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合集下载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类型:审批前公示项目名称:《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公示日期:2012年7月13日~8月13日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1.规划背景(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战略转型期,转型发展成为“主旋律”,转型和生态是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时代要求。

(2)国内产业转移由传统的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逐渐转变为“梯度转移”和“跨越转移”共存的格局,为阳泉主动、选择性的承接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省委书记袁纯清在阳泉调研期间提出把全面推进城镇化做为阳泉市转型发展的目标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化,“率先全面城镇化”是新时期阳泉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要求。

(4)新时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省、市“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相关规划的出台都需要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加以应对、落实和衔接。

2.现状概况2010年全市总人口136.86万人,市辖区总人口72.22万人,平定县总人口33.53万人,盂县总人口31.11万人,2010年城镇化率为61.92%,城镇人口84.7万人。

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城区、矿区、郊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县(平定、盂县),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20个建制镇。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4亿元,排全省第5位。

三次产业结构为1.5:59.5: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141元。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城区、矿区和郊区三区及平定、盂县两县。

2.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2011~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区域定位、目标与战略1.区域定位京津冀层面: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与京津冀联系密切的特色旅游城市。

太原都市圈层面:东部重要增长极,联系京津冀地区的门户前沿,率先经济转型和全面城镇化的试点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物流节点。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4•【字号】晋政函〔2023〕121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晋政函〔2023〕121号阳泉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审批〈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晋自然资呈〔2023〕24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阳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阳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山西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区,新材料、新能源与数智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公园山城。

二、强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阳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5.2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5.1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160.9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58.97平方千米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差别化政策。

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构建以现代农业发展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区为核心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承担筑牢太行山生态屏障、保育滹沱河生态带的区域责任,构建“两河四山一泉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积极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进阳平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晋东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地位,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市域城镇体系。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1.09
•【字号】晋政函〔2024〕5号
•【施行日期】2024.0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规划发展
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
发方案的批复
晋政函〔2024〕5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查批准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请示》(阳政字〔2023〕1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阳泉市中心城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片开发总面积218.1476公顷。

二、你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三、你市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严
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序计划和规划用途,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组织实施成片开发,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手续。

《方案》难以实施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批。

四、省自然资源厅要加强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4年1月9日。

关于颁布实施全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的通知

关于颁布实施全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的通知

关于颁布实施全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09•【字号】阳政办发〔2019〕88号•【施行日期】2019.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颁布实施全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及要求,结合阳泉市自然环境和城市区划调整等实际,在原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与划分。

经市政府同意,对其中成果部分《阳泉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调整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盂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及《平定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调整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予以颁布实施,请贯彻执行。

《阳泉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阳政办发〔2014〕93号)、《平定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平政发〔2014〕63号)同时废止。

附件:1.阳泉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调整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2.盂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3.平定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调整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2月9日附件1阳泉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调整成果说明与环境管理要求1.总则1.1目的加强城市声环境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有关要求,加强城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改善声环境质量提供相关依据与环境目标,特编制本区划。

1.2依据与标准本次区划编制依据《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基础资料汇编、图集;以阳泉市城市性质、结构特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规划用地现状,特别是城市的近期规划和城市规划用地现状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定。

“十三五”期末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达标的探讨分析

“十三五”期末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达标的探讨分析

“十三五”期末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达标的探讨分析李国锐【摘要】本文就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及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排放情况及污染物超标内容等进行系统梳理,对该断面进行预测分析,诊断和识别出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相应措施.【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桃河白羊墅断面;控制单元;氨氮;COD;点源;面源;达标分析【作者】李国锐【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桃河流域面积1086km2,考核断面设于郊区白羊墅,位于阳泉市西部。

而白羊墅断面所对应的控制单元主要涉及阳泉市城区、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郊区的旧街乡、平坦镇、李家庄乡、义井镇等,覆盖面积约364.50km2。

