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nǔ)惊愕(è)风靡(mí)出类拔萃(cuì)
B.披露(lòu)刻镂(lòu)跂望(qì)不着痕迹(zhuó)
C.参省(xǐng)可憎(zēng)矢志(shǐ)果实累累(léi) D.须臾(yú)跬步(kuí)皓首(hào)针砭时弊(biǎn)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并列)
蚓无爪牙之利(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句读之不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比)
D.其皆出于此乎(其:语气词,大概)
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
3.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次招聘,凡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者都可以报考。

②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

③关于办理本项业务的详尽事宜,欢迎广大客户当面。

A.学历湮没垂询B.学历淹没征询
C.学力湮没征询D.学力淹没垂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B.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江苏慈善家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或个人捐钱捐物,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做公益,而且引领社会力量做慈善,确实无可厚非。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彻底摧毁传销组织,公安部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打击传销,目前广西公安机关正全力抓捕传销人员。

B.8月16日零时起,我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使部分高铁降低速度;各级别票价在现行票价水平基础上,下浮5%左右。

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D .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一)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
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而临百仞之渊(临:面对)
B. 白沙在涅(涅:黑泥)
C. 其渐之滫(渐:浸染)
D. 游必就士(就:将近,快要)
7. 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南方有鸟焉②圣心备焉③不扶而直④吾尝跂而望矣
A. 两个焉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不同
B. 两个焉用法相同,两个而用法也相同
C. 两个焉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也不同
D. 两个焉用法不同,两个而用法相同
8. 对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而编之以发(介词结构后置句)
B.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判断句)
C.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固定句式,“所以”:“因为”的意思,)
D. 系之苇苕(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二)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
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B. 君姑待之故:姑且
C. 遂罢兵而去去:离开
D. 可无归乎归:回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信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罢兵而去/信而见疑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乃降公/今其志乃不能及
第Ⅱ卷(90分)
三、(22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4)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2分)
12.名句填空,每空1分。

(共9小题,10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2),非利足也,;(《劝学》)
(3),善假于物也。

(《劝学》)
(4)故不积跬步,。

(《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
(6),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7)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8)子曰:“三人行,”(《论语•述而》)
(9)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冯骥才
①我已经第二次接到旅美画家王公懿的越洋电话了。

她用恳切而感人的口气“逼”我为一本书写序。

其实,不用她“逼”我,我已经心甘情愿要为这本关于她的老师李文珍先生的书写序。

②今世之人,尤其年轻人,肯定不知道李文珍先生是谁。

然而曾经受过他绘画教育者,却刻骨铭心地记得他。

究竟承受怎样的大恩大德,才能够这样记住一个人?
③大约40年前,我经常和画友岳钦忠去李文珍先生家串门。

他住在窄窄的宜昌道上一幢临街的小楼里。

在我眼里他家那间四四方方10多平方米的客厅是一个小小的“美术沙龙”——当然不是真的沙龙。

“文革”那时谁敢私设沙龙呀。

不过是
些常来的访者聊一聊艺术而已。

他总坐在那张带扶手的椅子上抽着烟斗。

无论谁进来或走掉,也很少起身。

可能因为来到这小小“沙龙”的大多是他的学生。

他在耀华中学任教美术,我不是耀华的学生,但我崇拜他。

他那种带着浓重的后期印象主义影响的油画,在“文革”那个文化贫瘠而苍白的年代,叫我们这些求知甚切的年轻人,如沐清风,耳目大开。

④那时代的画儿全是好似吃了兴奋剂一样怒目挥拳的造反形象。

但在他的画里却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

日光下的河水、白雪覆盖的街道、葱茏或凋败的树木、默默行走着的路人,还有种种室内的“静物”……可是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莫名地神奇与迷人;尤其餐桌上那个总剩着半杯茶水的玻璃杯,晶亮夺目得叫人惊奇。

他赋予这些形象何种法术?是神秘的美还是生命?
⑤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不是那个把日丹诺夫式的“现实主义”奉若神明的时代——如果换做今天——李文珍一定是一位独立画坛的杰出的大家。

