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万竹园的屋顶规制及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万竹园的屋顶规制及形式
薛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建筑理科二班,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万竹园的建筑细部做法,顶的样式、檐部做法及装饰构件等传统建筑信息。
作为济南民居建筑的代表,济南万竹园历史意义丰厚。
万竹园整体布局以至于建筑细部装饰明显的带有东西向文化交流时期遗留下来的宋代风格,有清楚地表现出南北向文化轴交流时期所形成的北国江南格调,钢劲雄厚,又不失清雅通透。
精选了大量万竹园建筑屋顶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古建筑其屋顶各方面的特征。
关键字:济南万竹园屋顶檐部装饰形式
0 引言
民间有句谚语:“山看脚,房看顶。
”在北方传统建筑中,屋顶是利用当地材料适应气候地理环境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和结构相结合的表现方式。
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意义,
1 项目概况
济南较大规模的居住院落比较少,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万竹园。
万竹园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公园西侧,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居于
西部,园内有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还有4亭、
5桥、1处花园。
总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吸取北京
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
元代,因园内筑有“胜
概楼”,赵孟頫曾有诗描写其壮观,称“济南胜概天下少”。
1985年,李苦禅纪念馆建于此园内。
平面布局以较规整的四合院或几进套院为基本单元,总
体建筑形式朴实无华,建筑风格可以说是“潇洒似江南”,
它们保持着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又深刻反映了
济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图一万竹园平面图(来自景点介绍图个人拍摄无比例)2 屋顶规制
2.1 硬山式屋顶
万竹园中主要房屋建筑大多采用硬山顶这种屋顶形式,它是汉族
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属于双
面坡的一种。
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
左
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
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
墙。
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
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
硬山。
同时,由于济南市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地处中纬度地带,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济南的气候属于暖温
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
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为便于排水,屋顶采用两
面坡屋顶,而且屋顶坡度较陡,见图二图三。
图二木瓜院耳房山墙一角(个人拍摄)
图三玉兰院正房硬山顶山墙(个人拍摄)
2.2 攒尖式屋顶
攒尖顶在万竹园的亭台建筑中应用。
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
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有四角攒尖,有八角攒尖,也有六角攒尖,还有圆的攒尖。
万竹园中有4座亭台,其中杏花园北部有一个四角方亭,其屋顶规制为四角攒尖顶。
爱莲亭则是六角攒尖顶,造型美观,功能实用,万竹园的建造者张怀芝曾在这里和家人饮酒赏月。
屋脊上的装饰构件立兽,形象生动。
如图四图五所示。
图四爱莲亭单檐六角攒尖顶(个人拍摄)图五杏花院四角方亭(个人拍摄)
2.3 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基本相同,只是悬山式的屋顶不像硬山式一样与山墙齐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檩承托的。
从外观上看,这是悬山式与硬山式最大的不同。
万竹园中只有部分垂花门的屋顶可以归类为悬山式,如下图六万竹园现存大门就是一处等级较高的垂花门。
图六万竹园现存大门入口(网络图片)
垂花门从外边看,像一座极为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
而从院内看垂花门,则似一座亭榭建
筑的方形小屋。
万竹园的垂花门大门处设有台阶、抱鼓石等石质构件,由于万竹园属于等级较高的民居建筑,所以大门的上方装饰附有彩画的垂花拄、挂落等木质构件,同时设置高大宽厚的实木门扇,屋顶部分铺设筒瓦,垂花门多是“一殿一卷”式的,就是说门朝外部分屋顶是起清水脊的,门内部分是卷棚顶,二者勾连相搭接。
封檐板很宽很厚,漆成红色,上加金色梅花钉,很富有装饰气氛。
垂花门朝外一面两侧的看面墙,常做得很精致,与影壁相似使用磨砖砌法。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两侧常与抄手油廊相连接,游廊除台明比垂花门台明矮一阶之外,柱子也比垂花门矮.游廊的屋面延伸至垂花门梢檩博缝板下面,高低错落,更显出游廊之轻巧,也突出了垂花门的显赫位置。
2.4 清水脊屋顶
清水脊,这种大门是平民院落中最为讲究的,最为费工,成本最高的一种门。
其门楼的外形如房屋顶一样,分前坡、后坡。
两坡由阴阳瓦合成,顶部砌圆筒瓦,门楼顶部如鱼背,所以这种门在行话中也称之为“鱼脊门”。
这种门楼的最上两端,各有翘起的房脊头,其形状如街门门楼要腾飞一般,被形象的称为“蝎子尾”。
图七杏花院南侧房间出入口(个人拍摄)
图八万竹园东院大门入口(个人拍摄)
2.5 卷棚顶屋顶
卷棚顶,又称元宝顶,是古代汉族建筑的一
种屋顶样式。
卷棚顶可分为悬山卷棚、硬山卷
棚,特点是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而是由瓦垄
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
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
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
