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配煤理论值与实际值、规律的研究

合集下载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陈怀珍;陈文敏
【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
【年(卷),期】1999(005)004
【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陈怀珍;陈文敏
【作者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1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3
【相关文献】
1.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可加性的研究 [J], 王雅君;赵寒雪;何京东
2.动力配煤几个主要煤质指标可加性的论证 [J], 刘扬
3.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可加性的研究 [J], 曲景魁;何京东;何志强
4.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的分析 [J], 王凤蕾
5.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可加性的统计验证 [J], 刘泽常; 高洪阁; 陈怀珍; 陈文敏; 崔凤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力配煤技术及其自动化探讨

动力配煤技术及其自动化探讨

动力配煤技术及其自动化探讨动力配煤能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是具有前景的洁净煤技术之一。

对动力配煤过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介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选煤厂自动配煤控制系统。

标签:动力配煤;配煤模型;可编程控制器;配煤自动化2013年我国煤炭开采量达到37亿t,但原煤入洗率仅为56.2%,燃烧效率低下。

利用先进的动力配煤技术生产稳定的配煤产品,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保证用煤安全。

动力配煤是综合各单一煤种的灰分、硫分、挥发分、发热量等主要指标,通过调节混合比例,配制出质量达標又节能减排的煤品。

它包括动力配煤发展状况、配煤工艺的选择以及产品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动力配煤的发展概况我国最早使用动力煤技术质量达到稳定的方法是在1979年初由上海燃料总公司研发,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对动力配煤发展的关注,国内多个省市大力发展动力配煤技术,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国外对动力配煤相接近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就有报道。

西方一些国家使用混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满足锅炉设备的设计参数。

日本研究使用混煤的主要目的是燃料依赖进口,为了节约煤炭资源,减少运输费用。

澳大利亚向不同进口国家提供符合多种煤质指标的煤炭,结合配煤技术,可以帮助澳大利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混煤的燃烧及其研究混煤的燃烧特性并不是单一煤种的简单叠tfl,而是混煤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变化比煤质分析值的变化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性,由于不同煤中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有所区别,使得不同煤质的煤在掺配燃烧的过程中煤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现象。

同时由于燃煤供应品种多、质量不均一,煤质不适应设备要求,造成了混煤燃烧的过程中存在主动燃烧和被动燃烧的现象,而这2种燃烧方式也是燃煤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混煤配比不当,混煤的燃烧会造成设备运行水平下降、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效率降低、结渣积灰加剧,甚至出现停炉事故。

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的分析

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的分析
(1)表 2中干燥基灰 分 (Ad)、挥 发分 (Va)、全 硫 (S )、高位 发 热量 (Q )值 的偏 差 绝 对 值 分别 为 0.0I ~ 0.5O ,0.01 ~ 0.54 ,0.04 9,6~ 0.06 ,0.Ol~ 0.16MJ/kg,分 别处于其 实 验室再 现 性 误 差 范 围 内 (d 0.5 9/5,< 1.0 ,d 0.1 ,< 0.3MJ/kg),个 别数 据 甚 至处 于 其 实验 室 重 复性 误 差 范 围 内 。
质 指 标 中 灰 分 、全 硫 、挥 充 分 、发 热
量等 。 空气 干燥基 和收 到基煤 质指标理 论值计 算则

各单 煤 的收到基 、空 气干燥基 的水分 ,下 同 。 2.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将 配煤 的主 要煤 质 指标 实 测结 果 、理 论计 算 值 及 二 者 之 间 的偏 差 列 于 表 2中 。
好 的 线 性 加和 性 。
关 键 词 :动 力 配 煤 ;主 要 指标 ;加 和 性
中 图分 类 号 :TF O5
文 献 标 识 码 :A
The analysis of m ain coal quality about steam blending coal
W ANG Feng—Iei (Hebei Energy-saving Supervision and M onitoring Center,Shijiazhuang H ebei 050081,China) Abstract: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m ain coal quality was researched about blending coa1.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blending coal quality were analyz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 oisture could be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inment and not have the addityvity,the ash,volatile matter,total sul— fur,gross calorific value could show a preferable additivity in dry basis. Keywords:Steam blending coal;M aim coal quality;A dditivity

动力煤的配煤技术研究

动力煤的配煤技术研究

动力煤 的配煤 是 指两种 或 两种 以上 的不 同性 质 的煤经过筛选 、破碎 和按 比例 混合在 一起 ,形 成 一 种 “新煤种 ”。其作 用 是改 变动 力煤 的化 学组 分 ,优 化其 燃烧特性 ,以适 应用户 对 不 同煤 质 的要求 。20世 纪 8O 年代初期开始 ,国内外 学 者对动 力配煤 已作 了大 量 的 研究 ,近年来 ,在 我国一些用 煤量 大的城 市 、大 的煤炭
空干基煤的配比(%)× 0_ ! ,
所 以 ,配煤 的理 论 A 值应 按 下式计 算
配煤 A (%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C,…几 种单 煤 的干燥 基 配 比 ) (A,B,C,… 各单煤 的 Ad)]÷
∑(A,B,C,…几种 单 煤 的干燥 基 配 比)。 2.3配煤 挥发 分 Vd及 Vdaf的计 算值
第 3期 (总 37期 ) 2010年 9月
河北 能源职 业技术 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No.3(SumNo.37)
Sep.2010
动 力煤 的 配 煤技 术 研 究
闫 宏 (大 同煤 矿集 团,山西 大 同 037000)
摘 要 :本 文论述 了动 力煤 配煤技 术的优 化方 案 、主要 质量指 标的计 算方 法、配 煤生产 线的工 艺流程
和 设 备 及 配煤 的 质 量 检 测 方 法 。
关 键词 :动 力煤 ;配煤 ;煤质指标
中 图分类 号 :TQ520.6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l一3974(2010)03—0062—03

