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3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石壕吏》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长已矣(yl yl) 老妪(yd) 幽咽(yQ)
• • • •
〈二〉新课引入
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三〉阅读提纲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
2、查找简介作者及背景
教师明确: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不过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乂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
《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四〉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翻译整首诗。
教师明确: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看大门。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生,死者从此长别离。
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不过出门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五〉讲授新课
1、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
(1)第一段:石壕吏(hdo)暮:傍晚。逾(汕)走(古今异义):跑。行:走。
■
(2)第二段: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
(3)第三段:邺(yQ)戍(shCi)戌(xu)戊(屈)戍点戌横戊中空,注意区别。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再也。妪(沙)虽:即使,虽然。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4)第四段: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Q)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
2、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
(1)教师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
(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
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
(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乂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结构:开端(1)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
结局(4)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
〈六〉课堂练习
1、了解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
2、请同学用词语形容石壕吏。
(凶暴蛮横不可一世)
〈七〉课堂小结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五、作业设计
1、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实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
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六、板书设计
石壕吏
时间地点事件
(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社会动荡不得安宇
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宇
官吏:呼一何怒凶暴蛮横不可一世
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担
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情口姓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