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烘烤关键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叶烘烤关键技术要点
烤烟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三个阶段。

烘烤的好坏直接影响烤烟的品种及生产效益。

烟叶烘烤是反映和决定烤烟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烟叶采收质量、烤房设备、烘烤工艺和实践经验等众多因素的有机配合。

所以说烟草的烘烤是一个涉及多类知识的系统工程并不过分。

一、密集型高效能烤房
随着烤烟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湿式传统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

近年来,在国家各级烟草管理部门的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高效能的烤房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了独有的优势。

新型烤房和与其配套的新技术的到出现,把烟草生产带入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

初显了烟草生产并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端倪。

我们以普遍使用的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种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加热室和热风循环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装烟室采用双门结构,容积约为70~90立方米。

室内两侧墙壁上有三趟搭放烟杆的沟槽,中间设搭烟架。

这些小窗口是观察窗,这里设两个排湿通道,中间的是热风循环通道。

两侧墙壁上还有两个备用的排湿口。

这里是加热室,下面是加热炉,炉上边六根铁管是换热器,它除承担散热作用外还是加热炉的烟囱。

这是加热
室和装烟室的过渡间。

热风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风机、鼓风机、数字化控制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

干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温度、湿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湿度,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的差值,我们这里称为“干湿差”。

点火后燃烧炉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到达燃烧室顶部,换热器散发的热量被循环风机吸入装烟室,而煤烟经管路直接排到炉外。

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穿过上层、中层和下层烟叶的缝隙到达装烟室的底层,再经热风循环通道回到加热室进行新的加热循环。

烟叶在热风从表面流过时被加热烘烤。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补风门开启,冷空气进入以调整室内温度。

而当室内湿度过大时,可打开排湿门降低室内湿度。

在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随时监测着装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事先制订的烘烤工艺,控制循环风机、鼓风机和补风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完成整个的烘烤过程。

2、密集形卧式烤房的主要特点:①采用强制热风循环和温湿度自动控制。

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数据化和科学化,控温、控湿准确性高。

降低烟叶烘烤风险,有效改善了烟叶的烘烤品质。

②降低了烤房高度,装烟卸烟方便,从而减轻了烘烤作业的劳动强度。

③装烟量大,每座烤房可装烟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燃烧和换热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

每公斤干烟耗煤成本仅为普通烤房的50~70%左右。

⑤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可以保证烟叶和烤房的安全。

二、烟叶的成熟采收
因为烟叶的采收质量与最终的烘烤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要介绍烟叶的烘烤技术我们还要从烟叶采摘这一环节说起。

不成熟的烟叶和过熟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和失水速度与正常成熟的烟叶差异较大,极易烤青、考黑或烤成杂色烟。

给烟叶的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的识别烟叶的成熟程度,适时采摘是烟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根据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和成熟时间的差别,我们把一颗烟株上的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

从下部烟叶开始成熟到上部烟叶全部成熟,整个采收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1、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
在烟株封顶后的5~10天,就应注意采收下部烟叶了。

除了从采收的时间上估算外,还要注意烟叶成熟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叶片应出现绿中泛黄的现象。

但下部叶片因通风差,采光不匀等因素的影响,叶面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所以要先看叶耳和叶基是否为黄绿色,再看叶尖是否开始转黄或枯尖。

二是烟叶主茎与烟株茎竿的夹角要比没成熟的烟叶明显增大。

三看叶脉应该出现褪色或变白。

四是采摘时应有清脆的断裂声,断面光滑,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下部烟叶就要及时采收了。

2、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中部烟叶一般是在封顶后的30~40天开始进入成熟期。

通常是在下部叶采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进行采收。

成熟特征是:叶面落黄8成左右,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叶缘下垂。

3、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上部烟叶要保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从封顶后50~60天开始。

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面落黄9成左右,主脉支脉变白发亮,茸毛脱落,叶面皱折明显,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成熟斑块。

为了防止烘烤后烟叶出现挂灰,顶部四到六片叶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4、采收注意事项
采摘烟叶时要掐住烟叶茎根部,上下稍用力,尽量减小采摘后留下的伤口,更不能随意扭折,造成烟株茎皮损坏。

