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中考政治 第5节 正确对待好奇和从众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复习 新人教版
![中考政治 第5节 正确对待好奇和从众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复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490e267c1cfad6185fa777.png)
3.如何看待“追星”问题?(必背)
①初中生“追星”是在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所做出的 行为。
②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明星往往有着美丽的外 表、大方的举止,其中一些人还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昂的 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
③明星也是平常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善于从不同 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①对长辈的思想言行:我们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 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应该指出,并坚持自己 正确的选择。
②对公共传播媒体: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们要采摘什么, 抛弃什么,避开什么,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③对“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 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各式各样的新潮娱 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当红明星,属于“社会流行” 现象。 对“社会流行”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流,人 云亦云。
6.正确对待网络
(1)网络交往的优势 ③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 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 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 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 修养,
6.正确对待网络
(3)中学生怎样对待网络?(必背) ①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②上网要适度,决不能沉迷。 ③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学习健康知识,做到信息节 食,不浏览不良信息。网上交友聊天要适度,不要到社会上的网 吧进聊天室。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不信 谣、不造谣、不传谣。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 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 ④以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0346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c.png)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七年级政治教案篇一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育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3、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
2、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
2、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3、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4、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第十三、十四课内容,计划用6课时授完。
第13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总第6、7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语: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一定的情绪之中,或平静,或快乐,或伤心。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陕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陕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f68aaac850ad02df804132.png)
第一课做自己的主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避免盲目从众、把握好好奇的方向,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从众的利于弊,了解好奇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教学要点1、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2、学会主宰自己第一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和行为。
能力培养学生可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知道从众心理是青少年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从众心理,不要盲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两个大小相似,但不一样的圆,一个是实心圆,一个是空心圆,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圆是否一样大,如果不一样,那个大一点?(这个部分,可以由学生引导,也可以教师引导他们说出错误地的答案)让学生反省自己先后答案不同时由于从众心理引起的。
然他们体会到从众心理就在身边。
小结这就是一种从众现象,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活动一、找一找、想一想1、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从众心理的现象。
2、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从众现象一般都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
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是从众现象。
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从众心理渗透在我们的身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链接与拓展1、阅读书上导致从众心理的一般原因。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思考p2的故事,完成选择题。
巩固活动二、议一议1、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我们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从众心理:学习从众、消费从众……这些从众心理所产生的后果都一样吗?2、分小组讨论书上p3——p4的情景一、到情景三的材料。
3、教师总结从众心理的利于弊,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
4、学生齐读p5“指点迷津”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从众的利于弊。
并思考要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可以怎么做。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12.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12.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396282fdf61fb7360b4c65ab.png)
在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抵制不了不良诱惑,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起因于自己最初的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一问题。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阅读感悟:“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土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各抒己见]:我们应如何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提示学生结合教材第15页的“知识链接”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我们要学会辨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既要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的消极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板书设计】: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实话实说]:
①好奇心曾经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②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因为“过分好奇”而让你难堪或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事情?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总之,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引导学生思考:宋某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深渊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点拨: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探究交流: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过分好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教科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案[1]
![教科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203c17069eae009581bec42.png)
