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发展大打“多彩”品牌] 贵州文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文化发展大打“多彩”品牌] 贵州文化元素
核心提示: •近年来,贵州推出了以“多彩”为主流的文化常常在全国媒体出现,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多彩”文化的“贵州现象”无疑在现在跨越式发展的贵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富集的贵州无疑拥有巨大的发展价值,但一直以来,贵州都以落后著称。
厚积而薄发,贵州文化的重点突破,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建设“文化大省”诸多举措催生的花朵。
2005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为突破口,在全省、全国掀起了“热爱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的贵州文化自觉、自醒、自信的全民性经济文化热潮,打响了“多彩贵州”这一内涵丰富的贵州品牌,也收获了文化产业革命性变革的丰硕成果。
五年“多彩贵州”一路走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更加明晰了“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在文化上率先突破的思路,依托贵州多元文化富矿的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重点突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经过不断的发展,“多彩贵州”如今的面貌,也让我们感受了不同的内涵价值。
在贵州文化和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人大副主任顾久,也让记者一同见证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大格局。
作为贵州一位知名文化人士、教授。
贵州省人大副主任顾久给人的印象特别深,不是因为他的头衔,而是他朴实厚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贵州,只要谈起顾久,人们都知道他的风格――学术一流、仁慈宽厚、为官清廉、心系民生。
2010年6月13日,在贵州省人大办公室,记者采访了顾久。
在畅谈贵州文化时,顾久充满激情和独特的观点,不管分析贵州文化“刚”还是
分析贵州文化的“柔”。
总之,贵州独特的文化视角真正让记者感受到了“多彩”的另一面。
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生存的系统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从贵州相关历史资料来看,贵州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从“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确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因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息、繁衍、发展独特的省份。
从理论来看。
顾久说,要真正理解贵州民族文化的含义,是宽泛和有针对性的一个话题。
但文化的根基就是两个:生存和生活。
生存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即自然界一切存在的事物保持其存在及发展变化的总称。
生活也包括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人在生存期间为了维生和繁衍所必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计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即为食、衣、住、行生活。
广义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谈文化就应该先掌握人类发展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从文化角度来看,顾久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文化逐渐发展起来,但礼俗还是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包括这些民族每天的衣、食、住、行等。
这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形成家庭的关键因素,也就是一个群体生存的系统的文化。
而贵州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即使现在城市正在发展之中,也是小农经济发展和扩大再生产之后的手工技术的融合。
也就是说,单纯的生存一直是贵州民族文化发展的主流。
然而,从真正的现代化发展来看,两种经济形态都有好处,因为原始的东西都不一定坏,现代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好,真正好的是两者的融合。
因此,单纯的从文化二字来看贵州,我们只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贵州文化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成长还需要过程。
顾久主任这
样说。
贵州文化需要大力宣传
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贵州的发展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除了地理环境、经济因素之外。
顾久认为,文化因素也是一个左右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设置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到清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也就是说,随着汉族文化挺进贵州,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也就渐渐被融合了。
因为这些文化的碰撞,使得贵州明清两代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文人群体,还出了3个状元。
顾久分析认为,其实当时出现这么多文化人的原因,除了文化碰撞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国封建官僚思想的影响。
这群人之中,真正后来建功立业的没有几个,即可以看出。
但有的确实成了英雄,成了历史人物。
顾久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就是清朝光绪时礼部尚书李端芬(1833―1907年),清朝贵州贵阳人。
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密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关键时刻上书敦促变法,光绪皇帝特提拔他为礼部尚书。
变法失败后,慈祥太后以“竞将大逆不道之康有为等滥行保荐,并于召对时一再百陈”的罪名,将他发配新疆。
李端芬的《请推广学校折》,提出了“一经五纬”的改革纲领。
他认为人才关系国家之强弱,激励人才是当务之急,应从中央到地方创设新式学堂,引进新思想、新知识,“以此为经”。
另一个就是现在埋葬大方县城的奢香,”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夜郎自大”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龙场九驿”
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赫赫业绩中的一座丰碑。
明王朝亦把奢香当作巾帼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称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这些人可以称为贵州的英雄,是真正为贵州历史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因此,这样的历史人物留下的不仅是精神,还有贵州不灭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就需要大力宣传。
这也是贵州“刚”、“柔”并进的文化。
贵州“多彩文化”就是少数民族风情
说到贵州民族风情,我们就会一下子想到很多,比如侗族村寨、安顺地戏、毕节土司等等。
也会想到贵州这个歌舞之州,美酒之州,文化之州,这里确实是歌的海洋,舞的海洋,是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的旅游文化圣地。
顾久分析说,贵州的旅游文化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除了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之外,还因为很多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来原始的那种美。
比如,侗族的侗族大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年的中央电视台都会看到她们的影子。
千人合唱,万人合唱,那种原生态的音乐就是荡气回肠。
即使三岁的孩子,在当地他们也会唱,这是一道非常美的风景线,被称为天籁之音。
还有苗族的锦鸡舞,非常古朴,非常优美,也被称为天仙之舞。
即使很多少数民族,也有他民族传统的很多特点。
这些传承的习俗,就成为今天贵州发展独特的文化,不仅吸引人,而且内涵丰富。
比如,瑶族的男女谈恋爱时,女子住的房间上有一个很小的洞,男生在外边,女生在里边,要是谈得觉得同意了,就让这个男孩进她的家门了,他们完全是没有父母包办,没有受到封建的约束,自由自在的去谈。
而这些传统,原来应该是一种含蓄的形式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就成了一种有意义的文化。
它不仅世世代代延续着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书写着社会发展的文化。
顾久还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56个民族当中贵州就有49个,贵州世居少数民
族有17个,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和传统的文化。
当这些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融合形成一个庞大体系之后,多彩多姿的文化体系就出来了。
因此也就成了今天贵州旅游文化的开始。
也是贵州经济发展一个“硬”品牌。
“清茶淡饭”式教育更适合青年一代发展
当前,我们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这个宏大的思路也一直是顾久主任关注贵州“多彩”文化发展的前提。
无数年来,顾久对贵州“多彩”文化发展特别重视,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他特别关注。
顾久说,青少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础。
孩子们的思想一定要解放开来,老师特别要把孩子当人来教育,而不能当成一个工具。
他说,陶行之先生原来就主张“教育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
”“在中国宜办粗茶淡饭的教育。
”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功利化的东西较多,对于孩子来说,就应该不能受到这样的影响。
这也是违背教育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是教育无法发展的基础。
“清茶淡饭”不仅有益青少年思想发展,也有利于他们教育水平的提高。
多年来,顾久都一直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发展。
他说,农村教育往往面临这样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农村里又有一大批上了初中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上不了大学的年轻人,“如何让他们的眼睛亮一点,腰板直一点,脑子活一点”,怎么把他们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是一个沉重的课题,值得教育部门反思、探索。
因此,重视贵州文化的发展,一直是顾久主任重视的问题。
2008年,他全程关注的“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活动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
他说,因为老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就应该受到尊重。
顾久简历:顾久,1951年9月出生,贵州贵阳人,民盟成员,文学硕士,大学教授。
曾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机厂当工人;任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在贵州省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2007年06月至2007年12月,任民盟贵州省委主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2007年12月起,任民盟十届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2008年01月,当选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