本文就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及控制单元达标进行探讨分析。

1 桃河白羊墅考核断面及控制单元现状调查与分析1.1 白羊墅考核断面目标要求白羊墅断面“十三五”期末水质目标为Ⅴ类,除氨氮≤4mg/L。

桃河自寿阳县进入阳泉市,其入境断面晓庄“十三五”期末的水质目标为Ⅲ类。

1.2 桃河白羊墅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据现场调查,白羊墅断面现状水质为劣Ⅴ类。

通过与桃河白羊墅断面2013~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全指标(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外的其余21个项目)分析对比,该断面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COD、BOD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氨氮年均浓度值为2.52~16.47mg/L,超标倍数为0~3.12;COD年均浓度值为36~95.8mg/L,超标倍数为0~1.40;BOD年均浓度值为4.90~18.5mg/L,超标倍数为0~0.8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年均浓度值为0.18~0.47 mg/L,超标倍数为0~0.57。

由此可知,该断面近年来水质持续恶化,尤其是氨氮浓度超标严重,与考核目标的水质要求差距较大。

1.3 桃河白羊墅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现状根据2015年阳泉市环境统计数据及现场调查,白羊墅控制单元内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

[法律资料]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

[法律资料]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阳泉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把阳泉市建设成为跨世纪的现代化城市,特对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依据是:1.《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年编制)》2.《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送审稿)》3.《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修改提高意见》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5.国务院1996年第18号文件6.建设部1996年第525号文件7.《阳泉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96年)8.《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9.《阳泉市国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10.山西省关于城市规划的规定11.阳泉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关于城市规划修编的意见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是: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城市发展新的空间。

2.建立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3.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

4.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布局。

5.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3年(1998年至2020年)。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2005年。

第五条城市规划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包括阳泉市行政辖区,即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面积44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由城市规划市区、规划近郊区、规划控制区组成,面积为566平方公里。

规划市区包括行政辖区的城区、矿区和郊区、平定县的部分用地及主要工矿企业用地。

面积为69.51平方公里。

规划近郊区包括杨家庄乡、平坦镇、义井镇、荫营镇、李家庄乡、平定冠山镇、冶西镇的部分村以及巨城镇的龙庄、石门口乡的乱流村、南上庄村、南坪村。

面积为487.49平方公里。

规划控制区包括关王庙等文物保护区和原坪水库、尚怡水库等城市水源地,面积为9.0平方公里。

第六条城市规划市区为组团式结构,由阳泉组团、荫营组团、平定组团组成。

阳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阳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阳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修编的目的。

为了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加强土地的用途管制,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特制订该规划。

第二条规划修编的任务。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宏观调控指标和我市土地资源的特点,以保护耕地和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保持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并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划分土地用途区,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合理组织土地的开发、复垦、整理和保护,充分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并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指导和约束作用。

第三条规划修编的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山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中共中央中发(1997)11号文件、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1997)6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其它依据:《1996年土地详查变更统计资料》、《阳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阳泉市土地适宜性评价》、《阳泉市土地供需状况预测》等专题研究及相关的专题调查。

第四条规划期限。

以1996年末为规划基期年,2000年为阶段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第五条规划适用范围。

阳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各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行业用地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均应服从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第六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全市农用地面积234.37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29%,其中:1.耕地面积78.09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09%,低于全省29.26%的平均水平。

其中灌溉水田、菜地及水浇地面积2.28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9%,旱地面积75.81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7.1%。

谈阳泉市城市道路网规划

谈阳泉市城市道路网规划

谈阳泉市城市道路网规划王瑞堂【摘要】分析了阳泉市城市道路拥挤的实际情况,针对其道路总量不足、路网密度低、路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路网规划的原则,并对阳泉市整体路网规划作了具体的阐述,以改善该市交通现状.【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41)006【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道路网;规划;宽度;快速路【作者】王瑞堂【作者单位】阳泉市规划设计院,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飞速进展,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国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城市病”,城市道路网不能适应新的交通发展的需求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山西省东大门的山地城市,阳泉市一直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人口密度和机动车的增加,阳泉老城区的街道显得狭窄,路网密度低,交通堵塞,制约了老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与现代生活的需要完全脱钩。

