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差的限值与过渡段长度的关系: 由路桥过渡段工后沉降差引起的轨面弯折对高速行车的平稳 性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列车/线路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结果, 在理论上,列车以350km/h高速通过时,将轨面变形的弯折 角控制在1.5‰~2.5‰以内,就能保证高速列车的正常运行。 基于京沪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为5cm的标准。 1.5‰~2.5‰的弯折角可得过渡段长度为20~33m。如果考 虑轨道的正常维修作业(起拨道捣固)周期,由路桥过渡段 的工后沉降差引起的轨面弯折可能并没有这么大,因此过渡 段长度的设置可根据起拨道捣固周期进行适当调整。
5,重桥轻路意识的影响
设计和施工中重桥轻路的意识是影响路桥过渡段施工质 量的又一因素。目前在铁路建设工程中,桥梁建设不仅工 程规模大,投资多,而且有时还是保证线路正常通车的关 键。从以往的施工过程看,往往是路桥分家,重桥轻路。 桥梁施工中集中了大量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路基施工 都未能投入必要的技术力量。在设计中没有把路桥过渡区 段作为一种结构物来考虑,没有较为合理的设计要求。在 施工过程中路桥过渡区段又是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往往 在铺轨架桥时,或正常运营一段时间后,路桥过渡区段的 问题才明显出现。
3)过渡搭板法 过渡搭板法是在过渡段范围内路堤填料上现浇钢筋混凝
土厚板,并使一端支撑在刚性基础(桥台)上,利用钢筋 混凝土厚板的抗弯刚度来增加轨道的刚度
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增加过渡段刚度
(2).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轨道的竖向刚度 该类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提高轨道竖向刚度来减小路桥
间轨道刚度的变化率,但其不能解决路桥间沉降差引起 的轨面弯折问题
谢谢听讲
路基面至横向结构物顶不小于2m时。涵洞两侧不小于 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涵顶 以下每侧顶宽2m的正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其 余部位按路基相同部位正常填筑,形式如图
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路堤与弱一微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时,自路堑一侧沿原硬质岩 坡面按1:2的坡率横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过渡段基床 表层20m范围内填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表层以下自路堤一侧分 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之间的分界线与 线路走向保持垂直,使轨道板下基础保持均质,设置形式见下图。 路堤与强风化硬质岩、软质岩或土质路堑连接时,过渡段设置较 为简单,路堑一侧沿坡面按1:2的坡度挖台阶,然后按路堤各部位 的填料层填筑即可,填筑时特别注意相接处的压实质量
1)通过调整轨枕的长度和间距来提高轨道的刚度 2)通过增大轨排的抗弯模量来增加轨道的刚度
3)通过增加道床厚度来提高轨道的刚度
(3).在过渡段较硬的一侧,减小轨道竖向刚度
对于桥梁和隧道等刚性结构物上的线路,可通过调整轨下 垫板的刚度和设置枕下垫块(无砟)的方法,使轨道的刚度 值与较软的一侧轨道的刚度值相适应。垫板(块)的刚度参 数可通过室内试验、计算及现场测试确定。对于有碴轨道结 构,列车荷载的动力作用常使道碴发生磨损粉化。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日本在高速铁路的刚性结构与道碴间铺设了一层 厚约25 mm的橡胶垫。该层橡胶垫可降低轨道的竖向刚度, 减小路桥间轨道的刚度差。美、德等国也铺设过由废旧汽车 轮胎加工制作而成的碴底垫层
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 孔隙率n<28%。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级配编号 50
1
100
2
3
40 95~100
100
30
95~100 100
25 95~100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
20 60~90 60~90
10 50~80
5 30~65 30~65 30~65
根据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列车/线路系统动力学的计算分
析,在过渡段长度L=20 m、行车速度v=350 km/h条件下,
路桥间由于路桥结构的工后沉降不一致引起的轨面弯折 (如图所示形式)的限制值应为θ≤1.5‰~2.5‰。
轨面弯折限制值
2,路桥过渡段合理长度的设置
我国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合理长度的设置重点考虑了以 下两方面的关系:
(1)路桥过渡段轨道竖向刚度的变化与过渡段长度的关 系:路桥过渡段轨道竖向刚度的变化对高速行车的稳定性 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列车/线路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结果, 随着过渡段长度的增加,车体振动加速度、轮轨接触力等 指标均减小。但是,理论上,列车以350km/h高速通过时, 过渡段长度大于15~20m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就非常微小 了,再继续增加过渡段的长度,几乎无任何作用。理论计 算分析还表明,过渡段长度缩短至10m甚至5m时,虽然车 体的加速度、轮轨接触力等指标有一定的变化,但其数值 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不能作为过渡段长度设置的控制因 素。
2,德国 德国高速铁路的路一桥过渡段一般采用倒梯形结构,
桥台台背部位填筑渗水材料,并设有渗水管,渗水材料 与路堤填上之间的填料按颗粒不均匀系数u及夯实度 Dpr 要求进行控制,要求u≥5, 一般使用级配良好的砂砾石 或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方式如图
德国倒梯形过渡段示意图
德国铁路土工建筑物规范要求,在土工建筑物向人工 构造物过渡时,应采取适宜措施,以达到尽可能小的沉 陷差和道床模量的渐次过渡。在从土工建筑物到人工 构筑物的过渡结构时,必须遵守建筑物的回填规程。回 填材料应该是透水的级配粗粒料,应该特别认真地铺设 夯实,并在台背后壁设渗流墙用于排水。
南非公司Spoornet在重载线路Coalline的一处隧道进 出口过渡区域分别铺设了梯子型和型轨枕两种类型的轨 道结构。根据每个月进行的一次轨道状态测试数据表明, 该两种轨道结构的工作状态良好,变形小且均匀。
