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多元化经营是当前国内外企业寻求快速发展的战略途径之一,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实施多元化经营来提高经营业绩成为大多数企业追求的成长战略。然而,自多元化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仍无定论。多元化经营是理论界与实践界争相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深受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青睐。在国内许外多元化经营的实例当中,虽然不乏相对成功的经典案例,但许多开展多元化经营公司的绩效不仅没有得以改善,反而陷入多元化“陷阱”。这不仅是一直困扰企业界的难题,也是目前理论界在不断思考和争论的命题,而现阶段不同学者对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结论因论述方法或切入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深入研究多元化经营战略及其绩效不仅可以为我国当前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借鉴,同时对我国企业经营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从中寻找多元化经营对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提出适合的经营战略建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经营的时期及面临
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自身价值,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多元化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CaPon(1988)和他的同事发现,把业务限制在较窄范围内的公司的业绩要比多元化范围很广的公司的业绩要好,而基于共享市场来实现多元化是这三种多元化类型中业绩最好的。
Varadarajan(1986)以美国前24大产业中每个产业的前十名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以企业产品数量作为多元化程度的度量指标,以权益报酬率(ROE)、资产报酬率(ROA)、销售增长率(SGR)和每股盈余增长率(EPSGR)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高度多元化企业的绩效要好于低度多元化的企业。
John和Ofek(1995)选取1986年至1988年间共321个样本,采用事件法研究资产处理对营运绩效及报酬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若是处理和公司主体业务较不相关的资产,则股票报酬率在宣告时会有正的超额报酬,且专业化程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即增加专业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Lang和Stulz(1994)以1978一1990年间Compustat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营单元数和Herfindahl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以托宾Q值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以企业规模、股利政策和研发投入为控制指标,结果显示企业价值与多元化经营呈负相关关系,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即多元化企业相对于专业化企业具有较低的托宾Q值,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越高,价值损失也越大。
Berger和Ofek(1995)通过对在1986—1991年期间的3659美国家企业进行了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他们衡量了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把它作为若干个单一化经营公司的估价之和的比值大小,并把这一比值定义为公司溢价。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资产总额乘数进行估价时,企业因实行多元化经营导致价值损失12.7%,以销售收入乘数估价时,企业价值损失14.4%,以息税前收益乘数估价时,企业价值损失15.2%。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融资能力等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价值损失也越大,多元化经营存在折价现象,折价比率在13%—15%左右,而且他们把多元化划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更大。
Montgomery(1985)挑选1972-1977年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的128家企业,研究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公司绩效越好。在控制产业因素下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化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国内研究现状: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杨雷(2001)以1999年以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多元化经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主导业务型与相关业务型两类企业的绩效最佳,而非相关业务型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苏冬蔚(2005)对1999年底前上市的1026家公司在2000一2002年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分析,用《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公司的各项主要业
务重新归类,以此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指标。此外,从不同角度计算企业价值,并采用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经验分析,通过间接检验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实证含义,深入分析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理论与实际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现象,多元化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值一账面值比、托宾Q值和超额价值。
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关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且能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即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张卫国、袁芳和陈宇(2002)以沪深两市共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他们用熵指数作为测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指标,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作为企业绩效的测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经济绩效越差,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公司,其经济绩效普遍好于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公司。研究指出我国公司应当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相关、低度的多元化战略。并且实行多元化战略后,公司应当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各项多元化业务。
洪道琳、熊德华(2006)利用1999一2003年间数据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特征(规模、年龄、成长性、控股股东类型等)、行业特征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多元化会损害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明显关系
刘力(1997)分析了1994一1995年21家纺织行业和29家电器行业的财务数据,对他们的多元化水平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企业其他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利润之比、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利润之比作为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以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以资产负债率(D/A)作为衡量企业负债能力的指标,以多元化程度指标为自变量,以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对1995年和1994年两年得数据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多元化经营对企业没有明显影响。
姚俊、吕源和蓝海林(2004)用1999年至2001年三年的数据,以沪深59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他们以熵指数度量自变量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以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因变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以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为控制变量,进行了实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