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爱情诗对比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爱情诗对比分析研究——《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与
《雅典的少女》为例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摘要: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不乏有关爱情的诗作。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从诗歌创作内容,抒情方式和诗歌意象三个方面来对比探究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雅典少女》
一、引言
爱情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伴随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而爱情诗也因此历久弥新,直至永恒!爱情是什么?是情窦初开时的懵懂,是惊鸿一瞥的心动,是失之交臂的怅然,是相依相偎的激情,是长相厮守的满足,是天各一方的思念,是生死永隔的哀伤,是心灵滴血的凄婉……爱情诗由于捕捉这些万花筒似的纷繁复杂的情感而摇曳生姿,风情万种,古今中外的爱情诗概莫能外。因此,爱情被普遍叫做“生命的皇冠”,是人类至圣至上的情感。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爱情诗,这一为中外诗人所垂青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字魅力和音乐美感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长期以来,人们总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爱情诗不能与西方爱情诗相媲美。事实上,中西爱情诗各具特色,各领风骚,都在世界文坛上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芳香。
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从诗歌创作内容,抒情方式和诗歌意象三个方面来对比探究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二、简述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尽管人类两性之爱情心理是共同的,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历史、礼义、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及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差异,即中西爱情诗学是有所不同的。朱光潜先生在其《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曾这样总结中西诗歌之区别:“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下面我们将从表达方式、审美形态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来简单的分析中西方爱情诗的不同。
1.表达方式:“含蓄”对“直接”
含蓄是中国文学的本色, 是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辜正坤先
生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书中对含蓄作了解释:“义象贵含蓄, 正是要求诗人不要把话说得太直、太露,而是要把意思隐藏起来, 不是字面上的简单言传,而是言外之意须使人心领神会。”
具体说来, 汉语爱情诗歌的含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 重环境描写, 这是由古人传统的作诗手法决定的。在汉语爱情诗中, 比兴的手法又是其主要的修辞手法之一。第二个方面: 委婉表达,含蓄婉约之美是中国诗歌鲜明的特色。中国诗歌忌讳“说破”。中国诗歌的表达常常不是一种一语道破、直露的表达方式, 而是一种隐晦曲折的、婉转的、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
如果说“含蓄”是中国爱情诗的本色的话, 那么“直接”就是西方爱情诗的显著特征了。西方爱情诗的直接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重心理描写;与汉语诗的委婉曲折, 通过外在环境或具体、典型的外在形象的描写去激发读者的想象不同的是, 西方诗人们注重主观抒情, 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讴歌爱情。第二, 西方爱情诗的直接还表现在其“纵欲倾向”,这里所说的“纵欲”并非是指对欲望的毫无节制, 只是相对于禁欲来说的。不像中国诗人对性采取避讳的态度, 西方诗人们对性是持歌颂态度的。
2.审美形态:“悲愁”对“激情”
以悲愁为美是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形态。中国诗歌中的感伤情调正是诗人审美心态的外现。陈良运先生在《中国诗学体系论》中曾经说过“人之中, 情思深者, 莫若女子, 高楼思妇, 深宫怨女, 她们或深宫独守, 或婚姻破裂,有着人间最痛苦、最丰富、最缠绵的感情, 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篇。”这段话来形容中国的怨情诗最合适不过了。
如果说悲愁、感伤是中国爱情诗的审美形态的话,那么内在涌动的激情就是西方爱情诗基本的审美形态了。对于这一点, 诗人或是理论家们都有过阐释: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正因为中国爱情诗以悲愁为美, 所以诗歌中往往散发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气息。而西方爱情诗由于其内在饱含的激情往往使其带上一种积极、乐观的色彩, 爱情在西方诗人心中往往是战胜困难的勇气、逆境中生存下去的动力。
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雅典少女》比较分析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一颗宁静而明亮的巨星,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生于晚唐,一个动荡的年代,李商隐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从他的一些诗句便可读出他的无奈与挣扎:“薄宦频移产在,当年久索居。哀同庚开府,瘦极沈尚书。”(《有怀在蒙飞卿》)。恰逢15岁那年,被家人送于阳山道观学习道教,在此期间,李商隐爱上了这里的一个尼姑。但因他们的爱情轶事不能为外人所知,诗人又难以抑制内心深厚感情,便把所有的感情都倾入诗歌之中,这便成就了千古名诗佳作《无题》。
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可以说,拜伦的一生是追求自由与爱情的一生。出身于贵族家庭,天资聪慧极赋才情的拜伦年轻时便沾染了贵族子弟风流多情、放浪不羁的习气。这虽然给他带来了社会流言的诽谤和攻击,但也给他的创作带来感情的慰藉和丰富的灵感。《雅典少女》写于1810年他第一次走访雅典期间。那时,拜伦去东方旅行,行至雅典,并寄宿在一个英国领事遗孀的家中,他爱上了遗孀的女儿特瑞莎。他们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名作《雅典少女》。
1.诗歌创作内容
无论在何时代,在哪个国度,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相似的。李商隐和拜伦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毫不例外。在他们的爱情诗中,两位诗人对待爱情都忠贞不渝,渴求与爱人长相厮守。然而在爱情主题下,两位诗人诗歌的具体内容却大相径庭。
首先,《无题》中,首联便告知读者整首诗的中心内涵,特别是“别亦难”三字,相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二字奠定了整首诗的季节,并暗含相思之意。因为离别相思之苦,人如花一样日渐凋零。其中“春蚕”二句,比喻中寓象征,表达出一息尚存,念情不断的离恨与挚爱。颈联诗人不说自己牵挂之苦,转而想对方思念之痛,情深如此,扣人心弦。尾联写绝望中透出希望,借用青鸟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美好遐想,细细品来,却又无限悲凉。整首诗道尽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离别之痛,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段撕心裂肺的爱情悲剧。
在《雅典少女》中,拜伦斟酌词句,运用大胆又充满活力的词汇刻画出一位美丽的雅典少女形象。诗中,诗人引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词汇来描绘雅典少女的美貌,如“墨玉镶边的眼睛”、“无拘无束的鬈发”等,诗人所用意象生动活泼,清晰明了,大胆而又准确地刻画出他心目中的女神———魅力四射的雅典少女形象,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并通过反复吟唱“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