采下的烟叶在搬运、装车和堆放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日晒,要放置阴凉处。

堆放时要尽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发热烫伤。

三、编烟和装烟
编烟和装烟是烘烤前的两个重要工序。

合理地编烟和装烟能保证同类烟叶所需温度的均匀一致性。

如果编烟和装烟的疏密和部位不合理,烘烤中易出现烤糟和烤青的问题。

那么,对编烟和装烟的要求是什么呢?
1、编烟的技术要点
一编烟要在编烟房或阴凉处进行,要搭架编烟不要拖地编烟,编好的烟叶要在遮荫处悬挂。

二是编杆前要把烟叶正确分类:一类是成熟叶,另一类是欠熟叶,还有一类是过熟叶和可利用的病斑叶。

编杆时要把三种类型烟叶分别编杆,保证同杆同类。

编好的不同类别的烟叶要分隔清楚不能混淆。

三是每撮的烟叶要叶背靠叶背。

叶基对齐并露出烟杆头4厘米左右,注意绑扎结实,防止脱落。

烟杆两端各留出8厘米空头,以备搭挂用。

三是要疏密得当,要求大叶两片一撮,小叶三片一撮,撮与撮间均匀一致。

通常一点五米长的烟杆,每杆编烟50~60撮,重量约8~10公斤。

重量大含水多的叶片编烟宜稀,每杆可比常规少5~10撮。

叶片较小时每杆要比常规多编5~10撮。

撮与撮间疏密要均匀一致,严禁一半密一半稀。

2、分炕装烟的原则
根据装烟室内的温度差异我们把室内的空间划分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

我们介绍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湿方式,上棚为高温区,过熟的烟叶要装在上棚。

中棚属中温区应装适熟的烟叶。

下棚属低温区,欠熟的烟叶应放在下棚。

这样利用温度的差异弥补成熟上的偏差,可使同炉的烟叶质量趋近一致。

这就是我们前边讲的编烟时要分类编杆的道理所在。

装烟时要把握的是装烟密度要适宜,疏密一致。

通常相邻两个烟竿的距离为8~12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装烟竿距为12~15厘米。

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

烟竿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

原则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须装满烟叶,才可烘烤。

但若一次采烟量不足时,宁可只装上、中两棚,不可稀装下棚,如两棚装满有
剩余,可在门口处搭挂,密度要疏松些,而且两路要对称。

3、装烟时应注意的问题:①装烟前检查温度计水壶是否缺水或漏水,确认纱布头已深入水槽中,两个风机是否同向运转②装烟室过潮和过热时不要装烟,过潮时应先点火驱潮,过热时要开门降温,待温度和湿度正常后再装烟。

③当日采收、编杆的烟叶要当天烘烤。

④装满炕后要把室内杂物及散落的叶片清理干净,然后关闭装烟门并封严以防散热。

四、烘烤工艺
密集型烤房与普通标准化烤房的烘烤机理相通,其不同之处在于装烟密度大和实行了强制通风。

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艺。

对于不同素质的鲜烟,还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施应变烘烤。

这样就降低了传统烤房烘烤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程度,使烤烟质量变得更加稳定可靠。

下面我们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

1、变黄阶段
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①基本工艺条件
干湿球温度。

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至38℃,并保持稳定,误差不超过1℃。

干湿球温度相差2℃~3℃,误差不超过0.5℃;稳温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l℃速度,将温度升到
42℃,干湿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这段稳温时间约为8~12小时。

坚持通风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

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均匀一致。

②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温宜快,适当缩短38℃前的低温阶段。

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前的低温阶段。

灵活控制干湿差对素质不高、易于烤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5℃,这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

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小干湿差,保持在1℃左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

灵活控制变黄程度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

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预防把烟烤黑。

2、定色阶段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

要做到42℃叶片全黄,48℃叶脉全黄。

在干燥程度上要达到:50℃时叶片半干,54℃时叶片全干。

①工艺条件转火升温。

烟叶在42℃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转入定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
火”。

