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获奖作文指导如何巧用获奖作文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巧用作文素材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1】

先来看看第一组材料:

1、酥润的春雨、猛烈的夏雨、淅沥的秋雨、凄冷的冬雨;

2、飘逸的朝雨、急骤的暮雨、断魂的清明雨……

桔灯引路:不同时间里,同一事物的表现是不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古到今、由朝至暮、寒暑交替,迥异的条件,催生出素材的不同表现,为我们收

集素材提供了方便。

选材窍门:从时间变化上拓展内涵。

再来看看第二组素材:

1、“噼哩叭啦”打在瓦片上的清新的乡村雨;

2、“嘀嘀嗒嗒”敲打铝窗所发出的烦人噪声的城市雨;

3、雾气弥漫的山林细雨;

4、威力强大的海上台风雨……

桔灯引路:不同地点,同一事物又有天壤之别。每个事物都有它施展的舞台,由天入地、从平原到高山、自海上至空中,地点不同,事物就有所变化,而这变化为我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选材窍门:从空间变化上拓展内涵。

最后来看看第三组素材: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听出的是舟渔之乐;

2、“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听出的是豁达从容;

3、“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林黛玉听出的是凄凉;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听出的是亡国之痛……

桔灯引路:人是有情感思维的,看待事物往往带有感情烙印,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特性。这正如一根拐杖,儿子当玩具、父亲当收藏、爷爷当工具。另外,还可将它与社会万物联系起来,寄寓它新生命、新深意,即所谓的“象征”,从而拓宽写作广度,加深写作的内涵。

选材窍门:从心理感受上拓展内涵。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2】

对于名人素材,现在用的已经够滥的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很多同学在运用中总是不加选择、不加修饰地长篇累牍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吗?绝对能用,但是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材呢?

一、把握一个运用原则:融入自我,感情真挚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感情真挚”。历史人物和我们距

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历史人物素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我”

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挚的感情,也就不可能运用此类

素材写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人物

的精神和思想时,要深入到人物的“内里”,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

不要简单地用一种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时,还要

将“他”的行为与心理与“我”进行对接,让“他”走近“我”,靠近“我”,与“我”心心相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动荡着彼此的心灵感应,才能文真字切。惟

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寻找的切入点

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绝对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为手中

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为没有素材而随便拉一个来凑字数。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让素

材与作文话题对接起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

自然地将素材与话题对接,那还是不要用的好。更进一步还要求这种对接能有独特

的角度。因此对素材要寻找的切入点。素材的切入点可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话题。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素材宝库。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屡遇挫折却毫不退缩的

品格,屈原的爱国热情和坚持理想的品德,项羽、荆轲、苏武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

神,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

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立志报国的精神,等等。这些

都能用来阐释很多话题。例如2009安徽高考《弯道超越》:

人生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生命的辉煌就必须经过“弯道”的磨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在领导红军反围剿时,四渡赤水,南涉乌江,

来往兜圈,尽走弯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达开一样葬

身大渡河了。*在弯道中寻到了生机,走出了胜利。

苏东坡,面临过人生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

才子变成贬往黄州的迁客。就在黄州这个弯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浮华,从而

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苏子从弯道上走出了精彩。

2、从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话题。就是说要横向拓展素材。这就要我们关注所

写人物周遭境况:他的亲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

社会特征……也就是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例如对屈原要关注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对

曹操要关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许攸等等)的关系,对诸葛亮要关注他和刘备刘

禅的关系,对岳飞要关注他和宋高宗的关系。这里面也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

有些话题适合从这个角度切入。如“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竞争与合

作”“信任”“宽容”等等话题。

3、从对人物的评价切入话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褒贬都有。

例如对项羽、曹操、诸葛亮等争议都很大。甚至对于屈原,一般都认为他死得伟大;但也有人认为屈原太执着,他其实不必死,就象陶渊明说的“世与我而相违,复驾

言兮焉求”,不妨洒脱一点。我们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可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切入,

也可从反面评价的角度切入。

三、选择文体与运用恰当方法

(一)记叙文体

记叙文体可在选择叙述角度和发挥想象两方面上做文章。

1、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二是第二人称的叙述,三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1)第一人称。这个角度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较大的发挥余地。我们可以把自

己与历史人物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历史人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话题需要

展示其行为的心理过程,表现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暴点不为人知

的“内幕”。

(2)第二人称。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就是把历史人物置于我们的对面,拉

近和历史人物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加亲切感,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就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叙述者

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只知部分,没有写心理活动。

2、发挥想象

充分发挥想象可以运用两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