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难为易巧授抽象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难为易巧授抽象理论

有一次,大思想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赶进圈,可是任凭他俩前拉后推、累地精疲力竭,也没把牛赶进圈。这时,他家的女仆见此情景,就拔了一把草顺利将牛引进了圈。由此可见,做一件事情运用巧妙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同样,在化学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达到最

好的效果。尽管高中学生在心智上已有一定发展,但在遇到某些抽象概念的学习时仍然感到

吃力,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利学生学习。

一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

实验永远都是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对于抽象理论的教授,实验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在

教授“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

下温度的改变,对于这两个概念学生的印象必然深刻。如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与其引章摘

句地说明这是哪位名人发现的,又被多少位著名科学家论证过,不如让学生们亲自做实验,

得出的结果更让他们信服。

二形象的模型教学可使问题更加明晰

在介绍分子构型如正四面体型、三角锥型等时,要学生在脑海中显现它的形状,并不是一件

易事,如看到模型就比较容易说明。再如,NaCl 晶体构型本身就较复杂,要知道一个钠原子

周围有几个氯原子或者其他具体情况,仅凭想象很难做到,而通过模型就可以非常直观地解

决相关问题。一件形象的模型往往比长篇大论更有效,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恰当的比喻有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俗语说“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单独理解不容易,但如果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往往会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经常有学生反映对这部分概念

总是感到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其实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好比喻这种方法,学生就不会感到腾

云驾雾、教师也不必感到难以驾驭了。首先,说明物质的量只是一个人为规定的物理量,1

摩尔也是人为确定的,可以把它与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单位做比,如一打一般指12 个,二打即为24 个,同理,1 摩尔指6.02×1023个粒子,2 摩尔即为12.04×1023 个,不同的只是“打”指

的物质是宏观的较大的东西,而摩尔指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有时也可以把1 摩尔比做

有固定数目的一堆粒子,也可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摩尔这个单位有些类似“束”、“盒”、“团”这

样的集合单位。在研究1 摩尔分子中含多少摩尔原子时,如1 摩尔H2O 中含2摩尔H、1 摩

尔O,共3 摩尔原子,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1 个

中变出了3 个,1 堆变成了3 堆。这时可以提问:“一打鸡蛋中有几个蛋黄、几个蛋白,各是几打呢”?回答是:“12 个蛋黄,12个蛋白,都是1 打”,再问:“若每个鸡蛋都是双黄蛋有几

打蛋黄、几打蛋白呢”,回答是:“2 打蛋黄,1 打蛋白,共3 打”,同理,H2O 就像双黄蛋,H 为蛋黄,O 为蛋白,所以1 摩尔H2O 中含2摩尔H、1 摩尔O 共3 摩尔。这样解释既有趣味性,又非常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再如H 原子电子运动的规律可比喻为小蜜蜂在花上的

采蜜过程:在花心处出现的次数最多,离花越远机会越少。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总是作为一个观众、一个看客,而没有参与进来,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因

此让学生活动起来、参与进来就很有必要。在介绍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的特点——动、定、变时,可设计一个学生活动:左右两队各十人,代表反应物、生成物,当两队人员依次以同

样速度连续走到另一队去。学生就会发现两队一直保持十人,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却是一

种动态平衡,而当两队学生移动速度不一致时,平衡即被打破,发生移动。这样的演示必然

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乐于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而且形象化的演示也使原本抽象的

概念更易理解。。

五紧密联系生活

说到蛋白质的变性,虽然通过实验学生也能明白什么是变性,但为了更贴近生活可举例:在紫外线照射下脸易长斑,就是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打针时用酒精消毒,也利用了蛋白质的变性。如羧酸的酯化反应,可以联系生活中炒菜时加醋后再加点酒,菜会更香,这样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六运用高科技手段

有些抽象知识不易理解,又找不到可实际操作的实验或模型,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电脑、投影仪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如电子云的讲解就可以用Flash 制作动画说明。另外,化学平衡的教学用电脑教学更形象化。有机化学中的断键、成键用动画显示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授抽象理论时,教师就应尽一切努力化难为易,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易于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铮.心理学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2

[2]周哲波.浦老师和他的学生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9

[3]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欧阳文珍、伍德勤.初中班级管理[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10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刘知新主编.梁慧姝、郑长龙著.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王希通主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