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合集下载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7
(三)热油管道的启动方法
1、冷管直接启动 将热油直接输入温度等于管线埋深处自然地温的冷管道, 靠油流降温放热来加热周围土壤。这样,最先进入管道的 油流在输送过程中一直与冷管壁接触,散热量大,当管道 较长时,油温很快降至接近自然地温,远低于凝固点。通 常把这一段称为冷油头。冷油头散失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 钢管及部分防腐层。冷油头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油流温度 接近或低于凝固点,油头在管内凝结,使输送时的摩阻急 剧升高,以至于会超出泵和管道强度的允许范围。因此只 有当管道距离短,投油时地温高,并能保证大排量输送情 况下,才能采用冷管直接启动。对于长输管道,当地温接 近凝固点时,也可采用冷管直接启动。
12
热油管道的启动投产
冷管道的热水预热过程就是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周围土 壤的蓄热过程,也是土壤热阻不断增大、管道热损失不断减少的过程。 如果按TR、TZ及Q由轴向温降公式推算管路的总传热系数K,将表现为K 值的不断下降。显然按稳定传热公式计算的K值,不能反映不稳定传热 过程中油管的散热特性。但在还未建立正确的算法前,工程上仍沿用上 述K值来分析启动过程,在输量和起点温度恒定的情况下,上述K值能大
ht
21
各层内外侧的温度可由温度分布公式得到
Tx,
y T0
qL
4t
ln
y0 y0
y2 y2
x2 x2
y0
ht2
D 2
2
, qL
K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y
T0
由下式可求得每层(圆环内)的稳定蓄热量:
n
q tctVi (Tmi T0 ) i 1
22
热油管道的启动投产
式中:q—( ht-R )环形土壤每米稳定蓄热量,kJ/m ρt—土壤的密度,kg/m3 Vi—第i层环状土层的体积,m3 Tm、T0—第i环平均温度、自然地温,℃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一、填空:1. 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要妥善解决沿线管内流体的能量供应和能量消耗这对主要矛盾,以达到安全经济输送的目的。

