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与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红螯螯虾高科技现代化工厂养殖

红螯螯虾高科技现代化工厂养殖

技术交流682019年第8期近年随着国内水产业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不断提升与普及,其概念也逐渐被国人所认同和接纳,尤其在高价值的鱼、虾类产业,越来越多从业者尝试采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

工厂化的车间通过科学化管理,具有生产安全稳定、风险系数低和产量、质量的提升等优点。

但因为所需的建设成本与技术门槛较高,所以常被应用在利润较高的种苗生产。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也使建设成本获得有效控制,有助于水产工厂化生产的推广。

笔者将从亲虾、催产、工厂化设备三方面去剖析工厂化的红螯螯虾育苗车间,其中涵盖饲料、操作、设备、新技术等范畴,再结合互联网应用,提出一种育苗新模式。

目前国内工厂化车间建设成本仍然比较高,更适合高价值品种或苗种生产,红螯螯虾虾苗恰恰符合这两大特性,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标准化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将带来不俗的回报与表现。

一、亲虾(一)亲虾养育与选择红螯螯虾亲虾需要专门的养殖,所投放虾苗都是由优良虾源所繁育出来的,其养殖密度需略低于一般养殖,营养需十分充足,确保体型与性器发育成熟,选择亲虾的标准为:颜色暗蓝或蓝绿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个体体重都在80g 到100g 为佳,最好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

雌雄亲虾都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若是按传统模式养殖,在大批成虾中挑选合适虾源作为亲虾使用,那么合适的虾源数量极少。

(二)亲虾饲料调整亲虾由于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量较大,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怀卵量、产卵量、产苗量与产后恢复速度,如果没有妥善的调理,产后的母虾容易因为能量消耗大、营养不足而导致死亡率极高。

可将育苗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交配阶段、母虾抱卵阶段、母虾产后调理阶段,针对性提供饲料,充分满足各阶段所需不同的营养,也能大大提升育苗产能。

二、亲虾的催产(一)饲料升级红螯螯虾交配时营养充足是关键,笔者在饲料制作中采用中医“药食同源”的原理,除了满足其营养需求外,更添加了淫羊藿、锁阳、虫草、甘草、葛根等多味中药,当中富红螯螯虾高科技现代化工厂养殖文/吴国正技术交流692019年第8期含天然激素,再通过纳米工艺,使中药效果放大数百倍,借由中草药的调理,增强红螯螯虾的交配意愿,提高成功率,也为种苗打下更厚实的健康基础。

红螯螯虾土池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

红螯螯虾土池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
2 0  ̄3 0 天 进 行 曝 晒 ,用 生石 灰 等 进 行 干 法 清 塘 消
饵 ,主 要摄 食 水 中桡 足类 、小型 枝 角类等 ,3 天 后
投幼虾 1 号或 幼鳗 配 合 饲 料 。每 天 投 4 ~6 次 。待 虾 苗 全 长 达 到 2厘 米 以上 时 , 分 池 进 行 培 育 或
( 3 ) 虾 苗 投 放 : 清塘 消毒 后 ,采用 1 0 0目筛 绢 网 袋 过 滤 进 水 ,防 止 其 他 敌 害 生物 进 入 池 塘 。虾
主 , 因为鳗 鱼 饲 料蛋 白质含 量 在 4 0 % 左 右 ,可 以满 足 亲 虾 越 冬对 营 养 的需 求 。并 加 投 一 定 量 的植 物 性 饵 料 , 如 麦 片 、 南 瓜 等 。水 质 要 求 :溶 氧 量 保 持在 5 毫 克/ 升 以上 ,p H 值在 6 . 5 ~8 . 3 。 ( 5 ) 繁殖 期 :红 螯 螯 虾 繁 殖 时 间 较 长 ,从 4月
l 墨 l 罾 匦
旦 塑 全
适水温 为 2 4  ̄2 8  ̄ C。受 精 卵 呈 橘 黄 色 。产 卵
受精后 ,其卵 由母体携卵孵化 ,红螯螯虾 一 年 可 以产 卵 4次 ,养 殖 一年 内可 达 到 性成 熟 , 当温 度 高 于 2 0  ̄ C时 其 生 殖腺 开 始 发 育 ,每 年 的4 —1 0 月 为产 卵 旺 季 ,亲虾 一 年 繁 殖两 季 ,
省 市进 行养 殖 ,广 东 、 福 建 等 地 养 殖 规 模 在 逐 年 扩大 。2 0 1 4 -2 0 1 6 年 ,福 建 省 罗源 县黎 明 水 产 育
苗 有 限 公 司成 功 开展 了 红 螯 螯虾 土 池 人 工 育 苗 与 养 殖 , 取 得 了较 好 成 效 。笔 者 通 过 基 层 水 技 推 广 项 目, 开 展技 术 指 导 , 现将 红 螯 螯 虾 土 池 人 工 育 苗 与养 殖技 术 总结如 下 。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83作者简介:谢智(1996—),男,汉族,广西玉林,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通信作者:冯勇翔(1994—),男,汉族,广西梧州,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关键技术谢 智,冯勇翔*,温传新,郑贵宏,韦凤丽(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种畜场,广西 崇左 532199)摘要:随着市场对红螯螯虾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可大力推广人工繁育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该文总结了交配前准备、交配管理、抱卵后管理、产苗后管理、标苗管理、放苗技术、放苗后管理、病害防治等养殖管理要点,分析了行业发展前景,给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管理措施;病害防治谢 智,冯勇翔,温传新,等.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关键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83~86.随着红螯螯虾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现有养殖规模不足以满足市场,供不应求时有出现。

