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070101156 薛潮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中国田园诗歌的鼻祖。他的诗歌一反时人诗歌浮华无实、多赋玄言的特点,以平淡自然的田园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东晋玄言诗充斥文坛,刘宋山水诗又盛极一时,具有充实思想内容和独特风格的陶诗却不为当时人们重视。

唐代以前,评家推崇陶渊明仅仅看到他所代表的一种文人理想,更多人把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当做一种乌托邦似的虚无的空想,他也是只是以一个隐士为世人所认识,并非由于他的文学成就。钟嵘的《诗品》虽然对陶诗有所赞扬,但还是只列在“中品”,位居潘岳、陆机之下。直至萧统才对陶渊明有了较高的评价。

陶诗真正受到重视是从唐代开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对陶诗的思想和艺术做过极高的评价,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更是极力学习它的风格。宋代以后,对陶渊明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从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到他的作品的内容、形式,以至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都开始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1.陶诗风格之平淡

“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变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这是宋朝文豪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也是最早用“淡”来形容陶诗的人,这种平淡风格在《归园田居(其三)》中体现最为明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这首诗写了作者早出晚归在田园中劳动的生活以及诗人的感受,平淡自然,给人的感觉就跟一篇日记差不多,就像一个老朋友有一种很平淡的口气在跟你拉家常一样。语言通俗,没有太高深的文学技巧,自然混成,娓娓道来。这种风格的诗歌在陶渊明那个时代并未被世人所接受,但是后来在唐代时被发扬光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平淡之中显出不平凡,对景物的描写逼真,生动,尤其是最后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更是使这首诗的意境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 陶诗风格之旷达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除了体现一种自然和平淡的风格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旷达风格。这种旷达的风格是建立在平淡的基础上的,即是在平淡之中透露出旷达高远。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诗歌风格背后,创造出高远脱俗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田园诗的真正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会,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做到情景交映。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这是陶诗最出众的艺术境界,也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典型的田园诗,其中反映了陶渊明的基本风格,从中我们

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平淡中逗漏出来的那份旷达。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图,诗人以恬淡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十分贫困,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能在辛苦的劳作中发现快乐,并以诗歌的形式把这种兴奋记录下来,就足以证明诗人在本诗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了这种旷达的情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最能体现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离开官场的潇洒气度。

3. 陶诗风格之矛盾

陶渊明的诗歌中总是表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志趣和情调。陶渊明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形象,但是这种归隐山林的生活其实并不是陶渊明所希望的,鲁迅先生曾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敬慕,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了,凌迟了。”陶渊明虽退隐田园,但却仍然心怀天下,满腹忧愤,关心现实。只是当时的时代所限,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只能寄情山水,深深的埋藏自己生逢乱世的无奈和忧伤。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复杂多变的时代,给予了陶渊明“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志趣。这种矛盾的情况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多有体现。即使是看似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也不时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也即是不能笼统地认定陶渊明是消极避世的原因之一。

如五言诗《乞食》写了诗人向人乞贷时的心情。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虽然诗中写的是诗人乞贷时的心情,但却体现出对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那次大灾荒的忧患意识。他的另外一首《杂诗》则更深刻的表现出了陶渊明身上的远大志向:

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他自身家庭和成长的因素,也有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的作用,作为一个中国社会重大转型期和乱世之中的诗人,他的思想由于他复杂的家世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而显得较为复杂甚至矛盾,反映到诗歌上就是以平淡自然为主,兼有旷达豪放情怀的诗风。他的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形成了田园诗派。我更觉得,陶渊明是个聪明人,他是中国历代文人所希望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峰。在他看似平淡无奇的诗歌语言背后,是一个看淡繁华和尘世,洗净人生铅华的思想艺术。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

说,陶渊明可以被称作淡定哥,任有千万思绪,万般无奈,只在诗中娓娓道来,没有激烈的感情,如同超脱凡世的圣人一般。他的诗已经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的大智慧,值得后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参悟。

【参考文献】

1.《陶渊明资料汇编》

2.《陶渊明诗选》刘逸生主编

3.《古代思想与诗的世界》郭杰著

4.《中国文学史》袁世硕张可礼主编

5.《元前陶渊明明接受史》李剑锋著

6.《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旨与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