2. 泵机组常采用的两种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3. 输油管道设计时年输油时间按350天/8400小时计算.4. 干线漏油后,漏点前面流量变大,漏点后面流量变小.漏点前面各站进站压力下降,出站压力下降;漏点后面各站进站压力下降,出站压力下降.5. 中间加热站的站间距的长短取决于加热站进出站温度和沿线散热情况两个因素.6. 加热输送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7. 常用的清管器有清管球,机械型清管器和泡沫塑料型清管器等多种类型.8. 热油管道的启动A法冷管直接启动,热水预热启动和加稀释剂或降凝剂启动.9. 管道的水力坡降是指单位长度管道的摩阻损失;对于等温管道,水利坡降线是一条斜直线;对于热油管道,水力坡降线是一条斜率不断增加的曲线.10. 改变管路调节常用的方法有节流调节和回流调节.11. 现在常采用的两种输油方式是旁接油罐输送和从泵到泵输送.12. 埋地管线的温度环境常取值等于埋深处土壤自然温度.13. 长距离输油管由输油站和线路两大部分组成.14. D为计算直径,对于无保温管道,取管道外径;对于保温管道,可取管道外径和保温层外径的平均值(保温层内外径的平均值).15. 泵站的工作特性指的是泵站的扬程和流量的相互关系.16. "从泵到泵"运行的等温输油管道,某中间站停运后输量减少;该中间站前面各站进站压力升高,出站压力升高;该中间站后面进站压力降低,出站压力降低.17. 通常所说的"结蜡"指在管道内壁上逐渐沉积了某一厚度的石蜡凝油胶质砂和其他机械杂质的混合物.18. 对于热油管道的设计,要固定进站温度;当热油管道运行时,要控制出站温度.19. 翻越点后会出现不满流,一般采取的措施为换用小直径管路和在终点或中途沿线设减压站节流.20. 对于埋地热油管道,管道散热的传递过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流与管壁之间的传热管壁与绝缘层保温层等的导热管壁与土壤的传热.21. 热油管道流量与摩阻损失的关系有三个不同的区域,其中不稳定区域是指II.二、名词解释:1. 泵的工作特性: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与排量(H-Q)的变化关系称为泵的工作特性.另外,泵的工作特性还应包括功率与排量(N-Q)特性和效率与排量(n-Q)特性.2. 泵站的工作特性:泵站的工作特性系数指泵站的排量与扬程之间的相互关系.3. 管道工作特性:是指管径、管长一定的某管道,输送性质一定的某种油品时,管道压降H随流量Q变化的关系.4. 水力坡降:管道的水力坡降就是单位长度管道的摩阻损失.与管道的长度无关,只随流量、粘度、管径和流态的不同而不同.5. 泵站-管道系统的工作点:是指在压力供需平衡条件下,管道流量与泵站进出站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6. 管道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系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称为管道纵截面图.7. 静水压力:指油流停止流动后,由于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液柱压力;或者指管线停输后,管内液体形成的静液柱压强.8. 动水压力:油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在纵断面图上,是管道纵断面线与水力坡降线之间的垂直高度.9. 计算长度:对于等温输油管道,无翻越点时,指首站到终点之间的距离.有翻越点时,指首站到翻越点之间的距离.10. 总传热系数k: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11. 输油站的工作流程:是指油品在站内的流动过程,是由站内管道,管件,阀门所组成的,并与其他输油设备,包括泵机组,加热炉和油罐相连接的输油管道系统.12. 顺序输送:在一条管道内,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油品的输送方式.13. 起始接触面的定义及意义:在油管内两种油品刚接触的界面,垂直于管轴以平均流速流动,其意义是在起始接触面处两油品的浓度相同,即KA=KB=0.514. 混油段:是指既含有A油又含有B油的段落,即在混油段内A种油品的浓度由1变化为0,B种油品的浓度由0变化为1.15. 混油量:混油段内含有的油品的容积称为混油量.16. 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的管段长度称为混油长度.17. 混油段两段切割:将混油段切割成两部分,收入两种纯净油品的罐内.18. 混油段三段切割:将能够掺入前两种纯净油品罐内的混油切入两种纯净油品的罐内,其余混油进入混油罐.19. 扩散速度:单位时间内,某一种油品经单位截面积扩散至另一种油品种的数量W=G/Fdt20. 结蜡:实际上是指管路内壁上沉积了某一层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它机械杂质的混合物.21. 翻越点:定义一:如果一定输量的液体通过线路上的某高点所需的压头大于将液体输送到终点所需的压头,且在所有高点中,该点所需压头最大,则称该交点为翻越点.定义二:如果一定输量的液体从某高点自流到终点还有能量富裕,且在所有高点中,该高点的富裕能量最大,则称该交点为翻越点.22. 结蜡:是指在管道内壁逐渐沉积了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他机械杂质的混合物.23. 冷油头:将热油输入冷管时,最先进入管道的油流在输送过程中一直和冷管壁接触,散热量大,当管道较长时,油温很快将至接近自然地温,远低于凝固点.通常把这一段称为冷油头.冷油头散失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钢管及部分沥青层.冷油头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油流温度接近或低于凝固点.油头在管内凝结,使输送时的摩阻急剧升高,以至于会超出泵和管道强度的允许范围.因此只有当管道距离短,投油时地温高,并能保证大排量输送情况下,才能采用冷管直接启动.对于长输管道,当地温接近凝固点时,也可采用冷管直接启动。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东北石油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石油大学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东北石油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石油大学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东北石油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第一章测试1.世界上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流体的国家是()答案:中国2.线路应力求、,并使起点、终点或控制点间的距离为最短答案:顺直;平缓3.长输管道线路和站址的勘察工作一般()几个阶段进行。

答案:施工图勘察;踏勘;初步设计勘察4.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长输管道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进行设计。

()答案: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5.长距离输油管道每个一定距离设置有(),可在发生事故后及时截断管道内油流,以避免油品泄漏、防止事故扩大。

答案:截断阀6.长距离输油管道适用于大量、单项、定点运输石油及其产品,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远程控制,劳动生产率高。

()答案:对7.除输油站、线路外,长距离输油管道中其它辅助管线生产运行的设施统称为长输管道辅助系统设施。

()答案:对8.在初步设计阶段,要绘制出正确、详细并符合规定的施工图纸。

()答案:错9.长距离输油管道选线时只要遵循起终点距离最短的设计原则即可。

()答案:错10.在泥石流地区,输油管道线路应选择在泥石流冲击范围以外。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输油泵站常用的增压设备是:()答案:轴流泵2.泵站数化为较小整数时,各泵站所提供的的能力若不变,则管线工作点流量()。

答案:增加3.输油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答案:管径4.当输油泵发生产生汽蚀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与危害有:()答案:泵效率降低;泵体振动;噪声大;输送流量下降5.串联泵比并联泵效率更高更经济()。

答案:对6.若泵站位置在平均站间距处,则进出站压力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答案:对7.泵机组并联工作更适用于地形平坦地区和下坡段()。

