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现阶段PPP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科学、实质层面上的支持,很多项目依旧掌握在地方政府,导致PPP模式实施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大对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及其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你怎么看待?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政府投资为主要来源的公共项目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寻求新的投资点势在必行。PPP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获取收益。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PPP模式尚不完善和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科学指导、政策支持薄弱等,为了促进PPP模式优势充分发挥,加强对其风险控制的研究非常必要。文章对从PPP项目管理模式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PPP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面临的风险和不足,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法及相关措施,旨在为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多以BOT 项目管理模式为主。但该模式在实施中过于依赖地方政府,存在单个、分散等弊端,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PPP模式的出现,将各主题优势整合到一起,取长补短,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式的不足。现阶段PPP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缺

少科学、实质层面上的支持,很多项目依旧掌握在地方政府,导致PPP模式实施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大对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及其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PPP模式概述

关于PPP项目管理模式,从广义层面来说,是指采用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融资模式的总称。各类模式差别在于不同实施模式下项目所有权、经营权。而狭义层面,是各类特许经营方式的转变,政府直接参与项目中,且与私企建立合作关系。在实践中,该模式具有显著特征。第一,风险分担。PPP模式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二,利益共享。PPP项目是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更加侧重于社会效益。第三,伙伴关系。作为主要特征,参与项目的所有主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由此,必然会产生伙伴关系。

2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基于此,公共事业市场化趋势势在必行,国内各城市均出现了PPP项目[1]。经过多年发展,很多项目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埋下诸多风险。

公共管理风险

(1)缺少完善法律体系。相比较来看,PPP模式能够在国外良好运行,关键在于具有完善的法制环境予以保障。但在国内,PPP模式缺少法律层面的支撑,项目在执行中,按照《特许经营法》等法律制度开展各项活动,现行制度不够完善,无法为项目设计、融资及维护等不同阶段实践活动予以规范和监督。(2)契约精神薄弱。PPP项目管理全过程均在合约下开展,契约精神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但政府部门处以主导、权威地位,契约精神薄弱[2]。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信用环境差等情况,极易出现推诿情况,直接损害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更是阻碍了PPP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3)公共利益受损。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缺少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持,在实践中会出现决策失误、估价过低等情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公私合作时,部分官员会中饱私囊,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且政府更加关注自身财政压力等,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角色的缺位、错位,侵蚀公共利益。(4)监管不到位。当前,市场准入要求低,项目之间竞争混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政府监管不到位,出现乱收费、高收费等现象。同时,与其他项目不同,公共服务领域涉及主体较多,如若政府监督不够,经济活动成本人为增加,加上各层级分工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资本投资风险。可见公共社会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法律、政府监管及职责划分等落实不到

位。

社会资本风险

(1)缺乏法律保障。关于PPP模式,我国尚未制定清晰的法律条文,导致股权转让、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同时,法律与政策之间一致性问题尚待解决,影响社会资本有效参与到模式实施中,如针对招标法而言,现有招标法建立在工程采购特点之上,严禁对标书的条款等内容作出修改,且禁止评标后再出现谈判、协商,缺乏灵活性,导致PPP结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2)政府违约风险。公共服务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企业绝大部分投资资金源于政府,在此过程中,如若出现违约,企业便无法支持陷入困境[3]。加之我国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政府过渡干涉,致使PPP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社会资本无法发挥最大优势,处于劣势。这种方式严重脱离了市场发展规律,较易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项目无法顺利实施。(3)审批程序繁琐。当前,PPP项目立项需要经历繁琐、复杂的审批过程,牵涉层次、部门较多。整个过程面临诸多不确定,影响审批程序有效办理。部门不同,对项目的审批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社会资本要想注入项目消耗大量时间、成本,无法到达预期的目标。

3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PPP模式面临的上述风险,加强对风险的防

范和控制,成为该模式积极作用发挥的关键,具体可以从风险应对方法与相关措施入手。

风险应对方法

(1)利用风险。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其中包括利弊两方面,代表了风险带来的后果也存在损失或者非损失。故运用风险中的积极因素,能够为项目带来良好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风险不可盲目,在利用前要充分对风险因素予以系统地分析,以判断其利用价值,根据此确定采用哪种方式利用风险。(2)回避风险。回避方法的选择主要是针对较大风险因素,缺少合适策略应对的情况采取的策略。在使用时,该方法对项目管理者要求较高,需要从宏观上把握风险因素、后果等。并非所有风险都可回避,该方法适用于项目风险发生概率大、或者成本低的情况,通过对风险的回避来降低项目的损失。(3)转移风险。转移方法是通过合同、协议方式,在风险发生后,将损失转移给第三方。如通过合同、证券及保险等方式进行转移。(4)分散风险。在实践中,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的单位数量,以减少风险量。由于在项目实施中,不同利益主体关注的目标有所差别,面临的风险也就不同。故一旦发生风险,多方主体相互协调和沟通,共同应对风险,从而避免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除了上述风险应对方法,还可以采用缓解和自留方式,前者是将风险发生可能性降至可接受程度,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