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升温速度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

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以平均3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升至46℃,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39℃。

再以平均2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升至50℃,湿球仍保持在38℃~39℃。

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的速度升温到54℃,湿球要稳定在39℃~40℃间。

最后,在54℃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干片定色。

连续强制通风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

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②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

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

灵活控制干湿差,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

比如在38℃~42℃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42℃~50℃时,湿球稳定在39℃;50℃~54℃期间,湿球稳定在40℃左右。

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

3、干筋阶段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①工艺条件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度由54℃
左右升温至68℃。

其中当升温到60℃时,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后,稳温12~20小时。

在稳温过程中,当烟筋仅剩3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6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

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最高不超过43℃,最低不低于41℃。

直至干筋结束。

减小强制通风,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

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直至炉火熄灭,烤房内温度低于50℃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内局部过热而损害顶棚烟叶。

4、特殊工艺措施
①低温定色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更应坚持在47℃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36℃。

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定色。

②湿球“前低后高”定色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之前,湿球温度应保持在35℃~38℃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

在干球温度为50℃~54℃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41℃。

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

五常见的烤坏烟现象
1、青黄烟青黄烟是指烘烤后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
青黄烟的香气质差,刺激性和清杂气重。

青黄烟产生原因:叶片采青,成熟度不够。

采收后烟叶没分类编杆,成熟程度差异过大。

热炉装烟,烘烤起点温度过高。

烘烤中变黄不够,升温过早。

转火升温过快,使定色前期烟叶干燥过快。

在50度前烟叶未达黄片黄筋,升温后部分烟叶易青筋。

2、黑糟烟烤后呈黑褐色,光泽暗淡,品质低劣的烟统称为黑糟烟。

产生的原因常有:含水较多烟叶在定色期升温过急过猛。

进风排湿面积偏小排湿不良。

装烟过密,烤房升温性能跟不上。

多数叶没能及时定色。

编装杆时烟叶疏密不均匀。

3、挂灰烘烤后叶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红褐色等杂色斑块的烟叶都称挂灰烟。

过熟叶、打顶过低的烟叶和留叶数少于三片的顶部烟叶容易挂灰。

变黄期温度忽高忽低。

变黄期温度过低,烟叶不失水。

定色期45~46℃前升温速度过快,常伴随有糟烟。

45~46度后升温过快,常伴随有蒸片。

定色期至60℃前烤房温度降低较大且时间长。

干筋期降温易形成基部挂灰,并常伴有洇茎。

以上介绍的只是烟叶烘烤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地域、气候、烤烟品种、烤房类型和工艺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别,烘烤时许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

这就需要农民朋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烟叶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

在烟叶烘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1、烘烤原则
四看四定看鲜烟叶质量,定烘烤技术;看烟叶变化,定干湿球
温度;看干球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看湿球温度高低,定气窗和进风洞开度大小。

四严四灵活烘烤技术应用同鲜烟叶基本素质相适应要严,具体掌握要灵活;干湿球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各阶段持续时间长短要灵活;确保干球温度在规定范围内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要严,排气窗、进风洞开度要灵活。

2、烘烤操作流程
控制变黄阶段的温度,以 36一38℃最高不超过41℃基本完成烟叶变黄,严格控制变黄和干叶阶段的水分动态,保持相对湿度80-85%,变黄期脱水40%以上,使定色期脱水量由传统工艺的50%左右下降到35%以下,减少在定色期集中脱水的负担,45一47℃以前升温速度0.33-0.75℃/小时,之后加快为0.5-1.0℃/小时,整个定色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7-39℃,最低不少于35℃,最高不超过40℃。

烟叶干燥大卷筒后,以1.0℃/小时的速度.升温到68℃,使烟筋彻底干燥,湿球温度控制在43℃以下。

3、几类烟叶的烘烤方法
(1)正常烟叶烘烤变黄阶段装烟后关严天窗、地洞和门窗。

经若干小时预变黄使叶尖变黄后,干球温度以1℃/小时的速度升到36-38℃,湿球温度控制在35-36℃,保持干湿差1-2℃,稳温延长时间,42℃以前使底层烟叶变黄发软。

