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民族性格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两国民族性格比较
邓小雄
[摘要]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中美两个民族的性格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从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行事稳重因循守旧与乐于冒险勇于创新;内向与外向;爱面子与讲实惠四个大方面对中美两国民族性格进行比较。
了解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美国;民族性格;比较;差异
前言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宗教、历史、文化等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各种交往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影响到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的发展。
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性格,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中美两个民族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了解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群体意识比较强烈。
中国人注重整体价值,强调个人应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体利益,由此便形成了重义轻利的传统公私义利观念。
轻视个人利益,强调群体利益,这种心态树立起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家族、社会、国家强烈的义务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责,形成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
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使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群体得以稳定地发展和壮大。
但群体意识忽视和压抑了个性发展,个人缺少自由发展,缺少独立思考,因此中华民族虽然人数众多,但顶尖人才却相对过少。
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与历史上的小农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政策、地理环境和重要人物有关。
小农生产使人们对集体有很大的依赖性。
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
政策使农业增长缓慢,人们之间的连结易趋于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差异。
中国的地理环境自成完整的体系,宜合不宜分,民族间强调的是群体的和谐。
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儒家学派大师强调“天人合一”、“大一统”等思想,对群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群体意识使中国人形成了依赖性的人格,主要表现重视人情关系的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中庸谦逊的性格,万事都瞻前顾后,以“和”为贵,少有独立见解,缺少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美国人个体意识强烈,崇尚个人主义。
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国家和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干涉。
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欧洲由于私有制深入到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法律和权利关系,个人主义开始产生并发展。
美国是移民国家,主体是欧洲的移民,他们为逃避政府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远渡重洋而来,后来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陆所追求的也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同时,在这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不强,由此产生了一个多元制社会。
多元制也为思想的自由表达和实现提供了可能。
此外,美国三面临海,还有一面是广阔的西部,这使美国人的思想能自由驰骋,得以自我个性的张扬。
个体意识使美国人形成了独立性的人格,个人依靠个人的努力获取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强调对自然界的改造,强调个人的奋斗。
因此美国人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2 内向与外向
在世界观方面,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相反相成的两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强调统一。
尤其是中国文化,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依靠直觉或直观思考,把个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统一体。
因此,在自由观上则向内探求,把追求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和谐,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协调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以使个人身心和整个外部环境相适应作为进入自由境界的条件。
加上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辅以道家、佛家思想,因此形成了极强的内向型民族性格。
中国人把人看成是一个自足的存在,认为人生价值的判断来自人的心性,来自人的善端,注重道德的修养。
内向型的民族性格一般表现为性情温顺、尊老爱幼、内向含蓄、安分守己、谦虚谨慎、中庸守常、知足常乐。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在待人接物时,做到要谦虚,讲礼
貌,要注意言行得体。
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和赞扬时,人们习惯于表示谦虚,而接受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中国人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举止庄重,谨慎从事,说话委婉含蓄,习惯于忍让。
中国人因谦虚而出名。
在公开场合,中国人一般不爱发表意见,也不愿公开表态。
非得说话或表态时,喜欢兜圈子,用委婉含蓄或模棱两可的语言,不喜欢直接触及问题的要害。
因此中国人办事效率并不高,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出头,在科学领域创新不足,因此科学比较落后。
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时,往往会在这一点上被误解或产生文化冲突。
世界观方面,西方认为世界相反相成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对立的、并存的、相互独立的,如精神和物质,主体与客体等都是对立、并存和相互独立的关系,强调对立。
对于西方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超越自我,向外延伸,向外探求,客观地认识自然界的存在,以达改造自然的目的。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就形成了以“求真”为目的的科学型文化取向,西方人与中国人注重德性不一样,他们具有崇尚理智的传统。
