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中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研究
许也可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中国央行选择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然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是: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能够被中央银行所独立决定。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控制将毫无意义。本文在介绍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外生性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围绕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来制定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央行选择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促成上述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会公布其货币供应增长预期值作为其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央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首先必须确定货币供应量具有外生性,从而能被中央银行完全控制,否则的话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将不能使货币供应量趋向于其目标水平。传统上一直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是能够被央行完全控制的,但实际上中国货币供给的性质究竟如何,还值得深入探究。
一、外生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等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由央行决定的外生变量,它决定于一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而并非是经济自身的运行。
凯恩斯则认为货币供给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它的变化是受经济运行的影响的。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把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权,根据政府的决策综合考虑经济形势的需要来人为地调控货币供应量。
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研究,弗里德曼以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高能货币和货币乘数,这就是著名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型。他强调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如果货币乘数保持不变,高能货币的任何变动都将导致货币存量的同向同比变动。他认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变量。高能货币直接由中央银行决定,它的变动对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数量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数量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货币当局能够通过改变基础货币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经济主体的需要内生决定,而不是由中央银行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而不受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格利和肖等人提出,由于金融产品日益复杂,金融机构日益完善,货币和信用的创造与供给已并非仅仅是中央银行的行为,也非中央银行能完全控制的。商业银行和其它的金融机构也都能创造货币和信用,这些使货币供给更加具有内生性。
在同一思路的基础上,托宾看到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之间,货币和其它资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这就是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他认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最终受经济体系自身的约束。
上世纪70年代,一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外生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以为战后伸缩性经济政策的失败正是由于把货币看成了外生实体并试图对货币供应加以控制的无效性而导致的。他们强调银行贷款对货币供给具有因果作用。在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中传统的存款创造贷款的观点被逆转过来,成为银行贷款创造存款。
三、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虽然中国央行从1993年起每年都会对外公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目标增长率,企图控制货币供给总量,但实际观察发现,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在某些年份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
图1 我国货币总量目标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M2实际值与目标值出现偏差,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央银行能控制货币供应量,不过出于某些原因,中央银行没能控制好货币供给;二是中央银行根本就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偏差并非偶发,加之大幅度偏差时有发生,因此很难将这种偏差仅仅归咎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失误;而应认识到当前中国的货币供给具有极大的内生性,中央银行无力使其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主要是超额准备金率影响着货币乘数,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流动性,但为了持有这部分准本金银行需要支付“流动性成本”。因此,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贷款利率的高低。经济高涨期,投资需求的增加,导致对货币需求量增加,进而造成贷款利率增加,而贷款利率的增加必将提高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这样银行就会减少超额准备金,降低超额准备金率,进而导致货币乘数提高。而经济衰退期则正好与之相反。因此看出货币乘数具有顺经济周期波动的内生性特征,与经济波动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在当前中国货币供应量外生性越来越弱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的行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了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应该放弃货币总量这个中间目标,而转向逐步建立起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泽.我国M2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2]秦海英.内生货币供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及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作者简介:许也可(1988-),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赵春辉)
72 Times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