合理改造老城区支路网以改善交通,对新城区的路网采用新的规范进行合理规划,是推进阳泉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

1.1 阳泉市城市道路现状阳泉市作为山地城市,道路建设本身就受到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认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道路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因而交通事故频发、出行困难,车多路少、交通堵塞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阳泉市交通日渐呈现拥挤的情况。

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老区,支路狭窄,停车位缺少使得原本就窄的道路被到处乱停的车占据,交通更显拥挤。

1.2 阳泉市路网存在的问题1)道路总量不足,路网密度偏低。

阳泉市道路容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部分道路严重饱和,拥堵严重。

现状阳泉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网密度为4.45km/km2,低于规范要求5.3 km/km2~7.045 km/km2。

2)路网结构不合理,次干道和支路比例过低。

阳泉市中心城区建设中注重道路骨架的建设,对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重视不足,现状道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仅占道路总长度的31.7%。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28•【字号】阳政办发[2013]102号•【施行日期】2013.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阳政办发〔2013〕10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6月28日阳泉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为加快生态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把生态新城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引领和推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按照《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阳泉市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现代、生态、便利、特色”的原则,秉持“产业驱动、功能复合、服务配套、自然生态”的现代规划建设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二)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与世界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接轨,构筑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科学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创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区。

坚持以规划为指导的原则。

以新区规划指导建设,制定完善的各层次规划,新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都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整体性和权威性。

坚持突出生态和特色的原则。

以“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扩城阔市、生态靓市”战略为总纲,突出新区的立地特点、生态特点、文化特点,打造宜居、宜业并具有独特风格和品质的新区。

坚持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并重的原则。

摒弃重规划、轻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引进科学成熟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实现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推进。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阳政办发[2014]100号【发布部门】阳泉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4.09.05【实施日期】2014.09.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4〕10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9月5日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扩城阔市、生态靓市”四大战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确保我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确保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战略机遇期。

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规划,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阳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情况和影响,全面、冷静、客观分析我市市情特点,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围绕“千亿阳泉、百万新城”奋斗目标,加快实施“四大战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4•【字号】阳政办发[2008]34号•【施行日期】2008.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08〕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营以上企业:《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就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个过程,最终结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根据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阳发[2007]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省政府已经把我市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城市。

为了加快落实《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规划先行的发展原则,增强一体化推进的可操作性,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和我市《实施意见》的要求,提出阳泉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七个一体化”的重点内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打破城乡二元思维惯性,创新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完善提高,统筹谋划城乡各项事业,推动城乡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绘制阳泉发展的美好蓝图,逐步使农村和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和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保护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互补互动的原则,坚持立足实际、指导实践的原则。

三、目标要求以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为总纲,以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七个方面为重点内容,用文本、图纸、影像、沙盘“四位一体”的方式体现规划成果。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7〕136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7〕136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7〕13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18日阳泉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及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规划的衔接融合,做好我市“多规合一”相关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意义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深改工作以及中央和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及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克服当前各类规划繁多、部门各自为政、协调衔接困难、行政资源浪费、标准数据不一等弊端,推动统筹城乡空间资源科学配置。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规划保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为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为底线,产业发展为导向,消除规划空间差异,形成多规统一、集约高效、功能互补、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