煤炭行业标准《动力配煤导则》编制说明

煤炭行业标准《动力配煤导则》编制说明

8 质 量 检 验 和 验 收
8 1 煤 样 的采取 和制 备 .
7 动 力配 煤 配 比 的计 算 和 确 定
7 1 两 种煤相 配 时 ,根 据 目标值 和原 料 煤 的 煤 质 .
煤样 按 GB4 5或 GB T 1 4 4 1的规定 采取 , 7 / 99 .
按 GB44或 GB T 144 2的规 定制备 。 7 / 99 .
式 中 , 丁 为 配 煤 产 品 的 灰 熔 融 性 温 度 , 即
D T、S T、HT、F ℃ ;T1 2 T, ,T ,… ,T 为 原料
煤与 配 煤 产 品 相 对 应 的灰 熔 融 性 温 度 , ;A叭 , ℃ Ad ,… ,A 为原 料煤 的干燥 基 灰分 ,6 f 2 9。 ,
但 是必 须清 楚地认 识 到动力 配煤 只是 改善 ( 调 整)煤 炭质 量 ,而不 能提 高煤炭 质 量 。有 时通 过配 煤 ,使 配煤 产 品的某 些性 质 ( 如挥 发分 、灰熔 融性
效 率 和环 保产 生一 些影 响 ,但 作为 配煤原料 还是 可 以的 。例 如 ,当某一 锅 炉所用 煤 的发热量 大大 超过
使 用要求 时 可以适 当配入 符 合 Q4 要求 的煤 。 又例
温度 )更适 合锅 炉或 窑炉 的使 用要 求 ;有 时 因某种
煤 的硫 分 或 发 热 量 ( Q)离 使 用 要 求 还 有 一 点 差 距 ,于是 配加一 些低 硫或 高发 热量 的煤 ,使 它的硫 6 3 配煤 产品 的煤 灰熔 融性温 度 的理论计 算 .
物 的排 放 。
件 》对 电煤 的煤 质作 了一 系列 的规 定 。从这 些规 定
中发现 ,有 的煤 质指 标要 求较 高 ,能满足 大多 较先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陈怀珍,陈文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13)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

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计算方法国内动力配煤是在20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和Qgr,ad等)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

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和Qgr,d等)特别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和灰成分%、灰熔融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准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

同时,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分产率的影响。

1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系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

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配煤的Aad、Vad、St,ad等其他指标。

现以某配煤场的甲、乙、丙3种单煤为配煤原料为例,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

2 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d结果。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的正确计算方法摘要:根据计算配煤煤质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必须处于相同基准下的原则,纠正了过去沿用的一些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配煤工业分析、发热量、灰熔融性和灰成分的正确的计算公式,从而使配煤煤质指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更趋于一致。

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指标; 计算方法国内动力配煤是在20 年前由物资系统首先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其中对配煤质量指标的计算是基于工业分析等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煤炭系统自90 年代开展动力配煤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后发现,并不是什么基准的煤质指标都可以按含分析水的各种单煤的配比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只有含分析水的一些指标(如Aad、Vad和Qgr,ad等)是符合线性可加性的原理,可按加权平均法对配煤质量指标进行计算。

而配煤的干燥基指标(如Ad、Vd和Qgr,d等)特别是干燥无灰基指标(Vdaf)和灰成分%、灰熔融性特征温度(DT、ST、HT、FT)则是不能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总的来说,在计算配煤的主要煤质指标时都必须根据其基准的不同而分别考虑校正各种单煤配比(含分析水)中的水分(Mt)、灰分(Ad)或水分加灰分(Mad+Aad)的影响。

同时, 在计算配煤的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特征温度时还必须考虑各单煤的灰分产率的影响。

配煤水分(Mad)的计算沿用常规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把各单煤的Mad值乘以相对应的配比,其乘积之和再除以各单煤的配比之和,即得配煤的Mad结果: 配煤Mad%=∑[(A、B、C……几种单煤的配比)×(A、B、C……各单煤的Mad结果)]÷∑(A、B、C……几种单煤的配比)。

上述公式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计算现以某配煤场配煤的Aad、Vad、St,ad等其他指标。

的甲、乙、丙 3 种单煤为配煤原料为例,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

2 配煤干燥基灰分(Ad)的计算由于配煤中各单种煤均以空气干燥基煤为基础的配比,因此在求算配煤的干基灰分时,必须先把各种单煤的配比折算成干燥煤的配比后才能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其配煤的Ad结果。

合理确定配煤比、实现效益最大化

合理确定配煤比、实现效益最大化

式 采用轮 斗式 给煤 机 ,配掺 比较 均 匀 。神华 公 司乌东 煤矿 ,配 煤 方式
比较 简单 ,利 用铲 车将 配掺 煤炭 按 一定 比例 、均 匀铺 于地 面混 合 后销 售 。结合 集 团公司 实 际情况 。沙 尔湖 一 矿 的煤炭 和东 部矿 区煤 炭 配掺 采用 静态均 匀配掺 法 。东 部矿 区煤 、沙 尔湖煤 炭 ,相互铺 盖 。
( 4 4 5 0 大卡 ) 。其次对 沙尔湖 一矿 的商 品煤进 行了化 验分 析 :平均 灰分 A d¨ . 4 5%,低位发热 量 Q n e t , a r 1 6 . 5 5为 MJ / k g( 3 9 5 0 大 卡) 。
三 、 产 品质 量 检 验 和 验 收
1 . 根 据集 团公 司 配掺 煤炭 会 议精 神 ,运 销总 公 司煤 质 管理 部 首先 用理 论 方 法计 算 静态 的配 掺 比例 ,根 据 用 户要 求动 态 的 调整 配 掺 比 , 制定 严格 配掺 煤管 理和 考核 办 法 。煤 质 管理 部及 时 成立 了配掺 煤 管理 小组 ,形成横 向到边 ,纵 向到底 的配掺 煤管理 体系 。 2 . 为 了 掌握 第一 手资 料 ,集 团公 司 、煤 质管 理 部连 续 到沙 尔 湖一 矿现 场 对 各采 区煤 层煤 质 进行 抽 样 ,对 大块 、3 . 5块 、2 . 5块 、普 煤 、 混煤 等商 品煤种 类进行 了全水分 、灰分 、发热 量的运 作 ,在 配掺煤 时重 点保 证配掺 煤 均匀 稳定 性 、热值 性和 沙尔 湖一 矿 商品煤 燃烧 时 的安 全性 等综 合情 况 ,选 择沙 尔湖一矿 商 品煤 按 5 %配掺 比 ,是 比较合理 的配掺 比例 。

沙尔 湖一矿 配煤情 况

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多煤种掺烧

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多煤种掺烧

刍议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多煤种掺烧中图分类号: tv73摘要: 本文阐述了广东某电厂600 mw 锅炉燃用的典型煤种进行了单煤及混煤煤质特性实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表明,燃煤低位发热量等五个煤质参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可加性。

根据电厂分层掺烧多煤种的需求,建立了优化配煤的数学模型, 利用多目标模糊决策算法确定最优掺烧配比。

关键词: 电厂锅炉; 配煤模型; ; 多目标模糊决策随着市场机制的转轨,优质动力煤日益短缺,价格大幅度上升,采用多煤种掺烧更显示其潜在的经济性和必要性。

锅炉掺烧主要有煤场掺烧法和分层法。

煤场掺烧方法是混合过程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混合均匀性好,但是需要专用的混合设备,而且操作繁琐分层法是指某一层燃烧器中加相同的煤种,而其他层则加另外一种煤,这种掺烧方法混合均匀性略差,但简单方便,运行方式灵活,尤其适用于直吹式制粉系统。

广东某电厂600 mw 锅炉近年来一直采用分层法掺烧印尼煤,对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锅炉结渣、主要辅机运行情况等都产生了影响。

