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模块教案(上)全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总第 1 次课

总第 2 次课

总第 3 次课

总第 4 次课

总第 5 次课

总第6 次课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

2、学会细致地观察、感受事物,善于积累写作素材。

重点、难点同上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和知识

第一单元

本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掌握本单元课文重要词语的词义及字音、

字形,整体感知课文《我的母亲》《好雪片片》和《卖白菜》,把握整体内容和感情基调,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二、了解写人文章的特点和写法,学习如何的选材和组材。

何谓选材和组材?

——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俗话说:巧妇难为五米之炊。没有材料或缺乏材料,即使再高明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写作。同样,有了材料,如果不在选择和组织山下一番工夫,也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可以说,好作品都离不开对材料的严格筛选和精心组织。那么记叙文怎样选材和组材呢?

1、案例讲评

杏林子《生命生命》

评:短文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三个不同材料,从动物、植物和人这三个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这三个材料,虽然是常见的,但都是真实;虽然是平凡的,但都具有生命的力量;虽然并不起眼,但都反映生命的本质。从材料的组织看,无论是飞蛾挣扎、爪子发芽还是倾听自己的心跳,都围绕对生命的感悟这一中心展开,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歌颂生命活力的动人乐章。

2、内容讲解:

记叙文的选材

途径:一是来源生活,通过观察直接获取材料;二是来源于书本,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要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品味人生书本报刊和互联网为我们打开另一扇

通向更广阔的生活的窗口。

原则:服从文章主旨,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有意义

举例《我的母亲》《好雪片片》

记叙文的组材

安排好段落层次——安排好材料的详略——安排好过渡和照应

三、写作练习(任选一题)课堂完成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是随处可见的。请你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选择2-3个材料。

2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显示你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3 以上两题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纠错练习

编写教师审阅意见

年月日

总第7 次

课题应用文写作(便条和字据)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总第27次课

记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

3、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

(1)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2)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3)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

a、开头

开头的方法很多,有各种各样的文章开篇。

①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例文:

《我为什么喜爱这句名言》

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写的一句话: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

我之所以喜爱这句名言,是因为它是由青年人的满腔热血和凌云壮志铸成的。在写作《神圣家族》的时候,马克思只有25岁,而恩格期只有23岁。读一读《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等作品,不难看出青年马克思最核心的品格就是批判精神,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有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无穷无尽的精力。他狂热地进行着思想上的探索,和康德、黑格尔等大师展开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崇拜这种青年人无所畏惧的挑战和批判精神,它对我的成长起了巨大作用。

我喜爱这句名言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对现实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传统中从不缺乏同一思维,却少求异精神;从来欣赏“驯服的工具”,不喜出“格”的前卫意识;习惯于“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却不想多棱镜的世界更光彩。因而最好的孩子是“守规矩的学生”,最头疼的学生是“不听话的孩子”。那么听话都是听谁的呢?无非是“大人”的、“圣人”的。结果,“ 大人”成了社会的“代表”,“圣人”成了社会的“偶像”,后学者只能紧紧地跟在“大人”们的身后跪拜在“圣人”的面前站不起来。

殊不知,“圣人”的话并非全对。古今中外向“圣人”挑战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正是没有躺倒在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结论上,敢于进行新的探索,最终证出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进而建立了非欧几何学。而现代物理学巨子爱因斯坦也正是凭着牛顿一样的科学精神和不倦地探索,冲破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观念,建立了具有更高成就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而我国的文坛巨匠鲁迅正是因为敢于向统治了中国人民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挑战,打破“至圣先师”和封建文化的桎梏,才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