可惜,他的才华被那些荒谬的岁月长久地埋没并搁置一边。

⑥然而,李文珍先生却不逢迎时尚,在寂寞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几十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

他那些凝重刚健又颇具灵气的心性之作,不可能挂在当时任何一个画展上,但他决不会为了世俗功利而矮化自己。

这恐怕是那个时代一个有气质的艺术家仅能做到、又很难做到的。

⑦李文珍先生的个子虽然不高,腰板挺直而威风,鼓鼓的脑门下目光温和又镇定。

虽然他是他的家庭艺术“沙龙”的主人,可说话不多。

在他的“沙龙”里谈话很自由,或是谈论谁的画,或是对谁拿来一幅近作议论一番,或是说说笑话。

李先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对他的话我们却十分留意。

他常常冒出一句话,一语破的,道中绘画某一本质。

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

每每此时,我们都如获至宝。

这是不是他的一种教育方式?
⑧他不是那种用自己个人化的模子翻制学生的教师。

尽管他有很执著的个人画风,却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

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化为彼此迥异的艺术。

这样的艺术教育最难得,需要教师的艺术视野宽阔,并善于启发。

其实这才最符合艺术的本质。

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个性。

成就艺术首先是发现个性和完成个性。

记得20世纪60年代,位于
北京的几座国家级美术学院年年录取的新生中都有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

他们都是李文珍的门徒,其中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很好的画家。

然而,这些成功了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的价值,不甘心老师只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还要为他在画坛找到理应得到的位置。

⑨在“文革”刚刚过去的1980年,他的学生们就自发地在天津解放路上的艺术展
览馆举办“李文珍暨学生画展”。

以众星捧月的阵式,将老师簇拥其间。

我曾为那种情与义而感动,撰文相助。

当时,李文珍先生还在世,如今李文珍先生已仙逝多年,身在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执意为老师再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画集,并纷纷写文章忆往事而尽心声。

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

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

今日怀念皆缘于昔日的情谊。

但愿这样纯正的艺术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为更多的人感知。

(选自《“本色人生——画家教育
家李文珍”画集》,有删改。


13.文章第一段,那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4分)
14.通观全文,李文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15.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分)
16.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探究李文珍先生的教育方式。

(6分)
五、(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

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书写工整,不套作,不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一、1【答案】c
【解析】A驽(nú)马风靡(mǐ)B披露(lù)D跬步(kuǐ)针砭时弊(biān)
2【答案】D
【解析】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学习)。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递进)C句读之不知(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答案】A
【解析】“学历”指学习的经历,“学力”指经过学习达到的程度。

“淹没“是指大水漫过,盖过。

“湮没”是埋没的意思,词义比较抽象。

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征询,征求询问。

4【答案】D。

不翼而飞“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突然丢失不见。

本意是不必宣传而自会迅速地传播。

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

【解析】A、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B、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C、无可厚非。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此处用无可非议。

5【答案】B【解析】(A“开展”后缺少宾语C词序不当,应该为“兴起和发展”D 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该放在句首。


二、6【答案】D(就,接近,或选择)
7【答案】C
8【答案】C 。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固定句式,“所以”:“用来”的意思,)9【答案】D
【解析】归:归顺,投降
10【答案】A表提顿语气,不译。

【解析】B 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第一个“乃”,连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竟、竟然。

三、
11.(1)借助于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假、水、绝三个词各1分)
(2)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定语后置句式、上、下、用各1分)
(3)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
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很奇怪啊!(之、不齿、乃、其各1分)
(4)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
(信、从各1分)
12.名句默写略
13.(4分)①一个“逼”字突出了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一个“心甘情愿”突出了作者对李文珍先生人格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分)②交待写作缘起,为下文写李文珍先生奠定了感情基调。

(2分)
14.(4分)为人低调朴实,做事从容淡定;(2分)恪守自我,崇尚艺术个性,不逢迎时尚。

(2分)
15.(4分)“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

“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分)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分)16.(6分)循循善诱,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感悟;(2分)尊重学生个性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2分)坚守自己的本色人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参考译文:
译文一: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深渊,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