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历史观看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变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育历史观看“部编本”语文教材中

文言文的变革

语文

摘要: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部编版教材的语体变更引起了全民热议,本文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建国后的课改教材为样本,探讨了近一百年来语文教材中语体的变化,揭示了语体演变对于语文学科及语文教育的意义,同时对当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语体选择和“当代经典热”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材部编版文言白话课程改革

文言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即书面语,文言文是脱离现代口语的书面语言。白话是口头语言,白话文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口语不断前进,而书面语停滞不前的话,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所以,百年语文教材改革史可以说就是文言与白话的变革史。

第一部分:语文教材变革史

1、1912年—1949年前民国时期语文教材从文言到白话语体演变阶段。

(一)国文教科书 (1912-1919):文言文为主体。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这一时期的教科书形式上称“国文教科书”,语体主要为文言文。北师大图书馆馆藏建国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12套小学国文教科书,一律为

文言文。

(二 )国语教科书 (1920-1928):白话文的确立

1920年,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地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学科名称从国文改成国语,确立了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但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7套初小课本中,只有1925年商务印书馆的《新撰国文教科书》是国文,其余6套是国语教材;9套高小教材中,有4套是纯文言,另5套是文白混编。

(三)国语教科书的巩固(1929-1949):白话文的成熟

1932年颁布《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即语文课程的核心追求是写作、说话以及阅读。

据北师大图书馆库本馆藏,该时期的国语教科书共有42套,其中初小教材20套,高小教材22套,全部采用白话文编写。

1949年——至今,建国后7次课改文言文白话文比例变化。

(一)1949-1952:第一次课改

1950年7月,新成立的教育部制定了《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初稿》,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社交的交谈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一时期语文教材中白话文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文言文几乎完全退出了初中语文教材,叶圣陶正式提出将此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

(二)1953-1957第二次课改

针对“政治说教”太多现象,在叶圣陶的倡导下,1956年,“语

文”课被一分为二,分为语言部分和文学部分分科教学。高中文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比例达到了4成左右。初中部分则仍以现代文学作品为主,文言文甚少。

(三)1958-1965第三次课改

1958年的课改,使文言文几乎从教材中消失。1963年教育部颁布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加强文言文教学,初中教材的文言文要占到全部课文的25%,高中要占到40%。但按该大纲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只出版了四册即告夭折。

(四)1966-1976第四次课改

“文革”十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重大影响,各地语文课本普遍的选文标准是“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在上海市1972年《初中语文课本》一、三、五册中,政治题材占50.2%,其他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

(五)1977-1985第五次课改

国家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文言文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78年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上升至22%。到了80年代后期,袁枚《祭妹文》、杜牧《阿房宫赋》、陶潜《归去来兮辞》等过去认为“不讲政治”的篇目都得以入选。

(六)1986-1991、1992-2000第六、七次课改

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再次颁布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这是新中国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1986版小学课本10册教材中,共有外国文化选文31篇,上个世纪末,蕴含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等先进观念的课文开始增多,文言文变化不大。

(七)1999年-至今,第八次课改

2000年,新世纪第一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教材版本、教材内容也更丰富,文言文因教材版本的不同所占比例不同。

最近一次课改部编版教材中文白比例

从2017年9月份开始,“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总主编温儒敏解释说:“这是考虑到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第二部分:目前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现状

教学大纲中对学生文言文掌握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2017高考全国ⅠⅡⅢ卷语文卷中文言文所占比例

高考语文卷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其中,各卷第二大题古

代诗文阅读题中又分为三个部分: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断句、字词解释、文本阅读、概括与分析和翻译等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名篇名句默写(主要考查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各卷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第17和19小题,分别针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和文言谦敬词的运用进行了考查。此外,全国Ⅱ卷第四大题作文更是对考生古诗文名篇阅读积累、理解赏析及文字表达能力考查。本次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传统文化考核分值分别为41分(全国Ⅰ卷),101分(全国Ⅱ卷),41分(全国Ⅲ卷)。

全国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古诗的占比,特别是全国Ⅱ卷的突出体现,表明重视传统文化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

第三部分:我对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变化的评价

1、正确认识这次教材改版中文言文变化的积极性。文言既不是裘廷梁口中的“愚天下之具”,也不是胡适叙述的“死了的语言文字”。虽然文言与民众口语有距离,但还是被部分人用来“表情达意”,特别是高考中优秀的文言语体作文便是明证。

2、承认汉语文本身的突出的特点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汝昌教授曾批评过“古典诗歌”、“旧诗词”提法的不科学。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的体制之所以形成,是经过了祖国数千年文化历史上的无数艺术大师们的探索、实践、积累而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两千年来创造的有价值的文学需要传承。近几年“经典诵读热”的出现是民众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