为推广红螯螯虾养殖技术,本文总结了红螯螯虾养殖技术要点和关键管理措施。

1 交配前准备1.1 选择适宜交配对象交配对象要选择健壮、成熟、体表光滑、无伤残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成虾,可以通过观察外观特征、体型和行为习性等加以判断。

雌虾个体质量控制在50~100 g,雄虾个体质量控制在60~140 g,雌雄比例为3:1。

避免近亲交配,防止出现遗传缺陷。

养殖中,通常每年3月或9月从正规大型育苗场引进虾苗养殖虾,再将原养殖成虾与其配对。

1.2 营造适宜的交配环境为促进红螯螯虾交配繁殖,需提供有利于交配的环境条件。

水质管理。

进水时用100目筛娟网过滤,确保水质清洁、稳定,池水水深控制在50 cm。

水体消毒可将聚维酮碘用水稀释300~500倍,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4.5~7.5 mg(以有效碘计),即规格为10%的聚维碘酮每亩水深1 m 时用量为300~500 mL,隔日泼洒,连用2~3次。

水体消毒后,水体需保持在温度22~35℃、pH 值7.0~8.8、溶解氧3~6 mg/L。

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技术
陈国前;陈正平;凌山凤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7(0)10
【摘要】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现将苗种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工厂化繁殖克氏原螯虾建立室内水泥池进行工厂化繁殖克氏原螯虾苗种,采用流水或充气结合定期换水的方法,为虾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因而可以进行高密度育苗,生产养殖所需苗种,提供充足的虾苗。

【总页数】1页(P92)
【作者】陈国前;陈正平;凌山凤
【作者单位】兴化市钓鱼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兴化225761;兴化市永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兴化225744;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泰州22553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稻田繁殖克氏原螯虾苗种实验探析 [J], 丁娜; 强晓刚; 常国亮
2.克氏原螯虾大棚与稻田苗种繁育技术对比试验 [J], 石小平; 张厚冰; 隋燚; 夏德军
3.外力挤压和保存方式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
苗种运输成活率的影响 [J], 黄志峰;倪国彬
4.塑料大棚克氏原螯虾苗种早繁试验 [J], 宋光同;周翔;徐彬;江河;王芬;周剑桥;蒋业
林;陈祝;麻嘉浩;叶圣陶;王佳佳
5.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卢守章;钟诗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范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范

红螯螯虾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螯螯虾人工繁育、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SC/T1009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红螯螯虾学名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隶属甲壳纲、拟螯虾科、滑螯虾属。

3.2红螯螯虾稻田养殖以经过工程改造的稻田为生产场所,进行水稻种植和红螯螯虾养殖。

3.3环沟占比田块四周环沟占田块总面积的比例。

4人工繁育4.1环境条件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

水源水质及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4.2亲虾培育管理4.2.1池体条件单个水泥池面积24m2、深度100cm、蓄水70cm。

使用钢制骨架结构搭设保温大棚,采用锅炉、太阳能或空调等加热方式。

池中铺设钻孔塑料管,采用充气机增氧,并配备排灌设施。

4.2.2池体消毒培育池在亲虾放养前(10~15)天进行消毒,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池体,使用浓度为5mg/L。