变黄结束时,下部叶变黄程度要达到八成黄;中上部烟叶变黄达九至十成黄,烟叶凋萎,主脉开始变软、勾尖卷边。

定色阶段变黄达到要求后,干球温度以 2-3小时升至 54℃,
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变黄慢,须在45-48℃稳温延长时间,使烟筋变黄,部分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一2℃/小时升温至54-55℃,稳温至叶片完全干燥。

随干球温度上升,湿球温度同步上升且稳定在38-40℃。

此阶段烟叶变化要求为:50℃以前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变黄发软,达到黄片黄筋,54C稳温到烟叶大卷筒。

干筋阶段以1.0℃/小时的速度由55℃升温到68℃,最高不超过70℃,直至烟叶完全干燥。

湿球温度稳定在40-42℃至烘烤结束。

达到全部烟叶充分干燥。

(2)含水量多的烟叶(含水量多的烟叶系由成熟期雨水偏多的情况所形成)
变黄阶段点火时,关闭门窗,适当开启天窗,干球温度以1℃/小时升至38℃,在38-40℃稳温延长时间,再以1℃/小时升至42-43℃稳定使烟叶变化达到要求。

湿球温度同步上升,保持干湿差3℃左右。

烟叶变化的标准是:在38—40℃使底棚烟叶变黄四至五成黄,叶片发软,42一43℃达七成黄,主脉变软。

定色阶段干球温度以2一3小时1℃升至45℃,在45-48℃稳温延长,直至烤房内烟叶全部变黄,干燥达小卷筒,再以 0.5一I℃/小时升至54-55℃,稳温至叶片干燥大卷筒。

干球温度50℃以前湿球温度稳定在36-38℃,50℃以后湿球温度再逐渐增加1℃。

干燥阶段同正常烟叶烘烤。

(3)含水量少的烟叶(系生长和成熟期间天气长期干旱所形成)变黄阶段点火时,关严门窗、天窗、地洞。

干球温度以l-2
小时I℃升至34-36℃,稳温使底棚烟叶叶尖变黄后,再以I℃/小时升至38-40℃,稳温使底棚烟叶变黄九至十成黄,主脉变软。

干湿差1℃左右,温度差偏大时加水补湿。

定色阶段以1℃/小时升温至 45℃,在 45-48℃稳温延长时间,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发黄发软,然后以1-3小时1℃升温54一55℃,稳温达烟叶大卷筒。

湿球温度稳定在38一40℃。

干燥阶段同正常烟叶。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l)升温和稳温是个相对的的概念,某段时间内温度在2℃内上下波动是正常的,对烟叶质量没有明显的负效应。

温度指标要求升温0.5℃/小时,实际是表示一小时内温度动态上升0.5℃。

(2)在定色期,不能按照操作指标机械地通过烧小火、关小天窗来达到烟叶变化目标,必须主动烧火火、开大天窗来能动控制温、湿度,以保证烘烤的成功。

(3)烘烤各阶段的各个指标是相对而定的,具体操作中,根据烟叶变化的实际情况可随时进行调整。

如下表设有4个温度检查点,若某一点上为未达到烟叶变黄或干燥要求,可通过调整烘烤时间和开闭天窗来实现目标。

(4)烘烤时干湿球温度计挂在烤房底棚,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应用均以底棚为准。

5、回潮和堆放
(1)回潮借助傍晚至凌晨外界较高的相对湿度,打开烤房的
天窗、地洞、房门,使烟叶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或将烟叶出房放置于地面使其回潮。

(2)堆放堆放地点要干燥,不受阳光直射,远离化肥、农药等有异味物质;以烟垛形式堆放,烟垛高度不超过1.5米,长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部位、质量的烟叶分开堆放,堆放时叶尖向里,叶基向外,叠放整齐,个别湿筋或温片烟叶必需剔除,堆好后用塑料薄膜、麻布等盖严,并覆盖遮光物,防止烟叶褪色;定期检查,防止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烟叶霉烂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