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练习题 第06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章节练习
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
一、选择题
1.要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火锅,你应该去的餐馆是( )
A.京味楼
B.黑土印象
C.俏江南
D.蜀国演义
2.天气晴好时,将上半身衣服围于腰间;天气变冷时则全身披挂,扎紧腰带,以抵御寒冷。

这种穿法所指的服装是( )
A.唐装
B.蒙古族服装
C.藏袍
D.朝鲜族服装
3.傣族服饰衣料较薄、轻便,主要因为当地()
A.气候湿热
B.地形崎岖
C.植被稀疏
D.河流短小
4.我国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且窗户小,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且窗户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5.旧时过春节北方的孩子们常参加的娱乐活动是溜冰、滑冰车;南方的孩子们则是坐着乌篷船去看社戏或逛花会。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地形
C.气候
D. 土地类型
二、综合题
1.根据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图片所示的景观有可能在哪个省区见到,请将图片与相应的省区连线。

(2)室内利用火炕取暖反映了当地冬季。

(3)窑洞这一民居不仅反映出土壤的直立性特点,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

(4)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地形特征是。

(5)水乡景观反映当地丰沛,密布,是当地主要
交通工具之一。

(6)北京四合院这样的建筑从屋顶和整体结构上看,适应了当地夏季降水 (多、少);冬季气温 (高、低)的气候特点。

(7)蒙古包易拆易搭建的特点适应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
活方式。

2.我国地区差异显著,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怪”的现象。

其实,“怪”并不怪,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你能尝试从气候、地形、河湖等方面简单解释下列“怪”现象吗?
云南十八怪之二
“火车没有汽车快”原因:
“四季都出好瓜菜”原因:
东北十大怪之二
“狐狸皮帽头上戴”原因:
“大缸小坛腌酸菜”原因:
第二节旅游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A.大足石刻
B.苏州园林 C承德避暑山庄 D.桂林山水
2.下列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三亚海滩
B.安徽黄山
C.八达岭长城
D.长江三峡
3.位于北京,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点是()
A.沈阳故宫
B.明十三陵
C.峨眉山
D.八大处
4. 2017年7月8日,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
会议上,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属于()
A.世界自然遗产 B.世界文化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5.地方文化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列文化旅游与地区搭配组合正确的
是( )
①石窟艺术——敦煌②民族风情——深圳③古城文化——丽江④大院文化——山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将下列特色文化旅游与相应的省区连线。

2、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北京某学校在暑期组织部分学生到下列景点考察:北京故宫、 西安兵马俑、长江三峡、苏州园林、上海南京路商业街,最后返回北京。

在考察过程 中,一位同学做了如下记录,请你在文中找出地理知识性错误,在文字下方画 “~”,并在其上方写出正确的内容。

考察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后,列车带我们驶向了位于北京东南的
陕西省西安市明陵兵马俑,接下来继续游览了有“历史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 在那里看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浙江迷人的苏州园林和商铺林立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此遭遇了台风 虽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总之,这次考察活动,使我们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

3、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xx x 到此一游”几个字, “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对“到此一游”的刻画,你有什么感想?游客的哪些行为会破坏旅游资源?试着写2〜3条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旅游资源。

章内综合
一、选择题
1.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最明显不同的是 ( )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2.湘西吊脚楼反映了当地是( )
A .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
3.漠河的居民居住的房屋墙体厚,有双层玻璃窗,还有火炕,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纬度高,气候寒冷
C.资源缺乏
D.降水充沛
4.窑洞是我国特有的民居,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5.下列民居便于游牧民族搬迁的是( )
A.吊脚楼
B.窑洞
C.蒙古包
D.四合院
6.下列服饰特点能适应湿热地区的是( )
A.长袖、宽腰、大襟,多以皮毛为原料
B.宽大、厚重 .
C.质地轻、薄、软,透气性好
D.立领、圆肩、纽襻
7.我国主要种植青稞的民族是( )
A.藏族
B.傣族
C.壮族
D.回族
8.北方人主食偏爱( )
A.米食
B.面食
C.杂粮
D.肉类
9.我国著名的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分别位于( )
A.山西省和四川省
B.江苏省和云南省
C.陕西省和云南省
D.山西省和云南省.
10.溜索(见图6-1),又称“溜绳渡”,是我国西南
山区少数民族发明的一种古老的渡河方
式。

人们借助于溜索渡河,这是因为当地()
A.缺乏造船用的木材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C.经常降水,不利于行舟 D。

风大,不利于行舟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据此回答11、12题。

11.福建土楼所在区的地形类型为()
A.平原
B.筒原
C.山地
D.盆地
12.修建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是()
A.当地的木材、黄土和鹅卵石等
B.当地的生土、木材和鹅卵石等
C.从外地运进的木材、鹅卵石、红木等
D.从外地运进的生木、木材和鹅卵石等
13. 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化传统等的谚语有()
①要想富,先修路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③方水土养一方人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北京白云观是()
A.佛教场所
B.基督教场所
C.伊斯兰教场所
D.道教场所
15. 泼水节为其传统节日的民族是()
A.彝族
B.壮族
C.傣族
D.白族
16. “滑竿”是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
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

主要适用在()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江南山区
D.西北沙漠地区
17. 北京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不包括()
A.长城
B.北京故宫
C.十三陵水库
D.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8. 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阳光海滩
B.奇峰异洞
C.流泉飞瀑
D.园林艺术
19.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与其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蛾眉山——浙江
B.五台山——山西
C.普陀山——安徽 D.九华山——四川
20. 我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的风景区是()
A.庐山
B.泰山
C.蛾眉山
D.黄山
二、综合题
1.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
(2) 我国通常所说的“五岳”是指泰山、恒山、嵩山、黄山和华山。

()
(3) 人们的饮习惯完全由所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决定。

()
(4) 西双版纳傣家人住竹楼完全出于民族习惯。

()
(5)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
2.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特色饮食与地区及其地理原因连线。

3.下面是小明收集的一组我国民居的邮票,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张邮票分别是江苏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的民居,请你将邮
票和省区一一对应。

A:()民居 B:()民居
C:()民居 D:()民居
(2)根据上述建筑与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填表说明判断理由。

4.读图6-3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6-3
(1)写出下列景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

秦始皇陵兵马俑:;桂林山水:;滇池:;蛾眉山:;布达拉宫:。

(2)家住北京的小玲打算利用暑假游览上述景区,请你为她设计一条较为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并在图中画出游览路线草图。

拓展提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将云南的丽江古城和山西的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前者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后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图6-4
(1)上述两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什么?
(2)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丽江古城夏令营和平遥古城夏令营。

请你任选其一,设计旅游路线并说出途中经过的气候类型区和地形区。

(3)现在,两座古城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

这其中不仅有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也有过度商业化,导致古城失去原有特色和风貌的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