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乳腺特殊肿瘤简介
常见的乳腺肿瘤有哪些
常见的乳腺肿瘤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乳腺肿瘤是一种很常见的乳腺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广州女子医院专家指出,常见的乳腺肿瘤有以下几种: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通常认为肿瘤可能是纤维腺瘤病变而成的,发病的原因和雌激素刺激有很大的关系。
肿瘤直径通常较长,生长速度很快。
恶性的患者主要是分叶状。
良性者可以进行肿物切除,边界状态和轻度可以把肿瘤切除,也可以进行单纯乳腺切除术等,严重性的患者,应该将乳腺肿瘤从根本上治疗,放疗、化疗对恶性叶状囊肉瘤效果不太明显。
乳腺纤维肉瘤:肿块生长速度很慢,主要是单发,可能是巨大型,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性一般,通常需要和叶状囊肉瘤相辨别。
以乳腺单纯切除术治疗为主,手术后可综合辅助治疗。
乳腺脂肪肉瘤:这种肿瘤很少见,肿物主要是单发,质地很硬,边界明显,活动性好,生长速度快。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可以进行单纯乳腺切除术治疗,分化不好的,特别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必须进行根治术。
乳腺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乳腺局部表现,或是乳腺原发的恶性淋巴瘤。
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乳腺表现有:局部肿块,全身各个部位(如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腋窝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还有全身发热和肿块局部疼痛。
发病时间很短,肿物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简述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简述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管内癌:又称为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全部乳腺癌的80%以上。
此类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肿瘤一般在早期即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2.小叶癌:又称为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内的上皮细胞,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
此类癌细胞生长缓慢,容易形成多中心病灶,临床表现与导管内癌不同,需要注意诊断。
3.乳头状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5%-7%,起源于乳头的上皮细胞,癌细胞有时会向乳头管内生长,引起疼痛、出血和溢乳等症状。
此类癌的预后较好,但易转移至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4.黏液型癌:又称为粘液性癌或黏液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3%。
此类癌细胞分泌大量的黏液物质,形成囊样或海绵状结构,容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5.腺泡状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和小叶内的上皮细胞,癌细胞呈现空泡状或管状结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似。
6.间质瘤型癌:占全部乳腺癌的少数,起源于乳腺间质细胞,其中包括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此类癌预后较差,易发生转移。
不同的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判断。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乳房疾病知识点总结
乳房疾病知识点总结一、良性疾病1.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触诊乳房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多为单侧发生。
乳腺增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乳腺炎或者纤维腺瘤。
2. 纤维腺瘤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20-30岁的女性。
其特点是肿块较小,表面较光滑,活动度较大,边界清楚,质地较硬。
纤维腺瘤通常不会转变为癌症,但如果患者出现异常的疼痛或是肿块变得很大,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3. 乳腺囊肿乳腺囊肿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或增生引起的囊性变,并伴有分泌物在囊肿内积聚而形成。
乳腺囊肿通常表现为乳腺区域的隐痛、胀痛、灼热感,有的患者还伴有乳房肿块。
乳腺囊肿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通过穿刺抽液或者口服药物治疗。
二、恶性疾病1.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也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
确诊乳腺癌需要通过乳房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CT、乳腺MRI和乳腺活检等手段来进行。
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2. 原位乳腺癌原位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仅限于乳腺的导管或腺泡系统内,尚未侵入周围组织。
原位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导管癌和非浸润性腺泡癌两种类型。
原位乳腺癌预后良好,治疗一般通过手术切除或者放疗等方式逐步康复。
三、其他疾病1. 乳腺炎乳腺炎是指由于乳房内部分泌物排出受阻或是乳腺导管被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乳房部位疼痛、红肿、发热,有时还会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乳腺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热敷等治疗手段。
2. 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发生在乳腺内部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20-30岁的女性身上。
其特点是乳房内可以触及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滑。