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在万竹园中多数
院落的东西厢房或大门部分建造使用了此种
屋顶形式,如图九图十所示。
图九木瓜院入院大门悬山
卷棚屋顶(个人拍摄)
图十杏花院内望水泉旁的厢房硬山卷棚屋顶(个人拍摄)
3 檐部做法
万竹园建设始于元代,目前存留的建筑是1912年张怀芝组织修建的三处多进四合院其中的两处。
这组建筑群的做法可以参照清式营造做法。
梁柱结构是支撑屋顶的骨架,林徽因先生称其为“构架制”,也就是在四根垂直的立柱上端,用两根横梁和两根横枋互相架构牵制成为一个“间架”。
“构架制”最关键的要素分三个部分,第一是承重立柱;其次是使这些立柱相互之间产生联络关系的梁和枋;第三则是横梁之上的构造,包括梁架、桁檩、木椽,以及其他的附属木构造,它们组成檐部,共同支撑屋顶的荷载。
图十一万竹堂屋架(亲自拍摄)
枋是檐部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位于四根立柱的前后方,是起到连接檐柱作用的一个连结性构件,一般称为额枋。
桁檩被安置在屋架的各个梁头之上,其上用来放置椽子。
椽是整个屋架中数量使用最多的构件,其基本形态是成方形或圆形的小木条。
按照一定的间隔被密密麻麻的平铺在檩与檩之间。
雀替,最开始它的功能是增加梁两端的剪力,是梁枋之间的跨距有所减少,后来形式逐渐变得丰富,因其鸟翼形状,优美曲线,被称为雀替。
斗拱的概念是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图十二抄手游廊门洞的屋架图十三四角方亭的斗拱
图十四各处檐部构件(个人拍摄)
4 屋顶檐部的装饰
建筑装饰则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建筑装饰也是体现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济南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风格上既体现了北方民居建筑的形体浑厚,体量高大,造型质朴,同时又处处透漏着轻盈灵秀的江南建筑韵味,万竹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民居建筑在装饰上可以分类为彩饰和雕饰两种。
彩饰可以理解为彩绘,画于梁枋等大木受
力构件,其中包括额枋彩绘装饰,椽头梁架的装饰等。
而雕饰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详细分类为石雕、木雕、砖雕。
在本次的课题中,重点介绍万竹园的屋脊砖雕,瓦当和滴水的装饰形式,还有檐部雀替的木雕。
木雕主要体现在不传力的出头收尾和小木作的填充性部位,以保持结构逻辑的清晰,不因雕饰而破坏构建的完整。
恰如其分的雕饰为粗材构筑的北方民居镶嵌上极富装饰性的细部,取得了粗中寓细,土中寓秀的效果。
4.1彩绘
彩绘在万竹园中应用较多,几乎抬头随处可见。
在几千年的建筑史上,建筑色彩受到“阴阳五行论”的影响,按照五行构成五种颜色,分别以黑赤青白黄代表水火木金土。
其中赤青黄正好是三原色,具有最强的精神特征,是最鲜艳的装饰色彩。
在传统建筑中,色彩带有森严的等级,黄色只能用在皇家建筑中,民居住宅的色彩只能以大面积的青灰色墙面和以屋顶为主,彩绘装饰也重点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房屋等处表现。
以万竹园为例,彩绘画于梁枋、梁架等大木受力构件上,万竹园的彩绘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题材丰富,表现精美,应用广泛,数量众多。
图十五亭内额枋苏式彩画(个人拍摄)图十六檐部额枋彩饰(个人拍摄)
图十七脊枋彩绘装饰(个人拍摄)
图十七门楼彩绘装饰(个人拍摄)
4.2 木雕
万竹园的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木雕的在雀替上的体现就非常丰富。
如下图所示是几个局部的雀替题材,花鸟、仙鹤,还有极其符合万竹园主题的竹叶透雕。
万竹园的木雕内容与其他民居并无差别,通过装饰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内容,祈福求吉,过幸福安康的生活,梁枋斗拱雀替的木雕以蝙蝠、菊花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装饰。
图十八花鸟透雕雀替(个人拍摄)图十九竹叶透雕雀替(个人拍摄)
图二十植物透雕雀替(个人拍摄)
图二十一额枋涂色浮雕(个人拍摄)
4.3 砖雕
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
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
下图二十二至图二十四就是万竹园内几处砖雕,精致美观,令人惊叹。
图二十二门楼砖雕图二十三四角方亭屋脊立兽图二十四门楼内檐墙壁
4.4 檐口装饰
瓦当是用于防水的一种瓦件,是前面上带著有
花纹垂挂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当头。
瓦当头是瓦件重
点装饰的部位,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
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
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滴水也称为滴子,是用于排水的一种瓦件,安
放在板瓦垄沟最下端出檐处。
图二十五瓦当与滴水
檐部外露的椽头被人们以福、寿、卐字等吉祥文字以及各种寓意吉祥的花草图案装饰(图十四)。
5 结语
结束了建筑史的课程,自己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更加了解。
这篇论文从前期考察到后期的资料筹备写作完成,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写了一篇关于建筑的论文,更多的是对课下自主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里特别感谢胡老师的辛勤教导,本篇论文必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衷心期待老师的建议与批评。
参考文献
①秦杨,济南传统民居及其环境特色评析,科技信息,2007年8月
②张润武,薛立,济南近代的城市发展也城市形态特色[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7(4):22-30
③张润武,薛立,图说济南老建筑(民居卷)[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年1月
④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六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⑤王航兵,理性与浪漫的交融与共生-济南民居概述,小城镇建设,2002年7月
⑥汤德良,屋名顶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⑦楼庆西,屋顶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