4.2.3进水培育池在虾苗放养前(2~3)天进水,水位70cm。

进水时应严格用100目筛绢网过滤,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用量为1mg/L。

4.2.4亲虾选择亲虾要求四肢完整、甲壳明亮、身体强壮、健康、活力好,雌虾个重80g以上,雄虾个重130g以上。

4.2.5亲虾暂养11月中旬亲虾入池暂养,暂养密度按每平方米45尾,雌雄比2:1。

红螯螯虾规模化育苗技术报告

红螯螯虾规模化育苗技术报告
朗螯 虾或 麦 龙 螯 虾 。第 2种 是 牙别 螯 虾 ( 英 文 名 Y a b b i e , 学名 C . d e 婀 t c t 0 r ) , 又有 人译 作亚 比螯虾 。 另 外 还 有 一 种红 螫 螯 虾 ( 英文 名 R e d C l o w,学 名 C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亲 虾培 育
红 螯螯 虾 繁 殖 时 间较 长 , 从 4月 开 始 , 可 延 至 1 0月结 束 。繁殖 适宜 温度 为 2 2 ~ 3 3℃, 最 适水 温为 2 8 ~ 3 0 q c 。成熟 的雌 虾必 须经 过一 次交 配 前蜕 壳才
能交 配 。一般交 配后 雌虾 2 4 h内即排 卵 , 然后 与精
还 处 于产 业 发 展 中 的早 期 ,没 有 大 面 积 的规 模 养
人 亲本 , 放 养 密度 3 0只/ m2 , 各 培 育 池 水 系独 立 , 工 具 不 串用 , 管 理 人 员 固定 , 水 温保 持 在 2 O℃ , 越 冬
成 活率达 7 0 %。
殖, 主要原因是红螯螯虾没有实现规模化育苗 。 南京 市 孙 家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经 过 3年
所 率 先 引进 , 随 后广 东 、 福建 、 浙江 、 山东 、 北京 、 江
2 . 2 亲虾前 期 管理 红螯 螯 虾经 6个 月 饲养 ,从 中选 体 格健 壮 , 无 病无 伤 的虾作 为 亲 本 , 亲 本规 格 雄 性 9 0 g / 尾、 雌 性
7 5 g / 尾 以上 ,
由母 体 携 卵孵化 , 一般 水 温在 2 8 ~ 2 9℃时孵 化期 为 3 0 ~ 3 1 d 。澳洲 淡水龙 虾一 年可 产 卵 2 ~ 3次 。

红螯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红螯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红螯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正> 一、育苗设施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一般都采用工厂化育苗法(海南省可不用温室育苗)。

这样,可以获得大规格的早繁幼虾,并将其当年养成商品食用虾,避免幼虾保温越冬。

在室内水泥池中高密度育苗,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育苗方式,能生产大量早繁幼虾。

该法技术先进,人工控制程度高,虽设备投资较大,但具有不受天气变化影响,无敌害生物,操作管理、观察检查、防病和捕捞等均很方便,以及育苗效果较好等优点。

【CN109619002A】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专利】

【CN109619002A】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专利】
( 19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12 )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910026009 .2
(22)申请日 2019 .01 .11
(71)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地址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山 路8号
(72)发明人 杨慧赞 王瑞 黄光华 林勇 马华威 曾兰 吕敏 黄黎明
(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
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选择适合稻虾综合种养 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 .8~1 .2m的虾沟; 设置围 养 沟 ,四 周采 用防 逃网建立防 逃设施 ,按 照面积比 2:1~3:1比 例利 用防 逃网对围 养沟分 隔 ;亲虾放养 ,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 ; 苗种自繁 ,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 网 ,亲虾进行交配自 繁 ,产生的 虾苗穿过防 逃网 进入稻田自然生长。本发明使用养殖亲虾进行自 繁,不用购买虾苗,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稻 田综合种养效益;本发明自繁后虾苗穿过防逃网 自 然生长 ,避免了运输 和搬动对虾苗的 损伤 ,有 效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9619002 A
CN 109619002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1 .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一:选择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 .8~1 .2m的虾沟; 步骤二 :使 用沙袋进行封闭 ,四 周采 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 ,按照面积比 2:1~3:1比 例 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 步骤三 :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 ,雌雄亲虾比 例为2:1或3:1 ,围养沟亲虾密度 为5~20尾/m2; 步骤四 :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网 ,亲虾进行交配自繁 ,产生的 虾苗穿过防 逃网进入稻田自然生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种植有水草,虾 沟常年水温10℃~35℃。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养沟设置,选择靠 近进水口的虾沟进行设置,使用沙袋进行封闭且四周设置防逃设施,防逃设施为网目0 .6~ 1 .5cm的防逃网,防逃网顶部设置防攀爬薄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稻田面积、放养 密度、预估亲虾产苗量、雌雄亲虾比例进行围养沟面积设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放养密度为3000 ~6000尾/亩,每只雌虾自繁最终获得虾苗按50~100尾计,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 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2。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使用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系统包括:稻田、虾沟、围养沟、分隔防逃网、防逃网、沙袋; 稻田的四周挖有虾沟,虾沟中设置有围养沟,围养沟的两端放置有沙袋,围养沟内安置 有分隔防逃网,围养沟的周围围建有防逃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其特征是:利用联栋大棚池塘设置小型网箱暂养,使红螯螯虾在进入加温温室前能有效适应当地水源水质条件,进行先期少量自然提温,入温室后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到达预定控制条件时,将分隔装置打开,使雌雄虾充分交配抱卵,待7080%雌虾交配完成后,将80%的雄虾取出专池养殖等待下一次交配,幼虾发育成熟脱离母体后,从底层孔洞落下,通过挡板驱赶,水流带出。

