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

高。从这可以看出培养发散思维对于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变通性、联想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本文就围绕这些特性阐述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小学

{1}发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这种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的主动性。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并对学习充满热情。那具体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轻松活泼的课堂能使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摈弃自己必须高于学生一等的错误观念,充分展现亲和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爱上这堂课,这样一来学生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做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以至于学习质量不高。而有趣的课堂会让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学习。所以教师应重视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把原本乏味的问题趣味化。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问题贯穿到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使得问题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教师可以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也可以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几瓶牛奶》时,可以创设小猪生日的有趣情境:今天是点点(小猪)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瞧!小狗贝贝提来了牛奶,作为礼物。来数一数,贝贝带来了几瓶牛奶呢?看着小狗贝贝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花花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在有趣的故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为学习加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活动中去。

(三)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物直观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有种想一探究竟的想法,这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例如:{3}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的塑料小棒若干根,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来拼成各种不一样的三角形,拼得越多越好。学生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小棒,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再加上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让学生体验到乐趣。通过动手让学生觉得很有趣甚至感觉像在玩游戏。在轻松地氛围里激起了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4}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对于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改变,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重点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且要反复的不厌其烦的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帮助克服思维的狭窄性,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出一题多解的题型。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6小时候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另一辆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题思路。

【解法1】两辆汽车各行驶多少千米? 50×6=300(千米)

60×6=36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00+360=660(千米)

综合算式: 50*6+60*6=300+360=660(千米)出现了第一种解法,教师应问同学们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暗示不止存在一种解法,这时同学们就会去钻研,当同学得出第二种解法时,让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比如同学的解法是:【解法2】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

米? 50+60=11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

米? 110*6=660(千米)

综合算

式:(50+60)*6=660(千米)当然这题还有不同的解法这里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学生在探求多种不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的头脑是处于兴奋状态的,能使学生解题思路敏捷,在达到了所要求的一题多解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要做到一题多变,就是在同一情境中,变换应用题的结构进行解答训练。

比如上个例题就可以改为:“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66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另一辆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辆车才能相遇呢?”。

学生刚才已经做过了上面的例题,再遇到一题看起来类似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认真分析观察他们的差异。等学生熟练了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题多变的题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三、通过举一反三,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思维的联想性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5}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举一反三方式表现出来的。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而训练思维的联想性,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要让学生

对所学知识不仅能理解,而且要掌握得透彻、深刻,就要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而举一反三是训练思维联想性最好的方法。

四、总结

总之,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学生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思维特性。加强训练学生多种解题思路。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思维方法》第二版主编王宪昌

{2}/link?url=OfVWtGaVTs6OeRhp31AG7w-lxnrPX wjfZIrNRdTlQVHWD0hpbshr5JnIEqYw24OHCnnVwJhCJ_3HEaqNw7ViuBCo0ZRSqOW55J g0ugpnmFq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佚名

{3}/link?url=G0tJ2Lz4FKY-eeaf9UXmtAypmi6Le tqNJXu9ugc2FKvlU0km4gC7rdASNRCUMMXeESbooIis5XGOQT-oBuj87JEdTPBG8SdXlm pI3Kz5Fnu

《运用实物开展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佚名

{4}/link?url=I7AdeECObFSj0jBRHqMxp5NbPqv1q 9UeBHnCigEzCRvJGJ5QM0SQMalKZW_A4jg1lVv23ZhglM5DfYL0Jj4KZh8evDMYCztgDs i_VOhGEUi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田家礼

{5}/ShowNews.asp?ID=1183

《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李秀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