乳腺纤维瘤一般无需手术治疗,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监测观察的方式来对待。
乳腺肿瘤等级划分标准
乳腺肿瘤等级划分标准
乳腺肿瘤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能力、腺管形成程度等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乳腺肿瘤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和其他罕见性癌。
1.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等。
2. 早期浸润性癌:癌细胞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但侵犯程度较浅,转移的可能性较小,预后次之。
3. 浸润性癌:癌细胞已经侵犯了周围组织,并可能形成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4. 其他罕见性癌:包括炎性乳腺癌、肉瘤样癌等。
此外,根据肿瘤的细胞核形态和分化程度,乳腺肿瘤还可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高分化肿瘤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恶性程度较低;低分化肿瘤的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恶性程度较高。
乳腺肿瘤的等级划分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划分标准可能因病理组织形态、类型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病理检查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来解读。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文将就该篇章内容进行解读,着重讨论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等方面。
一、分类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对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将其分为五个亚型,包括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壮观恶性乳头状瘤、纯性黏液肿瘤、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和微小囊腺瘤。
二、病理特征各亚型乳腺内分泌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
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与原发性乳腺癌不同,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在合适的病例中才出现。
壮观恶性乳头状瘤则往往具有明显的良性病理学特征,如有明显的乳头状增生以及高度内分泌活性。
纯性黏液肿瘤主要由纯黏液类型的肿瘤细胞组成,其在乳腺组织细胞学分析中没有多大应用。
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则以伴有卫星伴行的胶样内分泌乳头状增生的构建为主。
微小囊腺瘤则以乳头状增生和简单囊腺瘤的肿瘤构建为特征。
三、临床表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的表现各异,具体情况取决于其亚型和肿瘤大小。
通常,乳腺内分泌肿瘤的早期症状包括无痛性肿块以及自觉触及的乳头状增生。
这些症状在肿瘤进一步生长发展后可能会引起疼痛、乳汁分泌异常等不适症状。
然而,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一般的乳腺癌不同,其生长速度较慢,恶性程度较低。
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乳腺内分泌肿瘤对于预后和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四、治疗建议对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其亚型和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恶性肿瘤,可以考虑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对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的解读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肿瘤的特点,以便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乳腺肿瘤病理PPT课件
颗粒细胞瘤 乳腺GCT即使肉眼观察边界清楚的肿瘤 ,也可呈浸润性生长。 Cytokeratin表达阴性可排除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GCT在完全切除后通常呈良性表 现,有学者报道发现少数病例可发生淋 巴结转移。
血管肉瘤 目前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的发病率保持 不变约0.05% ,而各种继发性血管肉瘤 的发病率有了改变。近几年来关于保守 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性放疗后继发的乳腺 血管肉瘤病例逐渐增多。
光镜 乳头状瘤形态多样,细胞丰富,常 呈交织的树枝状。诊断良性的依据是乳 头的间质成分发育好、上皮有两型细胞 、核卵圆、异染色质少、核分裂少见、 可有大汗腺化生、无筛状及小梁状结构 、无坏死。
乳腺血管瘤 男女均可发病,年龄在18个月至82岁之 间。极少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大小在 0.5-2cm之间,呈红褐色海绵状。 表现症状的血管瘤可分为海绵型、毛细 血管型和静脉型。
对文献中数据进行平均分析得出局部复发的总发生率 为21%,转移总发生率10% 。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25% 和27%;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4%和 22%。手术后复发主要与切除范围大小有关。
乳腺错构瘤 一种境界清楚的通常有包膜的肿块, 包含乳腺组织中所有的组成成分。 错构瘤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年龄的妇女 ,只能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测,检出率为 0.16%。巨大肿瘤可使乳房变形。由于肿 瘤边界清楚,因此手术容易完全切除。
乳腺肿瘤病理
1、上皮性肿瘤 乳腺癌 腺瘤 乳头状瘤 2、间叶组织肿瘤 血管瘤,血管肉瘤,神经纤维瘤,血管脂肪瘤 ,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 肉瘤,淋巴瘤结节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3、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错构瘤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乳腺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等级划分有助于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方案,并且对于了解乳腺癌的预后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有五类,即I、II、III、IV和V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类乳腺癌的特点和病理学表现。