答案:错8.水力坡降越小越容易出现翻越点()。

答案:对9.采取密闭输送方式的输油管道,若中间某泵站停运,则工作点流量增加()。

答案:错10.长距离输油管道由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三部分组成。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案(电子版)(培训版)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案(电子版)(培训版)
《油品储运技术及工艺流程》
管道输送技术及工艺
§1输油管概况和勘察设计 §1.1 输油管概况 管道运输是原油和成品油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一、输油管有两类: 属于企业内部,如油田的油气集输管道,炼厂、油库内部的输油管等。 长距离输送原油、石油产品管道。
长距离输油管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有自己完整的组织机构,单独进行经济 核算。
高流量变化型建议采用晶闸管串级、液力偶合器等调速方式;低流量变化型 及全流量间歇型泵一般采用变频调速,但应具备低速到全速相互自动切换装 置;对于全流量变化型泵,当低流量运行时间较长时,以变频调速方式较合 适,如果高流量运行时间较长,则用串级调速或低效调速装置。
(2)选用调速装置应考虑泵的容量。对于100kW以上的大型输油泵,节能 效果显著,因此,在选择调速装置时应优先考虑高效装置。而对于100kW以 下的小容量泵,则首先考虑调速装置的初投资不宜过高。
(3)注意电机的调速范围。泵电机转速调节范围不宜太大,通常最低转速 不小于额定转速的50%,一般在70%~100%之间。因为当转速低于40%~ 50%时,泵自身效率明显下降,是不经济的。
此外,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还应注意调速装置的可靠性、维修性、 功率因数及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干扰,通过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末站:输油管的终点。本质上可认为是一大型转运油库。油品从此转输给用 油单位或者改换运输方式(例如改为海运)。末站突出的任务是解决管道运输与 用油单位或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输量不平衡问题,而给油品供给能量的任务 则大大减轻。故末站也有较多的油罐及相应的计量、化验和转输设施。
国外油气管道技术发展新动态 一、国外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粘、易凝原油管道长距离输送基本上仍是采用加热和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勘察分为:踏勤初步勘察,施工图勘察三个阶段设计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沿程混油混油的两个机理:对流传递和扩散传递。

影响混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扩散传递管道大落差带来的问题:1导致低点处动水压力过高,停输后则静水压力超高2高出形成不满流3形成水击现象改变泵站特性曲线的方式:1,改变转速。

2,切削叶轮。

3,改变级数。

长距离输油管由输油站和线路两大部分及辅助系统设施组成三种输油方式:从罐到罐,旁接油罐,密闭输送。

输油站址选线:大型穿越地点和输油站址的确定是选线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输送轻质油品只需根据泵站提供的压力能与管道所需压力能平衡的原则进行工艺计算长输管道经济流速的变化范围:一般为1.0-2.0m/s。

温度参数的确定因素:1,加热站出站油温的选择。

2,加热站进站油温的选择。

3,管道周围介质温度的确定对蜡沉积机理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分子扩散,剪切弥散,布朗扩散,重力沉降四种机制。

凝结剂改变蜡晶形态结构的作用:晶核作用,吸附作用,共晶作用。

管道散热的传递过程:1,油流至管壁的放热。

2,钢管壁,沥青绝缘壁或保温层的热传导。

3,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

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措施:1改变管道条件,以降低管道的允许最小输量(较少采用)2采用其他输送工艺,如稀释输送,热处理输送,加降凝剂输送等(最常使用)3正、反输方法(应急措施)等温输油工艺计算步骤:选择经济流速,初定管径,确定工作压力,出站油温选择:a,原油重油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100摄氏度;b,含蜡原油温度均高于凝点30—40摄氏度以上。

管道散热的传递过程:1,油流至管壁的放热。

2,钢管壁,沥青绝缘壁或保温层的热传导。

3,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

热油管道投产方式有三种:a,冷管直接启动;b,预热启动;c,原油加稀释剂或降凝剂启动1工作点:管道工作特性和泵站特性曲线的交点。

2计算长度:起点与翻越点之间的距离。

3管道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h横坐标表示管道实际长度,纵坐标为线路的海拔高度。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等
设计输油管道的运行和维 护方案,包括运行管理、
维护保养、应急处理等
设计输油管道的安全和环 境保护方案,包括安全措
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输油管道施工
施工方案施工准备:ຫໍສະໝຸດ 括材料、 设备、人员、场地等 准备工作
施工质量控制:包括 质量标准、质量检查、 质量整改等措施
施工流程:包括管道 铺设、焊接、防腐、 检测等环节
险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 制,明确应急处 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应急物资储 备,确保应急物 资充足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理能力
加强应急信息报 送,确保信息畅 通和及时
01
02
03
04
谢谢
常运行
监控系统: 建立监控系 统,实时监 控管道运行
情况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 案,应对突
发情况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评估各种风 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措 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
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01
02
03
04
风险识别:识别输油管 道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 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输 油 管 道 设 计
02. 输 油 管 道 施 工
03. 输 油 管 道 管 理
输油管道设计
设计原则
01 安全性:确保输油管道在设 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安 全可靠
02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和可 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 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03 可维护性:设计应考虑管道 的维护和检修方便,降低维 护成本
合适的防腐措施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