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一、课标要求1.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和实施道德行为,抑制不道德行为。
3.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6.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对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的分析入手,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心理现象,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独立思考,走向自主。
教材客观地分析了中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的从众现象,即“追星”和“偶像崇拜”,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对从众行为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追星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合理选择,承担责任。
本单元内容包括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从众与自主”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现象和利弊方面来分析从众现象。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分为两个标题,“透视‘追星'”和“超越崇拜”,分别从现象和理性分析角度透视中学生中存在的追星现象,给学生搭建讨论的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材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从众现象及其心理学解释。
认识从众现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了解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学会自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是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
了解抵制团体不合理压力的方法,培养抗拒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能够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达到对崇拜的超越,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3061230066f5335a8121f1.png)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教材分析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
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学情简要分析1.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2.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3.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帮扶能够接受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是学困生,需要小组的多多帮扶和老师课堂上多加关注,给予点拨和讲解。
学习优势:学生知道很多的明星,对违法行为有着简浅的认识.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2课 第一框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课
![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2课 第一框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课](https://img.taocdn.com/s3/m/049efe1843323968011c9294.png)
《一个少年毒贩的悲剧人生》
18岁的刘成军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 法院以贩毒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刘成军说 “第一次碰到毒品时觉得很好奇。一个年纪 比我大的朋友在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拿出‘白 粉’来吸,然后就叫大家都试试,大家都试 了,于是我也试了。”刘成军说了,第一次 吸毒品其实并不好受,头晕,想吐,但是因 为要面子,大家都觉得吸毒是很‘酷’的事 情,所以就吸了,也没有想过会很轻易地上 瘾。当
怎么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十倍的努 力去研究。终于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 空中建立“家乡“。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 是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姊妹,它消除了人 类的无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
好奇心是人类对未知事 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 有所成功的前提,是促进社 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应 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呢?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好奇 心的认识。
2:你有没有因过分好奇遭遇过 尴尬甚至犯过错误?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 于激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 会;把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 会,伤害自己。对于好奇心,我们既要在 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又要 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好奇心,趋利 避害。
刘成军吸毒上瘾后才知道,那种白粉末有多么贵, 平时母亲给他的零花钱根本无法满足如此昂贵的 消费。于是他就开始小偷小摸,或者勒索一些低 年级学生的钱财。后来在毒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 一个‘朋友想他介绍了可以长期提供资金的方法, 那就是以毒养吸。”当时我并不是想要靠贩毒来 发大财,我只是想通过卖毒品来筹集吸毒的钱, 对于一个吸毒成瘾的人来说,只要能够找到钱来 买毒品,什么方法都会去用的,况且,我们这些 小人物只是贩毒环节里最底层一环,所获的那点 钱只够买一点毒品。”可是,就是这一点利诱, 把刘成军送进了监牢。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主题、目标简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主题、目标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455a56f46527d3240ce0c8.png)
3.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偶像与自我
透视“追星”
知识目标: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解决代际矛盾,实现和谐相处。知道教师职业的崇高,值得我们尊重;尊师的具体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意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父母、老师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感恩。
能力目标:培养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学会尊敬、理解和感恩,提高自身修养,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与父母相处、与教师载相处的能力。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主题、目标简表
单元主题
课
主题
三级主题
课目标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跨越代沟
走近父母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
一念之差与
一步之遥
一念之差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10a54e0816fc700abb68fcaf.png)
你可以例举类似 的例子吗?
请问:
这样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吗?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于激 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有所 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会; 把 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会,伤害 自己。
怎样正确对待好奇心?
一方面: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 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 极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 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 康成长的保证。
据说人永远不可能用自己的舌头添到自己的手肘。
据说,看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 用舌头舔手肘。
想一想:从小到大, 你自己曾经对哪些事物产 生过好奇心呢?你又是如 何做的呢?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 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 探索的心理状态。
我们现在有螃蟹吃是因为有人好奇而第一个去 吃了螃蟹,发现非常美味 瓦特发明蒸汽机不过因为他看到烧水时的情景 感到好奇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好奇之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据说打喷嚏过于强劲了,会导致胸腔破裂,但是如果你想 要将这个喷嚏强行忍住,却会导致你头或者是脖子中某个血管 的破裂。 据说在你打喷嚏的时候,如果你坚持睁着眼打,说不定会 把你的眼球给一起打出来。 据说如果你打电话,超过一个小时,那么你耳朵里的耳屎 会增加大概 700倍左右。
据说如果把最普通的那种白炽灯泡放进嘴里就拿不出来了。
青少年应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 不固步自封; 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克服从众心理的途径有哪些?