外联栋大棚用于排水蓄水净化,种植净水植物,同时在春季大量出苗时,可以有效利用用于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区,扩大培育场地,节省能源消耗。

本技术较传统温室人工繁殖提早出苗1个月时间。

权利要求书1.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其特征是:首先,修建联栋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修建繁育池,繁育池中设置自然提温区和人工加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水生植物净化区占50%,网箱暂养区占50%;水生植物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和芦苇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网箱暂养区内网箱呈之字形交替排布;其次,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7天,使红螯螯虾亲本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红螯螯虾亲本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第三,人工加温区内修建完善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亲本放入人工加温区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在人工加温区修建长条形越冬水泥池,水泥池上方架设不锈钢网养殖网,不锈钢养殖网下部形成残饵、排泄物兼虾卵收集通道;并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第四,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第五,强化培育;到次年的1月15日左右,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第六,交配产卵;在3月初,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越冬水泥池养殖,剩余雄虾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第七,幼虾收集;幼虾40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收集后提前放入自然提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结束后作为苗种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加温区的面积占整个联栋大棚面积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为锅炉、空调或电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越冬水泥池采用2排2列,规格为4×40×0.7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泥池上方架设的不锈钢养殖网网规格为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

7.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通过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网(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一过渡网箱(9),该过渡网箱(9)供筛选后的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暂养,它们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每个越冬水泥池(6)的下部设有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通过三通阀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越冬水泥池(6)排出的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通过一个降温池降温后进入自然提温区(2)中进行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人工加温区(3)四周设有保温墙体。

技术说明书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红螯螯虾又叫澳洲淡水龙虾,四脊光壳螫虾,红螯光壳螯虾,学名四脊光壳拟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其个体较大,外形和海中的龙虾接近,但属于在淡水中生活繁殖的虾类品种,其肉质紧实滑脆、味道鲜美可口,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品种之一。

红螯螯虾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部,中国最早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红螯螯虾,其适温范围较广,为5℃~35℃,在适宜的水温及饲养环境条件下,红螯螯虾当年即可性成熟,一年内可多次交配产卵,自然条件下产卵期在春末夏初。

但红螯螯虾原产地纬度由于和江苏境内差异较大,其不能在江苏自然越冬繁殖,无法形成自然种群,苗种难以有效供给,养殖周期较短,商品虾养成规格较小。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红螯螯虾苗种出苗迟,导致生长周期缩短而影响品质和规格的问题,技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相较传统的大棚繁育出苗提前1个月份以上。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其特征是:首先,修建联栋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修建繁育池,繁育池中设置自然提温区和人工加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水生植物净化区占50%,网箱暂养区占50%;水生植物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和芦苇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网箱暂养区内网箱呈之字形交替排布;其次,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7天,使红螯螯虾亲本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红螯螯虾亲本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通过网箱暂养,可有效将体质活力不好的亲本虾剔除不要,保证进入人工加温区的红螯螯虾亲本虾活力强、无病害。

第三,人工加温区内修建完善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亲本放入人工加温区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无应激反应;在人工加温区修建长条形越冬水泥池,水泥池上方架设不锈钢网养殖网,不锈钢养殖网下部形成残饵、排泄物兼虾卵收集通道;并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第四,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第五,强化培育;到次年的1月15日左右,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

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第六,交配产卵;在3月初,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越冬水泥池养殖,取出的雄虾可暂养后期用于其他繁育池的亲本虾,同时有效降低交配繁育区域密度,防止抱卵虾与雄虾相互打架蚕食,造成卵粒脱落。

剩余雄虾可有效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第七,幼虾收集;幼虾40-45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降温收集后提前放入自然提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结束后作为苗种出售。

该模式苗种繁殖和大规格苗种供给较传统温室繁育模式提早至少1个月以上,成活率提高15%以上。

所述的人工加温区的面积占整个联栋大棚面积的20%。

所述的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所述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为锅炉、空调或电加热装置。

所述的越冬水泥池采用2排2列,规格为4×40×0.7米。

所述的水泥池上方架设的不锈钢养殖网网规格为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

本技术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通过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岗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一过渡网箱9,该过渡网箱9供筛选后的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暂养,它们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