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斑照相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度: u = Δx × 故
u12 L2
+
u22 d2
= 2.063 ∗ 10−5 ∗ ( 0.326 )2 + (
0.0005
0.0005 2 ) 0.01
= 1.03 ∗ 10−6 m
Δx = 2.063 ∗ 10−5 ± 1.03 ∗ 10−6 m, P = 68.3%
方法二:将干板与一个凸透镜贴靠在一起,光屏放在后焦面上,在光屏上呈出干涉条纹的像
四、 实验光路图
1、 空间散斑测微小位移
2、 像面散斑测微小位移
3、 观察光路图
五、 实验内容
1、 进行第一部分实验:空间散斑。将实验器材中提到的实验仪器挑出,粗 调高度使光学仪器近似等高共轴,并用拭镜纸朝一个方向擦拭镜面,使 光路不受污点影响; 2、 按照光路图调节光路,除去空间滤波器,每增加一个仪器,通过平面镜 将光线折回,调节仪器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完全重合,使仪器精细的 等高共轴; 3、 加入空间滤波器, 将针孔去掉, 调节光线使其通过小孔并位于小孔中间。 然后安装针孔,调节空间滤波器上凸透镜的位置进行粗调,待屏上的光 线非常明亮并且分布大致均匀停止旋转。最后调节针孔左右的位置旋钮 进行微调。调节成功的现象是光斑光强强度大且明亮分布均匀;
λL 632.8 ∗ 10−9 ∗ 60 = 1.22 ∗ = 1.3234 ∗ 10−5 ������ D 3.5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千分尺扭过的距离:2 ∗ 10−5 m 即 2 小格。 ∆x = 1.22
5、 将干板取代白板,曝光时间设为 4 秒钟。关灯、屏息等待,进行第一次 曝光。随后,微小调节毛玻璃的位置(扭动千分尺两小格) ,进行第二次 曝光; 6、 将干板取下放入显影液中,一旦发现有少量变色立即取出,放在凉水下 冲洗片刻,再次投入定影液中定影五分钟,取出冲洗烘干; 7、 按照观察光路图观察现象; 8、 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像面散斑。在毛玻璃和白板之间加入凸透镜,并调 节三者之间的位置,使毛玻璃的像清晰地呈在白板之上;
像面散斑实验现象: 在光屏上的条纹宽度和位置都会随干板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当干板沿与条纹平行方向移动时, 宽度会发生变化,向偏离与轴线方向运动,条纹变宽,向轴线运动,条纹变密。当干板沿与 条纹垂直方向移动时,条纹位置发生变化,向左移动干板,条纹右偏,向右移动干板,条纹 左偏。这是像面散斑的性质。图案如下。
9、 重复 5、6、7 三个实验步骤。
六、数据处理:
有两种通过干涉条纹宽度得到微小位移的方法,下面将分别叙述。 方法一:将干板直接放在激光器和屏之间,可在屏之间看到干涉条纹。
干板到屏的距离 L 条纹间距 d
L=32.6cm d=1.0cm
由此组数据得到的位移量大小为:
λL 632.8 ∗ 10−9 ∗ 32.6 Δx = = = 2.063 ∗ 10−5 m d 1.0
散斑照相法
——测量微小位移
李首卿 201311141049 单师轩 201311141092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激光散斑形成的原因,了解空间散斑和像面散斑; 2、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空间滤波与平行光; 3、 掌握利用散斑照相法测量物体微小位移的原理与方法。
二、 实验器材
氦氖激光器、针孔滤波器、扩束镜、准直镜、凸透镜和干板。
4、 计算两次曝光之间的微小位移。由于位移不能小于散斑的平均直径,不 然很难形成明显的散斑对;也不能过大,否则整个散斑场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我们应根据公式d = 1.22 计算大致的位移
������ ������������
λ =632.8nm 散斑空间传递的距离 L=60cm D=3.5cm 漫射源的空间尺度 氦氖激光器波长
������������ ������ ������������
,而我们这里的狭缝距 d 就是位移量d =
������������ ������
。
6、 特别注意: 位移不能小于散斑的平均直径, 不然很难形成明显的散斑对; 也不能过大,否则整个散斑场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上述讨论也就不成立 了。另外我们可以多次曝光以提高条纹的可见度。