为保证掺烧的混煤能够满足锅炉负荷及各种安全、经济、环保指标,并提高电厂配煤正确率, 缩短配煤时间,本文首先对电厂现有主力单煤及其相互之间混煤的重要煤质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燃煤低位发热量、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硫分、灰分和灰熔点等五个重要参数较好地符合线性可加性的结论。

在此分析基础上,根据电厂配煤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建立煤质参数的线性与非线性结合的数学模型,通过多目标模糊决策法确定了最优配煤比例,开发了多煤种掺烧智能配煤系统,已在该电厂投入使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混煤煤质特性试验研究描述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模型认为配煤与单种煤的煤质指标具有线性可加性[1-3];另一种则认为配煤的煤质特性与各组成单种煤之间并非简单的加权关系,而是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4]。

两者都以一定的实验数据为依据,并提出了不同的配煤模型,研制了相应的动力配煤程序。

动力配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动力配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动力配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动力配煤既能调整煤炭的产品结构,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又能减少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是目前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洁净煤技术。

近几年来,动力配煤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有关动力配煤的研究成果不断有所报道。

但必须注意到,动力配煤技术还很不完善,其基础研究急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动力配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首次从煤的煤岩组成、化学组成出发,根据煤化参数国家测试标准,从理论上推导了煤化参数(煤的挥发分、发热量)的线性可加性,再用实验加以验证,为建立动力配煤优化配方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慢速条件下配混煤的挥发分析出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了配混煤热解三阶段模型,为配混煤的煤化参数相同而其燃烧特性可能显著不同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依据。

同时,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单种煤及配混煤的燃烧特性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配煤中配混煤燃烧性能的预测方法。

配混煤的半工业性燃烧试验验证了配混煤燃烧性能预测方法的正确性。

最后,作者指出了现有动力配煤数学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完善了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动力配煤的应用软件,使动力配煤理论科学化、实用化。

动力配煤理论在株洲洗煤厂的成功应用证实了动力配煤理论的正确性。

配煤数学模型研究 -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配煤数学模型研究 -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AVS
78
September 2012, Volume 2, Issue 3, PP.76-80
Scient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4 挥发分
失去水分的煤样,在隔绝空气下加热至 850(±20) ℃,使燃料中有机物分解而析出的气体产物,成为挥发分。 挥发分主要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所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 氮等不可燃气体。[4]一般来说,挥发分含量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减少。挥发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取决于挥发分的成 分。不同燃料的挥发分发热量差别很大,它与挥发分中氧的含量有关,因而也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含氧少、质 量高的无烟煤和贫煤的挥发分,发热量很高;褐煤挥发分的发热量很低。[5]挥发分着火温度较低,使煤容易着火。 在电厂中煤的空气干燥基挥发分心和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常作为燃煤着火好坏的初步派别参数。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非线性可加,计算时先把各单煤的配比换算成干燥无灰基煤的配比后再进行加权计 算。所以,配煤的理论 Vdaf 值按下式计算与实际值误差较小
a
a
∑ ∑ fV = Vdaf = [ Dqi × (100 − M adi − Aadi ) × Vdafi ] ÷ [ Dqi × (100 − M adi ) × Vdafi ]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within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oal blending, and proceeding from the basis of the past experience and analysis on large amounts of data,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cling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owest cos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 To simplify and abstract practical problems to give an acceptabl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constraints were developed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cator. Using the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MATLAB, optimal ratio of single coal with the lowest cost can be got, which exerts significant social influence on practical coal blending issue undoubtedly. Key words: Coal Blending; Ratio; Cost Minimum; Mathematical Mode

试论动力配煤项目的技术经济效果

试论动力配煤项目的技术经济效果
十 矿 十一矿
气肥煤 气肥煤 气 煤 气肥煤
1 焦煤 / 3 气 煤
混 煤 混 煤 混 煤 混 煤
混 煤 混 煤
2- 7 0 2. 9 O 2. 8 0 2. 8 0
2. 7 0 2. 2 O
2 . 8 Z 8 l _ 5 1 . 2
1 . 0 O8 .
配煤中心多少。
得 出上述 结 论 的 理 由是 :
() 1各单 一原料煤其发热量 、 发分 、 挥 硫分 、 灰成分在配制
仅装船 60 t, 5 万 ,装船外运能力富余较大 , a 现有两个 现代化的 装船码头 ,正在扩建一座装船码头。该公 司可储存煤炭 30 万t , 储煤场地 也比较富余。 该公司拟扩建储煤场 的空地上建 在
到 江 浙一 带 市 场 需要 多少 动力 用 煤 ,就 可 以按 所 需 配 比调 入
经过在南京长江沿岸调研论证认 为 ,在南京 港务 三公 司
工广内建设配煤中心 , 对该矿业集团是最佳选择 。 南京港务三公司具备现代化的铁路 翻车机房 ,并 且是 长 江流域最大 的煤码头 , 设计装船能力 10 万 妇, 2 实际 20 年 0
煤 种
气 煤 气 煤 气 煤 气 煤
产 品 名 称
洗末煤 洗末煤 洗末煤 混 煤
考 核 指 标 灰分 % 硫分 %
1 . 5 1 5 l 5 1 . 3 2. 7 O 2. 7 O 2. 4 0 2. 7 O
备 注

为 了获得配煤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 ,配煤 中心地点 的选 择是否合理至关重要 。业 内人士共识 : 在煤炭 中转或集散地建
该集团公司的动力煤 , 如果进入配煤中心再加工, 在保证
须有装船外运码头 , 产品能够通过水路外运。其次 , 具备供 电、

动力配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动力配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动力配煤在中国很早就提 出来了, 但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是采取粗 放的配煤方式, 不够精细。 技术含量低, 混配出来的煤炭质量和稳定性就差, 煤炭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取样难度 比较大 , 混配的误差也就比较大。
2我 国动 力 配 煤 发展 现状
中国动 力 煤资 源存 在 分布 不 均衡 、 品种 类型 多 、 煤质 差 异大 等特 点 , 导 致 不 同地 区 、 同批 次 品种 灰分 、 不 硫分 等 质 量指标 波 动 大 , 加之 煤炭 企 业普
目前根据热值、 硫分等线性指标进行配煤加工只是产业的初级阶段。 约
占我 国煤炭 消 费总 量 7%的动 力煤 品种 , 5 目前资 源利 用效 率 整体偏 低 , 节能
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的趋势是利用配煤技术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 目的。 动力配煤是煤的机械加工的一种简易实用方式, 其生产工艺是根据工 业生产的需求 , 按照科学计算或由燃烧实验获得的配煤 比, 把两种或几种不 同品 质的 动 力煤 经过 筛 分 、 碎 、 匀掺 混 , 破 均 均匀地 混 合在 一 起 或根据 环 保 需求配入添加剂 , 生产一种新的动力煤产品的工艺过程。 动力配煤在国内外 已有 几十 年 的应 用实 践 经验 , 美 国 、 如 日本 、 国及 西 欧一 些其 他 工业 发达 德 国家 的燃煤 电厂 已普 遍采 用配 煤燃 烧 , 均取 得 了较好 的 经济效 益 , 内一 些 国
1 . —3
[]黄力. 2 配电网故 障定位的简 单矩阵算 法 []湖 北电力,0 52 5 J. 20 ,9( 【 】 芮静康 . 3 常见 电气 故障的诊 断 与维修 【 】 北京: M. 机械 工业 出版 社,
20 . 0 7
28 1