第一章1、原油及成品油的运输有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输送这四种方式。

2、管道运输的特点:①运输量大;②管道大部分埋设于地下,占地少,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少,可以缩短运输距离;③密闭安全,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④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远程集中监控;⑤能耗少,运费低;⑥适于大量、单向、定点运输石油等流体货物。

3、输油管道一般按按输送距离和经营方式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企业内部(短输管道);另一类是长距离输油管道。

4、输油管道按所书油品的种类可分为原油管道与成品油管道两种。

原油管道是将油品生产的原油输送至炼厂、港口或铁路转运站,具有管径大、输量大、运输距离长、分输点少的特点。

成品油管道从炼厂将各种油品送至油库或转运站,具有输送品种多、批量多、分输点多的特点,多采用顺序输送。

5、长距离输油管有输油站和线路两大部分及辅助系统设施组成。

6、首站:输油管起点有起点输油站,也称首站,主要组成部分是油罐区、输油泵房和油品计量装置;它的任务是收集原油或石油产品,经计量后向下一站输送。

末站:输油管的终点,有较多的油罐和准确的计量系统;任务:接受来油和向用油单位供油。

7、长距离输油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截断阀(作用: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截断管道内流体,限制油品大量泄漏,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抢修),输油管道截断阀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2km。

8、长输管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①建设高压力、大口径的大型输油管道,管道建设向极低、海洋延伸;②采用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良好的管材;③高度自动化;④不断采用新技术;⑤应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持续改进管道系统的安全;⑥重视管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9、大型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要认真遵守以下程序:(1)根据资源条件和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拟建的输油管道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和审定设计任务书。

(2)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按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两个阶段进行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
一、输油管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输油管道的定义
2.输油管道的分类及特点
二、输油管道设计的基本原理
1.输油管道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输油管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输油管道的工程勘察与设计
1.输油管道的线路选取和勘察
2.输油管道的土建设计
3.输油管道的管道设计
4.输油管道的机电设备设计
四、输油管道的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
1.输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制度
2.输油管道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3.输油管道的日常巡检与维护
4.输油管道的事故应急与处置
五、输油管道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输油管道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2.输油管道的能源消耗与减排措施
3.输油管道的环保监测与管理
六、输油管道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输油管道建设的法律法规
2.输油管道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3.输油管道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输油管道管理政策与规划
七、国内外输油管道案例分析
1.国内典型输油管道案例分析
2.国外典型输油管道案例分析
八、输油管道发展趋势与展望
1.输油管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输油管道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以上为《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的复习提纲,具体章节内容可根据教材与课堂笔记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政策法规,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加深对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复习中,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
第一章
1、输油管道的组成
2、勘察的三个阶段、设计的三个阶段
3、我国输油管道举例
4、我国输油管道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1、串并联组合方式及如何选择
2、管路特性曲线、泵站特性曲线结合画图分析
3、总压降的组成
4、水力坡降线
5、管道纵断面图
6、影响管道特性曲线的因素
7、翻越点的定义、解决翻越点后不满流的措施
8、解决动水压力超压的措施
9、计算长度
10某站停运、某处漏油对全线主要参数的影响11›输油管道调节的措施
12、解决管道大落差的方法
13、求解工作点输量
第三章
1、热油管道和等温管道的不同
2、加热站出站、进站油温的确定
3、热油管道轴向温降的影响因素
4、考虑摩擦热的温降公式的使用
5、温降公式的应用
6、热油管道中常见的流态变化
7、热油管道的摩阻计算
第五章
1、不稳定工作区的形成条件
2、不稳定区拉回稳定区的措施
3、热油管道启动投产的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4、结蜡
5、蜡沉积对管道运行的影响
6、减少蜡沉积的措施
7、埋地热油管道的温降规律
第六章
1、循环周期和混油量的关系
2、循坏次数
3、输送顺序工艺的适用范围
4、成品油管道的特点
5、顺序输送的混油机理
6、停输时混油量的影响因素
7、起始接触面
8、混油界面检测方法
9、切割浓度的计算
第七章
1、越站流程的适用范围
2、先炉后泵流程的优缺点
3、间接加热的优缺点
4、加热方式的分类。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次课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次课