通过审批流程再造,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强化政府对城市空间、土地开发、产业布局、公益设施、城市生态等的空间管控能力,确保重要发展平台、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09•【字号】阳政办发[2013]130号•【施行日期】2013.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3〕1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0月9日阳泉市生态新城创新“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根据《阳泉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阳政办发〔2013〕80号)和《阳泉市“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工作方案》,为实现生态新城建设中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阳煤集团企业发展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融合,达到五个规划和阳煤集团发展规划在实施中统一目标、统一口径、统一数据、统一政策,推动生态新城建设,促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创新生态新城“五加一合一规划”统筹协调机制的成果包含规划文本、附图和展示沙盘三项具体任务。

(一)规划文本。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内容要求:一是提出生态新城规划编制的原则和依据;二是界定规划的期限和范围;三是明确新城区域内不同的功能区定位;四是确定新城规划区发展目标;五是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近期、远期的主要指标情况。

(二)附图。

1.产业布局图。

牵头部门:市经信委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牵头部门:市国土局3.城市总体规划图。

牵头部门:市规划局附图要求:需完成生态新城现状图;近期规划总图;远期规划总图;远期基础设施规划图。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31•【字号】闽政文[2012]222号•【施行日期】2012.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2〕222号)宁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请示》(宁政文〔2012〕101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宁德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枢纽港口,新兴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生态宜居的海湾型城市。

城市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按照“临海、环海、跨海”的发展战略,实施对接长三角、对接福州大都市区、环湾整合、集中发展、彰显山海等发展策略,逐步把宁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滨海城市。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市域人口、产业和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乡空间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水平。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776平方公里(不含海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要以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为主体的环三都澳区域为中心,加强福安片区、霞浦片区建设,形成“环湾一体,一城两片”的空间布局,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和设施共享,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村庄和集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合理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90平方公里以内。

要根据宁德市资源、环境的实际,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999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控制范围内,要按照近期主城区南北拓展,远期环湾沿海集中的城市发展方向,逐步完善主城功能,强化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一城四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一、规划期限和范围1、规划期限:2011—2030年。

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和层次(1)规划区:包括市区(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琐簧镇、石门口乡和娘子关镇,共计118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城区,矿区,郊区的杨家庄乡、平坦镇、义井镇、荫营镇、李家庄乡,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的部分村庄,巨城镇的龙庄,石门口乡的乱流村、南上庄村、南坪村,总面积为566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低碳、生态发展为途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将阳泉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保障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特色彰显”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三、城市性质国家新型能源与材料工业基地,山西省东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文化旅游休闲与生态宜居城市。

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达到80万人, 2020年达到90万人,2030年达到10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15年建设用地为84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用地为95平方公里;2030年建设用地为10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按105平方米/人控制。

五、空间发展策略1、空间发展方向策略:向北空间跨越,向南优化提升,向西控制发展,向东生态涵养。

2、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外拓内疏,建设新区;生态融合,组团发展;城矿统筹,确保安全。

六、用地布局1、空间结构:两园、两轴、一廊、三组团两园:中心城区内规划两处森林公园,分别为中央公园和冠山森林公园。

两轴:纵轴为城市的发展轴和景观轴,串联老城、新城和平定组团,形成城市的发展主轴,并串联两座森林公园形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和通廊。

横轴为城市主要的现代服务功能轴,以漾泉大道为依托,联系市级行政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以及商务区及文教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类型:审批前公示项目名称:《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公示日期:2012年7月13日~8月13日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1.规划背景(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战略转型期,转型发展成为“主旋律”,转型和生态是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时代要求。

(2)国内产业转移由传统的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逐渐转变为“梯度转移”和“跨越转移”共存的格局,为阳泉主动、选择性的承接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省委书记袁纯清在阳泉调研期间提出把全面推进城镇化做为阳泉市转型发展的目标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化,“率先全面城镇化”是新时期阳泉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要求。

(4)新时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省、市“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相关规划的出台都需要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加以应对、落实和衔接。

2.现状概况2010年全市总人口136.86万人,市辖区总人口72.22万人,平定县总人口33.53万人,盂县总人口31.11万人,2010年城镇化率为61.92%,城镇人口84.7万人。