第一类乳腺癌: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T1N0M0期的早期乳腺癌,也称为原发癌。
它具有以下特点:病灶大小较小,一般直径不超过2厘米;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
在病理学上,I类乳腺癌通常表现为肿瘤细胞有限,形态规整,核分裂少,且无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I类乳腺癌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并且通常对单一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有良好的反应。
第二类乳腺癌:I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有一定转移倾向的乳腺癌。
II类乳腺癌可再分为IIa和IIb两个子类。
IIa型乳腺癌具有以下特点:肿瘤直径较大,通常大于2厘米;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
在病理学上,IIa型乳腺癌与I类乳腺癌相比,肿瘤细胞数量增多,核分裂活跃,有轻度的侵袭性生长倾向。
IIb型乳腺癌与IIa型相比,除了具有较大的肿瘤直径外,还可能存在轻度的淋巴结转移。
对于II类乳腺癌,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类乳腺癌:II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存在远处转移的乳腺癌。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通常已经进展到晚期,并且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侵袭性生长能力。
在病理学上,III类乳腺癌的肿瘤细胞数量众多,核分裂活跃,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
对于III类乳腺癌,常采用综合治疗方式,以控制病情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第四类乳腺癌:IV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存在远处转移且转移较为广泛的乳腺癌。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已经达到了晚期,通常对治疗反应不佳,并且预后较差。
对于IV类乳腺癌,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目标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房少罕见良性肿瘤外科诊疗
乳房少罕见良性肿瘤外科诊疗1.乳腺颗粒细胞瘤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通常为乳腺良性肿瘤,很少表现为恶性特征。
最初被认为来源于骨骼肌细胞,目前认为其来源于乳腺小叶内雪旺氏细胞。
乳腺颗粒细胞瘤罕见,与乳腺癌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方面均具有相似特征,针吸细胞学及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也常难以鉴别,易导致过度治疗。
(1)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30~50岁妇女。
颗粒细胞瘤好发于乳房内上象限,与锁骨上神经支配乳房皮肤区域一致。
通常表现为乳腺实质内单发肿块,质地较硬,无疼痛。
肿瘤部位不同,可表现出不同临床特征,肿瘤表浅者可出现皮肤皱缩,乳晕区肿瘤可有乳头内陷。
(2)病理:肿瘤大者可达6cm,大多为3cm或更小,多边界清楚,亦可呈浸润性生长,质硬。
切面白色或灰色,肿瘤由富含嗜酸性颗粒胞质的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呈不规则片状排列。
瘤细胞大呈圆形、多角形到梭形,境界清楚,胞质丰富,有时出现胞质空泡化或透明变。
细胞核变化较大,核仁较圆、明显,可见轻度到中度异型。
免疫组化:S-100、NSE、层粘连蛋白以及各种髓磷脂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CD68也可呈阳性,抗淀粉酶PAS染色呈强阳性。
GFAP多呈阴性,不表达CK、EMA、GCDFP15、ER和PR等乳腺上皮的标记物。
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退变的复合性溶酶体。
(3)诊断: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如何判断肿瘤良恶性是诊断难点,以下组织学特征提示恶性病变:组织坏死、细胞梭形变、空泡状胞核伴核仁明显、核分裂数增高(>2个/10HPF),核浆比例升高以及核多形性。
但在少数情形下,良恶性诊断需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4)鉴别诊断1)乳腺癌:GCT有胶原性间质时,在大体病理及术中冰冻检查中,易误诊为乳腺癌。
两者可依靠免疫组化鉴别,乳腺癌可表现为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GCT、S-100、NSE、层粘连蛋白以及各种髓磷脂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发布的最新乳腺肿瘤分类标准,乳腺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的主要内容。
首先,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分类标准将乳腺肿瘤分为非特指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三大类。
其中,非特指性肿瘤是指无法准确定义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分析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而良性肿瘤则是指绝大多数无恶性潜能的肿瘤,一般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恶性肿瘤则是指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良性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头状瘤、导管内增生症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几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通常具有明确的包膜,切除后有很低的复发率。
乳头状瘤则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乳腺肿瘤,通常表现为乳头溢液、血性乳汁等症状。