56km 迁 安 站

59km
秦皇岛站
储罐 100000×7
昌 黎 站
图 站场
例 秦京线 任京线 石燕线
2020/3/9
23
西部原油管网
西部原油管网 西部原油管网包括西部原油管线、阿独线、
轮库线、库鄯线、独克乌管线、吐哈油库至鄯善 进油支线。
2020/3/9
24
西部原油管网
西部原油管道鄯兰线:2007年6月建成投产,鄯善—兰州原油干线全长1545.03km,其中鄯善—新堡段线路长 1399.4km,管径Φ813mm。新堡—兰州段线路长145.63km,管径Φ711mm。设计压力8.2MPa,设计输量为2000×104t/a。 西部原油管道乌鄯线:全长297.317km,管径Φ610mm,设计压力8.0MPa,设计输量为1000×104t/a。首站建于乌鲁 木齐王家沟油库,与成品油首站合建。末站与鄯善原油干线首站合建,设达坂城中间热泵站1座。 阿独线:2005年12月建成投产,全长约246km,管径Ф813mm,设计压力6.3 MPa,设计输量为1000~2000×104t/a。 沿线设1座中间站,10座线路阀室,3座阴极保护站。 轮库线:该管道是塔里木油田的第一条原油外输管道,1992年7月投产,全长191km,管径φ377×6(7)mm,设计压力 5.8MPa,年输油能力100~300×104t。轮库输油管线现已封存。轮库复线管道1996年9月投产,全长161km,管径 φ508×6-7mm,设计压力6.27MPa,设计输量600×104t/a,设中间截断阀室三座。 库鄯线:1997年6月30日投产,全长476km,管径φ610mm,壁厚7.1-11.1mm变壁厚,设计压力8MPa,设计输量为 500~1000×104t/a。 独克乌管道:独克乌D377管道反输哈油,设计输量为200×104t/a。起点位于独石化新建厂区储存罐区旁,储存、计 量设施由独石化建设完成,在仪表计量完成后交接,将油从独石化输至六泵站。根据克-独-乌D377管道运行现状,克 -独D377管道输送压力在6.4MPa下、克-乌D377管道在4.7MPa下输送哈国原油。 吐哈油库—鄯善原油进油支线:吐哈油库—鄯善原油进油支线:全长4.85km,管径Φ711mm,设计压力2.5MPa,管 线设计输量2000×104t/a。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管道安全与监控
定期检查: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 01 确保管道安全
实时监控:利用传感器和监控系 02 统,实时监控管道运行情况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 03 突发事故
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员工培训 04 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管道应急处理
1
建立应急响应机 制,制定应急预

2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复合管:结合钢管 和塑料管的优点,
适用于多种环境
玻璃钢管:耐腐蚀, 重量轻,适用于腐
蚀性环境
混凝土管:耐腐蚀, 适用于地下环境
陶瓷管:耐高温, 适用于高温环境
管道布局设计
考虑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 适的管道布局,避免地质灾害影响
考虑运输距离:尽量缩短运输距离, 降低运输成本
考虑环境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降低环境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加 强管道管理,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运
营成本
降低能源损耗
01
优化管道布局: 减少管道长度,
降低能源损耗
02
采用高效输油泵: 提高输油效率,
降低能源损耗
03
定期维护与保养: 确保管道正常运 行,降低能源损

04
采用节能技术: 如保温材料、智 能监控系统等,
降低能源损耗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理能力
3
配备应急物资和 设备,确保应急
处理所需
4
加强管道巡检和 监测,及时发现
和处理问题
3 输油管道优化
提高输送效率
01
02
03
04
优化管道布局:合 理规划管道路径,
减少输送距离
采用先进技术:使 用高效输油泵、智 能监控系统等先进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含课程设计)》在线考试(主)_4990146353204631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含课程设计)》在线考试(主)_4990146353204631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间汇入站开始汇入油品后,与汇入前相比,汇入点上游各站进出站压力 ;汇入点下游各站进出站压力 ;越远离汇入点,压力变化幅度越 ;2、在管路纵断面图上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

3、长输管道的勘察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4、长距离加热密闭输油管道中间站的工艺流程应包括 、 、 、 和 。

