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输入输出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SI
Modem
打印机
将速度较低的 I/O 设备从总线上分出去, 而形成系统总线与 I/O 总线分开的结构
11/2/2018 5
3、三总线
主存
CPU Cache/桥 系统总线
高速总线
视频 网络
SCSI
P1394
扩展总线接口
扩展总线
串口
11/2/2018
Modem
FAX
6
• 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个方面: 1,影响最大存储容量。
总线的组织方法
1、单总线
所有模块都连接到单一总线上, 总线类型有地址线、数据线、 控制线和电源/地线。
CPU
主存
I/O1
……………
I/On
单总线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扩充等优点,但由于总线的共享会成为瓶颈。
11/2/2018 4
2、双总线
CPU Cache
…………… 主存
系统总线
扩展总线接口
扩展总线
网络
通道具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实现数据传送的操作,是已具备处理机功能的设 备。它仅仅是面向外围设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送。指令也是简单的几条与 I/O操作相关的命令。它要在CPU的I/O指令下启动、停止或改变工作状态。 还可以完成码制转换、数据的纠错等任务。一个通道可控制多台外设.
(5)外围处理机方式:
外围处理机可以完成码制转换、格式处理、数据块的检错、纠错等操作, 还可以用作维护、诊断、通信控制、系统工作情况显示和人机联系等任务。 外围处理机基本上独立于主机工作。在有些大型集中,外围处理机可以选 择小型通用计算机,分担I/O控制,通讯,维护等.使得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质 的飞跃,由功能集中式发展为功能分散的分布式系统。
单总线结构决定输出端口占用地址空间
2,影响指令系统
多总线结构,对应访存总线,和系统总线有不同指令
3,影响系统吞吐量
吞吐量:系统流入,处理,流出信息的速度 CUP 与 存贮 ,存贮 与 外设 存储器的访问周期和方式 决定着吞吐量,上述两个组信息交换渠道的相对独立可 大大提高吞吐量 11/2/2018 7
3、出错处理 自动纠错:接收部件具有自纠错能力。 发出“出错”信号:无自动纠错能力的但可发现出错的部件, 向CPU发出“数据出错”信号。做中断处理。
4、总线驱动(负载能力):常使用三态门输出电路
10.5.3 总线举例:
11/2/2018
9
1、PCI总线
外围部件互连总线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局部总线。
10.5.2 总线组成: 总线需要总线控制线路来协调信息的传送,设有判优选则 ,避免多个部件同时发送信息,需要对信息传送定时,防 止信息丢失。
1、总线判优控制:为了保证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申请者使用总线所 设置的控制机构。 总线判优控制方法类型:
(1)、集中式总线控制:总线控制逻辑基本上集中于一个设备。 (例如CPU) (2)、分布式总线控制:总线控制逻辑分散在连接总线的各个 部件或设备中。 总线优先权仲裁方式: 总线可用
(2)程序中断传送方式:
程序中断传送方式中,外围设备启动后,CPU会继续执行原来的程 序,当外围设备完成数据传送准备工作后,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CPU接到请求后,若可以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则会在一条机器 指令执行完成后,响应此中断请求,转而执行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完成数据传送。传送完毕仍返回原来的程序。 程序中断传送方式中,CPU与外设间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并行工作。 当多个外围设备发出“中断请求”,CPU可以按预先规定的优先次序 处理多台外围设备的数据传送。也实现了多台外围设备并行工作。 系统效率大大的提高。
10.1.2 输入输出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五种控制方式)
程序中安排一段由输入输出指令和其他指令组成的程序段直接控制 设备工作。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简单,但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由于两 者之间的速度差别很大,所以CPU会在花费大量时间处于等待、空 闲状态,使得系统效率很低。
2
11/2/2018
(3)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外围设备与主存之间设置的直接的数据传送机制。 DMA控制器与CPU都是可以控制使用总线的“主设备”,DMA用来在主存与 外围设备之间传送数据块,采取“CPU暂停”、“直接访问存储器工作方式” 方法。
(4)I/O通道控制方式:(”通道”专用词)
11/2/2018 3
10.5 总线结构(BUS)
总线:计算机系统大多采用模块结构,各个模块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总线必须含有两个以上的源部件(发送)和一个或多个目的 部件(接收)组成。 10.5.1 总线类型: 计算机内部各模块间的总线,例如:ISA总线、EISA总线、STD总线、 PCI总线等。 计算机系统之间或系统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总线,例如:RS232C 串行总线.IEEE--488
第十章 10.1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输入输出系统
10.1.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及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对输入及输出设备进行寻址和选择而规定的地址码。 地址码亦称设备号或设备代码。 •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方式: (1)专用的输入输出指令,其地址码字段指出输入输出设备的设备代码。 (2)使用主存访问指令执行输入输出,从主存的地址空间分出一部分地 址码作为输入输出设备的设备代码。 •设备控制器(适配器或接口)的基本功能: (1)总体说:实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转换及控制。 (2)实现数据缓冲,使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匹配。 (3)接受主机命令,提供设备接口的状态,并按照主机的命令控制设备。 •输入输出接口类型: (1)并行与串行接口: 接口与主机间都是并行的数据传输 (2)不同的传输控制方式 ①程序控制输入输出接口 ②程序中断输入输出接口. ③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接口。 1 11/2/2018
总 线 控 制 器
11/2/2018
部件 0
部件 1
部件 n-1
离控制器 近优先
总线请求
总线忙
8
2、总线通信 总线通信可用采取的传送方式:
(1)、同步通信:时钟通常是由CPU发出的,送至总线上所有部件。 经过一段固定时间,本次总线传送周期结束,开始 下一个新的总线传送周期。 (2)、异步通信:利用数据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之间的相互“握手”信 号来实现总线数据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