3,西班牙 西班牙马德里一塞维利亚高速铁路赫塔费一科尔多
瓦段要求过渡段进行必要的工程设计,使不同地段的 刚度差异有合适的过渡,并对过渡段铺设完成后的变 形特性进行监测
三,路桥过渡段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1,路桥过渡段轨面弯折分析
路桥过渡段路堤的变形控制,主要需考虑两个问题: ①将桥背土路基与桥台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 的斜坡式沉降;②严格控制过渡段线路的轨面弯折变 形,使之满足高速行车的要求。对于第一个问题,采 用诸如碎石类材料倾斜填筑、加筋土路堤结构、钢筋 混凝土过渡板等处理措施一般就能较好地解决。对于 第二个问题,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只能根据列车/线路 系统的分析理论,建立路桥过渡段的振动分析模型, 进行全面系统的动力学计算。
5,总结
综合国外高速铁路国家和国内处理路桥过渡段的经验,归结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路基基床的竖向刚度,减少 路基结构的沉降。该类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路基 结构来减少路基与桥台之间在刚度与沉降方面的差异,进而 减少路桥间线路的不平顺 1)加筋土路堤法:加筋土路堤法是在过渡段路堤填料(必要时
西班牙高速铁路过渡段典型结构
4,韩国 韩国首尔一釜山高速铁路路一桥过渡段的典型结构如下图
所示。各部分的填料要求为: A:最大粒径不大于63mm的硬碎石加3%水泥,厚0.7m。 B:最大粒径不大于63mm的硬碎石 C:最大粒径不大于63mm的普通碎石加3%水泥 D:最大粒径不大于63mm的普通碎石
韩国高速铁路过渡段经典结构
5,我国路桥过渡段设计
1,路堤与桥台连接设计
(1) 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且不小于20m
L a (H h) n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 h:基床表层厚度(m) a:常数(3~5m) n:常数 2~5
(2) 台尾过渡段设计方式
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应满足相关要求,并在与桥台连接的 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内掺入适量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 回填混凝土,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 泥,当台尾为硬质岩时,过渡段范围内采用混凝土进行回填, 设置形式见图
3)路堤与横向构筑物过渡段
路基面距横向结构物顶的垂直高度小于2m时,涵洞两侧不 小于20范周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表层 以下涵顶及每侧顶宽2m的正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 筑,其外侧再设置底宽3m的倒梯形A、B组填料过 渡段,形式如图
也可包括地基)中埋设一定数量的加筋材料,形成 加筋土路堤结构
土工合成材料增加基床刚度
加筋土加强桥过渡段
2)碎石填料填筑法 碎石填料填筑法是指使用强度高、变形小的优质材料(如
碎石类填料)进行过渡段填筑的方法,如图所示。该方法无 论是铁路系统还是公路系统,都是一种最常用的减小路桥间 沉降差的处理方法
目前使用的轻型填筑材料有E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人 工气泡混合土(泡沫水泥砂浆)、轻型废弃物、火山灰、粉 煤灰、中空构造物等
2.5 20~50 20~50 20~50
0.5 10~30 10~30 10~30
0.075 2~10 2~10 2~10
(3)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
1)桥与路堤过渡段
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倍桥台高度范围内,且不小于 20m的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中掺人5%的水泥,基床表层以 下过渡段顶宽3的正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人5%水泥,其 后设置一段倒梯形的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设置形式见图
与桥梁连接处的路堤一直是铁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由 于路基与桥梁刚度差别很大,一方面引起轨道刚度的变化, 另一方面,路基与桥台的沉降也不一致,在桥路过渡点附近 极易产生沉降差,导致轨面发生弯折。当列车高速通过时, 必然会增加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如下图),引起列车与线路 结构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甚至危及 行车安全。在路基与桥梁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使 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桥梁之间的 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 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
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杨红亮
目录 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 二,路桥过渡段变形不一致的原因 三,路桥过渡段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四,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方法
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
铁路线路是由不同特点、性质迥异但又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构筑物(桥、隧、路基等)和轨道 构成的。由于组成线路的结构物强度、刚度、变形、 材料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必然会引起轨道的不平 顺。为了满足列车平稳舒适且不间断地运行,必须将 其不平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轨道的不平顺有静不 平顺和动不平顺之分。静不平顺是指轮轨接触面不平 顺,如钢轨轨面不平顺、不连续(接头、道岔)、车轮不 圆顺等;动不平顺是指轨下基础弹性不均匀,如扣件 失效、枕下支承失效、路基不均匀以及桥台与路基、 路堤与路堑、路基与隧道等过渡段的弹性不均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