电厂配煤技术原则及煤质特性参数的计算

电厂配煤技术原则及煤质特性参数的计算

电厂配煤技术原则及煤质特性参数的计算范!华!挺!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摘!要!介绍了电厂动力配煤的技术原则和煤质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煤种(不同比例配煤的煤质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煤质参数可以预见动力配煤对于结焦预防的作用"关键词!动力配煤#煤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I$%B)’,(’B*%+0(+"*7*%,.’,2’,B+;%)B*",#-",.("*(<*"#’+,+0(+"*F<"*’#:($")"(#%)’-#’(B")"&%#%)-‘(65L>*?29:;7/)%&@0%&S/"Q?3"+.*#+#.57*0/I20*I0*).#0%J.@>67/)%&N,0/&!"+#"62,#%)<67-#)"(#8$17O M2982O B7@C I?7>=8@>B J B79A29:29O@H7M O B>9?I>9A8>B8L B>?29:=7?1@A I@C8@>B\L>B2?K81>M>8?7M2I?28O>M>=7?7M I>M7 29?M@A L87A3>9A8@>B\L>B2?K81>M>8?7M2I?28O>M>=7?7M I@C A2C C7M79?8@>B I>9AJ B79A29:8@>B@C A2C C7M79?O M@O@M?2@9>M78>B8L B>?7A29 ?12I O>O7M P g C C78??1>?I?7>=8@>B J B79A29:>N@2A I I B>::29:8>9J7C@M78>I7A>88@M A29:?@8@>B\L>B2?KO>M>=7?7M I P9%:;+).-8I?7>=8@>B Q8@>B\L>B2?K!!概!!述锅炉结焦主要是煤粉燃烧对煤中矿物成分发生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如果煤灰中含有较多碱性氧化物!如F>/+‘7,/#+b,/+6>,/+Y:/等"就容易发生结焦-含酸性氧化物!如42/,+ (B,/#+$2/,等"较多#则灰熔融温度就高#不易发生结焦’在工程实际中#对煤进行调质经常采用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是掺烧煤#也称动力配煤’它是将不同牌号#不同品质的煤按一定的比例配合以改变动力煤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化产品结构+防止结焦的一种技术(!)’动力配煤与煤炭洗选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煤炭洗选只能将单一煤种降灰+降无机硫+提高热值’而无法改变其挥发分+内在水分+有机硫+灰成分+粘结性等与燃烧有关的主要指标’只有配煤才能改变上述指标#满足用户对煤质的特定要求#充分发挥煤炭的潜能’取各单种煤之长处#使燃煤性质稳定#锅炉操作可靠#达到节煤降耗与减轻结焦之目的(,)’该文介绍了动力配煤的技术原则#并基于动力配煤的原则对#种煤种分别按#种不同的比例!S X,#)X##+X V"进行配煤#并按照动力配煤技术掺烧后的煤质特性进行了计算#同时根据煤质特性参数预见了动力配煤技术对结焦预防的作用’#!动力配煤原则及其质量指标#"!!动力配煤原则确定一个新煤种能否进行掺烧#首先看该煤的热值+挥发分是否与设计煤种相近#其次看灰熔融温度是否高于设计煤种#此外还要看掺烧煤的灰分+可磨系数是否适中等’实践表明#掺烧煤的热值和挥发分与设计煤种热值和挥发分愈近愈好’因为这样不仅能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要求#而且能满足锅炉负荷的要求’而掺烧煤的灰熔融温度愈高愈好#这样可以达到提高整个锅炉灰熔融温度而防止锅炉结焦的目的’对于优化的动力配煤#仍要注意下列技术问题(#)*!!"对于锅炉的适应性’目前的燃煤锅炉类型较多#对煤质均有不同的要求范围#并非指标越高越好’例如挥发分太高#虽容易起火燃烧#但烟气中有效成份增加#且会由于局部燃烧剧烈而造成结焦等问题’所以配煤指标的选择要使炉型和燃料性质相匹配’!,"煤源煤种的选择’在评价单种动力煤时#&!不能仅考虑发热量或挥发分指标#而应考虑影响锅炉效率的综合指标和煤的价格’配煤中煤种数量多少对配煤操作费用有些影响#一般不需要更多的单种煤配合#以简化操作’!#"合理的燃烧温度区间#各单种煤的燃烧特征温度随煤种不同变化较大#但配合煤中的各单种煤的燃烧温度范围必须尽量多的重叠#以保证连续稳定的燃烧’如年青的高挥发分气煤和年老的低挥发分贫煤相互配合时#从配煤指标看#同样可以得到满足质量指标的配合煤#但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温度范围不同#出现分段燃烧现象’!V"燃烧粒度分布’一般燃煤工业炉对粒度都有特定的要求#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快装锅炉#配煤中规定大于+!,&==占+"c以上#另外粒度的组成分布对炭粒完全燃烧影响也很大#粒度组成过细#粉煤漏损量大#粒度太大#同样会因一定时间内燃烧不完全而随炉灰排出’故配煤质量也应考虑粒度的控制’#"#!质量指标结合煤的燃烧理论#制定动力配煤的质量标准时应选取的煤质指标主要有*发热量+挥发分+灰分+全硫+水分和煤灰熔融性’煤的结焦性和粘结性指标对动力煤来说也很重要#结焦性高的煤在燃烧过程中易鼓泡#结成焦块#出现火口#布风不均#火苗不匀#炉渣含炭量高#热效率降低’无结焦性的煤在燃烧时出现的粉末易被风吹起#被烟气带走#或从炉排孔中漏掉’所以#动力煤最好能具有适度的结焦性’从我国煤炭资源特点看#强粘结性煤所占比例较少#且大部分用于炼焦生产#只有少部分高灰+高硫难洗选的炼焦煤用作动力煤#所以对动力煤的粘结性指标可不作出规定’$!电厂动力配煤计算$"!!煤种掺混后煤质参数变化计算原理对动力煤而言#比较重要的煤质指标有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硫分+水分+煤灰熔融性+结焦性!