导管内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病变,其中非典型导管内增生症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警惕。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出血等症状。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的分类更加复杂。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恶性乳腺肿瘤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等几种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了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其特点是恶性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壁并侵蚀周围组织。
乳头状癌则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恶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肿瘤的乳头部分。
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恶性细胞主要位于乳腺腺体的小叶部分。
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是指恶性细胞主要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以外的转移部位。
了解乳腺肿瘤的分类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三、表(7-3)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版乳腺组织学分类1. 上皮性肿瘤1.1.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1.1.1. 混合型癌1.1.2. 多形性癌1.1.3. 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癌1.1.4. 伴有绒癌特征的癌1.1.5.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1.2. 浸润性小叶癌1.3. 小管癌1.4. 浸润性筛状癌1.5. 髓样癌1.6. 黏液癌和其他伴丰富黏液的肿瘤1.6.1. 黏液癌1.6.2. 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1.6.3. 印戒细胞癌1.7. 神经内分泌肿瘤1.7.1.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1.7.2. 非典型类癌1.7.3. 小细胞/燕麦细胞癌1.7.4.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 浸润性乳头状癌1.9.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0. 大汗腺癌1.11. 化生性癌1.11.1. 纯上皮化生的癌鳞状细胞癌伴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1.11.2. 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1.12. 富于脂质的癌1.13. 分泌性癌1.14. 嗜酸细胞癌1.15. 腺样囊性癌1.16. 腺泡细胞癌1.17. 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1.18. 皮脂腺癌1.19. 炎症性癌1.20. 小叶性肿瘤1.20.1. 小叶原位癌1.21.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1.21.1. 普通导管增生1.21.2. 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增生1.21.3. 非典型导管增生1.21.4. 导管原位癌1.22. 微浸润导管癌1.23.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23.1. 中央型乳头状瘤1.23.2. 外周型乳头状瘤1.23.3. 非典型乳头状瘤1.23.4. 导管内乳头状癌1.23.5. 囊内乳头状癌1.24. 良性上皮增生1.24.1. 腺病及其变型硬化性腺病大汗腺腺病盲管性腺病微腺性腺病腺肌上皮腺病1.24.2. 放射性瘢痕/复杂性硬化性病变1.24.3. 腺瘤管状腺瘤泌乳性腺瘤大汗腺腺瘤多形性腺瘤导管腺瘤2. 肌上皮病变2.1. 肌上皮增生2.2. 腺肌上皮腺病2.3. 腺肌上皮瘤2.4. 恶性腺肌上皮瘤3. 间叶肿瘤3.1. 血管瘤3.2. 血管瘤病3.3. 血管外皮细胞瘤3.4.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3.5. 肌纤维母细胞瘤3.6. 纤维瘤病(侵袭性)3.7. 炎症性纤维母细胞瘤3.8. 脂肪瘤3.8.1. 血管脂肪瘤3.9. 颗粒细胞瘤3.10. 神经纤维瘤3.11. 神经鞘瘤3.12. 血管肉瘤3.13. 脂肪肉瘤3.14. 横纹肌肉瘤3.15. 骨肉瘤3.16. 平滑肌瘤3.17. 平滑肌肉瘤4. 纤维上皮肿瘤4.1. 纤维腺瘤4.2. 叶状肿瘤4.2.1. 良性4.2.2. 交界性4.2.3. 恶性5. 乳头肿瘤5.1. 乳头腺瘤5.2. 汗腺瘤样腺瘤5.3. 乳头Paget病6. 恶性淋巴瘤6.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腺肿瘤WHO分类
2012乳腺肿瘤WHO分类(第四版)上皮性肿瘤微浸润性癌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多形性癌伴破骨细胞样间质巨细胞的癌伴绒毛膜癌特征的癌伴黑色素特征的癌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小叶癌实性小叶癌腺泡状小叶癌多形性小叶癌管状小叶癌混合性小叶癌小管癌筛状癌粘液癌伴髓样特征的癌髓样癌非典型髓样癌伴髓样特征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非特殊型化生性癌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样分化骨样分化间叶分化的其它类型混合性化生性癌肌上皮癌少见类型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分泌性癌浸润性乳头状癌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癌嗜酸细胞癌富于脂质的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涎腺/皮肤附属器型肿瘤圆柱瘤透明细胞汗腺腺瘤上皮-肌上皮肿瘤多形性腺瘤腺肌上皮瘤伴癌的腺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前驱病变导管原位癌小叶肿瘤小叶原位癌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非典型小叶增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普通性导管增生柱状细胞病变包括平坦上皮非典型非典型导管增生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小叶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伴浸润实性乳头状癌原位浸润良性上皮增生硬化性腺病大汗腺腺病微腺性腺病放射性瘢痕/复合硬化性病变腺瘤管状腺瘤泌乳腺瘤大汗腺腺瘤导管腺瘤间叶肿瘤结节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瘤韧带样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良性血管病变血管瘤血管瘤病非典型血管病变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颗粒细胞肿瘤良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神经纤维瘤雪旺细胞瘤脂肪瘤血管脂肪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纤维上皮性肿瘤纤维腺瘤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低级别导管周围间质肿瘤错构瘤乳头肿瘤乳头腺瘤汗管瘤样肿瘤乳头派杰病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男性乳腺肿瘤男性乳腺发育症癌浸润性癌原位癌临床模式炎症性癌双侧乳腺癌(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胸腺瘤病理有几种分型