5、热油管道输量低于最小输量时,为保证管道维持运行,请写出三种措施 、 和 。

6、同一管道,水力坡降线变缓后,动水压力将 。

7、埋地长距离加热输送管道,夏季土壤温度场中温度梯度的最大方向指向 。

8、若每台离心泵的特性方程为,则输量为Q 时,n 台离心泵串联时的特性方程为 ;并联时的特性方程为 。

9、原油管道的输送工艺有 、 、 等。

10、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包括 和 两部分。

11、当油品的运动粘度大于 m 2/s 时,离心泵的各项特性必须换算。

12、密闭连续的输油管道系统的水力特点是 和 。

14、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应在 流态工作。

15、输油管道摩擦升温的表达式为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4分,共20分)1什么是直接加热?什么是间接加热?2顺序输油管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热油管道的允许最低输量与哪些热力运行参数有关?运行参数受何制约?H a bq m =--24在管道输油的全过程中,除加热炉外,还有哪些因素和环节对原油温度产生影响?5 试列出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紊流、层流等在加热输稠油管道中可能是什么组合?在加热输含蜡原油管道中可能是什么组合?三、论述性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10分)1、什么是加热输油管线的不稳定工作区?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有哪些?2、管道总传热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保温和非保温管道K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某水平、密闭、常温输油管道有N个泵站,各泵站特性相同,均采用离心输油泵。

如第n站输油泵停运,试利用泵站与管路特性分析停运前后全线流量及停运站上、下游各泵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停运前后的工况均按稳态考虑,不考虑局部摩阻)。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化工学院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化工学院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一、名词解释。

1.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管道的长度。

2.相对混油量:混油量与管道容积之比。

3.等温输送: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如果不人为地向原油增加热量,提高原油的温度,而是使原油输送过程中基本保持接近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这种输送方式称为等温输送。

4.线路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称为线路纵断面图。

5.失流点:含蜡原油形成网络结构,出现屈服值的温度。

6.压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输油泵流程。

7.显触点:原油开始呈现触变性的最高温度。

8.凝管9.静水压力:作用于静止液体两部分的界面上或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的法向面力。

10.动水压力:油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

11.热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加热炉的流程。

12.顺序输送:在一条管道内,按照一定批量和次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油品的输送方法。

13.原油凝固点:它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原油在试管中被冷却到某一温度,将试管倾斜45℃,经一分钟后,液面未见有位置移动,此种现象即称为凝固,产生此现象的最高温度称为原油凝固点。

14.管路的工作特性:是指管长、管内径和粘度等一定时,管路能量损失H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

15.泵站的工作特性:是指泵站提供的扬程H和排量Q之间的相互关系。

:16.翻越点: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管道线路上,从线路上某一凸起高点,管道中的原油如果能按设计量自流到达管道的终点,这个凸起高点就是管道的翻越点。

17.计算长度:从管道起点到翻越点的线路长度叫做计算长度。

18.析蜡点:蜡晶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析蜡点。

19.含蜡原油的热处理: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原油中的石蜡、胶质和沥青质溶解,分散在原由中,再以一定的温降速率和方式冷却,以改变析出的蜡晶形态和强度,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

20.水悬浮输送:是将高凝点的原油注入温度比凝点低得多的水中,在一定的混合条件下,凝成大小不同的冻油粒,形成油粒是分散项、水是连续项的悬浮液。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要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要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分,每小题╳╳分)1可行性研究:是一种分析、评价各种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

2等温输送: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如果不人为地向原油增加热量,提高原油的温度,而是使原油输送过程中基本保持接近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这种输送方式称为等温输送。

4、线路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称为线路纵断面图。

5、管路工作特性:是指管长、管内径和粘度等一定时,管路能量损失H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

6、泵站工作特性:是指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泵站提供的扬程H和排量Q之间的相互关系。

7、工作点: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站特性曲线的交点,称为工作点。

8、水力坡降:管道单位长度上的水力摩阻损失,叫做水力坡降。

10、翻越点: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管道线路上,从线路上某一凸起高点,管道中的原油如果能按设计量自流到达管道的终点,这个凸起高点就是管道的翻越点。

11、计算长度:从管道起点到翻越点的线路长度叫做计算长度。

12、总传热系数K: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

13、析蜡点:蜡晶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析蜡点。

14、反常点: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的温度,称为反常点。

15、结蜡:是指在管道内壁上逐渐沉积了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它机械杂质的混合物。

19、顺序输送:在一条管道内,按照一定批量和次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油品的输送方法。