一般用焦渣特征来衡量"和粒度’一般而论#煤的灰分+硫含量和水分均具有较好的直线可加性#在进行配煤方案计算时#按各单煤的配比对其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是不会产生过大误差的’煤的发热量和挥发分也具有相对较好的直线可加性#但研究工作已表明-配煤的实测发热量一般高于其计算值#配煤的实测挥发分低于计算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煤配合后性质的改变及测定条件等因素有关’试验表明#配煤后煤灰熔融性温度与单煤并不成线性关系’因为不同品种煤所含矿物质各不相同#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物化反应#形成各种复杂的氧化物#导致灰熔融温度成非线性变化’因此#在该文中#对煤灰熔融性温度采用了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较多的回归公式进行计算’而对配煤的其它煤质特性#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煤灰熔融性温度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当42/,小于或等于+"c且(B,/#大于#"c时*4$T+W’W V42/,k)!’"!(B,/#k+&’,#‘7,/#k !,’!+F>/k+S’#!Y:/k+)’!W)U&V S&’)!,"当42/,小于或等于+"c且(B,/#小于或等于#"c#且‘7,/#小于且等于!&c时*4$T W,’&&42/,k W)’S#(B,/#k S V’&,‘7,/#k S#’+)F>/k S!’"V Y:/k W!’W,)U)S W!!#"当42/,小于或等于+"c且(B,/#小于或等于#"c#且‘7,/#大于且等于!&c时*4$T!&#!U#’"!42/,k&’"S(B,/#U S’",‘7,/#U W’+W F>/U&’S+Y:/U W!’W,)!V"当42/,大于+"c时*4$T!"’)&42/,k!#’"#(B,/#U&’S,‘7,/#U &’S S F>/U!"’,S Y:/k#’)&)k V&#以上各式中#)T!""U!42/,k(B,/#k‘7,/# kF>/kY:/"$"#!配煤的煤质特性参数计算及结焦预测$"#"!!配煤煤质特性参数计算下面对#种煤按S X,#)X##+X V的质量比例进行掺混后的煤质特性进行计算’#种煤的煤质特性!分析基"分析见表!’根据煤质变化参数计算原则#对于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硫分+水分可以通过两种煤的相应参数的加权平均数得到#而对于炉内结焦情况影响最大的煤灰熔融温度则需要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和表#’表!!$种煤的煤质特性#分析基$c 煤!种L>A M:M#>A,Y_.G:U!4$,e42/,(B,/#‘7,/#F>/Y:/$2/,b,/k6>,/煤!号,&’+,+’+!,&"+V’"#,"’&&’W)&’)&"’#&"’W"’+#煤,号,)’W,V’!!#S&&!’&,&’+W’V S S’)+,’V)"’&W"’,,+煤#号,&’#,#’#!#W"&&’#!S’W!V’+,’#V"’W"’)W!’++!表#!煤!号和煤#号掺混后配煤的煤质特性c比例4$,e 42/,(B ,/#‘7,/#F >/Y :/$2/,b ,/k6>,/S X ,!#V ++!’&,V ,!’&,+’+),+’#&,"’))V "’S #S "’&V W,)X #!#&#+"’,)!,,’"#)’",#+’+&#"’W S +"’S ")"’&"SS +X V!#&)&W ’"!S,,’&V)’#)V+’W &V!’!W S"’))+"’V +SV表$!煤!号和煤$号掺混后配煤的煤质特性c比例4$,e 42/,(B ,/#‘7,/#F >/Y :/$2/,b ,/k6>,/S X ,!#V V +,’,S V ,"’!S )’+W +&’"+S "’V +"’S )S "’S ,V )X #!#&V +!’V !!,"’",S ’&&W V ’),)"’&!&"’S +)"’W ,!+X V!#&++"’&#S!W ’S +W ’V ,,V ’#S +"’&)"’S &+!’"!S$"#"#!结焦预测根据我国煤种的实际以及实践经验#对#个煤种及动力配煤后的易结焦程度进行判别#常规且最为有效的判别方法是采用煤灰熔融温度!4$"+硅铝比!42/,,(B ,/#"+碱酸比!P "和硅比!7"V 个煤质指标#煤质指标判别标准见表V ’表&!各因素结渣倾向判别标准项目煤灰熔融性!4$",e 碱酸比硅铝比硅比严重$!,+"""’V ""$,’+&"++’!中等!,+"!!#W ""’V !"’,"+,’+&!!’S )++’!!)S ’S轻微"!#W "$"’,"+$!’S )")S ’S "!!除了煤灰熔融温度的计算方法在上文描述了以外#其它#个指标计算方法如下*!!"硅比7!T !42/,j!""",!42/,kF>/k Y :/k 当量‘7,/#"’!,"碱酸比P T !‘7,/#kF >/k Y :/k6>,/kb ,/",!42/,k(B ,/#k$2/,"’!#"硅铝比!42/,,(B ,/#"’#个指标计算结果见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动力配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劣质煤的煤灰熔融温度!煤!号的煤灰熔点为!,&"e #而配煤后煤灰熔融温度都大于!#&"e "#通过对比其余#个指标!硅铝比+碱酸比和硅比"也可发现动力配煤对于结焦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动力配煤后煤质指标计算结果见表+’表’!$种煤煤质指标计算结果煤种煤灰熔融性!4$",e 硅比碱酸比硅铝比煤!号!,&"S V ’!V "’!&#’!,煤,号!#S &)!’#,"’,),’"!煤#号!#W ")&’+!"’,+,’W #表(!动力配煤后煤质指标计算结果比例煤!号和煤,号掺烧煤!号和煤#号掺烧煤灰熔融性!4$",e 硅比碱酸比硅铝比煤灰熔融性!4$",e 硅比碱酸比硅铝比S X ,!#V +S !’+S "’!),’S +!#V V S ,’V W "’!)#’"W )X #!#&#S "’V #"’!S ,’)V !#&V S !’+&"’!S #’")+X V!#&))W ’!)"’!W,’+,!#&+S "’S !"’!W#’"&&!结!!语详细介绍了动力配煤的技术原则及质量标准#并基于动力配煤的原则对#种煤分别按#种不同的比例掺混后的煤质特性以及结焦判别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动力配煤能够改变煤的挥发分+内在水分+全硫+灰成分+粘结性等与燃烧有关的主要指标’满足用户对煤质的特定要求#充分发挥煤炭的潜能’取各单种煤之长处#使燃煤性质稳定#锅炉操作可靠#达到节煤降耗与减轻结焦之目的’参考文献!$!%李文华’动力配煤的现状及发展$_%’中国煤炭"!W W )!)#’$,%陈有功’优化动力配煤$_%’洁净煤技术"!W W )!,#’$#%郑明东’动力配煤研究$_%’华东冶金学院学报"!W W +!V #’!!作者简介!范华挺!!W )W *#!男!广东阳江人!工学学士!从事电厂用燃料应用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收稿日期’,""+*")*!!%)!。