胸腺瘤病理有几种分型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部肿瘤,发生在胸腺内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通常具有多样化的临床和病理类型,因此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胸腺瘤的主要病理分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胸腺瘤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上皮样瘤、淋巴样瘤和畸胎瘤。
其中,上皮样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胸腺瘤的大多数。
1. 上皮样瘤(thymoma):上皮样瘤是胸腺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胸腺瘤的70-80%。
这种类型的胸腺瘤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可出现各种细胞类型,如扁平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
根据WHO的分类,上皮样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良性上皮样瘤:这种亚型的胸腺瘤细胞学和病理学上显示低度或无增殖活性,通常是一个静止的病变。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瘤体预后较好,患者生存率较高。
- 间质型上皮样瘤:这种亚型的胸腺瘤细胞学和病理学上显示增殖活性和间质反应。
具有间质反应的瘤体通常会导致循环系统的紊乱,并且预后较差。
- 肌肉诱导型上皮样瘤:这种亚型的胸腺瘤细胞学和病理学上显示肌肉诱导性,并伴有肌肉样细胞的增生。
2. 淋巴样瘤(thymic lymphoma):淋巴样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组成的肿瘤,它可以单独存在或与上皮样瘤同时存在。
淋巴样瘤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
它通常分为两种亚型: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此类瘤体与淋巴结霍奇金淋巴瘤表现出相似的特点,通常伴有Reed-Sternberg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这种类型的胸腺瘤由淋巴细胞组成,但与霍奇金淋巴瘤不同,它缺乏Reed-Sternberg细胞。
3. 畸胎瘤(thymic germ cell tumors):畸胎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腺瘤类型,占所有胸腺瘤中的1-2%。
胸腺是畸胎瘤中最常受到影响的器官之一。
畸胎瘤的病理特征包括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组织,如骨骼、鳞状上皮、软骨、毛发和牙齿。
畸胎瘤还可以与其他类型的肿瘤共存,例如胚胎癌、畸胎样腺瘤、精原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病理分型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对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病理分型的几种常见类型,并对其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简称IDC)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到乳腺癌病例的70%至80%。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随着疾病的进展,癌细胞会通过乳腺导管的壁,侵犯周围的脂肪组织,形成肿块。
浸润性导管癌在镜下呈现为团块状的细胞浸润,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态,病理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2.癌旁期癌旁期,即局部浸润期,是乳腺癌早期的病理特征。
它是指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周围的纤维间质,并且未形成肿块。
癌旁期癌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其病理特点是细胞核大小均匀,颗粒状染色体比较多,细胞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无核分裂像。
癌旁期病灶发展缓慢,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3.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它在镜下呈现乳头状生长方式,故名为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女性,其病理特点是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并伴有粘液分泌。
相比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乳头状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结节状硬化癌(Nodular Sclerosis Carcinoma)结节状硬化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理特点是癌细胞排列成结节状或纺锤状结构,并伴有纤维结构的增生。
结节状硬化癌在乳腺组织中的比例较低,属于低分化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5.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癌类型,其特点是组织样本中存在大量的黏液分泌物。
黏液癌的乳腺组织形态一般呈现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较小,胞质丰富。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标准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学特征和分级标准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分级、抗原表达和基因突变等方面,并对乳腺癌的分级标准进行阐述。