20、压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输油泵流程。

21、热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加热炉的流程。

25.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管道的长度。

26.起始接触面:前后两种(或A、B)油品开始接触且垂直于管轴的平面。

27、动水压力:油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

二、填空题1、由于在层流状态时,两种油品在管道内交替所形成的混油量比紊流时大得多,因而顺序输送管道运行时,一般应控制在紊流状态下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度( km)
阿赛线翻越点
计算长度:管道起点与翻越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管道 的计算长度
四、输油管道的调节
(1) 调节的分类 管道的调节就是人为地对输油工况加以控制。从广义上说, 调节分为输量调节和稳定性调节两种情况。 (2) 输量调节方法
① 改变泵站特性
A、切削叶轮(或更换不同直径的叶轮):
Q D Q D
管路的水力坡降定义:管道单位长度上的摩阻损失称为 水力坡降。
H 层 流 区 过 渡 区 紊流区
△Z
QLJ 输油管道的工作特性曲线
Q
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 我国常用的各区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见下表。
流态
层流
划分范围
Re<2000
1
λ =f(Re,ε) λ =64/Re
59 .7
紊 流
水力光滑区
3000<Re<Re1=
H D H D
2
N D N D
3
B 、改变多级泵的级数,减小泵的扬程,从而降低管线输量。这种方 法适用于装备并联离心泵的管道。要求降低输量时,拆掉若干级 叶轮,而需要恢复大输量时则将拆掉的叶轮重新装上。 C、改变运行的泵机组数,从而可大幅度改变输量。对于装备串联泵的 管道,采用这种方法是很方便的。对于装备并联泵的管道,采用这 种方法时经常还要改变运行的泵站数。 D、改变运行的泵站数。输量大幅度变化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8/7
Re 2.51 0.3164 5 当Re 10 时 Re 0.25 2 lg
混合摩擦区 粗糙区
59.5

8 / 7
<Re<Re2
1
6.8 1.11 1.8 lg Re 7 . 4
665 765lg Re>Re2=
h2,显
然 h2 h1 ,因此采用串联泵较经济,可适应输量的
H △h2 △h1
C A B 并联 串联 并联单泵 串联单泵
Q1 Q2 上坡段串联泵与并联泵的比较
Q
如图所示,正常运行时两台泵运行,输量为 Q1 ,当输量需降
为Q2=1/2Q1时,并联泵只开一台泵即可,节流损失为 h1,而
串联泵仍需开两台泵,节流损失为 h2,显然 h2 h1 。 因此,对于管路特性较平(地形较陡)的情况,并联泵更能 适应流量的较大变化。
2、长输管道的发展趋势
(1) 高压力、大口径的大型输油管道 (2) 采用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良好的管材 (3) 采用新型、高效、露天设备 (4) 采用先进的输油工艺和技术
a. 设计方面,采用航空选线、GPS选线。
b.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流程,减少油气损耗和 压 能损耗。 c.采用计算机自控、遥控技术。 d.用化学药剂(减阻剂、降凝剂)降低能耗。
10
e 0.627 0.127 lg d
流 粗糙区
λ
5、离心泵与管路的联合工作
管路工作特性定义: 已定管路输送某种已定粘度油品时,管路所需压头和流 量的关系称为管路工作特性。泵站与管路的工作点为A点。 H HA
泵站特性曲线
A
管路特性曲线 QA Q
(1) 多泵站与管路的联合工作
① 旁接油罐输油方式(也叫开式流程) 优点 安全可靠,水击危害小, 对自动化水平要求不高。 缺点 ●油气损耗严重 ●流程和设备复杂,固定资产投资大 ●全线难以在最优工况下运行,能量浪费大 Q1 Q2
6、翻越点
如果使一定数量的液体通过线路上的某高点所需的压 头比输送到终点所需的压头大,且在所有高点中该高 点所需的压头最大,那么此高点就称为翻越点。
Hf
F
H
Lf
例:阿赛线2#站至3站翻越点
1700 1600 1500 1400
高程 总 高度
高度(m)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E、改变泵的转速
Q n Q n
H n H n
2
② 改变管路特性
改变管路特性主要是节流调节。节流调节就是人为地调 节泵站出口阀门的开度,增加阀门的阻力来改变管路特 性以降低管道的输量。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 能量损失比较大(与调速相比)。我国管道建设初期设 备条件差,至今仍大量使用节流法,能量浪费严重,目 前正在逐步改进。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输量变化不大的情 况,当需要大幅度改变输量时,应首先考虑采用改变运 行的泵机组数和泵站数的方法。
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技术
一、输油管道概况
管道是石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石油工业的动脉。 在石油的生产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管道。我们可 以把石油的生产过程简单的表示为:
油井 计量站 联合站 转油站 矿场油库
矿场油气集输系统 原油管道
炼油厂
成品油管道
用户
长输管道
1、输油管道的发展历史
1865 年美国建造了第一条输送原油管道,直径 50mm 长为 10km。 1977 年,俄罗斯建成了第二条“友谊”输油管道,口径为 1220mm,长为4412km。两条管线的输量约为1亿吨/年。 197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的横贯阿拉斯加 管道 , 口径为 1220mm ,全长为 1287km 。年输量约为 1.2 亿 m3 , 不设加热站,流速达3m/s,靠摩擦热保持油温不低于 60℃, 投资77亿美元。 成品油管道典型的是美国科罗尼尔成品油管道系统。干线口 径为750、800、900、1000mm,总长为8413km,输油能力为1.4 亿吨/年。
一条 720 管线的输量约等于一条单线 铁路的运量,但造价不如铁路的1/2。 3、管道运输的特点 输油管道概况 管线埋于地下,基本不受恶 管线埋于地下,地面仍可耕种。铁路 劣气候的影响,油气污染和 原苏联管线运价约为铁路的 1/2, 的坡度一般不能超过 30度,而管线不 噪声污染都比铁路小得多。 ① 运量大,基建费用低(与铁路相比) 。 ,我国 美国约为铁路的 1/7-1/10 受坡度的限制,有利于翻山越岭,取 目前基本为1/3-1/2。 ② 受外界限制少,可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对环境 的污染小。 捷径,起终点相同的两地间,管线的 长度一般要比铁路短30%。 ③ 便于管理,易于实现集中控制,劳动生产率高。 ④ 运价低,耗能少。 ⑤ 占地少,受地形限制少。 ⑥ 管输适于大量、单向、定点的运输,不如铁路、公路运 输灵活。
4、我国输油管道概况
1958年以前,我国输油管道还是一个空白。1958年,我国修 建了第一条长输管道: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管道。随着我 国石油工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大型输油管道, 到目前为止 ,我国铺设的百公里以上的原油长输管道 40余条 , 管径为159 ~720,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原油管网。 20世纪 90 年代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此次发展高潮以天然气管道 和成品油管道建设为主。我国已经建成的或正在兴建中的管 道有,西气东输管道、兰州成都重庆成品油管道、中亚输气 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等, (见全国油气管线 分布图)。
三、输油管道的压能损失
1、管路的压降计算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输油管道的总压降可表示为:
H hL h z j zQ
其中:hL为沿程摩阻 hξ为局部摩阻 (zj-zQ) 为计算高程差
2、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
计算长输管道的:
LV2 hL D 2g