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城区、矿区、郊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县(平定、盂县),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20个建制镇。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4亿元,排全省第5位。

三次产业结构为1.5:59.5: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141元。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城区、矿区和郊区三区及平定、盂县两县。

2.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2011~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区域定位、目标与战略1.区域定位京津冀层面: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与京津冀联系密切的特色旅游城市。

太原都市圈层面:东部重要增长极,联系京津冀地区的门户前沿,率先经济转型和全面城镇化的试点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物流节点。

山西层面:山西省东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

2.城乡目标图景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方向,按照加紧落实“率先全面转型、率先全面城镇化”的要求,构建“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新阳泉。

依托较好的经济基础,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3.发展战略(1)由封闭走向融合的区域发展转型战略,融入太原都市圈,构建石太经济走廊,建设中部省域门户城市,全面对接京津冀。

(2)由粗放走向集约的城镇化转型战略,走质量优先、中心城市带动的城镇化道路,引导城镇发展空间上“轴带聚合、内聚外联”,促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协同发展。

(3)由单一向多元的产业转型战略,以传统煤炭产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多元发展的道路。

(4)由隔离走向一体化的城乡转型发展战略,加快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全民共同富裕。

(5)由忽视环境走向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新城,突出创新引领,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四、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至2030年,阳泉市域总人口达到1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万人,农村人口22万人。

2.用地规模至203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23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包含平定县城)规划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盂县县城规划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市域其他镇区规划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村庄规划建设用地33平方公里。

3.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总人口145万人,城镇人口98万人,城镇化水平68%;中期2020年总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0万人,城镇化水平77%;远期2030年总人口170万人,城镇人口148万人,城镇化水平87%。

五、城镇体系规划1.构建“三轴、两心、五重点镇”的城镇空间结构“三轴”分别为南北向城镇发展主轴、盂县———西烟西向发展副轴与中心城区———娘子关东向发展副轴;“两心”为市域中心城市(阳泉中心城区)和市域副中心城市(盂县县城);“五重点镇”分别为西烟、梁家寨、河底、娘子关、张庄。

2.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大城市1个,阳泉中心城区,100万人;中等城市1个,盂县县城,30万人;3~5万人的城镇3个:河底、张庄、西烟;0.6~1.0万人的城镇6个:上社、仙人、下社、娘子关、柏井、巨城;小于0.6万人的集镇8个:东梁、西南舁、锁簧、梁家寨、西潘、北下庄、岔口、东回。

3.城镇职能结构综合发展型城市2个,阳泉中心城区、盂县县城;工业发展型城镇2个,西烟、张庄;物流发展型城镇1个,河底;商贸服务型城镇4个,上社、仙人、柏井、巨城;旅游服务型城镇2个,梁家寨、娘子关;农业服务型城镇8个,东梁、西潘、下社、北下庄、西南舁、岔口、东回、锁簧。

4.乡村发展规划(1)重构乡村地区,采取特色小城镇与产业园区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特色农业(旅游业)+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2)促进人口向城市和镇区集聚。

通过向外拓展中心城区用地,积极推进城镇化,中心城区成为阳泉市域的主要人口集聚区。

进一步扩大盂县县城规模。

(3)农村居民点适度撤并,规划中心村39个(不包括乡镇驻地),其中郊区3个,盂县15个,平定县21个。

六、产业发展规划1.以煤为基,提升传统工业门类(1)煤炭循环产业:沿着集约高效、清洁生产的路径,提高煤炭产业生产集中度、机械化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围绕煤炭洗、配、发,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深加工能力。

重点发展节水电力产业;发挥好沁水煤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利用煤层气;积极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

(2)铝精深加工业:重点发展以民用型材、工业用型材及精铝箔、集成电路和阳极材料等为代表的铝精深加工业。

2.技术创新引导新兴产业培育(1)新型材料:依托资源特点,重点发展以煤为原料生产的碳纤维、碳分子筛、各向同性石墨、活性炭以及特种填料等新材料;引导发展新型建材;充分利用好阳泉铝矾土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不定型耐火材料和不烧制品。

