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同济大学金融系学姐考研经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2014一战教训
我毕业于上海的一个二本院校,但当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在我所在的省是比一本线高8分。
我的成绩还可以,在大学每学期都能拿到学习奖学金,但这并不说明什么,因为大学的考试就是比谁的临时抱佛脚能力强。
很幸运,我这个能力还算强。
大学第一年,我读的是行政管理专业。
大一结束我参加了学校的转专业考试,转到金融学专业。
当时没考虑到未来的打算,转专业只是因为金融学是我校最好的专业。
很幸运,全校五个名额,我转成功了。
可是接下来的三年,我承认自己学业上是荒废了,上课不怎么听,考试临时抱佛脚。
在准备考研复试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多么的差劲,最基本的都不知道。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大学一定要注重专业课的学习。
社会活动可以参加,也有必要参加,但这不是重点,最重要的还是学习。
我大学搞了很多活动,等到毕业之后才发现,这些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而且搞的自己心静不下来。
准备考研是我进大学就想到的事儿,我认为以后工作的时间有很多,没有必要急着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储备知识,气质在以后会慢慢显现出来。
而且由于本科院校不知名,我一直有个名校情结,想感受下名校的环境和氛围。
也算是对读书时光画个圆满的句号吧。
所以到了大四,我自然而然选择了考研。
具体的大学生活这里我不多说了,总结一下就是,我算是个基础还行的学生,由于高中学习的是物理化学,思维还算灵活,喜欢数学。
在考研的大队伍中,我算是中等水平吧。
毕业那年一月份的研究生考试,我参加了,失败了。
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儿,如果那样的复习状态我也能考上的话,那这研究生考试也太没有挑战性了。
叙述下失败的过程和背后的原因吧,如果有同学和我当年的状态很像,那赶紧的,调整自己,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1、我复习开始的比较晚,我的同学一般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看书了,看高数的教材、背英文单词、翻翻专业课的书。
而我真正开始复习是大四上学期开学的时候。
考研最佳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段是大三的那个暑假,而我完全没有把握住。
2、对于辅导班的错误认识。
看周围的同学都报辅导班,由于心理作祟,当年我报了海文(数学、英语)、海天(政治)的全程辅导,以为辅导班可以帮我省点劲,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对于我来说,辅导班就是浪费时间。
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否定辅导班的教学。
想充分运用辅导班,是基于自己已经把书看了一遍,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通过辅导班来一次总结和提高。
而我,暑假上课的时候,脑袋里空空的,上会儿课就想睡觉。
而且老师上课的速度超级快,跟不上。
就这样,暑假的大好时间我就荒废在辅导班里,而且还身心疲惫的荒废了。
要知道,在课堂不听课,睡的也不踏实,怪难受的。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2014
3、爱情。
都说如果不在大学谈场恋爱,那么以后踏入社会后会后悔的。
我现在想来,谈恋爱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考研复习是需要绝对安静的心境,谈恋爱会影响到自己。
不管你的男朋友或是女朋友考不考研,自己还是要权衡好,当断则断。
不要日后后悔。
我不想再回忆这段感情,现已记不太清,也不想多啰嗦。
总之,除了爸妈没有一个人是真正为你考虑,人都是自私的。
情人和亲人不一样。
4、侥幸心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想投机取巧,侥幸过关,那么注定最后的结果是失败。
只有多看多练,坚持下去,最后才会有好结果。
那次失败的复习,我看的书太少了。
数学:过了一遍教材和李永乐的复习全书。
真题没做完。
英语:基本没看。
考前背了一点作文模板。
政治:翻了一遍大纲解析。
专业课:指定教材看了一遍。
分数线340,我考了308.正确率百分之60.我当时就在想,只要正确率提高到百分之70,那我就能上同济了。
这么想来,不难。
二战经验
经历过一次考研,虽然失败了,但是心中还是有数的。
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考研不是靠小聪明,而是要勤奋,花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大四下学期,也就是毕业前六个月,我基本没有看书,也没有坚定再来一次。
当时就在想,要不要先工作积累点社会经验呢?可当我看到其他同学每天网上投简历,然后满上海跑着面试,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我想想还是算了。
何必这么早就拼事业呢?先积累知识,以后慢慢拼。
那六个月我经历了人生中的低谷,各种倒霉的事情全都发生了。
伤心啊难过啊,差点没一口气憋死。
还好还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恢复了元气。
毕业典礼一结束,拿着毕业证、学位证直奔浦东机场,飞韩国玩了一个礼拜。
7月1号回国,我开始奋斗了!