煤炭行业标准《动力配煤导则》

煤炭行业标准《动力配煤导则》
GB T 1 3 2的要 求 。 / 84
煤 质理论 值 的计 算 。 6 1 1 煤 质数 据 为收 到基值 时 ,按 式 () 进行 计 .. 1 算:

本标 准 由中 国煤 炭 工业 协会 提 出 。 本标 准 由全 国煤炭 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归 口 。
本标 准起 草单 位 :煤炭 科学 研究 总院北 京煤 化
种 混合煤 产 品 。
工研 究 分 院 ,中国神华 能源 股份 有 限公 司煤 炭 销售
中心 。
3 4 配煤 比—— 各 种煤掺 配 比例 的质量百 分数 。 . 35 目标 值—— 配煤产品的有关重要的煤质指标值。 . 36 理论 值—— 按 配煤 比计算 出的各煤 质指标值 。 . 37 实 测值—— 配 煤产 品煤 质指标 的实 际测定值 。 .
本 标准 主要起 草 人 :陈亚 飞 ,陈怀珍 ,崔 风海
1 范

本 标 准规定 了动 力配 煤用 的原 料煤及 其产 品 的 品质要 求 。
4 动 力配 煤 原 料 煤 的 品质 要 求
4 1 用 于动 力配 煤 的原 料应 符合 下列要 求 .
4 1 1 用于链 条 炉排 锅 炉 的动 力配 煤 在 配 煤操 作 .
G / 8 6 商 品煤 质量 抽查 和验 收方 法 B T 16 6
G / 9 9 . 煤 炭 机 械 化 采 样 第 1部 分 : B T 14 4 1
采样 方法
中配人少 量烟 煤时 ,在销 售 时应 注 明配人 烟煤 的配
比和烟煤 的挥 发分 ( V )值 。
C / 9 9 . 煤 炭 机 械 化 采 样 第 2部 分 : B T 14 4 2 煤样 的制备

电煤合理利用中优化配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煤合理利用中优化配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煤合理利用中优化配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煤炭储量庞大,但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的不同,各地的煤质、热值、硫分、灰分等指标也有所差别,为电厂进行配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对电厂燃料燃烧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电厂从选煤到运用整个过程都对煤进行精细化管理。

因此,如何优化电力企业中的煤炭利用,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电煤合理利用中优化配煤技术,包括以下主要目的:1. 分析电力企业中配煤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探究当前已有的配煤方法和技术,分析其优缺点;3. 提出一种基于煤的物理、化学特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因素考虑的优化配煤方法;4. 开展实验验证提出的优化配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 提出一些优化配煤技术的应用案例。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综述电力企业中配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回顾国内外相关煤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 建立电力企业中配煤的模型,考虑煤的物理、化学特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因素,提出基于这些因素的优化配煤方法;4. 制定实现优化配煤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验方案;5. 进行优化配煤试验,验证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6. 提出一些优化配煤技术的应用案例,为电力企业中的煤炭利用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主要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对电力企业中配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煤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综述和分析;2. 系统分析法:基于煤的物理、化学特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因素考虑,建立电力企业中配煤的模型,制定优化配煤方法;3. 实验研究法:制定实现优化配煤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验方案,进行优化配煤试验,验证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 数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优化配煤技术的应用案例。

基于Elman网络的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模型的研究

基于Elman网络的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模型的研究
关键 词 :l n 网络 ; 力配 煤 ; 测 模 型 Ema ; 动 预
中图 分类号 : Q 2 . 文献标 识码 : T 506 2 A 文章 编号 :0 6 6 7 ( 0 6)4 0 5 一 4 10 - 7 2 20 0 — 0 5 o
动力 配 煤数 字化 信 息控制 是 集动 力配 煤煤 质预测 , 配煤智能优 化 , 配煤配 比智能 调整 , 配煤 自动输煤 、 自动配伍 , 煤质 自动检测 , 煤质检测数 据反馈 等多项功能于一 体的应用方案 。因此 , 对
动力配 煤数字化信息 控制技术 的一 个重要环节 , 是对配 煤进 行优化 从 而得 到较为 合理 的配煤 方
案的前提 。 黑 龙 江省 洁净 煤技 术研 究 中心 对 多种不 同 种类 的单 一煤种进行 了配伍实验 , 到 了大量 的 得
典型的动态神经元 网络 ,具有 映射动态特征的功
动 力配煤 煤 质特性 和燃 烧特性 进 行准确 预测 是
者多项式拟合都是对其内在规律 的一种简单揭示。
神经网络具有并行处理 、 联想记忆 、 分布式知识存 储、 鲁棒性强等特点 , 尤其是 它具 备 自组织 、 自适 应、 自学习功能 , 复杂非线性对 象的辨识和控制 在
中的到了广泛应用[ l a 2 m n回归神经网络是一种 】 。E
配煤 的各种实测数据必然反映 了配煤与单一 煤种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规律 , 因此用线性拟合或
收 稿 日期: 0 6 0 — 7 2 0 — 3 1 基 金项 目: 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 目( C312 G 0J ) 0
作 者简 介: 董 ̄09 3 )男 , 6 一 , 辽宁北票人 , , 教授 博士。 黑龙江省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从事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工作。

动力配煤的煤质指标与各单煤配比的结构关系

动力配煤的煤质指标与各单煤配比的结构关系

法,对谭家山煤矿4号井进行了火灾危险性模糊评价,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矿井火灾是一个典型的模糊识别问题,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火灾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过程中不确定因子进行了定量化。

这对完善矿井自燃火灾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煤炭自燃引发的事故以及减少因煤炭自燃所造成的资源积压和浪费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1] 金 磊,徐德蜀,罗 云1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2] 孙 斌,李树刚,常心坦,等1火灾危险源评价及预测技术探讨[J].陕西煤炭,2001(2).[3] 袁树杰1应用火灾指标评价煤矿井下火区状况的探讨[J].煤矿安全,2000(12).[4] 石平五1发展科学监控体系,制止矿山重大事故[J].煤炭学报,2002(3).[5] 何学秋1安全工程学1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M].2000.[6] 石平五,侯忠杰1神府浅埋煤层顶板破断运动规律[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6(3).[7] 杨 中,丁玉兰,赵朝义1开滦煤矿安全事故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趋势预测[J].煤炭学报,2003(1).[8] 张国枢1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9] 郭凤仪,臧 义,刘丽英,等1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预测触头材料电寿命[J].煤炭学报,2002(3).[10] 许开立,陈宝智1煤矿安全等级隶属度向量的离散化方法[J].煤炭学报,2001(4).[11] 邓聚龙1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2] 高树友,杜海金1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工程施工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煤炭工程,2003(1)1 作者简介:伍爱友(1975-),男,湖南娄底人,助理教师,现任教于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从事系统安全工程教学及火灾与爆炸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4-02-01;责任编辑:曾康生动力配煤的煤质指标与各单煤配比的结构关系刘泽常1,卢宗华1,陈怀珍2,崔凤海2(11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21神华集团神华煤炭运销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讨论了动力配煤技术中配煤指标与各单煤配比之间的结构关系,并给出了两者之间结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及其解法,实例表明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式准确有效,具有实用价值。