美国由于受基督教和新教传统的影响,认为物质财富的获取与上帝的恩施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他们把人看成是不自足的存在,是一个罪人;把价值之原追溯于上帝,形成外在的超越。
由于人的不自足,人只有不断地向外探求,不断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人才能由一个不自足的存在转化为一个自足的存在。
求变、求动的取向使美国人形成了向外索取的外向型民族性格。
在为人处世上,外向性格突出表现为放纵个性,好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喜欢以我为中心,强调个人成就,追求个人享受,自由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肯定。
因此,美国人有很强的个人自信心。
外向型性格的人感情比较外露,不拘礼节,说话坦诚、直率,不含糊,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他们注重个人隐私,乐于标新立异,有创新精神。
因此,美国人办事效率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在短短的几百年间,科学飞速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3 行事稳重、因循守旧与乐于冒险、勇于创新
中国的几千年的农耕自然经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虽然西方思想和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中庸之道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中国人在感情、行事上
讲究不温不火,中庸适度,保守恋旧。
具体表现为崇拜祖宗,不轻易改变,陶醉于以前的辉煌,因此社会变革和科学进步都比较缓慢。
美国民族具有外向、热情奔放的性格,讲究创新,富有探险精神。
美国的祖先初抵北美大陆时,那儿基本上还属于一片未开发的土地,他们是第一批开拓者,自然条件的恶劣和气候的多变,使他们随时应付大自然的挑战,于是人和自然常处于一种相峙、对抗的状态, 特别是美国的西进运动,也需要他们高度发挥主体能动性,从而培养了美国人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信念。
因此,他们思想开放,不喜欢因循守旧、固守陈规,倾向于求变求新。
美国民族文化的真谛在于所有事物都在变化,变化永不停顿。
因此美国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后来居上,不断赶超,造就了目前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美国社会。
4 爱面子与讲实惠
面子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告意象。
中国人的价值观内化于心性,讲求个人修养和品行,这些心情的外在表现,就成了人的脸面。
由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亲戚套亲戚,朋友连朋友。
在与人交往时,讲求“人情面子”。
人们认为有“面子”是一种荣耀,是别人看得起你;没“面子”是一种耻辱,是别人看不起你。
由于中国的农耕文化形成的中庸思想,中国人把个人的价值的体现和幸福的获取更多地求助于人,求助于个人在群体中的形象和地位,而不是求助于自然。
因而“面子”的作用在中国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到个人自尊问题,还会影响到个人前途。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
人们为了“面子”即使做错了事,也不敢认错。
有时为了“面子”,在朋友和熟人面前会打肿脸充胖子。
中国人养成了在言行上不愿得罪人,逢人说好话的习惯。
在实际的交际中, 讲求万事以和为贵,与不同辈份和身份的人意见不同时,为了给对方或双方保全“面子”,通常避免正面的冲突和争辩,喜欢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
中国人在这一方面往往被西方人误解, 认为“言行不一致”。
爱面子往往也使中国人屈从权威,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美国人比较务实, 他们更关心的是保全自我的面子。
由于“天人相立”的哲学思想导致他们形成了个人至上的价值观。
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他们更多地考虑了自己的标准和利益,有时甚至要牺牲别人、朋友或家人的利益。
他们认为个
人利益、个人实惠要比人的脸面重要。
因为利益是实在的,而面子是虚的。
在商业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利益以合同、契约来规定,“面子”在美国社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里,人人都在为挣钱而忙碌,多讲情面会限制竞争,影响个人利益。
特别是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人不会顾及情面而忍气吞声,他们往往选择利益而不是“面子”,做错事时,敢于当面认错。
美国人的讲实惠的性格与美国人的个体意识和个人的独立性有关。
个人主义和由此形成的独立性人格让美国人敢于追求个人的权利、利益和幸福。
5 结束语
随着中美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两国间的民族性格也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发展。
中国的民族性格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如开始强调尊重个性,强调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
美国的民族性格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虽然两国的民族性格没有以前差别大,但中美两国的民族性格的差别还是存在的。
民族性格各有优缺点,无所谓孰优孰劣。
坚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了解中美民族的性格差异,有利于增强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意识,减少文化冲突或误解,有助于人们预测对方的交际行为和交际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锋针. 从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看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J]. 北方论丛,2003,04:43-45.
[2]常晖. 从文化渊源看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 民族论坛,2004,07:57-58.
[3]张梦. 世界观与民族性格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03:62-64.
[4]陈沛照. 从文化渊源看国民性差异——中美民族性格比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7,01:113-116.
[5]常晖. 从文化渊源解读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06:34-36+97.
[6]敖朝晖.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1:118-120.
[7]齐朗,张玉凤. 从习语翻译看中美的民族性格差异[J]. 黑龙江科技信
息,2009,26:166+292.
[8]董博. 中美两国文化及国民性的比较研究[J]. 世纪桥,2009,23:54+57.
[9]王春香. 剖析中美民族性格差异及其对广告语言的影响[J].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1,01:36-38.
[10]苟红岚. 从文化渊源透视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 外语教学,2002,03:91-94.
[11]崔雪茹.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9-112.
[12]张宏毅. 早期美利坚人的民族性格[J]. 世界历史,1986,08: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