7、8月份——主要看数学和专业课,英语大概每天1篇阅读理解(痛恨英语,有时候不想看就不看)。
数学:根据大纲的指示先把四本教材翻了一遍(同济高数两本、线代和概率论我看的是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2014
自己大学发的教材),回忆回忆。
然后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由于我没买新版的,所以看着自己去年看过的书,多少还是能回忆一些,这样速度还挺快。
数学光看是不行的,一定要跟着做题,哪怕做不全也要做。
这一过程培养的是做题思路。
对了,重要的一点忘了说,要做笔记!把大纲里有的知识点总结一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以后有概念模糊的情况可以随时翻阅。
考研数学基础一定要打牢。
怎么打牢?做笔记!
专业课:看了同济考研的指定教材(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周平海的西方经济学)以及尹伯成配套的两本绿皮面习题册。
很多人都问周平海的书要不要看,我觉得要看。
指定教材总共就两本,为什么不看呢?再说周平海的书又小又薄,翻一遍很快的。
大多数内容尹伯成的书里都有,所以看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那些尹伯成书里没有的内容。
有些名词解释还是挺重要的。
我当时先看的尹伯成,看一章教材做一章习题。
做题的时候发现习题册里很多内容教材里都没有,一点都不配套!这个问题我下面会再说。
大概了看了一遍书做了一遍题之后,我翻了一遍周平海的书。
两个月就是这样。
9、10、11月份——主要是数学、专业课,政治英语每天带着看。
数学:我先做了本高教出版社的《数学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这本书很少有人推荐,但我真觉得很好。
更进一步的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打牢基础。
它把大纲的要求进行细化,把知识点总结的非常好。
看完一遍,我觉得对数学这门课就会有个框架式的认识。
里面也有穿插着真题,但是题量很少。
看完这本书,我就开始做真题了。
先做小题目,也就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这也是进一步的打基础。
总共做了两遍。
再做大题目,两遍。
最后整体的做,计时间,模拟考场。
一遍。
当然,做题时犯错忽视的内容要在笔记本上整理,不清楚的概念要画出来,方便以后的复习。
专业课:又把尹伯成的书看了一遍,但是这一遍不单纯是看,而是将书本的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怎么办呢,做笔记!我用的A4纸,横过来写,框架式的排列。
每一章什么内容,什么重点,笔记里体现的很好。
这一过程看似枯燥浪费时间,但其实效果非常好,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了整理的掌握,而且还进行了一次有效记忆。
推荐大家一定要做笔记!!再者,上面提到的问题,习题册不配套。
这就需要看高鸿业的宏微观。
这两本书是国内西方经济学的权威教材,看完你会发现,尹伯成的书好像就是抄这两本的。
高鸿业的宏微观,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看完一章做一章尹伯成习题册的习题。
第二遍是对前面整理的笔记,每一章做个补充。
政治:9月份政治大纲出来,大纲和大纲解析这两本书是必备。
政治的选择题很重要,我买的习题是高教出版社的《政治配套1600题》,后来考完政治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很好,我选择题考的很不好,扣了18分。
所以政治的习题参考书,还是要多看看别人的经验。
任汝芬还是肖秀荣,大家自行选择下吧。
政治的大纲解析我只看了一遍,其实还是要多看,至少两遍。
在政治这门课上,我花的时间不多,差不多每天两个半小时。
英语:单词也没时间背了,关键是背了也记不住。
前两个月我就做真题来着,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边做真题边查单词。
也没有规定时间做,就是随意的做,每天的量都很少,因为英语做时间长头会晕。
推荐一本书《读真题记单词》,这本书把真题的单词总结的很好,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2014
再简单的单词都有。
可惜啊,我当时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没看完。
11月份,我开始每天读背作文,作文分是一定要拿住的,不难。
买的作文书还是张剑的,后来还买了本考试虫的《万能作文》,N多人推荐,可我觉得一般。
12月到考试前:全面总结,各门课都不能放弃。
数学:继续做真题,一到两遍。
后来我还大概翻了翻一本高教出版社的《考研数学120种常考题型精解》,有些内容对我挺有用的。
考试前就是翻自己的笔记,回忆相关内容,把公式记记。
专业课:整理历年真题,特别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因为这两部分内容会重复的考。
当真题里出现的内容自己还不是很清楚时,就得继续翻书,四本书都得翻,直到弄明白为止。
当全都整理好了,下面就是背诵了,专业课不背是不行的。
我当时就拿出自己整理的笔记以及真题里的名词解释,每天背。
至少背两遍。
名词解释至少三遍。
政治:看时事政治,我买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三,推荐这本书,挺好的!然后一月份的时候,大家都疯买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当时把这四套卷说的特神奇,就买来做啊。
做完就背答案,希望考试能蒙上一两道。
可最后考试的时候似乎没有原题,但是有些内容还是考察到的。
所以这四份考卷,推荐推荐!
英语:背作文!找语感!
最后,祝18年的考生一切顺利,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