动力配煤的主要指标

动力配煤的主要指标

动力配煤的主要指标配煤是将几种质量不同的煤炭以物理方法混合,从而改变配煤质量的方法。

研究配煤的基础就是要分析与燃烧有关的煤炭的主要性质在配煤中的变化规律。

锅炉对煤炭的主要要求指标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灰融点等。

一、煤的水分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它是煤中的无机成分。

煤中的水有自由水分、湿存水分、结晶水分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并具有不同的物流化学性质。

自由水分是指附着在煤粒表面的水分,湿存水分是指存在于煤的小毛细管中队水分,这两种水分以机械方式和物理化学方式(附着、吸附)与煤结合,通常称为游离水。

这些游离水分在105oC-110 oC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蒸发即可全部脱除。

游离水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煤炭的煤化程度的深浅,随着煤的变质程度不同,水分的变化很大。

泥炭中水分最大,可达40%-50%,褐煤次之,约在10%-40%,烟煤含量较低,无烟煤则又有增高的趋势,这是由于煤中的水分除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外,还与媒的结构有关,因此水分也是决定媒质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结晶水分是以化学方式结合的水,在严格的高温下才能除去,煤中该水分含量不大。

吸附或凝聚在有机质颗粒内部毛孔中的水分称为煤的内在水分;附着在煤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外在水分。

内在水分比外在水分较难除去,内在水分只有在外在水分除去相当一部分后才会缓慢向外逸散,且在室温下几乎不可能全部除去。

根据煤样状态,煤的水分测定可分为应用煤样水分(Mt)及分析煤样水分(Mad)。

应用煤样水分是指即将应用的煤的全水分,它包括内水和外水。

由于工业分析中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煤样基准不同,所以全水分的测值必须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即Mfz+Minhx(100- Mfz)Mt=------------------ (7-3-7)100式中Mt----煤样的全水分,%Mfz----煤样的外在水分,%Minh----煤样的内在水分,%煤中水分高,运输时会增加运力;炼焦时消耗热量,延长炼焦时间;燃烧时降低发热量,每增加1%的水分,降低发热量的0.1%,从而增加了煤耗。

知识篇-动力配煤与洗选加工

知识篇-动力配煤与洗选加工

第二章动力配煤与洗选加工知识第一节常用名词术语1.动力煤:用于锅炉和窑炉作燃料的煤。

2.动力配煤:将若干种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动力煤按一定比例掺配成满足市场及用户要求的混合煤的一种洁净煤技术。

3.动力配煤产品:按动力配煤技术生产出的一种混合煤产品。

4.配煤比:各种煤掺配比例的质量百分数。

5.目标值:配煤产品的有关重要的煤质指标值。

6.理论值:按配煤比计算出的各煤质指标值。

7.实测值:配煤产品煤质指标的实际测定值。

8.选煤:将煤炭经过机械处理除去非煤物质,并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

9.选煤厂:对煤进行分选加工,生产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厂。

10.筛选厂:对煤进行筛选加工,生产不同粒级产物的加工厂。

11.矿井选煤厂:厂址位于煤矿工业场地内,只选该矿所产毛煤的选煤厂。

12.群矿选煤厂:厂址位于某一座煤矿工业场地内,可同时选该矿及附近煤矿所产毛(原)煤的选煤厂。

13.矿区选煤厂:在矿区范围内,厂址设在单独的工业场地上,入选外来煤的选煤厂。

14.中央选煤厂:厂址设在矿区范围外独立的工业场地上,入选外来煤的选煤厂。

15.用户选煤厂:厂址设在用户(如焦化厂等)工业场地的选煤厂。

16.工艺原则流程图:按原料煤加工顺序,表明工艺过程中各作业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

17.工艺流程图:表明原料煤、产品、中间产品以及辅助物料(水、药剂、加重质等)的数量、产率和质量指标的工艺原则流程图。

18.设备联系图:用图示符号表明工艺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及相互联系的系统图。

19.毛煤:煤矿生产出来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20.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21.原料煤:供给选煤厂或选煤设备以便用某种方式加工处理的煤。

22.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3.精煤:经过分选获得的高质量煤炭产物。

24.中煤:经过分选获得的质量介于精煤与矸石之间的选煤产物。

25.矸石:泛指采掘过程中顶底板和夹层混入煤中的岩石;专指分选过程排出的高灰分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 80 9
0 0 0
3 9 31 9 3 4 . 1 6 2
3 3 . 33 2 3 1 , 6 2 3 4 2 48 4 4 5 . 6 7 4
4 7 37 1
4 53 3 0 4 3 . 夕 叭 )
4 1 9 0 3
, 7 6 石8 9
. 7 6 8
0 . 5
0 一 6 0 名 0 0
5 7 3 0 3
名 2 1 名3 4 . 46 8 名8 0 夕7 4
1 . 1 41 一 7 4 2
0 0 0 0

2 35 2 2 一 5 7 9 2 . 8 0 2 2 ‘ 9 3 0 3 . 1 6 5 2 . 1 3 7 2 . 2 4 0 2 31 5 2 35 7 14 68 1 . 0 7 8 1 . 3 5 5 1 08 6 1 . 7 0 3
备一定的 局限 性. 提出 非 线性配煤方法的 饿文献只 使用了3 个煤种的4 8 个配煤, 从 发‘
热量的测试结果来看, 很可能测量数据不具备准确性。 提出线性配煤理论的文献虽然分 析了0 个原煤, 但是对于配煤仅进行了1 0个, 因此样本的统计规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限基于理论分析得到的线性可加性结论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验证配煤对煤质指标的影响规律以 及推导针对开滦动力配煤指标预测模型, 有 必要对开滦动力配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月 j舀 l
燃烧特性是很难改变的, 单一煤种的 为了使煤种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均质性, 工 业界提出了动力配煤技术。 动力配煤技术就是将两种或以上的煤种混合得到一个符合实 际应用的新煤种, 因此为了 准确控制配煤比 例, 必须有一个对配煤基本指标的预测模型。 动力配煤虽然在我国发展了较长时间, ‘ 但是对配煤指标的预测很少经过大量系统深入的 研究, 国内有学者分别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动力配煤指标的实测值与其 单种煤理论加权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在动力配煤中的水分、 灰分、 挥发分、固定碳、 硫 分、 发热量等指标与单种煤之间的关系上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论. 有些认为具有良 好的 线性关系, 有些认为不具有线性可加性。 仔细分析这些文献, 发现这些结论的来源都具
石5 0 石1 7
48 0
l S
l 6
I 7