八、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主要由于测量干涉条纹宽度、各种距离时用的是米尺,精确度较差。
三、 实验原理
1、 空间散斑:激光被散射体的粗糙表面反射或通过一个透明散射体(例如 毛玻璃)时,在散射表面或附近的光场中,可以观察到无数的无规则分 布的亮暗斑。当散射体移动的时候,散斑的分布会发生变化。空间散斑 是全空间分布的,非定域的。 2、 像面散斑:一个粗糙表面经透镜成像,则物面上的每一个点在像面上都 有一个相应的扩展函数。物面上相邻的一些点,在像面上对应的扩展函 数彼此会发生重叠。这些彼此重叠的光之间有一定的相位差,在像面上 会发生干涉。由于这个相位差是随机分布的,因此像面上的干涉图样也 是随机分布的,从而形成散斑图样。像面散斑是定域的。 3、 散斑平均半径: d = 1.22 ������ L 为散斑空间传递的距离,D 为漫射源的空 间尺度。 4、 测量微小位移:被测物体上固定一块照相干板,激光射到粗糙表面后再 照射在干板上,曝光一次,在干板上记录下一个散斑场分布,然后使被 测物体作一个微小平移,再曝光一次,底片上又记录下一个散斑分布。 由于位移很小,可以近似认为粗糙表面各散射单元到干板上的光程不变, 或者说,记录的散斑场分布没有变化。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强度公式 正是杨氏双缝干涉的强度公式,可以预期,我们将得到一组平行等距的 直条纹。 5、 实验观测: 在焦距为 f 的透镜的后焦面上观察杨氏干涉条纹, 我们知道, 条纹间隔为y =
Δx = 2.034 ∗ 10−5 ± 1.67 ∗ 10−6 m,P = 68.3% 七、实验现象:
空间散斑实验现象: 方法一:在屏上观察到比较宽的干涉条纹,只能观察到三条亮条纹,图案如下。并且左右移 动干板条纹宽度与位置不变,这也是空间散斑的特点
方法二:在屏上观察到较方法一窄许多的干涉条纹:并且明显变密,图案如下。左右移动干 板条纹宽度与位置不变。
透镜焦距 条纹间距 由此组数据得到的位移量大小为:
f=22.5cm d=0.7cm
λf 632.8 ∗ 10−9 ∗ 22.5 Δx = = = 2.034 ∗ 10−5 m d 0.7
不确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22 d2
u = Δx ×
故
= 2.034 ∗ 10−5 ∗ (
0.0005 2 ) 0.007
= 1.67 ∗ 10−6 m
u12 L2
+
u22 d2
= 2.063 ∗ 10−5 ∗ ( 0.326 )2 + (
0.0005
0.0005 2 ) 0.01
= 1.03 ∗ 10−6 m
Δx = 2.063 ∗ 10−5 ± 1.03 ∗ 10−6 m, P = 68.3%
方法二:将干板与一个凸透镜贴靠在一起,光屏放在后焦面上,在光屏上呈出干涉条纹的像
四、 实验光路图
1、 空间散斑测微小位移
2、 像面散斑测微小位移
3、 观察光路图
五、 实验内容
1、 进行第一部分实验:空间散斑。将实验器材中提到的实验仪器挑出,粗 调高度使光学仪器近似等高共轴,并用拭镜纸朝一个方向擦拭镜面,使 光路不受污点影响; 2、 按照光路图调节光路,除去空间滤波器,每增加一个仪器,通过平面镜 将光线折回,调节仪器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完全重合,使仪器精细的 等高共轴; 3、 加入空间滤波器, 将针孔去掉, 调节光线使其通过小孔并位于小孔中间。 然后安装针孔,调节空间滤波器上凸透镜的位置进行粗调,待屏上的光 线非常明亮并且分布大致均匀停止旋转。最后调节针孔左右的位置旋钮 进行微调。调节成功的现象是光斑光强强度大且明亮分布均匀;
λL 632.8 ∗ 10−9 ∗ 60 = 1.22 ∗ = 1.3234 ∗ 10−5 ������ D 3.5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千分尺扭过的距离:2 ∗ 10−5 m 即 2 小格。 ∆x = 1.22
5、 将干板取代白板,曝光时间设为 4 秒钟。关灯、屏息等待,进行第一次 曝光。随后,微小调节毛玻璃的位置(扭动千分尺两小格) ,进行第二次 曝光; 6、 将干板取下放入显影液中,一旦发现有少量变色立即取出,放在凉水下 冲洗片刻,再次投入定影液中定影五分钟,取出冲洗烘干; 7、 按照观察光路图观察现象; 8、 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像面散斑。在毛玻璃和白板之间加入凸透镜,并调 节三者之间的位置,使毛玻璃的像清晰地呈在白板之上;