1、提高知识水平。 你要成为你自己 2、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 既然成为一粒种子 3、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 就要萌发出希冀的芽尖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教学设计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38d15bf7ec4afe05a1df11.png)
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既善于学习他人智慧和经验,又能逐步培养自己的个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
正确阐述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双重性
教法及教具
图片、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信息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教学设计
课 题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心》
课型
新授课
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正确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等心理现象影响的辨证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动口、动脑,在思考与交流中体会本课的学习目标。
这个内容涉及到法律和道德范畴,学生不容易领悟得到,所以,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回顾学习内容,直接过渡总结全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讲述故事《仰望天空》导入。
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活动一:探究“什么是从众心理”
播放视频《隐形的绳子》
地上并没有绳,但还有那么多人跨过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点出“从众心理”的概念。
活动二:分析“如何正确认
识从众心理”
列举出生活中存在的从众心理现象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从众现象
4.诗文赏析:《你要成为你自己》
活动三:探究“什么是好奇心”
导入:是的,我们要成为我们自己,要放射出夺目的光芒,那还需要一种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好奇心。
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从众心理和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697221f2910ef12d2af9e7f8.png)
你要成为你自己
既然成为一粒种子 就要萌发出希冀的尖芽
既然成为一个音符
就要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
既然成为有生命的灵魂
就要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知识链接
好奇心会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 两 的兴趣,为人类造使我们走向深渊, 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作为青少年,有这样的好奇心,应不应 该触碰?
偷看不健康书籍
抽烟酗酒
知识链接
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 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 究,发挥其积极作用。 克制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 防止其消极影响。
知识链接 好奇心 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
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倾 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 理状态。
在成长过程中,你曾对那些东西,哪些事情产生 过好奇?
瓦特
改良蒸汽机
富兰克林
避雷针
达尔文 进化论 莱特兄弟 飞机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好奇心的积极影响 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造福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12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丹阳市吴塘初中 陈莎
设疑导思
这则视频反映了什么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
——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 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 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 理现象。
从众心理大搜索
在青少年群体中,有哪些典型的从众现象?
发型 追星 穿衣 购物 打扮 自习课 听歌 看书 做作业 午休课
知识链接:
从众心理的影响
有利于我们增强集体意识
积极
有利于良好作风和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使人缺乏主见 束缚人的思维 扼杀人的创造力 使人丧失个性
消极
知识链接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caa94ab6c77da26925c5b072.png)
湖南的一个少年何骥,因为好奇发现了鸡蛋是 大头先出母体的,这一发现得到许多生物学家 的称赞,因为,在文献中都没有记载过。 小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吸了第一口海洛因。吸 毒一口,羊入虎口。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吸 低了成绩,吸坏了身体,吸干了财产,最后跌 进了犯罪的深渊。
结乎人人都有,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A、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现象 B、从众心理总能克服固执已见、盲目自信等 缺点 C、从众心理总会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 D、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有从众心理
你有过分好奇遭遇过尴尬甚至犯过错 误吗?请将你的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 于激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会; 把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会,伤 害自己。 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 对于好奇心,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又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 和法律的好奇心,趋利避害。
羊群效应:
在一群羊面前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 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 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 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 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1、这则报道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从众心理
2、你有过或看过从众心理的现象吗? 请从学习或生活中举例说明。 3、“从众心理”好还是不好?
一、从众心理 1、什么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指 ____________ 2、从众心理有什么影响 ?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①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二、好奇心 1、什么是好奇心?好奇心是指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2、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好奇心的两重性) 3、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好奇心?
