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与传奇疑难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戏与传奇》疑难解答

1. 何谓南戏?

南戏,又名“戏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是北宋末叶到明嘉靖末期,由最

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主要用南曲演唱,故又称“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文”、“南曲”。又因为最早起源于温州,旧称永嘉,而元代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现形式统称为“杂剧”,故而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的题材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剧本体制不很规范,语言比较俚俗,音乐和演出上也有很大随意性。“四大南戏”和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代表作品。

2. 南戏与北剧有何不同?

南戏是在讲唱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代言性表演发展而成的。其作者,尤其是早期作者大多是书会才人,他们读书不多,文化修养不高,以创作剧本为谋生的手段。因而南戏的创作注重观众的欣赏口味。而北剧的作者多为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以杂剧作为寄寓心志的工具,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这决定了南戏与北剧的以下不同:

(1)内容上,南戏多婚姻爱情故事,叙事性强,抒情性弱,而且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的主体意识不强烈,很难在剧中人身上看到作家的影子。北剧内容比较广泛,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单,剧本抒情多于叙事,正色之外的人物形象都比较单薄,作家的主体意识比较强,剧中人物身上常常有作家本人的认识与感慨。

(2)在篇幅上,南戏长短自由,篇幅一般较长;北剧一般一本四折,篇幅较短。

(3)语言上,南戏多口语俗语,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4)音乐曲律上,南戏曲调清柔婉转,而北剧曲调高亢劲切。且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且受南方方言影响,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均有严格规范。

(5)在演唱形式上,南戏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而北剧每本都由正旦或正末一人唱到底,演唱形式单一。

(6)在乐器伴奏上,南戏以鼓板为主,北剧以弦索为主。

3. 简述南戏、传奇的创作分期以及这一分期的依据。

南戏与传奇的创作以嘉靖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明初至嘉靖年间为南戏向传奇的转化期;隆庆至明亡为传奇创作的繁盛期。

分期的依据主要有:(1)从哲学思想来看,对文学创作(包括戏曲创作)有重要影响的阳明心学在隆庆年间初步得到朝廷承认后,影响更为巨大;(2)就戏曲创作自身而言,传奇形式体制由此完备,传奇作者开始活跃;(3)在演出方面,作为明代戏曲演出重要一环的家班,也在万历至明末时期特别兴盛。

4. 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南戏与传奇的差异表现为:

(1)在创作主体和演出对象上: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成,演出对象主要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演出,还搬演与文人雅座上;

(2)在题材内容上: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

(3)在体制上: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

5. 传奇剧本在体制上有哪些特点?

传奇剧本体制特点表现为:(1)剧本不再标题目,而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2)剧本“分出标目”,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剧本,是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刻本》荔枝镜》;(3)剧本分卷,分卷体例的出现和定型大约也在嘉靖年间;(4)每出后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

6. 何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所谓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的是保存在《永乐大典》残卷中的三部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是现存的早期南戏代表作,基本保持了戏文的原来面目,对今天研究宋元南戏具有重要意义。

7. 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由于南戏与北剧的日益融合,由于文人作家的逐步参与,南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表现在:

(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爱情婚姻家庭是南戏的重要题材,但是对这一题材的表现,南宋和元代的侧重点则明显不同。在南宋时期,婚变负心是剧本关注的中心,如《张协状元》就是一本负心剧。而到了元代,由于科举考试长期停开,婚变负心产生的土壤不复存在,也由于文人因素的渗透,对坚贞爱情的正面肯定、对士子的颂扬成为创作的中心,如《错立身》写豪门子弟延寿马爱上了戏剧演员王金榜,甚至为了爱情放弃舒适的生活,与父亲决裂。而《小孙屠》表现的家庭伦理题材,则与元代晚期杂剧对道德伦理的关注相一致。

(2)在艺术表现上,南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从《张协状元》到《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张协状元》的俚俗转向《错立身》、《小孙屠》的优雅诗化。再次,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张协状元》中人物塑造还不够清晰,而《小孙屠》中的人物已经鲜明丰满多了。尤其是李琼梅这样一个向往爱情幸福、最后却重踏烟花老路的从良妓女的悲剧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

8. 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四大南戏”,也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本。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如《拜月亭》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荆钗记》相传为元末柯丹邱所作,这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中的作用。

(2)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都肯定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兄弟之情,宣扬孝悌观念,《白兔记》则写刘知远由流浪汉成为皇帝的发迹变泰故事。这些题材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创作的渗透。

(3)艺术表现上,“四大南戏”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四大南戏”的成功和《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戏创作的生命力。

9. 结合分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表现在:

(1)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

(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

(3)曲词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也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

10. 高明《琵琶记》对南戏《赵贞女》做了哪些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