像面散斑实验现象: 在光屏上的条纹宽度和位置都会随干板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当干板沿与条纹平行方向移动时, 宽度会发生变化,向偏离与轴线方向运动,条纹变宽,向轴线运动,条纹变密。当干板沿与 条纹垂直方向移动时,条纹位置发生变化,向左移动干板,条纹右偏,向右移动干板,条纹 左偏。这是像面散斑的性质。图案如下。
9、 重复 5、6、7 三个实验步骤。
六、数据处理:
有两种通过干涉条纹宽度得到微小位移的方法,下面将分别叙述。 方法一:将干板直接放在激光器和屏之间,可在屏之间看到干涉条纹。
干板到屏的距离 L 条纹间距 d
L=32.6cm d=1.0cm
由此组数据得到的位移量大小为:
λL 632.8 ∗ 10−9 ∗ 32.6 Δx = = = 2.063 ∗ 10−5 m d 1.0
散斑照相法
——测量微小位移
李首卿 201311141049 单师轩 201311141092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激光散斑形成的原因,了解空间散斑和像面散斑; 2、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空间滤波与平行光; 3、 掌握利用散斑照相法测量物体微小位移的原理与方法。
二、 实验器材
氦氖激光器、针孔滤波器、扩束镜、准直镜、凸透镜和干板。
4、 计算两次曝光之间的微小位移。由于位移不能小于散斑的平均直径,不 然很难形成明显的散斑对;也不能过大,否则整个散斑场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我们应根据公式d = 1.22 计算大致的位移
������ ������������
λ =632.8nm 散斑空间传递的距离 L=60cm D=3.5cm 漫射源的空间尺度 氦氖激光器波长
������������ ������ ������������
,而我们这里的狭缝距 d 就是位移量d =
������������ ������
。
6、 特别注意: 位移不能小于散斑的平均直径, 不然很难形成明显的散斑对; 也不能过大,否则整个散斑场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上述讨论也就不成立 了。另外我们可以多次曝光以提高条纹的可见度。
八、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主要由于测量干涉条纹宽度、各种距离时用的是米尺,精确度较差。
三、 实验原理
1、 空间散斑:激光被散射体的粗糙表面反射或通过一个透明散射体(例如 毛玻璃)时,在散射表面或附近的光场中,可以观察到无数的无规则分 布的亮暗斑。当散射体移动的时候,散斑的分布会发生变化。空间散斑 是全空间分布的,非定域的。 2、 像面散斑:一个粗糙表面经透镜成像,则物面上的每一个点在像面上都 有一个相应的扩展函数。物面上相邻的一些点,在像面上对应的扩展函 数彼此会发生重叠。这些彼此重叠的光之间有一定的相位差,在像面上 会发生干涉。由于这个相位差是随机分布的,因此像面上的干涉图样也 是随机分布的,从而形成散斑图样。像面散斑是定域的。 3、 散斑平均半径: d = 1.22 ������ L 为散斑空间传递的距离,D 为漫射源的空 间尺度。 4、 测量微小位移:被测物体上固定一块照相干板,激光射到粗糙表面后再 照射在干板上,曝光一次,在干板上记录下一个散斑场分布,然后使被 测物体作一个微小平移,再曝光一次,底片上又记录下一个散斑分布。 由于位移很小,可以近似认为粗糙表面各散射单元到干板上的光程不变, 或者说,记录的散斑场分布没有变化。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强度公式 正是杨氏双缝干涉的强度公式,可以预期,我们将得到一组平行等距的 直条纹。 5、 实验观测: 在焦距为 f 的透镜的后焦面上观察杨氏干涉条纹, 我们知道, 条纹间隔为y =
Δx = 2.034 ∗ 10−5 ± 1.67 ∗ 10−6 m,P = 68.3% 七、实验现象:
空间散斑实验现象: 方法一:在屏上观察到比较宽的干涉条纹,只能观察到三条亮条纹,图案如下。并且左右移 动干板条纹宽度与位置不变,这也是空间散斑的特点
方法二:在屏上观察到较方法一窄许多的干涉条纹:并且明显变密,图案如下。左右移动干 板条纹宽度与位置不变。
透镜焦距 条纹间距 由此组数据得到的位移量大小为:
f=22.5cm d=0.7cm
λf 632.8 ∗ 10−9 ∗ 22.5 Δx = = = 2.034 ∗ 10−5 m d 0.7
不确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22 d2
u = Δx ×
故
= 2.034 ∗ 10−5 ∗ (
0.0005 2 ) 0.007
= 1.67 ∗ 10−6 m