走自己的路课件
![走自己的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487d3a6c175f0e7cd137f4.png)
考点聚焦
考点拓展
考题探究
解题指导
第8课时┃ 走自己的路
解 题 指 导
示例 小惠疯狂地迷恋韩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明星的衣着发型、 举手投足都会使她激动不已;她经常在课堂上拿出明星照欣赏;为模仿明星的穿戴 ,她不惜以绝食方式向父母要钱;本来成绩很不错,现在成绩却一落千丈。同学们 劝她不要痴迷,她反而嘲笑同学们“OUT”。 请你简要评析小惠的言行。
解题指导
第8课时┃ 走自己的路
答 案
①人无完人,明星也不例外。我们应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明星,既 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②要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 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逐步告别盲目,走向清醒;告别迷恋,走向理智;告别幼 稚,走向成熟。③我们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但不能仅仅停 留于崇拜,要让明星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 们学习的榜样,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第8课时
走自己的路
第8课时┃ 走自己的路
考 点 聚 焦
课标要求: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考点聚焦
考点拓展
考题探究’
解题指导
第8课时┃ 走自己的路
考点1 从众与自主
问题
解读
(1)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 1.从众的含 就跟着怎么做,这就是从众。 义及表现 (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①有助于完成群体目标(有的从众行为有利 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 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②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 自信心。③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 2.从众的作 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 用是什么 (2)消极影响:①盲目从众会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 ? 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 ,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 造力等)。②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 集体的事业。③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 目从众开始的。
思想品德知识细化(四)
![思想品德知识细化(四)](https://img.taocdn.com/s3/m/134d39d0d15abe23482f4dd3.png)
思想品德知识细化(四)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7(1)正确认识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和庸俗情趣的危害,善于识别真伪,拒绝盲目从众,自觉抵制各种庸俗情趣和不良诱惑。
(2)学会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正确对待好奇心,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积极的兴趣。
(3)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正确对待明星,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
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8(1)正确认识学习压力,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知道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2)明白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知道考试焦虑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影响。
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基本方法。
(3)面对升学和就业选择的人生重要关口,懂得选择的重要意义,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4)认识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的更高要求。
1.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9(1)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2)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在挫折中成长。
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0(1)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理解关爱集体的原因。
(2)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因。
(3)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主动为集体建设作出贡献,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4)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和意义,知道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关系。
1.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41(1)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品德,并付诸于日常实际行动。
八年级政治上册6.2走向自主教学设计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6.2走向自主教学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001e8edd88d0d232d46a00.png)
走向自主学习引导课标要求: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和实施道德行为,抑制不道德行为;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目标: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知识目标: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知道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作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导入:以故事导入主题。
故事如下:1976 年出生的郝丁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郝丁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郝丁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郝爸爸决定与儿子郝丁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
“协议”中郝丁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
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用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从众的危害和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先学自研1.缺乏和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受、和等方面的限制,思想还不太成熟,特别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因而比较容易盲目从众。
人教版政治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人教版政治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dbac12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a.png)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一课时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善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个性,不盲从。
【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等心理现象影响的辨证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全面地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思辨归结。
教学过程:一、【设境示标】演示情境:《心理测试》(利用媒体展示,可用小品表演,可用语言描述)。
1、屏幕上打出三条线段abc(见示意图),请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与左图中的标准线段x是否相等?(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2、稍后,依次找6位有威信的同学,上前仔细观察后回答:线段a\b\c与标准线段等长。
3、再请其他同学回答,连续多位同学回答a\b\c与标准线段x等长。
4、请认为a/b/c与标准线段x等长。
5、老师公布真相:刚才我们做的是心理小测验,其实a/c与标准线段x等长,线段b稍短些;上前观察的6位同学是老师故意安排的‚托‛。
6、采访任意两位认为a/b/c与标准线段x等长的同学。
请他们谈谈前后的心理变化。
设疑导思:◆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归结导入:其实,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人人都有,它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心理现象。
例如生活中存在的‚随大流‛、‚跟风跑‛现象。
有人认为从众是一个贬义词,一种坏习惯,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此外好奇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第1节《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教育精品PPT
1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 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 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留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 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 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 乐大师和权威人才,小泽征尔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 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委席上 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的精心设计的“圈套”!
(1)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
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
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医疗教育精品PPT
13
《一个少年毒贩的悲剧人生》
18岁的刘成军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贩毒 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刘成军说:“第一次碰到毒 品觉得很好奇。一个年纪比我大的朋友在大家一起 玩的时候拿出白粉来吸,然后就叫大家来试试,大 家都试了,于是我也试了。”刘成军说第一次吸毒 其实并不好受,头晕、想吐,但是因为要面子,大 家都觉得吸毒是很“酷”的事,所以就吸了,也没 想到过会轻易上瘾。 当刘成军吸毒上瘾后才知道,
根据日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如何“成为我自己”?
