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

摘要:公共卫生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反应了社会总体的发展与进步。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公共卫生必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了解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推进公共卫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发展

Abstract: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public health must from scratch, from small to large, this is the inevitabl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further development will help to promote public health. Keywords: public health development

一、古代的回顾

由布罗代尔的研究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在前近代时期,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情况都大同小异,都是“让人烦恼的事情”。

在古代城市在欧洲,直到1788年,厕坑的粪便掏不干净,依然是巴黎城市一大问题。人们往往从窗口倾倒便壶,塞纳河畔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在中国,江南城镇的居民,通常将污水直接排放到纵横交错的小河里,富家宅院皆有厕坑。但是居住在贫困区多层楼房中的

穷人,却不得不使用马桶。城镇粪便、垃圾则由专门行业负责,卖给郊区的农民当肥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二中国的公共卫生一直到清末才开始。

一、清末的发展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始于清末。何小莲在《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中指出:“在中国被动开放以后,来华传教士首先关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并作出努力。上海租界领先全国,在污水排放、饮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作出表率,其他通商口岸和北京等城市接踵其后。”龚小雪在《清代城市公共管理研究》中也提到了西方的形象示范作用:“中国一些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公共卫生管理在租界的影响下开始起步”。但同时,华洋之间也存在城市卫生权的争夺、管理方式的争论等矛盾。聂春燕认为相较于1905年清政府设置的卫生机构,1910 年爆发的鼠疫,使得大众了解到现代公共卫生对于疫情防止的巨大作用和效果。从而扩大了公共卫生的社会基础。

二、民国时期

据《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这一时期,颁布来大量的卫生相关的条例规章”有关卫生行政方面的法规条例19 个;医政管理方面的36 个;药政方面的13个;防疫方面的10 个;公共卫生方面的16 个;医学教育方面的12个;妇幼卫生方面的4 个;红十字会方面的6 个。”在卫生行政体系方面,民国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卫生行政机构体系和一套卫生行

政管理体系;在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以救治为主要任务的卫生服务体系;在防疫保健体系方面,成立了中央卫生防疫机构和地方卫生防疫机构以及专门的疫病研究机构。此时,许多学者国民已经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1915 年俞凤宾指出,“未有病夫遍地, 而国能独强者……夫欲卫国力, 卫民力者, 须先求人群之卫生; 欲求人群之卫生者, 须自公众卫生入手也。”伍连德则在一篇文章中说:“各国均谓中国为地球上最不清洁之国, 相传成为话柄”。甚至许多人看到公共卫生人才的稀缺和教育的重要性。金宝善提出;“欲使公共卫生事业对国家和民族有更大之贡献…………非有大量人才……。”总的来说,公共卫生在民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在机构、条例及国人认识反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三、现代及发展趋势

冯显威、陈曼莉认为,见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共卫生重点仍在疫情的防治阶段,停留在就有的生物医学模式上。提供的卫生服务也以疾病为中心,未能较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重治疗轻预防的局面没有得到解决。龚向光提出:“我国的公共卫生在20 世纪50、60 年代曾特别注重现场工作。”公共卫生领域的立法逐步出台,1986年12月又通过批准了《国境卫生检疫法》,1989年2月,《传染病防治法》获得批准开始实施。1987年到1990年,是行政法规制定工作发展最快的四年,总共出台了14个行政法规。2003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5

年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但基本上都局限于公共卫生的某一领域, 而缺乏《公共卫生法》或《卫生法》等基本法规,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公共卫生的发展。2003年SARS爆发,中国与APEC 及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使公共卫生的概念更为广泛的传播。1959年、1982年和1992年的3次全国营养调查及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并提出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对外开放政策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对外合作。2000年以来, 我国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国际组织, 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韩国国际协力团、德国政府等双边公共卫生援助项目资金约48亿人民币,同时还得到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目前的研究所指出的问题如下:1.疾病信息检测系统不全2.对突发性公共卫生时间应急能力弱;3.城乡之间卫生资源分配不平等;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孱弱;5.工作模式落后;6.对公共政策研究的缺失。2003年7月28日吴仪在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所讲:“公共卫生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共同努力”。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利益, 是卫生工作公益性质的主要体现。公共卫生工作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公共卫生工作的这种特性, 决定了要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必须有全社会的参与。另外,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行为是当今许多需要重点控制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民众自身不参与、不行动是不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