, . 7 3 0
6 . 9 9
1 . 到2 1 3 4 3 2 . 1 3 8 2 . 1 8 1 2 . 2 5 7 2 :% 2 26 4 1肠 3 2 . 1 2 8
2 刀7 8
0‘
0 0


0 一 2 0 一 4
3 9山0 5 5 . 1 4 0
F X D 3 86 9 3
0 43 4 3
H V 2 0 4 94 2 0 . 30 9 3
刊 N
夕 6
CAR
0. 5 1 2 0 5 1 7 0 9

5 8 0 . 6 3 0 . 7 0 1
, 7 4 5
H H 1 . 8 6 7
19 7 6
2 刀7 1
2 4 ‘ 98 7 2 36 7 0 2. 41 9 2. 69 4
, 5 7 9
. 5 2 5

l 0 l l
0 j 0 一 4 0 . 2 0 名 0 . 6 0 . 5 0 . 4 0 . 2 08 0 . 6 0 . 5

0 0 0 0 0 0
0 一 5 0 . 6 0 一 8 0 0

0 0 0


2 21 7
2 4 . 5 9 1 4、 2 6 6 9
4、 2 5 7 4
2 实验目的和方案
本文将针对开滦典型的动力煤开展动力配煤研究, 目的在于分析配煤比 例对煤质指 标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煤质指标的预测模型。
本 研究样品 为 由 开 滦矿 业 集团 公 司 提 供的 开 滦 钱 家营( Q ) , 东 欢沱( C ) , 蔚洲( W) ,
蒙煤 ( M) ,大同 煤( D ) ,林南仓 ( L ) 等六个煤种。分别采用测量煤的工业分析、发 热量和元素分析结果, 配煤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的样品量, 本实 验采用两种煤分别按2 :8 ; 4 :6 ; 5 :5 : 6 : 4 ,8 : 2 等5 种配煤比 例进行, 加上原煤 两种, 因此每组试验中具有7 组数据, 根据正交试验方法, 包括原煤测试在内, 总共有 1 组数据,这8 8 1组数据含盖了按照以上配比的饿所有比例,同时可以揭示不同煤种间
5 8 _ 20 6
0 0 0 0 I 0吕 0 . 6 0 一 5 0 . 4 0 一 2 08 06
05
2 4 . 1 3 7 2 3 . 2 3 32 2 一 48 9 3 石 2 6, 7 5 4
‘ 40 8 名2 1 . 8 7 3
4 2 2 5 2 6 2 7
0 , 5
0 . 4 02
2 1 3 峨 月
0, 2 肠2
‘ 7 2 0
11 1 . 侧力
I 6 23 ) ( 6 2 3 2 7 7 5 2 3 + 9 45
2 42 2 5 5
0. 4 仅刃 5 8 . 1 卯 印 23 0 6 1 . 1 0 8
3 8
3 9
4 0
0 0


09 2 4 3
的作用规律。
3 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结果见表3 . 1
表3 , 1 不同配比的煤质特性分析数据
NO

C C
I 0 . 8 0 . 6

0 0 . 2 0 . 4 0 j
0 . 6
L L O 0

WW 0 0

OO


MM



AS H 4 43 3 忿 4. 3 0 3 1
3名 2 7 6
3 7 . B i 7
3 8 名2 7
2 一 0 3 9 】 , 77 9 2 . 3 3 8
1 . 8 叩
0. 5 6 3 0 5 2 . 2 1 0 4 7 3 ) X (
62 4 3 3 4 51 的
3 3
4 3 3 5 6 3 3 7
0 0
0 0 0 0 0

0 . 2
0 一 4
2 9
02 0 . 4

0 0 0 0

0 0 0

3 3 刀1 4 3 3 75 1 4. 3 0 8 3 3 5 . 0 7 1
3 5 . 1 6 5
2 . 21
2 . 的礴
. 27 9

0 0 O 0 0 0 0 0 0 0 . 2 0 + 4
0 . 5
5 2 jl 0 5 1 20 0
02 5 4 0
0 j 0 . 6 0 一 8 0
4 9 乃9 1
5 1 . 7 0 3
2 3 , 9 7 0 7
2 5 一 肠8 2
0. 6 7 2 0 6 3 9 3 0 5 5 . 1 7 0
期. 5 0 2
2 . 1 2 9
2 . 1 5 0 2 39 3






2 1 0 7 6 2 19 20
2 夕1 3
2 1 . 7 酬X )
5 3 3 0 4
5 3 . 别0
2 . 】 0 6
2 一 2 2 0 2 . 2 田
0 . 5
0 . 4






3 3 . 1 3 2 3 2 j8 7 3 5 . 61 9 3 5 . 认 父 , 3 51 8 1 3 59 7 8 3 5 . 4 4 2 3 5 夕7 9 3 5 . 7 2 9 3 7 乡2 5 3 8 . 03 5 3 9 名 0 8 3 11 5 9 2 7 . 7 6 7 2 6 乃5 1 2 4 . 3 8 7
1 . %9 18 7 9

0 0 0 0 0 0 0 0
0 0
23 3 1
2 ‘ 2 5 名 3 , 1 2 3
3 名1 0 50 9 4
1 9 . 69 8 8 ! 9 . 7 92 1 9 3 6 2 2 1 8 . l )l ( 0 1 7 35 1 9
1 6 . 7 7 2 4
1 5 . 以拓 1
2 2 2 肠
2 3
4 5 6

0 0
, ‘ 吕 肠
1 . 6 5 3 1 . 6 3 7
1 . 5 5 5
. 8 6 9 2 6 9 6 3 , 29 9 夕 3 0
名8 7
0 0 0 0 0

3 3 石3 4
3 35 9
4 1 7 7 2
4 2 . 5 3 5
4 30 47
月 4 名3 5
2 1 3 3 9 1 2 1 . 4 3 1 4
2 1 . 1 8 6 2 3 . 1 5 9
4. 2 43 0
2. 0 5 0 3
02 2 46 8 0. 2 42 0 9
】 9例月4
2 28 4
. 6 0
1 . 03 7


0 2
0 . 4


3 9 . 0 0 8
3 及6 9 2
3 80 1 0 3 7 . 95
名3 9 . 05 5
76 4
3. 2 1 0 1
4 5 . 6 1 7
3. 4 7 1 1 引. 7 2 7 4 1 0 6 9
2 2 . 5 7 3 7
2 2 . 0 0 3 3 2 1 . 1 1 5 9
一 8 3 5 . 01 7 6 5 8 . 21 6 万9 9 . 5 3 6 . 喇抖 . 8 2 7 7 7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