1. 乳腺癌的肿瘤类型乳腺癌主要包括非特殊型和特殊型两类。
非特殊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大多数,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等。
特殊型乳腺癌相对较少,包括乳头状癌、黏液癌、分泌性癌和炎性癌等。
2.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黏液癌和分泌性癌等。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肿瘤细胞排列成腺腔样结构。
乳头状癌的特征是呈乳头状生长的肿瘤。
黏液癌的特征是肿瘤细胞分泌大量黏液。
分泌性癌则是由于肿瘤细胞产生乳腺分泌物。
3. 乳腺癌的分级标准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核分裂象来确定的。
常用的分级标准是根据Scarff-Bloom-Richardson(SBR)系统,将乳腺癌分为Ⅰ、Ⅱ、Ⅲ级。
Ⅰ级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在形态学上分化较好,核分裂象较少。
Ⅲ级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差,核分裂象增多。
Ⅱ级乳腺癌则是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的分化程度。
4. 乳腺癌的抗原表达乳腺癌的抗原表达对于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细胞通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ER和PR阳性乳腺癌对激素治疗敏感,HER2阳性乳腺癌可接受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
5. 乳腺癌的基因突变乳腺癌的基因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突变包括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导致DNA修复功能异常,增加乳腺癌的遗传性风险。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标准对于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和抗原表达有重要意义。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乳腺癌的预后进行评估。
带你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
带你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乳房良性肿瘤是女性比较多得的一种肿瘤,良性肿瘤不会扩散。
一般只要多加注意不会出现大问题。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
★一、脂肪瘤脂肪瘤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结构中,但以体表及乳房最多见。
多发生于较肥胖的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
主要表现为单个,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边界清晰,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手术应彻底,若有残留,必将造成复发。
切除组织应送病理检查,以免合并其他肿瘤而漏诊。
★二、乳房平滑肌瘤平滑肌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子宫,乳房内的平滑肌瘤极为少见。
乳房平滑肌瘤按来源可分为:1、表浅平滑肌瘤来源于乳房皮肤,特别是乳晕区真皮内的平滑肌瘤。
表现为乳晕区有略微隆起的小肿瘤,质坚,边界清,生长缓慢,无不适。
2、血管平滑肌瘤,来源于乳腺本身血管壁上的平滑肌。
常在乳房较深部位扪及肿块,较表浅平滑肌瘤为大,生长缓慢,边界尚清,无不适。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三、乳房错构瘤非常罕见。
临床上几乎难有正确诊断。
主要表现为乳房内有包裹性肿块,活动度不大,生长缓慢,无不适。
多见于青中年以后的女性。
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四、其他软组织肿瘤1、软纤维瘤:又称为皮赘或纤维上皮性乳头状瘤或纤维脂肪瘤。
多发生于乳头部,肿瘤表面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有一蒂与皮肤相连,质地柔软。
皮赘较大且有碍美观者,应从蒂部,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切除。
2、神经纤维瘤:常为全身纤维瘤病的一部分,由乳头、乳晕区生长出成群柔软或带淡褐色色素的悬垂状肿物,无不适。
体表常由散在类似肿物及色素沉着斑。
一般不需要手术切除,巨大,溃破、有碍美观者可个别切除之。
3、其他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有血管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等。
乳腺肿瘤分类及标准
乳腺肿瘤分类及标准一、乳腺肿瘤分类乳腺肿瘤通常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二、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那些生长缓慢、边界清楚、不会扩散的肿瘤。
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有:纤维腺瘤、脂肪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但可能会影响乳房的外观或触感。
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那些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扩散的肿瘤。
常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癌等。
恶性肿瘤可能会引起疼痛、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四、特殊类型肿瘤除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如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等。
这些肿瘤的性质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式。
五、肿瘤大小肿瘤的大小是评估其性质和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通常较小,而恶性肿瘤则可能较大。
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来评估其风险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