医疗教育精品PPT
5
《看热闹》
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 镜“看”天空。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 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公 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肯定是发 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 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 原来天空什么稀罕物也没有。
提问:看了“小泽征尔故事”,你有何感想?
医疗教育精品PPT
2
学习目标
1、认识自己的从众和好奇心理。 2、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和好奇心理?
医疗教育精品PPT
3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7—12页的内容。
1、阅读p7页,小泽和伽利略的故事对你有何 启发?
2、阅读P8页,通过活动归纳我们如何正确对 待从众和好奇心理?
3、阅读P10页,根据“实践得新知”活动和结 合自己的情况,思考从众的原因有哪些?
4、阅读P9、P11页,测试自己的好奇心有多 强。
医疗教育精品PPT
4
自学检测:生活再现
七年级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人家在看、 在谈,我不看、不谈,显得太傻帽、太老土; 人家在买、在玩,我不买、不玩,显得太寒 酸、太落伍了。同学一起看一起聊,我不关 心、不加入,会跟不上时代;同学们在一起, 大家说去买、说一起去玩,我不去,也显得 太不合群了,所以。。。。。。
送进了监狱。
医疗教育精品PPT
15
好奇心对人的影响
(2)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 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
社会,而一旦与恶结缘,它就可能诱使 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情景1 晨读课上书声琅琅,平时不怎么喜欢读英语 的小王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读起来。
情景2 转学到初一(4)班的小华,看到同学都有 整理错题的习惯,也学了起来。
情景3 小明发现自己的数学题答案与其他同学们的答 案不一致,就把自己的答案给改了,结果却错了。
情景4 班里许多同学过生日大摆宴席,似已成风。后 天就是小张的生日了,他心想:别人都这样过生日, 我也不能例外,但是囊中羞涩……
是什么导致这个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医疗教育精品PPT11 Nhomakorabea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 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 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 心理状态。
医疗教育精品PPT
12
好奇心对人的影响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 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 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 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 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 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那种白色粉末是那么贵,平时母亲给他的零花钱根 本无法满足如此昂贵的消费。
医疗教育精品PPT
14
于是,他就开始小偷小摸,或者勒索一些低年 级学生的钱财。后来在毒资及其短缺的情况下,一 个“朋友”向他介绍了一种可以长期提供资金的方 法,那就是以毒养吸。“当时,我并不是想要通过 贩毒来发大财,我只是想通过贩毒来筹集吸毒的钱, 对于一个吸毒成瘾的人来说,只要能够找到钱来买 毒品,什么方法都会用的,况且,我们这些小人物 只是贩毒环节中最底层一环,所获得的那点钱只够 买一点毒品。”可是,就是这一点利诱,把刘成军
联系上述情景,谈谈从众心理对我们
? 的学习生活的影响医疗教育精品PPT
8
二、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
对待从众心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辩 证看待。
(1)消极的一面是可能抑制个性发展,束 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2)积极的一面,既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 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 目自信等缺点。
医疗教育精品PPT
9
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1)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 法,不固步自封。
(2)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 迷信,不盲从。
医疗教育精品PPT
10
“潘多拉”魔盒
从前,有个人捡到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 “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 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 子,可总在想: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 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好奇心的 驱使,打开了盒子。结果,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 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犯罪等等灾难。原来这是 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看到那些被双目失明的小男孩“欺骗”而跟着凑热闹买望 远镜看天空的人,你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笑 .
实际上,欺骗人们的不是那个小男孩,而是
人们的从众心理。
医疗教育精品PPT
6
什么是从众心理?
• 指个体在社会群 体的无形压力之 下,不由自主地 与多数人保持一 致的心理现象。
医疗教育精品PPT
7
生活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