山
衡山
嵩山
嵩 山
桂林
张家界
三峡
东非大裂谷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
科 罗 拉 多 大 峡 谷
一、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在风化
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不改变化学成分
的一种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有三种方式:温
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的胀裂作用。
温差风化过程示意图
(二)冰劈作用
冰劈作用是指充填于岩石孔隙、裂隙 中的水结冰后撑裂岩石的作用。
冰劈作用主要发生在高寒地区,特别 是雪线附近。 原理与过程:当温度下降到摄氏零度 以下时,水就会结冰,结冰后的体积增大, 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使岩石原有 的裂隙扩大,最终使岩石完全崩解。
冰劈作用示意图
(四)水化作用
水化作用是指水加入到矿物的组成中 形成新的含水矿物的作用。 CaSO4+2H2O→CaSO4〃2H2O 硬石膏 石膏
硬石膏
石膏
(五)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化学风化作用形成两部分的产物: 1、成为溶液可被迁移的物质 1)呈真溶液被迁移的物质。 2)呈胶体溶液被迁移的物质。 2、难于迁移的物质,它们残留在原地,称为 残积物。 残积物主要由石英碎屑及高岭石、铝土 矿、 蛋白石、褐铁矿等在地表稳定的物质组成。 化学风化作用可形成残积型矿床。
物理风化的结果,使岩石、矿物被崩 解、破碎。
碎屑物的特点:大小混杂、棱角清楚、 层次不清,其成分与原岩相同。 物理风化作用可形成坡积型宝玉石矿 床。
二、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与大气 圈、水圈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使其分 解并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化学风化最有利的环境 是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常见的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有四种:溶 解作用、氧化作用、水解及碳酸化作用、 水化作用。
(一)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中某些易溶的成分被 水或水溶液溶解而使岩石遭受崩解的作用。 自然界中很多矿物都能溶解于水,只是溶解度 的大小不同而已。最易溶于水的是卤化物和硫酸 盐矿物;其次是碳酸盐矿物;难溶矿物多为硅酸 盐矿物。 由于易溶的物质被溶解并随水溶液带走,在岩 石中形成孔隙、裂隙,并不断扩大,结果使岩石 变得疏松,以至破碎;同时也使一些难溶的物质 残留在原地,相对富集。
地球上的戈壁
凤凰号拍摄的 火星表面, 显示风化严重
月球表面
(一)温差风化
温差风化是指由于大气温度周期性变
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
温差风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内陆地区
最为强烈,特别是由不同颜色的粒状矿物 组成的岩石更为明显。
原理与过程:温 差大的地区,在白天 当太阳光直射时,岩 石表层增温而膨胀, 而内部膨胀小甚至未 发生变化。到了夜晚 气温骤降,岩石表面 收缩。这样使其岩石 表面与内部产生应力 差。这种应力差就会 使岩石破裂。
土壤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综合作用的产物,但生物风化起主导作用。
四、影响风化作用速度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岩
石遭受破坏的程度。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
地形因素、岩石性质、地质构造。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温度。 干旱区——温差大,降水少,物理风化 为主。 炎热潮湿区——水多,气温高,生物繁 茂,所以化学、生物风化强烈 。 沙漠均发育在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带。
风化壳:指大陆基岩表 面由风化产物组成的薄壳。 风化壳在剖面上自上而 下可分为四层:土壤层、残 积层、半风化层、基岩。 有些地区风化壳不发育, 基岩直接裸露在地表。裸露 在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土壤层
残积层
半风化层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 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基岩
土壤层 风化壳
残积层
基岩
风化壳研究意义:
第一节 风化作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
二、化学风化作用
三、生物风化作用
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五、风化壳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 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生命活动等
因素,使矿物、岩石遭受破坏但破坏的产物
基本残留在原地的作用。
风化作用较强烈的地带称风化带.
风化作用按其进行的方式及性质又可分 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一些含铁金属矿床经过氧化作用的风化 后常显疏松的褐铁矿。覆盖在尚未风化的原 生矿床之上,称为铁帽。这是寻找金属硫化 物矿床的良好标志。
铁帽形成过程:
FeS2+O2+H2O→FeSO4+H2SO4 黄铁矿 硫酸亚铁 FeSO4+O2+H2O→Fe2(SO4)3+Fe(OH)3 硫酸高铁 Fe2(SO4)3+ H2O→Fe2O3· 3H2O+6H2O 褐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