分化程度越高,意味着肿瘤细胞越接近正常细胞,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分化程度越低,则意味着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越大,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医生会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来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七、肿瘤浸润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是指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浸润程度越高,意味着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越严重,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浸润程度越低,则意味着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较轻,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医生会根据肿瘤浸润程度来评估其分期和治疗方案。
八、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
如果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了淋巴结,则可能会影响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评估患者的分期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几种病理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
一、浸润性导管癌(IDC)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乳腺癌患者的大多数。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很容易向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
在镜下观察,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形态多样,常呈现为团块状或单个细胞分散排列。
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是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不同的亚型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二、乳头状癌(PC)乳头状癌相对较为少见,约占乳腺癌的5-10%。
乳头状癌的特点是肿瘤呈乳头样生长,细胞排列较为有序。
根据乳头内复发和转移的程度,乳头状癌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
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预后,但仍需根据乳头内复发和转移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黏液性癌(MC)黏液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亚型,占据乳腺癌的1-6%。
它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含有大量的黏液,导致肿瘤呈现黏液样的特征。
黏液性癌通常较大,生长缓慢,与其他病理类型相比,它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黏液性癌也会发生转移,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四、乳腺癌的其他病理类型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乳腺癌类型,还存在一些少见的病理类型,如乳腺导管癌不典型增生(ADH)和乳腺癌原位癌(DCIS)。
ADH是一种非典型增生病变,可以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
DCIS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境界性肿瘤,尚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组织。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乳腺癌病理类型的准确鉴定,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请注意乳腺癌的病理类型通常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来确诊,因此,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及早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错构瘤(hamartoma of mammary gland)是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多种组织成分混合生长而成,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原因
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妊娠和哺乳等激素变化有一定关系,且认为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因素。
从发病机制上看,是由于乳腺内的正常组织错乱组合,即由残留的乳腺管胚芽及纤维脂肪组织异常发育而构成瘤样畸形生长。
1988年有文献报道乳腺错构瘤时认为,其病因是乳房胚芽迷走或异位,或胚芽部分发育异常致使乳腺正常结构成分紊乱所形成。
疾病检查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处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瘤体的结构和形态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界限清楚。
肿物密度不均,外有紧密的包裹,乳腺组织失去指向乳头的三角形结构,瘤体将正常的乳腺组织推向一边。
X线片呈现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区是该病的特点。
临床诊断
病人无意中发现乳内有一肿块。
肿瘤生长较缓慢。
位于左乳内上象限及左乳内下象限者多见,也可位于乳房皮下。
瘤体常单个,大小不一,呈圆形、扁圆形,界限清楚,移动良好。
一般无触痛。
位于乳房皮下者,质软,很似乳房脂肪瘤。
位于腺体内者质较坚实,似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纤维腺瘤,术前不易区别。
该病的诊断要点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有包膜,质较软不均匀,生长缓慢,有时可停止生长。
X线显示在低密度基础上出现密度不均匀的特点。
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时可抽出乳汁。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肿物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切除肿物应严密止血,术后可不放引流条,均可一期缝合。
所要提及的是:根据肿瘤位置及病人年龄选择放射状或弧状等切口,
既方便切除肿块,又保持了乳房外形不被破坏。