1 1.74 2 lg
3、流量压降综合计算公式—列宾宗公式
v m Q 2 m L 即得到列宾宗公式: hL 5 m D 不同流态下的A、m、β值
流态
A
m
β
层流
水力光滑区 紊 混合摩擦区
64
0.3164
1
0.25 0.123 0
4.15
0.0246 0.0802A 0.0826λ
例:阿赛线首站工艺流程图
例如两台泵并联时,若一台泵停运,由 特性曲线知,单泵的排量 q>Q/2 ,排量 增加,功率上升,电机有可能过载。
H
管路
并联 单泵
Q/2
q
Q
(2) 串联泵站的工作特性
Q
q1,H1 q2,H2
Hc
例:阿乌宝线3#站工艺流程图
(3) 串、并联组合形式的确定
① 从经济方面考虑,串联效率较高,比较经济。我国并联泵 的效率一般只有 70%左右,而串联泵的效率可达 90%。串 联泵的特点是:扬程低、排量大、叶轮直径小、流通面积 大,故泵损失小,效率高。 ② 从管特性和地形方面考虑,串联泵更适合于地形平坦的地 区和下坡段,这种情况下管路特性较陡。而并联泵更适合 于上坡段,管路特性相对较平。
(3) 稳定性调节方法
① 改变泵机组转速 如果泵站上装有可调速泵机组,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 压力调节。从节省能量角度讲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 如果只从压力调节方面考虑采用调速泵机组一般是不合 理的。
② 回流调节
回流可以单泵也可以全泵站进行。大型输油泵的特性曲线 比较平缓,为了调节不大的压力就需要大量回流,耗费较 多的能量。回流就是通过回流管路让泵出口的油流一部分 流回入口,这种情况下泵的排量大于管路中的流量,靠泵 排量的增加降低泵的扬程,从而达到降低出站压力的目的。 采用这种方法时要防止原动机过载,一般很少采用。 ③ 节流调节
③ 串联泵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 A、不存在超载问题 B、调节方便 C、流程简单 D、调节方案多 国内早期建设管线基本上都是并联泵组合形式,而我 国大部分管线处于平原地带,高差很小,因而造成节流损 失大,调节困难,不易实现密封输送。因此,东部管线改 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并联泵改串联泵,进而改旁接油罐流 程为密闭流程,实行优化运行。
2、离心泵的工作特性
对于电动离心泵机组,目前原动机普遍采用异步电动机, 转速为常数。因此H=f(q),扬程是流量的单值函数,一般 可用二次抛物线方程H=a-bq2表示。 H 泵站特性曲线 H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