(2)特色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综合煤机,大力发展环保设备。

(3)绿色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工业新型化发展(1)提升服务层次,发展现代物流业。

(2)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明确发展定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由电子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教育培训以及商务金融等构成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4.构建“一区、两板块、五园区”的工业布局结构一区:一个采煤产业区;两板块:两大城市工业板块分别为阳泉中心城工业板块和盂县城市工业板块;五园区:五大城镇工业园区分别为西烟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张庄煤化工工业园区、河底物流产业园区、杨家庄新型材料工业园区、龙川新型材料产业园区,园区规模控制在3~10平方公里。

5.农业发展规划(1)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积极发展三大农业产业:“小杂粮+蔬菜”、“核桃干果+生态林业”、畜牧养殖。

(2)促进农业、旅游业互动发展。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生态环境规划1.构建指标体系和功能框架引导全域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2.划定生态功能区,分区提出管制措施和建设要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水源涵养与森林保育功能区、农业与水土保持功能区、城镇建设功能区。

3.“四核、七廊、两圈、一网络、多节点”的生态网络结构,建构城乡绿色空间格局。

4.能源节约,利用生态技术,建设绿色、生态、低碳城乡。

八、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铁路系统规划(1)“四横一纵”的铁路网,“四横”为东西向的朔黄铁路、石太高速客运铁路、石太铁路复线和石太电气化铁路;“一纵”为一条南北向的阳盂南北铁路连通阳涉铁路,贯穿市域,将四条东西向铁路连通。

(2)规划白羊墅、河底、乱流3个编组站,规划阳泉北站、阳泉站2个客运站,规划阳泉、河底2个货运站。

2.市域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五纵六横”的公路网。

3.公路客运系统(1)规划客运总站2个,为阳泉客运站、盂县客运站,按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

(2)规划重点客运站5个,为平定客运站、河底客运站、娘子关客运站、梁家寨客运站和苌池(藏山)客运站,按二级客运站和三级客运站标准建设。

九、公用设施规划1.市域供水规划(1)中心城区:供水水源近期以娘子关地下水为主。

加快建设滹沱河引水工程、松塔水库调水工程,为中心城区开辟新的水源。

(2)盂县县城:保留现状兴道泉地下水源地,扩建地下温池水源地。

滹沱河引水工程实施后,作为盂县县城第二水源。

2.市域排水规划(1)中心城区: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新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荫营污水处理厂,扩建平定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日。

(2)盂县县城:扩建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6万吨/日。

3.市域供电规划(1)电源规划:迁址改造、关停电厂3座,新建电厂13座,新增发电容量4419兆瓦。

新增主要电源包括:西上庄电厂、阳光电厂二期、阳煤热电厂、娘子关“以大代小”电厂、河坡“以大代小”电厂。

(2)电网规划:500千伏电网:规划新建500千伏阳泉南变电站,容量2×1000 兆伏安;220千伏电网:规划220千伏公用变电站达到14座。

其中保留现状5座,扩容改造1座,规划新建8座。

十、规划实施1.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1)强化市域总体规划的地位,明确各部门、各级政府的责任与任务。

(2)完善市域城乡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体制。

(3)推动空间管制的实施,加强重大项目选址的管理。

(4)建立健全规划评价监控、监督检查机制,完善规划决策机制。

2.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1)城乡统筹政策:淡化户籍制度,合理引导城乡人口空间流动;创新土地政策,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产业引导政策:建立关键资源的开发预警制度;区分不同的产业类别,实施差异化的政策引导;通过设置门槛、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产业空间集聚。

(3)区域协调政策:加快区域交通衔接;协调区域旅游开发;统一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4)加强法规宣传和公众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