疾病预防
⒈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
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⒉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
⒊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我,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⒋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
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疾病,该病呈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
1838年,Muller首次报道叶状囊性肉瘤(cystosarcomaphyllodes)以来,曾用过多个不同名称。
日本1984年按乳腺肿瘤WHO分类标准命名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
2003年,WHO 统一称之为叶状肿瘤,按组织学的特点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国内称之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多数病理学家将良性者称为分叶型纤维腺瘤,恶性者称为叶状囊肉瘤。
(一)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
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
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二)影像学检查
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
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
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三)病理诊断
1.大体特征: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
2.镜下特征:镜下见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
间质成分一般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上皮成分可有鳞化,增生呈乳头状,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
当上皮有癌变时,可称为癌肉瘤。
3.组织分级:一般认为良恶性区别(组织学分级见下表)。
(1)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或小灶的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多,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的多形性“+”或“-”,核分裂象≤5~10个/10HP(AFIP≤3个/10HP)。
有潜在的局部复发能力,但无转移。
(2)高度恶性:浸润性边缘明显,超过50%,间质富于细胞,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5~10个/HP(AFIPP≥3个/10HP)。
肿瘤内有坏死和异源的间质成分。
除局部复发外,可有远处转移。
派杰氏病(Paget‘s disease)又称湿疹样癌。
分为乳腺派杰氏病(mammary Paget s disease,MPD)和乳腺外派杰氏病(extramammary Paget S disease,EMPD)。
乳腺派杰氏病发生于乳头和乳晕,乳头下方常合并有乳腺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
乳腺外派杰氏病多发生于外阴、阴囊、腹股沟、腋窝、肛周或外耳道等处,其中位于会阴生殖区或肛旁的部分病例可伴有泌尿生殖道或消化道的癌肿。
1874年James Paget首先描述了发生于乳头的乳腺Paget’s病,1889年Crocker 报道了首例累及阴囊和阴茎的乳腺外Paget’s病。
EMPD多发生于富有大汗腺的部位,如肛周、大阴唇、阴囊和会阴部等。
发生年龄多为40岁一60岁,40岁以内者少见。
本病特点:①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人;②病史
长,病情发展缓慢。
其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伴渗出、结痂或脱屑,逐渐向周围扩大,可发生溃疡,多伴局部瘙痒。
病理表现为病灶中存在特异的Paget’s 细胞,该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簇状,存在于上皮的基底层和深棘层内,亦可伸至上皮表层或毛囊鞘的外层以及汗腺导管和皮脂腺的上皮内。
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派杰氏病起源于表皮原始干细胞,也有作者认为起源于腺体。
派杰氏病在国内较为罕见,但外阴属于较易受累部位,与外阴癌相比,大约为53;1。
该病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主要症状为顽固性外阴瘙痒和局部疼痛或烧灼感,典型病灶表现为外阴部隆起边界清楚的红色湿疹状斑块,有白色痂皮覆盖,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镜下见在表皮深层有派杰细胞:细胞大、胞浆丰富、呈透明空泡状。
本病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癌瘤,如前庭大腺癌、胃癌、乳腺癌等。
临床治疗上以手
术切除为主,对单发病灶者可行病灶广泛切除,对多中心或较广泛病灶者可行单纯外阴切除手术。
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切除正常皮肤应距离病灶2.5 cm 以上。
若患者合并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外阴炎,因此较容易被误诊为糖尿病性外阴炎,延误治疗。
因此对于伴有外阴湿疹样改变或其他外阴病灶的外阴瘙痒患者,应及时行
外阴活检术以免漏诊。
乳腺粘液腺癌又称乳腺胶样癌,其发病率低,具有在肿瘤内产生粘液的生物学特征,且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
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在2%~2.8%,一般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的发病比例在1∶1和5∶2之间.以高龄和闭经后患者高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在发病年龄上可能存在差异.
纯型组10年生存率高于混合型组,而后者的10年生存率与其他类型乳腺粘液腺癌大致相同.
纯型粘液腺癌的低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此外多数研究者认为肿瘤组织中粘液的产生和量的多少在影响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粘液产生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又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